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鼠脑损伤后脑组织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及其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EPOR)的表达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36只)、脑损伤组(36只),在建模后1、2、4、8、12、24 h每组各取6只大鼠处死,取挫伤部位脑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EPO以及EPOR的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伤后24h内,EPO及EPOR的表达随损伤时间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EPO的mRNA及蛋白表达与损伤时间之间存在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75、0.911(P0.05);EPOR的mRNA及蛋白表达与损伤时间之间存在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36、0.905(P0.05)。结论大鼠颅脑损伤早期EPO及EPOR的表达呈逐步上升趋势,与损伤时间具有相关性,可以作为脑损伤时间推断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Caspase3和iNOS在人挫伤脑组织中的时序性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脑挫伤后不同时间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的变化,为法医实践中脑损伤时间的推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0例因颅脑损伤死亡案例为损伤组,5例非颅脑损伤急死的案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分别于死亡后2h、4~8h、10~14h、1~2d、3~5d及8~11d检测脑组织标本中caspase3和iNOS的变化规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1)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在伤后2h以内组开始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d组表达强度增高,3~5d组仍见高表达(P〈0.05),以后逐渐下降。(2)iNOS阳性细胞表达在2h以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4~8h开始升高(P〈0.05),1~2d组表达强度最高,以后逐渐下降,伤后8~11d仍有弱表达(P〈0.05)。结论caspase3和iNOS的表达可能成为实际检案中脑损伤时间推断的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即早基因c-ju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弥漫性脑损伤(DBI)中的表达规律。方法采用Marmarou方法制作大鼠DBI模型,将65只SD大鼠随机分为DBI组及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及图像分析方法观察大鼠DBI后15min、30min、1h、3h、6h、12h、24h、2d、3d、4d、6d脑组织内c-jun和GFAP表达规律,所得数据经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对照组大鼠脑组织内未见c-jun阳性表达,可见少量GFAP表达。DBI15min即可在脑组织内观察到c-jun表达,而GFAP蛋白的表达则在DBI后6h增加。随着损伤经过时问的延长,c-jun与GFAP阳性细胞数及阳性表达范围逐渐扩大,c-jun表达在DBI后6h达高峰(P〈0.01),其后逐渐下降,伤后2d减退;GFAP阳性产物则在伤后4d左右达高峰(P〈0.01),其后呈下降的趋势。结论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jun与GFAP可作为诊断DBI的参考指标,二者在不同时段内表达所呈现出的时序性规律对损伤时间的推测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Peng X  Jin ZF  Shao HJ  Gao TL  Li Z  Zhang YH 《法医学杂志》2010,26(5):325-7, 331
目的研究人脑挫伤后不同时间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表达的变化,为法医学脑损伤时间的推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4例因颅脑损伤死亡案例为损伤组,4例非颅脑损伤死亡的案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分别于脑损伤后存活时间3h、6~9h、12~24h、36h~3d、5~8d及17~20d检测脑组织标本中HO-1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HO-1阳性细胞表达在伤后3h以内组开始升高,12~24h组表达强度最高,36h~3d组仍见高表达,以后逐渐下降。各组组间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O-1的表达可能成为实际检案中脑损伤时间推断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鼠闭合性颅脑损伤后脑组织微管相关蛋门-2(MAP-2)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建立大鼠闭合性颅脯挫伤模型,6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损伤后0.5h、6h、12h、ld、3d、7d、14d7个损伤组及对照组,每组8只。应用免疫组化和蛋h印记Western blot法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脑挫伤后各设定时间点挫伤脯组织中MAP-2的变化。结果免疫纽化染色显示:对照组大鼠脑组织中可见MAP-2阳性表达;实验组伤后0.5h,挫伤灶及周同MAP-2阳性表达下降,伤后6h阳性表达降至最低,伤后12h,阳性表达逐渐增多,伤后14d,仍保持较高水平;蛋白印记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统计学分析显爪:MAP-2的表达各损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12h、3d及14d与上…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脑挫伤后14d内,MAP-2存脑组织挫伤灶及其周同呈现先减少后逐渐增多的表达变化,可作为推断脑挫伤经过时间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李娜  王英元  牛艳麟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1,26(3):194-196,200,262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不同时问内脑组织、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M)的变化,探讨其与损伤经过时间的关系。方法参照Feeney’S法建立大鼠脑挫伤模型,在伤后1h、4h、8h、12h、24h、3d、7d7个时问点提取心帆及脑组织检材,运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f血浆TM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中TM刖性表达。检测数据应川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M的阳性表达、IOD值和血浆含量存挫伤后4h开始增加,至24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减少,伤后3dTM血浆含量仍高于对照组,7d后基本恢复至对照纰水平。伤后4h~3d之间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挫伤后TM表达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性有助于推断呐损伤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的表达,探讨其在脑水肿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参照Marmarou的打击负荷伤模型,建立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动物模型。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用伊文思蓝(Evans blue,EB)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AQP4的表达。结果打击后3 h脑组织含水量增加,24 h达到高峰。脑组织EB含量伤后明显增加,12 h达到高峰。AQP4于打击后3 h表达明显增强,24 h达到高峰,AQP4阳性表达的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结论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增加及AQP4表达的增强促进脑水肿的发生,AQP4在胶质细胞的表达变化可用于辅助诊断弥漫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皮肤挫伤后NF-κB mRNA时序性表达规律,分析其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制备大鼠皮肤挫伤模型,于伤后0.5,1,6,12,18,24,30h取材,一步法提取总RNA,检测其完整性和浓度,按照0.4μg总RNA量逆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以rlp32为内参基因进行荧光定量检测,采用△Ct法比较其与正常皮肤组织NF-κB mRNA表达的倍数关系。结果皮肤挫伤组织中NF-κB mRNA伤后0.5h表达显著增强(P〈0.05),6h出现高峰,12h降至正常水平,随后略有回升。结论大鼠皮肤挫伤组织NF-κB mRNA的表达,随着损伤经过时间的延长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鼠受到一定钝力打击造成中度脑损伤后,3h至10d脑组织Cdk5的表达规律及法医学意义。方法建立大鼠钝力性局灶性脑挫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免疫蛋白印迹技术观察脑损伤后不同时间脑组织中Cdk5表达变化。结果正常组、假手术组脑组织有少量Cdk5表达;实验组损伤后3h组、6h组Cdk5表达增高,12h组表达明显升高(P0.05);在24h达到峰值,3d组、5d组、7d组、10d组逐渐下降,并在7d组、10d组基本降至正常,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基本无差异性(P0.05)。结论大鼠钝力性脑挫伤后Cdk5在挫伤脑组织周边区表达量增多,并呈现单峰变化,随时间延长基本降至正常。Cdk5表达变化可为早期脑挫伤时间推断奠定基础,提供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鼠脑挫伤后挫伤部位脑组织HIF-1α mRNA的表达随损伤时间变化的规律及其在脑损伤时间推断中的应用。方法以Feeney法建立大鼠闭合性脑挫伤模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脑挫伤部位HIF-1α mRNA的表达,采用2-△△Ct法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脑组织HIF-1α mRNA表达的倍数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IF-1α mRNA的表达在伤后1h即达到高峰,随后下降,伤后24h出现一次较小高峰,3~14d逐渐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脑挫伤后HIF-1α mRNA的表达随损伤时间的变化呈现出一定规律性,可作为推断早期脑挫伤经过时间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Tao LY  Chen XP  Ding M 《法医学杂志》2004,20(2):73-6, 8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NF-kappaB in different post-traumatic intervals and severity of brain injury. METHODS: Fifty-four brain tissue samples of slight (n=24), moderate (n=24) brain injury, sham (n=3) and control (n=3) of rat were exa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esternblot and RT-PCR. RESULTS: Up-regulating of NF-kappaB expression was found in tissues from traumatic brain injury compared with controls in early 1 hour after TBI, and reached peak at 24h and 48h and disappeared after 7 days. The expression of NF-kappaB mRNA has association with contusion severity. CONCLUSION: NF-kappaB may benefit to the estimation of posttraumatic intervals of brain injury.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脑损伤后 bFGF及其受体 FGFRl mRNA表达及其时序性变化,探讨脑损伤的分子机制及法医学脑损伤时间推断。方法 用原位杂交(ISH)和RT-PCR技术观察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后bFGF及FGFRl mRNA在伤后不同时间(30min、1h、3h、6h、12h、1d、3d、7d)的表达情况,以正常大鼠及手术大鼠作为对照。结果(1)正常及手术对照组大鼠脑组织内有低水平的bFGF及FGFRl mRNA表达;(2)脑损伤后6h~3d,大脑皮质和脑干bFGF/FGFRl mRNA水平逐渐增加,7d时已有所下降,但仍未恢复到基础水平;(3)海马冲击后3h即开始显著增加,3d开始下降,7d时已恢复到基础水平。结论 脑损伤可诱导bFGF/FGFRl基因表达,机体对脑损伤存在自身保护机制,其表达的时序性改变可望用于法医学脑损伤时间推断。  相似文献   

13.
大鼠脑外伤后大脑皮质脑红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大脑脑红蛋白(Ngb)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法医学意义。方法实验大鼠分为打击后15min、30min、1h、3h、6h、12h、1d、2d 8组,并设正常对照组。采用硬膜外局部打击方法复制SD大鼠外伤性局灶性脑挫伤模型,在各组预设时间点断颈处死,并按损伤区、打击周边缘区和非损伤区皮质分别取材,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半定量RT-PCR)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观测脑外伤后Ngb 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并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鼠脑外伤后脑损伤区Ngb mRNA表达在伤后15min开始下降,24h降至最低水平;打击周边损伤区NgbmRNA表达于伤后15min即可见表达增高,12h增高达峰值;非损伤区皮质Ngb mRNA表达强于正常皮质。结论 Ngb在脑损伤的急性阶段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鼠脑挫伤后不同时间内HSP70蛋白表达的变化关系,探讨其与脑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自由落体撞击大鼠脑挫伤后HSP70蛋白在伤后不同时间(0.5h、6h、12h、24h、3d、7d、14d、28d)表达情况。结果0.5h伤侧皮质挫伤灶周围HSP70阳性细胞表达开始增强,12h达高峰,24h降至较低,3d又再次升高,以后逐渐下降,28d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HSP70免疫组化染色可以作为法医学推断早期脑损伤时间的敏感性指标之一;HSP70可作为判断脑损伤是否存在及区分生前和死后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不同时间内脑组织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表达的变化,探讨β-APP与脑损伤经过时间的关系。方法参照Feeney’s法建立大鼠脑挫伤模型,在伤后1h,4h,12h,48h,72h,7d,14d,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β-APP的表达,以非损伤组做对照。结果β-APP出现于损伤后1h,4h开始增加至12h达到高峰,随后阳性反应细胞逐渐减少,7d后仍有少量表达但仍高于对照组,14d后表达基本恢复至接近对照组水平,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APP在脑挫伤后随时间的变化,其表达呈现先逐渐增加后又减少的一定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大鼠脊髓损伤后HIF—1α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规律,探讨其在脊髓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法医学应用。方法建立大鼠静压脊髓损伤模型,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对伤后不同时间(0、3、6、12h和1、3、5、7、11、14d)HIF-1α和HIF-1α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BI2000图像分析系统分析结果。结果正常及假手术对照组大鼠脊髓组织内有低水平的HIF-1α mRNA表达,但几乎检测不到HIF-1α阳性细胞;脊髓损伤后,HIF-1α及HIF-1α mRNA表达开始升高,其中HIF-1α mRNA表达在伤后3h开始增加,3d达高峰,14d时恢复正常;HIF—1α表达在伤后3h开始增加,1d达高峰,较HIF—1α mRNA的达峰时间(伤后3d)提前。HIF-1α免疫阳性产物可见于脊髓神经元、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及间质内的血管内皮细胞。结论脊髓损伤后HIF-1α基因表达开始升高,对组织和细胞起低氧保护作用,其表达的时序性规律可望用于法医学损伤时间推断。  相似文献   

17.
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S100β表达与损伤时间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S100β在脑组织中不同部位的时间相关性表达,并以此为弥漫性脑损伤时间推断,生前伤和死后伤判断,早期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弥漫性脑损伤后30min和2,4,12,24h及3,7d,死后10min损伤,各组S100β在大脑皮质、海马、丘脑、脑干中神经胶质细胞的表达,并设立正常对照组。结果S100β阳性细胞个数及蛋白表达在皮质、海马、丘脑形成先增后降再升的曲线,即两次表达高峰,脑干表达变化不显著;在伤后2h,海马、丘脑S100β表达细胞个数和蛋白量开始增加,4h有显著增加,12h达到高峰值,皮质部位在4h达到高峰。伤后7d恢复正常值。结论弥漫性脑损伤后S100β在不同部位表达有不同规律性且有较好的时间相关性,可成为法医学脑损伤时间推断的一种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大鼠弥漫性脑损伤神经元HSP70表达及神经髓鞘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神经元HSP70表达变化和神经髓鞘病变在弥漫性脑损伤(DB I)诊断及其损伤时间判断的价值。方法将50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DB I组,后者按DB I后处死大鼠的时间不同又分为0.5h、1h、3h、6h、12h、1d、3d、7d及10d组。然后复制大鼠DB I模型,脑组织常规取材后进行HSP70免疫组化及劳克坚牢蓝(LFB)髓鞘染色,观察神经元HSP70的变化和神经髓鞘病变。结果大鼠DB I后0.5h,脑干及海马处见HSP70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的神经元;伤后1h明显,12h达到高峰,1d下降,7d基本恢复正常。神经髓鞘于伤后0.5h开始逐渐出现水肿,分层、碎裂及聚集成团块状,伤后1d最明显,3d后开始逐渐减退,10d基本正常。结论神经元HSP70表达变化和神经髓鞘病变程度对DB I诊断及其损伤时间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后bFGF及其受体FGFR1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uang DX  Zhang L  Wu MY 《法医学杂志》2004,20(2):65-67,i009
目的观察脑损伤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FGFR1的表达及其时序性变化,探讨脑损伤的分子机制及法医学脑损伤时间推断。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大鼠侧位中度液压冲击脑损伤后bFGF及FGFR1蛋白在伤后不同时间(30min,1,3,6,12h,1,3,7d)的表达情况,以正常大鼠及手术大鼠作为对照。结果正常对照组和手术对照组大鼠脑组织内有低水平的bFGF和FGFR1表达。脑冲击伤后6h,大脑皮层和脑干bFGF和FGFR1蛋白表达开始显著增加,1~3d达高峰,7d时已有所下降;海马冲击后3h即开始增加,1d达峰值,此后逐渐下降,7d时恢复正常。结论脑损伤可诱导bFGF/FGFR1的表达,提示机体对脑损伤存在自身保护机制,其表达的时序性改变可望用于法医学脑损伤时间推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