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茶叶产业,不仅仅是简单的茶叶种植与生产,可以说,茶农在该产业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事实上,全面优化、创新整个茶叶产业资源要素,将是信阳地区茶叶产业整体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拟从信阳地区茶叶产业经营发展的重要背景分析入手,结合茶农扶持政策的出台背景探究,通过细致化考虑当前茶叶产业的发展趋势,从而具体探究信阳地区茶农扶持政策的内涵和实施思路。  相似文献   

2.
茶叶是我国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同时也是当地的茶农们的主要经济来源。虽然茶叶一直都比较畅销,但现在我国的茶叶却面临严重的市场竞争压力。通过电商环境下茶叶企业连锁经营管理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在茶叶的零售业上利用电商环境进行企业连锁管理的途径是正确的,十分有利于现在茶叶的销售。  相似文献   

3.
广东客家地区具有悠久的茶叶发展历史,茶叶种植更是成为紫金县实现脱贫致富目标的重要手段。截至2021年2月,紫金县全县茶叶种植面积已达5.03万亩,茶农户年均增加收入1万余元,茶业已成为客家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渠道之一。作为具有当地特色的茶叶,紫金蝉茶具有蜜香的特点。随着政府对茶叶生产的大力支持,紫金蝉茶逐渐受到社会关注。本文将从紫金县入手,试析当地茶产业的发展情况,分析“茶叶脱贫”工作的可行性,并对其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嵊州是中国茶叶特别是绿茶生产和出口最主要基地之一.本文对嵊州茶农户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嵊州是我国茶农户类型最丰富最复杂的茶叶之乡,其茶农户类型可以分为六种,每种茶农户类型的产业链形成决定与区域经济水平、茶产业发展状况、茶叶生产和出口的地区整体水平以及茶农户自身能力、经营水平等因素.  相似文献   

5.
市场决定生产。茶叶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时,以名优茶生产为主角的效益茶业应运而生,并随着茶叶市场经济的发展,三门县珠岙镇等地茶农又注入了新的内涵,从而使效益茶业意放异彩。这些茶农从当地情况出发,以经济效益为取向,改变着茶农种茶─—做茶─—卖茶的传统习...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茶叶消费大国,保证茶叶种植稳定发展是茶叶持续性供应的基础,然而由于农业种植的不确定性,茶叶生产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茶叶产量受到严重威胁。与此同时,茶叶种植保险能有效转移种植茶叶的不确定性风险,被认为是转嫁干旱、虫灾、霜冻等自然灾害对茶叶种植生产不利影响的有效途径。鉴于此,本文基于南京市周边茶农调查数据,分析影响该地区茶农购买茶叶种植保险的影响因素,从而为茶叶种植保险覆盖率的不断增加提供相关实证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茶世界》2011,(4)
普洱茶是我国独有的茶叶品种,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同时,普洱茶也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发展普洱茶生产有利于云南茶叶结构调整和茶农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8.
许允文 《中国茶叶》1994,16(6):41-41
我国南方丘陵红壤地区的水、土、光、热资源丰富,很适宜茶树生长,是我国主要的茶叶商品生产基地,但由于多种原因,该地区茶叶产量低,质量差,茶叶生产经济效益不高。近年来笔者就如何改变丘陵红壤茶园低产低质面貌和提高茶农经济收益等问题在该茶区走访了广大茶农并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发现自茶园实行联产承包到户后,不少承包户的茶叶生产连年增收,亩产值可达干元以上,经济效益较好。在此,向广大茶农介绍他们成功的经验和技术。 1.重点抓好春茶,多产名优茶。我国茶区春茶期间气候适宜,茶树营养充足,茶叶品质好,价格高。因此,增加春茶产量,提高春茶比重,多产质量高、适销对路的名优茶和高档茶是实现当年茶叶优质、高产、高效益的关键。一般茶叶  相似文献   

9.
基于16个茶叶主产省1 693份茶叶种植户样本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实证分析移动互联网使用对茶农收入增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移动互联网使用是影响茶农增收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知识获取和网店经营这两项应用能力作为中介变量促进茶农增收。据此,针对性提出完善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数字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资源,推进茶农数字技术的教育培训等3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茶世界》2008,(6)
茶叶产业是云南省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省委、省政府历年来重视茶叶产业的发展.把茶叶产业作为提高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带动边疆民族地区茶农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件大事大抓。根据  相似文献   

11.
李赛君  蒋洵  黄仲先 《茶叶通讯》2009,36(4):38-40,43
凤凰单丛产于广东省潮安县凤凰镇。凤凰山是畲族发源地,也是古老的茶叶产地。凤凰单丛生产茶历史悠久,至今仍然保留着古老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在凤凰单丛的选择、种植、采摘、加工、销售和饮用全过程中存在许多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化现象。从茶叶历史文化层面对凤凰单丛现象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不同品种(系)凤凰单丛茶DNA指纹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能够快速、准确地对不同品种(系)凤凰单丛茶进行鉴定,建立不同品种(系)凤凰单丛茶的DNA指纹图谱,本研究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以4份凤凰单丛茶品种为材料,对UBC802~UBC899等58条ISSR引物进行筛选,得到了12条多态性好的ISSR引物。在确定引物最佳退火温度后,利用这12条ISSR引物对39份凤凰单丛茶进行了扩增,结果显示,从其中筛选出的6条核心引物共扩增出84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4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8条,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2.86%,多态信息量平均为0.9456,其中引物UBC843多态性最为丰富,品种相似性系数在0.4063~0.9836之间;为将39份凤凰单丛茶品种全部区分开,本研究对6条核心引物进行了组合,发现其中UBC827/UBC846的组合鉴别效率最高;通过综合品种名称、国家地区编号、采样地点、高效核心引物组合名称以及ISSR数据代码,本研究建立了39种凤凰单丛茶的DNA指纹代码。之后,通过整合软件录入如品种指纹图谱代码、香型、海拔、ISSR-PCR扩增数据图片等更多相关信息,形成指纹图谱二维编码,构成凤凰单丛茶的DNA指纹图谱,为凤凰单丛茶品种权益保护及信息平台的建立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对广东潮州凤凰山区不同地域的50种凤凰单枞茶树品系的叶缘锯齿数、侧脉数、叶形、叶绿素含量、叶面积(LA)、叶干物质量(LDMC)、比叶面积(SLA)等叶片形态和功能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不同海拔地带的12种凤凰单枞茶树主要叶片性状进行了地域变异研究。结果显示,50种凤凰茶树叶片形状为卵圆形至长卵形(叶形指数1.99~3.16),叶绿素含量平均为64.348(SPAD测定读数),平均单叶面积24.237 cm2,叶干物质含量40.65%,比叶面积80.947 cm2·g-1。50种凤凰单枞茶树的叶面积变异最大(变异系数为21.12%),比叶面积变异次之(18.3%),叶形状(9.8%)和叶绿素含量(10.4%)变异较小,叶干物质含量变异最小(5.9%);南馥茶园的兰花香、柚花香、宋种、八仙、桂花香、夜来香、蜜兰香等品系叶片单位面积合成的有机物质较多,对外界资源有效利用率较高;南馥茶园的玉兰香、水仙、姜花香、杨梅叶和区山塘茶园的玉兰香等品系叶片单位面积合成的有机物较少,对外界资源有效利用率较低;高海拔地带的部分凤凰单枞茶树具有叶面积大、叶干物质含量少、比叶面积大、叶绿素含量多的趋势,表明种植地域的海拔对凤凰单枞茶树叶片性状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不同品种(系)凤凰单丛成品茶的香型分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SDE-GC/MS联用技术分析17种凤凰单丛成品茶的挥发性成分,以凤凰水仙群体种乌龙茶和石古坪乌龙茶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依据香型相似率大于或等于95%可以进行归类的标准,将17种凤凰单丛成品茶的香型归结为黄栀香、杏仁香、蜜兰香、芝兰香、玉兰香和香型名称未定的锯朵仔、贡香共7个类型。不同香型凤凰单丛成品茶之间的香型相似度存在明显差异,与凤凰水仙群体种的香气组分及香型也存在差异,这可能与凤凰单丛茶的自然杂交变异及其加工工艺有关。通过分析同一香型不同凤凰单丛茶的香气组分差异,可以发现不同香型的单丛茶之间既存在共性成分的含量差异,又具有个性组分的差异,比如:芝兰香型凤凰单丛茶的异丁香酚,黄栀香型的α-杜松醇,蜜兰香的榧烯醇、β-紫罗酮、石竹烯以及锯朵仔单丛的4-萜烯醇和贡香单丛的氨茴酸甲酯等,这些成分可能是所对应品种(系)凤凰单丛茶的特征香气成分,可作为凤凰单丛成品茶香型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5.
荞麦是湖南特色旱粮作物之一,是一种集食用、饲用、药用多种用途的作物。阐述了凤凰县荞麦生产的优势及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采用SDE法和气质联用技术(GC-MS)分析不同揉捻工艺制成的单丛茶的香气组成,并检测了多酚、氨基酸等滋味因子。结果表明,包揉工艺制成的颗粒型单丛水浸出物和酚氨比较高,提高了单丛茶的滋味品质,并表现出与条形单丛不同的花香。  相似文献   

17.
开发野生石崖茶创建特色茶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州市所属融水县的九万大山与元宝山地处云贵高原边缘地带,境内山峦叠嶂、连绵起伏;溪河密布、雨热同季、寒暑分明,属亚热带南岭湿润气候区,常年云雾缭绕,是茶叶较适宜生长的区域。境内分布生长着“野生石崖茶”等多种野生茶或类茶资源。针对柳州茶叶产业呈现“起步晚而起点高;技术低而资源广;市场小而力度大”的特点,有效合理地保护、利...  相似文献   

18.
许咏梅 《茶叶》2014,(1):24-29
白茶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珍稀茶类,中国是世界白茶的唯一产地,福鼎是中国白茶最重要的产地之一,其白茶产量占中国白茶的70%以上.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的呼声日益高涨,白茶简单、自然而生态的加工工艺越来越受到欢迎,那么白茶的成本-价格到底是怎样的?本文以福鼎市白茶产地实地考察为依据,对福鼎白茶的茶农户、茶叶加工企业、茶叶交易市场等进行了实地调查,在此基础上对福鼎白茶的生产成本-价格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福鼎白茶生产成本包括鲜叶种植成本、初加工成本、精加工成本,其中鲜叶种植成本占总成本的重要部分,加工成本(初加工+精加工)低;在生产成本中主要是人工费用.(2)福鼎白茶的产地批发价格较低,一般略高于成本价格;而福鼎白茶市场售价比批发价格高出1倍以上,茶商销售到外地价格会上涨5倍以上;茶农户、茶企业、茶叶商相比较,茶农户获利最少,茶叶企业和茶叶商获利最多,甚至利润高达几百倍,茶商利用别人不了解白茶有价格炒作趋势,白茶几乎是一本万利.  相似文献   

19.
唐代西南、江南地区茶叶的产地分布面广,但西南产地分布的广泛程度总体不及江南;茶叶的地理布局颇不平衡,西南更为突出;茶叶的分布格局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茶叶产地在唐后期呈扩大趋势,江南更加突出。对两区茶叶地理分布特征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挖掘潜力,打造茶叶品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柘荣茶树品种结构、茶叶生产加工、茶叶品牌建设和茶叶市场化进程情况.提出柘荣茶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加大品种结构调整力度;建设高效生态茶园;茶叶初制清洁化改造;建设茶叶初加工集中园区;示范法国葡萄酒庄园管理模式;开展栽培与加工技术培训;全力打造地方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