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针对网络入侵检测模型特征提取算法复杂、训练参数过多、检测结果不理想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卷积神经网络与长短期记忆网络结合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GCNN-LSTM)。首先,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对流量数据做特征选择,并选择全局池化层代替其中的全连接层;其次,结合长短期记忆网络强大的时间序列学习能力对改进卷积神经网络选择后的特征进行学习分类,以期在网络异常数据检测方面获得更好的效率和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在UNSW-NB15数据集上有着较好的检测效果。在同等条件下,使用传统卷积神经网络的模型准确率为84.97%,训练时间为76.3 s;本模型准确率达到了88.96%,训练时间为61.1 s。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浅层的入侵检测方法无法有效解决高维网络入侵数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堆叠稀疏去噪自编码器(SSDA)的入侵检测方法。首先,利用SSDA对入侵数据进行降维操作;然后,将高度抽象后的低维数据作为输入,利用softmax分类器进行入侵检测;最后,又在SSDA方法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改进模型(ISSDA),即在传统稀疏去噪自编码器的基础上增加新的约束条件,以此来提高深度网络对原始入侵数据的解码能力以及模型的入侵检测性能。实验结果证明,ISSDA方法与SSDA方法相比,对4种类型的攻击的检测准确率提高了将近5%,也有效地降低了误报率。  相似文献   

3.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入侵检测模型已成为网络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对网络入侵检测中常用的数据预处理操作进行了总结;重点对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网络、自编码器和生成式对抗网络等当前流行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入侵检测模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简单说明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入侵检测模型研究中常用的数据集;指出了现有...  相似文献   

4.
图像中的异常检测是计算机视觉中非常重要的研究主题, 它可以定义为单分类问题;针对图像数据集的规模大,维度高等特性,一种新的深度卷积自编码器(Convolutional Autoencoder, CAE)与核近似单分类支持向量机(One Class Support Vector Machine, OCSVM)相结合的异常检测模型CAE-OCSVM被提出;模型中的深度卷积自编码器负责学习图像的本质特征表示,然后使用随机傅里叶特征对卷积自编码器学习本质特征进行核近似,核近似后输入线性单类支持向量机进行图像异常检测。核近似技术克服了核学习技术时间复杂度高的问题;同时深度卷积自编码器与核近似单类支持向量机通过梯度下降法实现了端到端的学习;模型的AUC性能在四个公开的图像基准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验证,同时模型与其它常用的异常检测模型在不同的异常率的情况下进行了性能对比;实验结果证实CAE-OCSVM模型在四个公开图像数据集上的性能都优于其它异常检测模型,表明了CAE-OCSVM模型更适合大规模高维数据集的异常检测  相似文献   

5.
当下大多数入侵检测算法无法在入侵检测率和误报率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为了有效避免此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对称深度信念网络的入侵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训练深度信念网络初始化ADBN(asymmetric deep belief network)模型中编码器部分的参数,利用正态分布初始化解码器部分的参数。然后通过计算重构误差来调优ADBN模型的参数,使模型能获取原始数据的最优低维表征。最后以编码器得到的数据作为分类器的输入数据并对其进行检测,采用ADBN模型可以提取出更有利于分类的特征且能够在模型初始化阶段节省更多的测试时间。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达到更好的检测性能,对小类别样本也达到了较好的检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网络已经深入人们生产生活的各领域。然而,由于存在大量的非法入侵行为,网络所面临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严峻。因此,检测入侵以保障网络安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异卷积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方法,采用深度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完成对入侵数据的特征提取,然后根据2种不同结构的卷积神经网络训练数据,从而得到最优模型,用以判断网络入侵。最后,使用KDD 99数据进行对比实验,验证本文方法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深度学习方法运用于入侵检测时需要大量标注数据集和难以实时检测的缺陷,利用网络流量中正常数据多于异常数据的一般规律,提出一种结合集成K-means聚类和自编码器的EKM-AE(ensemble K-means and autoencoder)入侵检测方法.首先通过集成K-means聚类从实时抓取的网络流量中得出正常样例,用于训练自编码器,然后由完成训练的自编码器执行入侵检测.在虚拟局域网主机环境下进行了入侵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在绝大多数实际应用场景(正常流量多于异常流量)下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且具有全过程无监督、可实时在线检测的优点,对主机网络安全有良好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的发展让人们越来越关注网络安全问题,网络入侵检测已成为检测网络攻击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深入研究,专家和学者们提出了许多深度学习的方法用于网络入侵检测,本文对这些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网络安全现状,并阐述了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数据集,然后在检测技术层面,重点讨论了自动编码器、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入侵检测技术。最后,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在网络入侵检测中,异常样本通常要比正常样本少得多,数据的不平衡问题会导致检测模型的分类结果倾向于多数类,影响模型准确率.文章提出应用变分自编码器(VAE)模型对网络入侵检测中的不平衡数据进行过采样,通过学习原数据的特征后生成新样本重新平衡数据分布,以提高检测模型的性能.在训练检测模型时采用迁移学习方法,先在过采样后混合的数据集上预训练,再迁移到原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得到最终的检测模型.在NSL-KDD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网络入侵检测模型使用前馈神经网络.结果表明,基于深度学习的VAE过采样方法比传统的SMOTE过采样方法要更加有效,提高了网络入侵检测模型准确率3.23%.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自编码器和神经网络技术已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轴承振动等工业数据的异常检测问题上,但仍存在着训练数据量大、网络参数初始化、训练效率较低、异常检测效果较差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马氏距离和自编码网络的异常检测方法。利用轴承振动数据特征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的特点,通过数据的马氏距离快速检测出部分异常数据,减少了自编码网络的训练数据量;用自编码器结合分类器构建自编码网络,解决了网络参数初始化问题并且显著提高了训练效率;将数据的马氏距离作为特征加入训练中提升了自编码网络的异常检测效果;在自编码器中加入稀疏性限制并构造先升维再编码的结构,增强了自编码器的特征学习能力和收敛性。实验结果表明,针对低维轴承振动数据,提出的方法较其他异常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入侵检测是信息安全防护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主动防御网络入侵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入侵数据变得更加海量、复杂和不平衡,这导致传统的入侵检测技术的检测性能比较低,因此如何提高入侵检测系统的性能对于不平衡数据集的检测性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传统的CNN模型对于处理复杂的数据具有很好的性能,但是在处理不平衡数据集上的效果不是很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Focal Loss和卷积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方法。与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不同,该模型利用Focal Loss损失函数来解决数据不平衡问题,并在卷积层加入正则化方法(DropBlock)用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采用KDD 99数据集进行的实验表明,该模型入侵检测的准确率和精确率比传统的入侵检测模型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电网工控系统主要通过防火墙等工具, 与外部网络进行隔离, 但是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 网络之间互联程度不断深入, 安全防护难度大大提高, 如何有效检测出网络入侵行为变得至关重要. 与传统入侵检测技术相比, 卷积神经网络具有更好的提取入侵特征的能力.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电网工控系统入侵检测算法, 使用经过处理的KDD99数据集进行模型训练, 并添加级联卷积层优化网络结构. 在参数规模不大的前提下, 保证了模型运行的实时性要求. 本文算法相对于传统SVM算法和K-means算法, 提高了入侵检测的准确率, 降低了误检率, 可以有效检测出对于电网工控系统的入侵行为.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入侵行为的多样化和智能化,传统的入侵检测算法在面对高维特征、非线性的海量数据时,存在特征提取不充分、模型分类不够精确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和三支决策(three-way decision,TWD)的入侵检测算法。卷积神经网络具有优越的特征提取能力;同时,三支决策可以规避因信息不足而盲目分类造成的风险,且减少分类所耗费的时间。该方法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对高维数据进行特征提取,构建多粒度特征空间,然后基于三支决策理论对网络行为做出即时决策,对于无法即时决策的网络行为进行延迟决策,即对该部分网络行为再次特征提取以构建不同的粒度特征空间,最后输出分类结果。该方法建立的模型在NSL-KDD、CIC-IDS2017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可以提升入侵检测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针对自动编码器在强噪声环境下分类效果低的特征,提出了基于改进型稀疏自动编码器组合的深度学习方法。在采用计算相关熵的方法,增强了稀疏自动编码器对非高斯噪声的鲁棒性的基础上,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自动编码器进行边缘降噪,接着将改进后的稀疏自动编码器和边缘降噪自动编码器相结合,得到新的稀疏边缘降噪自动编码器。实测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新的稀疏边缘降噪自动编码器比现有的分类算法,计算时间更短、准确率更高、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入侵检测技术作为网络安全有效的防御手段,是网络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数据量快速增加,网络攻击更加趋于复杂化和多元化,目前主流的入侵检测技术无法有效识别各种攻击。针对实际网络环境中正常流量和攻击流量数据不平衡,且对攻击类流量检测率低的问题,基于深度强化学习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双重深度Q网络的CBL_DDQN网络入侵检测模型。该模型将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的混合网络模型引入深度强化学习的DDQN框架,并使用深度强化学习中的反馈学习和策略生成机制训练智能体来对不同类别的攻击样本进行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训练模型过程中对数据标签的依赖性。采用Borderline-SMOTE算法降低数据的不平衡度,从而提高稀有攻击的检测率。通过NSL_KDD和UNSW_NB15数据集对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这三项指标上均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检测效果远优于Adam-BNDNN、KNN、SVM等检测方法,是一种高效的网络入侵检测模型。  相似文献   

16.
周杰英  贺鹏飞  邱荣发  陈国  吴维刚 《软件学报》2021,32(10):3254-3265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作为一种保护网络免受攻击的安全防御技术,在保障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安全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网络入侵检测中数据不平衡的多分类问题,机器学习已被广泛用于入侵检测,比传统方法更智能、更准确.对现有的网络入侵检测多分类方法进行了改进研究,提出了一种融合随机森林模型进行特征转换、使用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进行分类的入侵检测模型RF-GBDT,该模型主要分为特征选择、特征转换和分类器这3个部分.采用UNSW-NB15数据集对RF-GBDT模型进行了实验测试,与其他3种同领域的算法相比,RF-GBDT既缩短了训练时间,又具有较高的检测率和较低的误报率,在测试数据集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可达98.57%.RF-GBDT对于解决网络入侵检测数据不平衡的多分类问题具有较显著的优势,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入侵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Noise and high-dimension of process signals decrease effectiveness of those regular fault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models in multivariate processes. Deep learning technique shows very excellent performance in high-level feature learning from image and visual data. However, the large labeled data are required for deep neural networks (DNNs) with supervised learning like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 which increases the time cost of model construction significantly. A new DNN model, one-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auto-encoder (1D-CAE) is proposed for fault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of multivariate processes in this paper. 1D-CAE is utilized to learn hierarchical feature representations through noise reduction of high-dimensional process signals. Auto-encoder integrated with convolutional kernels and pooling units allows feature extraction to be particularly effective, which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fault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in multivariate processe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1D-CAE and other typical DNNs illustrates effectiveness of 1D-CAE for fault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on Tennessee Eastman Process and Fed-batch fermentation penicillin process. The proposed method provides an effective platform for deep-learning-based process fault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of multivariate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8.
图像生成是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中的重要技术手段,针对传统图片生成方法需要大量的数据集进行训练,且生成的图片轮廓不清晰等问题,采用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和生成对抗网络来实现图片的生成。为了保证生成图片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图片生成阶段引入变分自编码器,通过编码器获取到输入图片数据的均值和方差,将图片对应的隐藏变量转化为标准的高斯分布,然后通过生成器生成新的图片;在识别阶段,采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训练判别器,将生成的新的图片输入到已经训练好的判别器中,运用梯度下降法计算损失函数,不断优化整体系统模型。通过对MNIST图像数据集的训练,实验表明该方法能生成质量较高的图片,它生成的图像无法用肉眼与真实数据区分开,并且在不同网络条件下都有较高的识别率。该方法提高了MNIST生成模型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深度学习方法训练难、检测慢、训练数据难以获取等问题,在图例检测问题上,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法。以高效的卷积神经网络为骨干网络,并根据图例宽高比固定、具有个体独立性等特点,使用一种新的SiameseSSD检测框架进行目标检测。该框架包含了用于特征提取的孪生网络结构子网和用于分类和回归的改良SSD子网。同时利用数据增强技术和特殊的图片配对算法训练模型,通过解决单样本问题、调整网络结构和检测方法以检测大分辨率施工图。该方法在施工图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图例检测方法是一种新的解决单样本学习任务的方法,准确率达到91.3%,检测速度达到61帧/s,相比于其他现有的目标检测方式有一定的优势,几乎能够满足实际工程的工作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