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9 年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下一阶段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9 年全省血吸虫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截至2019 年底,安徽省50 个流行县(市、区)中9 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3 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8 个达到消除标准。全省询检190. 52 万人,阳性381 878 人;血清学检查86. 20 万人,阳性8 864 人;粪检6. 16 万人,未发现阳性患者;全省现有晚期血吸虫病患者5 329 人,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全省流行村牛存栏24 824 头,共血清学检查365 头,粪检13 554 头,未发现病牛。全省共调查钉螺87 437. 50 hm2,查出有螺面积20 059. 25 h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38. 90 hm2,复现钉螺面积39. 55 h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全年累计药物灭螺面积9 768. 77 hm2,消灭钉螺面积235. 53 hm2。2019 年,全省50 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病情监测未发现病人、病畜,钉螺监测发现有螺框出现率8. 80%,活螺平均密度0. 31只/0. 11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04—2019 年,全省人群和牛的平均感染率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分别下降了91. 57%和100%。2006—2019 年,有螺面积在26 300~31 000 hm2 间徘徊波动并有小幅下降的态势,已连续7 年未发现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和感染性钉螺。结论 全省血吸虫病疫情整体进一步下降,局部地区依然存在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为推进血吸虫病消除目标进程,应继续加强传染源防控,控制重点有螺环境,完善监测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报告并分析 2018 年全省血吸虫病疫情状况与近年的变化趋势。 方法 对 2004 年以来,特别是 2018 年的全省血吸虫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 结果 截至 2018 年底,全省共有 9 个市的 50 个县(市、区)流行 血吸虫病,其中 27 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13 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0 个达到消除标准。 2018 年,全省共询检 214. 7 万人,发现阳性 470 689 人;血检 98. 9 万人,发现阳性 11 759 人;粪检 12. 7 万人,未发现阳性病人;全省现有病人数 为 5 890 人,其中推算慢性病人 538 例、晚期血吸虫病 5 352 例,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人群平均感染率为 0. 08%;全 省流行村牛存栏 26 470 头,共血检 528 头,粪检 12 992 头,未发现病牛。 全省共调查钉螺 84 365. 2 hm2 ,查出钉螺面 积 20 269. 3 hm2 ,其中新发现钉螺 15. 0 hm2 、复现钉螺 45. 9 hm2 ,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累计药物灭螺面积 10 763. 8 hm2 ,消灭钉螺面积 137. 4 hm2 ,年底尚有钉螺面积 26 434. 0 hm2 。 2018 年,全省 50 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病情监 测未发现病人、病畜,钉螺监测显示有螺框出现率 11. 2%,活螺平均密度 0. 38 只/ 0. 11m2 ,未发现感染性钉螺。 2004 ~ 2018 年,全省人群和牛的平均感染率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 90.4%和 100%,有螺面积在 2. 64 亿 m2 ~ 3. 10 亿 m2 间徘徊波动并有小幅下降,已连续 6 年未发现急性血吸虫病例和感染性钉螺。 结论 全省血吸虫病疫 情进一步下降,局部地区仍然存在血吸虫病传播风险。 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乃至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仍需要 加大防治及监测工作的力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报告并分析 2018 年湖南省血吸虫病疫情状况并提出相应对策。 方法 对 2018 年全省血吸虫病 疫情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 结果 截至 2018 年底,湖南省共有 6 个市、41 个县(市、区)、280 个乡(镇)、2 415 个村 (居委会)流行血吸虫病。 41 个流行县(市、区)中,18 个已达到传播控制标准,13 个已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0 个已达 到消除标准。 2018 年,血检 109. 3 万人,查出阳性 31 295 人,阳性率为 2. 86%;粪检 33 216 人,无阳性病例;全省尚 存晚期血吸虫病人 5 034 例,无急性血吸虫病例。 全省流行区共有存栏耕牛 91 891 头,全年共检查耕牛 43 000 头, 其中血检 5 476 头,粪检 40 872 头,未发现病牛。 2018 年全省共查螺 91 710. 07 hm2 ,查出钉螺面积 61 263. 69 hm2 , 占总查螺面积的 66. 80%,未发现感染性钉螺。 全省当年无新发现有螺面积。 2018 年全省实有钉螺面积 173 084. 53 hm2 ,其中湖沼型、山丘型有螺面积分别为 172 184. 97 hm2 和 899. 56 hm2 ,至 2018 年,已连续 5 年未发现急性血吸虫 病例和感染性钉螺。 结论 全省血吸虫病疫情进一步下降,但局部地区仍然存在血吸虫病传播风险。 为达到血吸虫 病传播阻断乃至消除的目标,仍需要加大防治及监测工作的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报告并分析 2015年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状况与近年的变化趋势。 方法  对2004年以来的全省血吸虫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9个市、51个县(市、区)流行血吸虫病,其中23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28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015年,全省共血检176.5万人,发现阳性24 537人,粪检24.4万人,发现粪检阳性10人;共报告晚期血吸虫病5 684例,未发现本地感染的急感病例,推算病人数为8 904人。流行区牛存栏35 542头,共检查牛17 408头,发现粪检阳性11头,耕牛平均血吸虫感染率为0.07%。全省现有钉螺面积27 144hm2,其中复现钉螺面积39.17h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04年以来,全省人感染率、牛感染率、急感病人发病率和感染性钉螺分布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较2004年分别下降了84.3%、97.0%、100%和100%,有螺面积则在2.71亿m2与3.10亿m2间徘徊波动。 结论  全省血吸虫病疫情进一步下降,但局部地区仍然存在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乃至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仍需要加大防治及监测工作的力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江山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血吸虫病疫情变化,为完善血吸虫病监测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螺情、病情进行纵向监测。结果1998~2007年全市累计发现有螺条块525个,有螺面积93.89hm2,共解剖钉螺33285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共血检66875人,血清学阳性2066人,血检阳性率3.09%,共粪检2064人,阳性4人,均为输入性病例。检查耕牛4793头,血检阳性93头,经粪便孵化检查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病牛。结论江山市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后血防成果巩固,但钉螺面积反弹严重,血吸虫病出现再流行的可能性增加,需进一步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 2017-2019 年云南省血吸虫病国家级监测点疫情,为制订血吸虫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全省 18 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各设立 1 个国家级监测点,开展基本情况调查以及流动人群、家畜和钉螺感染情况监测,在 13个监测点开展本地人群监测,在 7 个监测点开展野粪感染情况监测。 结果 2017-2019 年,云南省血吸虫病国家级监测点本地人群血检阳性率为 6. 40%,流动人群血检阳性率为 0. 92%。 血检阳性者粪检均未发现阳性。共调查家畜 6 070 头次,未发现病畜。 共检测 2 150 份野粪,未查到阳性。 监测钉螺面积 5 675. 58 hm2,查出有螺面积 199. 12 hm2,有螺框出现率为 0. 54% ~ 0. 73%,活螺平均密度为 0. 017 2~ 0. 031 3 只 / 0. 1 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 结论 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得到有效控制,未查到病人、病畜和感染性钉螺,有螺面积处于较低水平。 今后应重点加强输入性传染源的防控,建立更加敏感的监测体系,继续加强以传染源和钉螺控制并重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2017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报了2017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并对全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数据和457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截至2017年底,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继续巩固血吸虫病消除成果,四川省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云南、江苏、湖北、安徽、江西及湖南6个省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全国共有450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总人口2.59亿人;共有28 544个流行村,总人口7 032.45万人。全国450个流行县(市、区)中,229个(50.89%)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139个(30.89%)达到传播阻断标准,82个(18.22%)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017年,全国共完成人群血吸虫病查病8 401 113例,发现粪检阳性14例,较2016年的600例减少了97.67%。2017年,全国推算血吸虫病人数为37 601例,较2016年的54 454例减少了30.95%;其中急性血吸虫病1例,晚期血吸虫病29 407例。2017年全国共有19 784个流行村开展了钉螺分布调查,7 310个村查出钉螺,占调查总数的36.95%;新查出19个有螺村;共查螺622 454.49 hm2,查出钉螺面积172 501.56 h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208.54 h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17年血吸虫病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737 016头,共检查耕牛454 830头,发现粪检阳性耕牛1头。2017年,全国共治疗血吸虫病人119 326例,扩大化疗1 973 968人·次;治疗病牛1头,扩大化疗耕牛418 925头·次;开展药物灭螺总面积144 605.31 hm2,实际药物灭螺73 755.37 hm2,环境改造灭螺5 002.92 hm2。2017年全国457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居民和耕牛平均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001 6%和0。解剖镜检法未发现感染性钉螺,但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6个监测点检测到7份血吸虫核酸阳性钉螺样本。疫情数据分析显示,全国血吸虫病疫情总体保持持续下降态势,但部分地区仍有疫情反弹趋势,要实现《“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确定的2020年目标仍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 2015-2019 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资料,掌握全省血吸虫病流行态势,指导今后监测工作。 方法 按《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5 年版)》要求,在全省 13 个地市设立 207 个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常规监测、监测点监测和风险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本地居民及流动人群病情监测、家畜血吸虫感染监测以及螺情监测。 对各年监测数据收集后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监测结果显示,本地居民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由 2015 年的2. 75%(4 470 / 173 558) 下降至 2019 年的 2. 09% ( 2 169 / 103 885), 血吸虫感染率在 2015 年为 0. 07% ( 120 /173 558),之后年份均为 0,五年来均无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 流动人群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由 2015 年的 1. 06%(98 / 9 249)下降到 2019 年的 0. 79%(100 / 12 602),血吸虫感染率在 2015 年为 0. 02%(2 / 9 249),之后年份均为 0。五年间累计开展家畜查病 7 880 头,其中耕牛 5 325 头,未发现感染血吸虫。 累计开展钉螺调查面积 94 297. 8 hm2,查出钉螺面积 34 263. 05 hm2,共捕获活螺 876 392 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 活螺平均密度由 2015 年的 0. 291 5 只 /框下降至 2019 年的 0. 124 1 只 / 框,有螺框出现率由 2015 年的 9. 54%下降至 2019 年的 6. 19%。 累计开展野粪监测2 035 份,未发现阳性。 累计在 49 处水域开展钉螺扩散监测,并打捞漂浮物 6 942 kg,未发现漂浮物携带钉螺。 对252 处有螺环境开展风险监测,发现有阳性野粪的Ⅰ级风险处共 12 处。 结论 2015-2019 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疫情已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但风险监测仍发现个别地区的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不容忽视,需重点加大对现存耕牛的管控力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无为县达到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后疫情现状及流行因素,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8~2013年无为县血吸虫病疫情年报表及有关螺情、病情资料,分析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 结果  截至2013年底,全县现有晚期病人361人,未发现急性感染病人;全县尚有钉螺面积2213.67hm2,其中内陆23.82hm2,江滩1141.67hm2,洲滩1048.18hm2,分别占有螺面积的1.08%、51.57%和47.35%,连续两年未查到感染性钉螺,钉螺面积有了明显下降;全县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共有存栏耕牛816头,未查到病牛;2008~2013年达到传播控制共有7个乡镇和30村。 结论  达到疫情控制后,无为县血吸虫病疫情出现明显下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目前达到了传播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掌握四川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展及疫情现状,为制定消除血吸虫病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4-2015年四川省血吸虫病历史资料、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报表、血吸虫病监测资料和血防能力资料,分析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展和流行现状。结果 四川省11个市(州)63个县(市、区)流行血吸虫病,2015年全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全省现有钉螺面积2 537.54 hm2,现有晚期血吸虫病人1 769例。2004-2015年累计查螺433 065.80 hm2,药物灭螺251 259 hm2;人群血检2 601.714 4万人次,人群化疗789万人次;检查耕牛127.611 7万头次。2004-2015年全省血吸虫病人和病畜数、有螺面积逐年下降,自2010年至今未发现当地感染的病人和病畜,自2004年至今未发现感染性钉螺。部分地区血防专业技术人员较少,防治技术与硬件设备落后,血吸虫病防控能力较弱。结论 四川省已于2015年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理、提高能力建设、建立敏感有效的监测体系、实施精准血防,从而巩固全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成果,力争早日消除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15-2018年安徽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为全省血吸虫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2015年在安徽省设立51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2015-2018年对人群和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以及螺情等进行监测。结果 2015-2018年,安徽省51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开展本地居民和流动人群血吸虫病血清学筛查89 638人·次和42 609人·次,各年血检阳性率分别为1.41%~3.69%和0.84%~2.13%;分别在2015年发现病原学检测阳性5例和1例,职业为农民和渔民。累计调查各类家畜6 405头·次,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家畜。累计开展钉螺调查12 661 hm^2,各年钉螺分布面积为2 461.27~2 628.96 hm^2,活螺平均密度为0.375 7~0.433 0只/0.1 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结论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已处于较低水平,但局部地区传播风险依然存在;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建设,巩固全省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2.
2015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报了2015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并对全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数据和457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 疫情监测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截至2015年底,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上海、浙江、福建、广 东、广西等省(直辖市、自治区)已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四川、云南、江苏、湖北、安徽、江西及湖南等7个省已达到 传播控制标准。全国共有45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总人口2.52亿人;共有29 980个流行村,总人口6 861.30万 人。全国453个流行县(市、区)中,343个(占75.72%)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110个(占24.28%)达到传播控制标 准。2015年全国推算血吸虫病人77 194例,较2014年的115 614例减少了33.23%;全年未发现急性血吸虫病病例;现存 晚期血吸虫病人30 843例。2015年全国共完成人群血吸虫病查病8 736 036 例,共发现粪检阳性3 606 例,较2014 年的8 270例减少了56.40%。2015年全国共有19 965个流行村开展了钉螺分布调查,5 609个村查出钉螺,占调查总数 的28.09%;共新查出31个有螺村;共查螺593 572.66 hm2,查出有螺面积173 462.50 h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666.04 h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血吸虫病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879 373头,共检查耕牛526 062头,发现粪检阳性耕牛315头。 2015年,全国共治疗血吸虫病人170 438例,扩大化疗2 449 696人次;治疗病牛318头,扩大化疗耕牛483 213头次;开展 药物灭螺总面积144 305.52 hm2,实际药物灭螺69 221.57 hm2,环境改造灭螺4 572.06 hm2。2015年全国457个国家级血 吸虫病监测点居民和耕牛平均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05%和0.04%,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疫情数据分析显示,全国已达 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血吸虫病疫情进一步下降;但部分新达标地区疫情尚不稳定,仍需加大血吸虫病防治与监测 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掌握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态势,为制定防控对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全省18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中各选择1个疫情较重的村作为监测点,开展本地人群、流动人群和家畜病情监测,野粪和螺情调查。 结果 云南省本地人群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8.78%,流动人群血检阳性率2.26%;人群粪检均未发现血吸虫卵阳性。查出有螺面积80.054 6 hm2,较2015年上升45.47%;活螺平均密度0.031 7只/0.1 m2;已连续4年没有查出血吸虫感染性钉螺,连续3年未发现新的钉螺环境。家畜和野粪检测血吸虫均为阴性。 结论 2016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平稳,但螺情有所回升,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仍然存在。应继续加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防止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掌握荆州市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为制订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5年版)》和《荆州市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2017年在荆州市71个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本地居民、流动人群和家畜血吸虫感染监测,以及螺情和野粪监测。结果 2017年荆州市71个血吸虫病监测点共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本地居民44 118人,发现血检阳性1 925人,总体血检阳性率为4.36%,未发现粪检阳性者;开展流动人群监测2 175人,发现IHA血检阳性93人,血检阳性率为4.28%,未发现粪检阳性者;共对1 937头耕牛进行了粪检,未发现血吸虫感染耕牛。在69个监测点查出有螺环境1 302处,有螺面积1 923.64 hm2;共调查钉螺348 756框,有螺框出现率为17.19%;捕获活螺142 494只,活螺平均密度为0.41只/0.1 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在23个监测点的41处有螺环境检获各类野粪596份,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野粪。结论 荆州市血吸虫病疫情已处于较低水平,但仍存在疫情回升的潜在因素,需继续加强监测工作,进一步巩固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目的 构建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与风险评估系统, 为及时掌握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并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方法 按照血吸虫病流行程度、 流行类型、 流域水系特点在全省设立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 开展人、 畜病 情和螺情现场调查, 并对血检查病进行质量控制, 分析、 比较不同监测点人畜血吸虫感染率、 螺情分布及血检漏检情况。 结果 结果 在江苏省10个市26个县共设立27个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 其中14个位于传播阻断村, 13个位于传播控制村; 15 个监测点属江湖洲滩型流行区, 9个水网型流行区, 3个属山丘型流行区。27个监测点共采用胶体染料试纸条法 (DDIA) 筛查16 617人, 检出血清学阳性326人, 血检阳性率为1.96%, 其中男性阳性率为2.17%, 女性阳性率为1.80%; 采用尼龙 绢集卵孵化法查病326人, 在江滩型地区查出阳性2例, 监测点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0.01%。调查762名流动人员, 查出 血检阳性10人, 血检阳性率为1.31%, 未查出粪检阳性病例。检查479头散放家畜, 未发现阳性。共调查746个环境, 查 出钉螺面积240.70 hm2 , 钉螺平均密度为0.06只/0.1 m2 , 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7个监测点共检测780份质控血清, 总符合 率为95.13%, 其中误检率为1.28%, 漏检率为19.23%。结论 结论 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布局合理, 全省血吸虫病疫情 呈低度流行态势。  相似文献   

16.
2005-2010年对扬中市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石城村疫情监测显示,6年钉螺面积均为16.43hm^2,活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平均密度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仅2007年发现感染性钉螺。血检阳性率分别为1.81%、0.98%、0.29%、0.28%、0.47%和0.51%;粪检均未发现阳性,居民感染率0。连续6年未发生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未查出晚期血吸虫病人和血吸虫感染病畜。结果提示,扬中市国家级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钉螺依然存在,需进一步加强江滩综合治理和传染源监测。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2008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方法收集并分析全省防治工作、监测点和达标验收专项调查数据。结果2008年全省63个流行县(市、区)中,21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9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3个达到疫情控制标准。三、四、五类流行村分别占全省流行村的52.10%、27.80%和20.09%。居民和耕牛感染率分别为1.70%和2.20%,分别较2007年下降了27.04%和34.33%。有螺面积为77 363 hm^2,较2007年减少了315.70 hm^2。74个省级监测点居民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1.32%和1.85%,较2007年下降了32.99%和68.38%;查出有螺面积2 833.98hm^2,感染螺面积215.35 hm^2,活螺密度为0.37只/0.1 m^2,感染螺密度为0.000 3只/0.1 m^2,钉螺感染率为0.08%,与2007年相比,有螺面积下降了3.81%,感染螺面积上升了4.52%,活螺密度、感染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了21.28%、40.00%和27.30%。疫情达标考核验收结果表明全省15个疫情未控制县(市、区)均达疫情控制标准。结论2008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大幅下降,但流行态势依然严峻,应继续采取整合资源的防治策略,落实整体推进的防治措施,加强控制力度,以确保防治成效。  相似文献   

18.
【摘要】 本文通报了2014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截至2014年底,全省6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中,24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39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全省共有流行村5 450个,流行村总人口996.26万人;2014年全省推算血吸虫病人数34 455人,比2013年减少34.58%;查出粪检阳性病人4 509人,比2013年减少54.99%;未发生当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例;全省疫区耕牛存栏数73 392头,未发现粪检阳性病牛;全省现有钉螺面积76 165.12hm2,比2013年减少320.58hm2;未查出感染性钉螺环境及新发现钉螺环境。疫情数据分析显示,全省血吸虫病疫情进一步下降,但要达到《湖北省血吸虫病综合治理规划(2014-2018年)》目标仍有很大压力,应继续加强防治和监测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6.1”地震灾后芦山县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变化及传播风险,为指导震后血吸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芦山县血吸虫病历史疫情和2022年“6.1”地震破坏情况选取芦山县血吸虫病疫区村,于震后40 d收集地震危害和血防历史资料,开展血吸虫病传染源、中间宿主钉螺及相关流行因素调查。结果 共调查芦山县太平镇胜利村、龙门镇古城村和芦阳街道灵鹫山社区3个村的钉螺面积116.4万m2,发现有螺环境7处,有螺面积19.3万m2,捕获钉螺191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人群血清学筛查1 234人,血检阳性37人,阳性率3.00%,粪检未发现血吸虫病人;检查犬只60头,未发现血吸虫病犬;检获动物野粪3份,未发现阳性野粪。地震引起的血吸虫病流行相关因素的变化相对较小。结论 “6.1”芦山地震未明显增加当地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为确保震后无大疫,应加强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钉螺控制、疫情监测等。  相似文献   

20.
2014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报了2014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并对全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数据和81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截至2014年底,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直辖市、自治区)已达到传播阻断标准,四川、云南、江苏及湖北4省已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安徽、江西和湖南3省尚处于疫情控制阶段。全国共有45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流行县总人口2.51亿人;流行村30 048个,流行村总人口 6 850.73万人。全国453个流行县(市、区)中,313个(占69.09%)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35个(占29.80%)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疫情控制县(市、区)数由2013年的34个减少至5个(占1.10%)。2014年,全国推算血吸虫病人115 614人,较2013年的184 943人减少了37.49%;报告急性血吸虫病2例,较2013年减少7例;现存晚期血吸虫病30 880例;2014年全国共完成人群血吸虫病查病9 461 348人,共发现粪检阳性者8 270人,比2013年的16 865人减少了50.96%。2014年全国共有20 123个流行村开展了钉螺分布调查,5 653个村查出钉螺,占调查总数的28.09%;共新查出13个有螺村;共查螺576 506.37 hm2,发现钉螺面积364 324.42 h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531.13 h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血吸虫病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919 579头,共检查耕牛494 620头,发现粪检阳性耕牛666头。2014年,全国81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居民和耕牛平均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11%和0.05%,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14年,全国共治疗血吸虫病人280 855例,扩大化疗2 565 555人次;治疗病牛798头,扩大化疗耕牛408 690头次;开展药物灭螺总面积138 923.90 hm2,实际药物灭螺74 538.17 hm2,环境改造灭螺5 331.42 hm2。疫情数据分析显示,全国血吸虫病疫情进一步下降,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在局部地区仍然较大,仍需要加大防治及监测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