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评估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33例肝门部胆管癌(HCCA)患者的临床资料,19例术前采用CT三维重建评估,14例术前经CT检查评估。将CT检查数据导入3D-liver三维重建软件,建立肝脏三维模型。结果 19例三维重建组患者行R0切除12例(63.2%),14例对照组R0切除6例(42.9%,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25.3±124.5)ml和(539.4±234.7)ml(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3.2±1.3) h和(4.1±2.5) h(P<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1.7±4.8)d和(13.9±5.4)d (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和12%(P>0.05)。结论 CT三维重建评估HCCA肿瘤侵犯、肝血管变异和受累情况,制定恰当的肝切除手术预案,能提高肿瘤R0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放置胆道金属支架与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老年肝外胆道恶性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肝外胆道恶性梗阻患者,30接受PTCD治疗(对照组),另30例接受经ERCP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观察组)。随访1年。结果 术后,观察组支架通畅时间为(225.4±52.6) d,显著长于对照组【(156.7±44.2) d,P<0.05】,住院时间为(12.3±2.4)d,显著短于对照组【(19.9±4.1) d,P<0.05】;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为(110.2±60.1) 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149.8±64.5) μmol/L,P<0.05】,碱性磷酸酶为(216.8±127.6)IU/L,显著低于对照组【(312.9±149.5) IU/L,P<0.05】,谷氨酰转肽酶为(196.5±100.5) IU/L,显著低于对照组【(269.8±121.3) IU/L,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1 a生存率为3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x2=3.922,P=0.045)。结论 老年肝外胆道恶性梗阻患者接受经ERCP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能短期降低黄疸,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胆管癌组织紧密连结蛋白18(claudin-18)、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maspin)和p53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46例胆管癌和32例正常胆管组织claudin-18、maspin和p53蛋白的表达,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胆管癌组织claudin-18和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2.17%和56.52%,显著高于正常胆管组织(0.0%和0.0%,P<0.01);胆管癌组织maspin阳性率为86.96%,显著低于正常胆管组织(100.0%,P<0.01);胆管癌组织claudin-18、maspin和p53蛋白表达量分别为2.83±0.52、2.45±1.24和1.73±1.26,均显著高于正常胆管组织(0.48±0.75、0.46±0.32和0.0±0.0,P<0.05);胆管癌组织maspin与p53表达呈负相关(r=-8.546,P=0.001)。结论 胆管癌组织maspin、claudin-18和p53蛋白表达的意义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左肝蒂阻断行左半肝微创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73例,采用左肝蒂阻断行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40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行左肝外叶切除治疗33例,比较两组疗效情况。结果 腔镜组和开腹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74.0±57.4) min和 (216.0±33.8) min,术后疼痛缓解时间分别为(3.3±1.2) d和(5.2±1.5) d,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22.9±7.5) h和(47.3±11.7) h,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1.8±2.2)d和(16.3±3.1)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并发症和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变化无显著相差(P>0.05)。结论 左肝蒂阻断行左半肝微创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与常规手术治疗比,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联合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9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被分为两组,47例观察组患者采取PTGBD联合延期LC治疗,另47例对照组采取急诊LC治疗。结果 观察组 手术时间为(83.2±34.1) min,显著短于对照组【(119.0±36.4) min,P<0.05】,手术失血量为(33.7±15.5) ml,显著少于对照组【(60.4±16.7) ml,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3.5±6.6) h,显著短于对照组【(27.2±5.1) h,P<0.05】,术后腹腔引流时间为(3.4±2.0) d,显著短于对照组【(9.1±3.1)d,P<0.05】,而总住院时间为(11.2±4.7) d,显著长于对照组【(8.3±3.0)d,P<0.05】;观察组腔镜中转开腹率和直接开腹率分别为4.3%和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0%和12.8%(P<0.05);术后72 h,观察组白细胞计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8%(P<0.05)。结论 采取PTGBD联合延期LC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上应尽量避免急诊行LC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在行腹腔镜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断流术时联合脾切除或采取脾保留对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3 0例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接受腹腔镜下断流术联合脾切除术,另30例采取断流术和脾保留术。结果 术后2 w,脾切除组门静脉内径和血流量分别为(1.1±0.2) cm和(820.1±101.1) ml/min,明显低于脾保留组【分别为(1.3±0.2) cm和(941.0±188.1) ml/min,P<0.05】,平均血流速度为(19.2±3.1)cm/s,明显快于脾保留组的(16.2±2.5) cm/s(P<0.05);术后3 m,脾切除组血清层粘连蛋白水平为(100.9±29.1) ng/L,显著低于脾保留组的(126.7±30.1) ng/L(P<0.05);随访发现脾切除组门静脉血栓、消化道出血和腹水发生率分别为3.3%、0.0%和10.0%,显著低于脾保留组的16.7%、26.7%和33.3%(P<0.05),脾保留组死亡2例(6.7%)。结论 对于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在行腹腔镜下曲张静脉断流术时要谨慎采取脾保留手术,可能带来不利的临床后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腹腔镜左肝外切除术(LLLR)与开腹左肝外切除术(OLLR)治疗左外叶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生存期。方法 我院2011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左外叶HCC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7例,分别接受OLLR和LLLR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和IL-6,常规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术后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a、2 a和3 a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34.94±23.51) ml,显著低于对照组[(290.18±30.76) ml,P<0.01],首次进食时间为(2.29±0.51) d,显著短于对照组[(3.80±0.87) d,P<0.01],住院时间为(7.43±2.39) d,显著短于对照组[(11.42±3.08) d,P<0.01];手术后,观察组血清ICAM-1为(8.08±2.13) 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3.27±2.60) ng/ml,P<0.01],MMP-13为(113.65±21.92) 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71.02±27.85) ng/ml,P<0.01],降钙素原(PCT)为(7.23±0.74) 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11.24±1.53) μg/L,P<0.01],IL-6为(11.49±2.78) pg/L,显著低于对照组[(19.06±3.27) pg/L,P<0.01],IgA为(2.63±0.46) g/L,显著高于对照组[(1.49±0.41) g/L,P<0.01],IgM为(1.92±0.33) g/L,显著高于对照组[(1.40±0.27) g/L,P<0.01],IgG为(9.72±1.53) g/L,显著高于对照组[(6.40±0.85) g/L,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8%)明显低于对照组(42.5%,P<0.05);两组患者术后1 a、2 a和3 a生存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LLLR能明显降低左外叶HCC患者的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而对患者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总结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胆囊病变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PBC患者超声检查胆囊病变情况。结果 83.6%PBC患者发现胆囊壁毛糙,42.7%有胆囊炎,40.0%有胆囊壁增厚,22.7%有胆囊结石,19.1%有胆囊息肉,18.2%有胆囊壁水肿;44例伴胆囊壁增厚的与66例不伴胆囊壁增厚的PBC患者白细胞计数分别为【(4.3±1.8)×109/L和(5.2±2.3)×109/L,P<0.05】,血红蛋白为【(96.4±25.8) g/L和(122.1±18.2) g/L,P<0.05】,血小板计数为【(122.3±101.7)×109/L和(178.2±81.8)×109/L,P<0.05】,总胆红素为【(71.1±81.1) μmol/L和(26.4±34.3) μmol/L,P<0.05】,白蛋白为【(31.2±6.1) g/L和(41.2±6.1) g/L,P<0.05】,胆碱酯酶为【(3247.8±2058.9) U/L和(6829.3±2698.9) U/L,P<0.05】,总胆固醇为【(3.6±1.4) mmol/L和(4.8±1.5) mmol/L,P<0.05】,门静脉内径为【(11.9±1.8) mm和(11.3±1.6) mm,P<0.05】;不伴胆囊壁增厚组腹水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伴胆囊壁增厚组的68.2%(P<0.05);前者胆囊炎占4.5%,显著低于后者的100.0%(P<0.05),前者无胆囊壁水肿,后者为45.5%(P<0.05),前者胆囊壁毛糙占100%,显著高于后者的59.1% (P<0.05),前者肝功能B/C级占19.7%,显著低于后者的68.2%(P<0.05)。结论 胆囊病变为PBC患者的常见表现,胆囊壁毛糙、胆囊炎和胆囊壁增厚为最常见的3种胆囊病变类型,应加强临床分析,及时进行针对性干预,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或胸腺素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效果。方法 在88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接受恩替卡韦治疗者38例,接受恩替卡韦联合PEG-IFNα-2a治疗者17例,联合胸腺素治疗者33例,随访2年。结果 恩替卡韦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104 w末血清HBV DNA水平分别为(5.6±1.7) IU/ml和(1.0±0.7) IU/ml(P<0.05),联合PEG-IFNα-2a组分别为(5.8±1.3) IU/ml和(1.0±0.7) IU/ml(P<0.05),联合胸腺素组分别为(6.1±2.0) IU/ml和(1.0±0.9) IU/ml(P<0.05);恩替卡韦组治疗前和治疗104 w末血清ALB水平分别为(43.1±5.4) g/L和(46.9±4.9) g/L(P<0.05),联合胸腺素组分别为(43.0±4.0) g/L和(46.8±5.4) g/L(P<0.05);三组治疗前和治疗104 w末肝脏硬度值和INR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恩替卡韦能有效抑制HBV DNA复制,维持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本研究结果看不出联合用药有任何好处,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肝组织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5年5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AIH患者68例(活动期48例,缓解期20例),在超声引导下使用BARD一次性全自动活检枪行肝穿刺活检术取得肝组织。另选择同期肝血管瘤患者13例,经手术取得肝组织。采用ABC法检测肝组织PD-1表达。比较肝组织PD-1表达情况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其与血生化学和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48例活动期AIH患者血清TBIL、AST、ALT、ALP和GGT水平分别为(72.1±48.9) μmol/L、(243.1±170.4) U/L、(345.3±217.7) U/L、(154.3±94.6) U/L和(86.5±43.5) U/L,显著高于20例缓解期患者【分别为(14.8±4.2) μmol/L、(28.3±8.7) U/L、(27.6±8.8) U/L、(73.3±51.3) U/L和(71.3±27.3) U/L,P<0.05】;活动期患者血清GLO和IgG水平分别为(34.3±11.3) g/L和(23.2±7.5) g/L,显著高于缓解期【分别为(30.7±10.2) g/L和(11.7±4.6) g/L,P<0.05】; 68例AIH患者肝组织PD-1表达阳性率为(13.61±6.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5±0.68)%(P<0.05),而48例活动期患者肝组织PD-1表达阳性率为(16.56±7.81)%,显著高于缓解期组的(6.56±3.21)%(P<0.05);48例活动期患者肝组织界面性肝炎为93.75%,淋巴细胞浸润为89.58%,单管破坏性炎症为6.25%,而20例缓解期患者无界面性肝炎、淋巴细胞浸润或单管破坏性炎症表现;活动期AIH患者肝组织PD-1表达阳性率与血清TBIL (r=0.996,P<0.001)、AST(r=0.989,P<0.001)、ALT(r=0.995,P<0.001)、ALP(r=0.998,P<0.001)、GGT(r=0.995,P<0.001)、GLO(r=0.996,P<0.001)和IgG(r=0.997,P<0.001)均呈正相关,在缓解期AIH患者,肝组织PD-1表达阳性率与血清TBIL (r=0.999,P<0.001)、AST(r=0.999,P<0.001)、ALT(r=0.999,P<0.001)、ALP(r=0.999,P<0.001)、GGT(r=0.999,P<0.001)和IgG(r=0.999,P<0.001)呈正相关(P<0.001)。结论 AIH患者肝组织PD-1表达增强,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密切相关,其参与肝损伤的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采用功能保留性胰腺手术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 2014年3月~2017年2月我科诊治的67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行功能保留性胰腺手术治疗者33例被设为研究组,行传统手术治疗者34例被设为对照组。在研究组,在腔镜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8例、中段胰腺切除术(MSP)11例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14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胰高血糖素、胃泌素、生长抑素和胰岛素。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为(163.7±21.3) min,显著短于对照组【(179.4±20.8) min,P<0.01】,术中出血量为(267.8±36.1) ml,显著少于对照组【(315.2±35.6) ml,P<0.01】,肛门排气时间为(22.4±6.2) h,显著短于对照组【(29.1±6.5) h,P<0.01】,术后住院时间为(6.9±1.4)d,显著短于对照组【(7.5±1.2) d,P<0.05】;术后1 w,研究组血清胰高血糖素水平为(134.9±44.8) ng/L,显著低于对照组【(175.3±44.2) ng/L,P<0.01】,血清胃泌素水平为(354.6±62.7) pg/L,显著低于对照组 【(435.9±63.3) pg/L,P<0.01】,而血清生长抑素水平为(59.0±5.4) ng/L,显著高于对照组 【(42.1±5.8) ng/L,P<0.01】,血清胰岛素水平为(9.8±1.5) μU/ml,显著高于对照组 【(7.6±1.4) μU/ml,P<0.01】;研究组新发糖尿病、胃肠吻合口瘘、胃排空功能障碍、腹腔感染和门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2.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5%(P<0.05);在随访1年末,两组肿瘤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9.1%对17.6%,P>0.05)。结论 采用功能保留性胰腺手术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可以相对维持胰腺的内分泌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椎旁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预防肝血管瘤切除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 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肝血管瘤患者123例,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在行手术切除肿瘤时分别采用全身麻醉联合椎旁阻滞麻醉或仅采取全身麻醉。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测定疼痛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结果 术后3 h、24 h和48 h,观察组VAS评分分别为(3.6±1.1)分、(3.1±0.9)分和(2.9±0.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5±1.5)分、(3.8±1.2)分和(3.5±1.0),P<0.05】;术后24 h和72 h,观察组血清TNF-α水平分别为(135.1±21.8) pg/mL和(99.3±18.2) 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30.5±32.1) pg/ml和(183.7±22.7) pg/ml,P<0.05】,血清sTREM-1水平分别为(215.9±29.6) pg/ml和(168.5±25.3) 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95.4±41.6) pg/ml和(241.8±27.4) pg/ml,P<0.05】;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为(5.3±1.9)h,显著短于对照组【(6.3±2.1) h,P<0.05】,住ICU时间为(25.5±8.6) h,明显短于对照组【(31.6±9.8) h,P<0.05】,住院日为(9.4±2.1) d,明显短于对照组【(10.6±2.4) d,P<0.05】,舒芬太尼用量为(1.5±0.3) mg,明显低于对照组【(2.5±0.4) mg,P<0.05】;术后恢复进食时间为(2.3±0.5) d,明显短于对照组【(3.5±0.6) d,P<0.05】;观察组疼痛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4%(P<0.05)。结论 在全身麻醉的基础上增加椎旁阻滞麻醉有助于减轻肝血管瘤切除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疼痛相关不良事件,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应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注射液治疗对肝癌切除术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015年8月~2017年3月我院行择期肝癌切除术患者10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1例。术后,给予两组血制品和护肝治疗,另给试验组门冬氨酸鸟氨酸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7 d。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血清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5.4±0.6) μmol/L对(7.3±0.9)μmol/L],E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15.2±14.3) pg/L 对(216.6±26.8) pg/L],而试验组血清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8.6±2.3) U/mL 对(13.3±1.6) U/mL],NO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37.9±5.7) μmol/L对(22.5±3.1)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为(23.4±7.7)μmol/L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3±7.8) μmol/L(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频次显著慢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血常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注射液能够减轻肝癌切除术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肝功能,可能与其能够提高机体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抑制过氧化反应和恢复肝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应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2014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5例,被随机分为移植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均接受护肝、降酶和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另48例患者再接受自体PBSC经肝动脉移植治疗。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使用Fibroscan扫描仪检测肝脏硬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 (IL-6),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在治疗后6 m,移植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为(16.4±1.2) 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2.6) μmol/L(P<0.05),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为(35.2±4.0) 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6±3.7) g/L(P<0.05);移植组外周血CD3+细胞百分比为(67.9±6.5)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3±5.5) %,P<0.05】,CD4+为(42.7±3.8)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2±3.5) %,P<0.05】,CD4+/ CD8+细胞比值为(1.5±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0.1),P<0.05】;移植组肝硬度值为(7.1±0.1)kPa,显著低于对照组[(7.9±0.1) kPa,P<0.05],Child-Pugh评分为(5.5±1.5),显著低于对照组[(7.4±2.3),P<0.05];移植组血清TNF-α水平为(28.0±8.7) 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36.2±8.6)pg/mL,P<0.05], IL-6水平为(6.0±2.2) mg/L,显著低于对照组[(8.7±3.5) mg/L,P<0.05], hs-CRP水平为(18.9±5.6) 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5.2±7.9) pg/mL,P<0.05]。结论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近期疗效较好,能有效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采用腹腔镜肝门肠吻合术治疗新生儿胆道闭锁症(BA)的疗效及其血清 IL-12p40和IL-13Rα2水平变化。方法 2014年3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救治的72例BA患儿,其中42例接受腹腔镜肝门肠吻合术,30例接受开腹肝门肠吻合术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2p40和IL-13Rα2水平。结果 术前,腔镜组患儿年龄为(55.8±7.4) d,身高为(64.4±2.8) cm,体质量为(3.8±0.6) kg,与开腹组的(57.3±8.2) d,身高为(65.2±3.0) cm,体质量为(4.1±0.8) kg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患儿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187.8±32.6) min 对(152.4±39.3)min,P<0.05】,但术中出血量和进食时间均显著少于或快于开腹组【分别为(15.3±5.2) mL对(33.6±12.6) mL,P<0.05和(1.3±0.4)d 对(2.3±0.7) d,P<0.05】,两组患儿术后麻醉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5±18.0) min对(82.1±20.2)min,P>0.05】;手术前,开腹组血清IL-12p40和IL-13Rα2水平分别为【0.7(0.1,2.0)】 ng/mL和【6.3(2.2,17.6)】 ng/mL,与腔镜组的【0.8(0.2,2.4)】 ng/mL和【6.7(2.0,19.3)】 ng/mL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分别为【0.4(0.1,0.9)】 ng/mL和【1.1(0.4,3.6)】 ng/mL,与腔镜组的【0.4(0.2,1.0)】 ng/mL和【1.1(0.6,4.0)】 ng/mL比,也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随访3个月,37例(51.4%)BA患儿预后良好,其中腹腔镜组5例(11.9%)继发胆管炎死亡,开腹组4例(13.3%)死亡,两组患儿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肝门肠吻合术治疗新生儿胆道闭锁症疗效确切、安全,值得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周血Treg和Th17细胞比率检测在评估HCV感染患者发生肝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7年3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5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31例和同期接受健康体检者66名,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reg和Th17细胞比率。绘制ROC曲线观察各指标预测肝硬化的发生。结果 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L-6、IL-17和TGF-β水平分别为(8.08±2.71) ng/L、(17.01±4.55) ng/L和(5.20±1.35) ng/L,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6.64±2.33) ng/L、(12.76±3.46) ng/L和(4.19±1.07) ng/L,P<0.05]或CHC 患者[分别为(7.20±2.49) ng/L、(14.12±3.87) ng/L和(4.41±1.20) ng/L,P<0.05],血清高水平的TGF-β能预测肝硬化的发生(AUC=0.963,P=0.000);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率为(6.27±1.02)%,显著高于CHC患者或健康人[分别为(5.75±0.84) %和(5.37±0.99) %,P<0.05],而Th17/Treg比值为(0.19±0.05),显著低于CHC患者或健康人[分别为(0.23±0.06)和(0.22±0.05),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Treg细胞比率或Th17/Treg细胞比值可有效预测肝硬化[AUC=0.820和AUC=0.607,P=0.000,P=0.041],而TH17细胞对肝硬化无预测价值。结论 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水平和外周血Treg细胞比率有明显的变化,监测它们的变化可能有助于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早期发现肝硬化,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对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