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社会资本与当代公民文化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资本概念自上个世纪 90年代以来受到广泛关注 ,被用以分析社会交往、政治活动、经济组织等各个方面。本文指出社会资本的基础是社会信任 ,它可以成为构建当代公民文化的基石 ,通过营造社会资本和社会信任 ,就能够推动中国公民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与社会资本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与社会资本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公民社会所倡导的文化价值理念——合作、信任、互惠等无不与社会资本理论相契合,公民社会是社会资本得到滋养和发展的温床。我国公民社会发育的不完善严重制约了社会资本的形成。因此需要大力培育我国的公民社会,形成政府与公民合作治理的局面,从而提升我国社会资本的存量。 相似文献
3.
公民社会是当前国际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公民社会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古老的概念。随着时间推移,公民社会具有不同含义。对于转型中的我国而言,我们的社会制度背景与西方是不一样的,在西方公民社会不言而喻的制度背景,对中国而言并不是一个前提。这样就可能出现,我们在说公民社会的时候,不同人会有不同理解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政治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现代社会的政治文明直接影响着公民社会和公民文化建设。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根本目标是通过提升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认同感,实现由“臣民文化”向“公民文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6.
公民文化是维持和发展民主制度的必要条件。作为缺少公民意识的中国面临着建设公民文化的重任。虽然当前的公民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就,但却存在公民教育形式化、市民意识的缺失、无法回避的村民意识等问题。市民社会理论在中国的兴起为公民文化建设带来了曙光,为当下公民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DONG Cai-sheng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48(3):91-96
社会资本是现代公民社会兴盛的基础。社会资本在现代公民社会兴盛的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即社会资本直接地促进现代公民社会的形成、维系与繁荣,社会资本通过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间接地促进现代公民社会的发展与繁荣。我们的研究是对以往公民社会研究中忽视"文化因素"这一偏差的一种纠正,无疑将开拓公民社会研究的视野,推进公民社会的研究与理论建构,同时也将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社会资本理论与公共管理领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罗伯特·普特南 1992年发表其著名的《使民主运转起来》以来 ,社会资本理论已日益成为当代西方政治学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在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后 ,社会资本理论也日益受到中国学者的关注 ,当前我国政治学界对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提出将社会资本理论引入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 ,试分析以“信任、规范和公民参与的网络”为成分的社会资本的形成与转化能否带动我国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语境下的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原有的社会体制和社会利益分配格局被打破,但同时现代的社会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这种局面不仅制约了经济体制的完善,也导致了文化意识、社会关系网络层面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出现,加剧了人们的困惑与迷茫.为了解决这些新问题、摆脱新困境,学界引入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概念.我们从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的概念入手,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分析二者在中国语境下的独特内涵和相互关系,旨在为现代化建设中所遭遇的问题提供可能的分析路径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11.
结构化理论与社会资本理论的再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理论研究中存在层次混乱的问题,对此,托马斯.福物.布朗提出了社会资本研究的系统论视角,即从“行动、结构和环境”三个层面上对社会资本问题进行研究。这一努力无疑是可行的、积极的。遗憾的是,他并没有沿着这一思路将社会资本理论问题深入下去。笔者认为,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可以为这一思路提供了理论的支撑。在布朗的系统论视角的基础上,运用吉登斯的“建构主义的结构主义”的方法论原则,及其时空观对社会资本理论进行了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普特南提出的“社会资本下降”命题及其论述为基础,对其在《独自打保龄球》一书中主要论点和结论进行了回应和批评,重点讨论市民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资本建构的策略这一具体问题,并在相关理论概念的基础上,联系中国当前的社会背景,进一步阐述在社会转型时期非营利组织和社区的社会资本积聚和公民参与对培育市民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资本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概念和分析的重要起点,但在社会资本概念的定义上却存在着极大的分歧.为厘清思路,本文先考察了社会资本概念提出的主要背景和在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又根据概念的外延宽窄对社会资本定义的分歧作了一个系统的回顾与评析;而后指出不同种类的但可以互相促进的社会资本共存在社会中.因此,需要一个整体的视野来定义和测量社会资本,以沟通一些文献里的正式和非正式制度中的横向和纵向、微观和宏观制度的社会资本的区别.并设想了一个可以测量社会资本的整体公式. 相似文献
14.
武二虎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5):51-56
思想的历史就是历史的思想,哲学作为时代的思想,它关照着所处自己时代人的“生存境遇”.马克思对现实人类生存境遇的关注不像以往哲学家那种由哲学到哲学的独白式的复调,而是基于对现实社会问题即对市民社会的关注为解决问题的钥匙.鉴于此,以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批判为问题的切入点,来论析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所实现的双重变奏即由“哲学的批判”到“社会的建构”这一思想理路,并创建自己的唯物史观,同时也凸显出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理论对现代社会的建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化资本与人力资本——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经济学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文化与人力资本的关系出发,对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及其与经济学的关系进行了考察。文化资本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同属新资本理论,以关注非物质性资本的社会与经济价值著称。人力资本论强调学校教育对行动者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投资是基于行动者自由意识与意志的理性行为;而文化资本论则重视早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方面的作用,认为文化资本的积累主要是通过再生产的方式完成的。本文认为,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对经济学家们重新思考文化的经济价值、进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人力资本一直被视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然而人力资本是否能够充分利用还取决于与社会资本的互动关系。人力资本通过教育、培训等形成知识和技能,但这些知识和技能能否得到充分应用和优化,很大程度上受社会资本提供的“场域”的制约和影响;个体人力资本通过社会资本的纽带整合凝聚为总体人力资本,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资本的资源总量,使“场域”能量发生变化,进而又反作用于人力资本。对于正处转轨时期的我国农村经济而言,社会资本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应发挥农村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整合与协同效应,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克服人力资本短缺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现代企业理论的简单梳理发现,该理论认为企业团队的存在是既定的,但这种假设并不能清晰回答为什么“队”生产率会提高的问题。人力资本产权研究作为企业理论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分支也没有就此问题给出较好的答案。社会人力资本研究范畴的提出,不仅可以拓展人力资本研究的新领域,而且可以更好地解释企业团队产生的真正原因。将企业看作是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之间以及个体人力资本相互之间的双层合约,可以进一步完善企业契约理论;对社会人力资本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推动现代企业理论和其它相关经济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会资本理论发展的瓶颈:定义及测量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理论是近年来经济社会学研究中新兴的理论,拓展了社会学与经济学的研究视野。同时,作为一种新理论,社会资本的含义、测量与比较、特征等问题尚未厘清,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资本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就这些理论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社会资本是个体或组织为实现一定目标,能够调动和利用的嵌入于其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各种社会资源。对社会资本的测量可采用比较法,动用社会资本时所节省的成本就是社会资本的数值。文章还进一步探讨了社会资本的公共物品特性、不可转让性及可转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运用以社群协商为预设的寓公共选择于新制度主义中的研究方法,找到了社会资本这个切入点,找到了社群这个载体,从而在私有化与利维坦之间开辟了公共事务治理的第三条道路,形成了自主组织治理理论.这个理论以制度分析为框架,以社会资本为支撑,但也因未厘清社会资本的类型及其作用而限制了其理论的适用性,不过瑕不掩瑜.我们需要做的是进一步完善这一理论,积极创造条件来运用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