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8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肝脏储备功能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8例慢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和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吲哚氰绿(ICG)排泄试验、肝脏硬度检测、肝脏组织纤维化定性分析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结果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增加,K值降低,R15值增加,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ICG R15值、ICG K值与肝脏硬化程度间有显著的相关性,ICG R15值与肝脏硬化程度间呈显著正相关(r=0.792,P〈0.01);ICG K值与肝硬化程度间呈显著负相关(r=-0.724,P〈0.01)。随着肝功能分级越严重,MELD评分越高,肝功能损害越严重。MELD评分与肝脏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r=0.842,P〈0.01)。结论慢性肝病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随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对肝纤维化程度的检测有助于衡量慢性肝病患者肝功能贮备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正> 肝脏功能涉及很广,包括解毒、酯化、合成、转移、灭活、色素结合与排泄等。为检测其功能而设计了数百种试验,据统计仅血清絮浊试验就有二百多种。肝脏虽易受损,但由于它的储备和代偿能力很强,加上各种功能损伤程度很不平行,相互间没有固定的相关性,病因不同也有很大差别,各种疾病肝功能各有特点。直到目前临床还缺乏判定早期肝损伤的特异性较强的试验。肝病有两大类:即为原发性肝病和继发性肝病。检查肝功能试验的目的不外为:(1)检查肝脏有无原发性疾病,尽早尽快提供诊断依据;(2)已知有肝病,希望试验提供肝脏损伤程度,评估预后和观察病情;(3)作为用药前及判定用药后对治疗疾病的耐受程度。肝脏是解毒脏器,有些药物  相似文献   

3.
汪鸿   《中国医学工程》2012,(9):102-103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脂酶活力检测肝脏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试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100例肝脏疾病患者为试验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检测,同时对4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临床检测发现,肝病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检测结果与前白蛋白、白球比值、白蛋白和血清总蛋白等指标呈正相关,其中,肝癌和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检测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讨论本次试验结果表明,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检测作为肝脏功能的综合测定指标,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出受检者的肝脏合成能力,对于各种肝脏疾病的临床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反映肝细胞变性、坏死的酶〔1〕。ALT活力测定是诊断肝脏疾病最敏感的指标之一,有助于肝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对病情估计也有一定意义。但对肝脏疾病的预后和指导治疗等的参考价值较小,不一定能反映肝脏病变的病程。而血清透明质酸(HA)的含量与肝脏疾病和肝功能密切相关,血清HA水平是反映肝损害严重程度,判断有无活动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定量指标,连续动态检测有助于监测临床治疗中患者的肝功能〔2〕,如能将ALT与HA同步检测,则既有利于肝脏病患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也有利于肝病患者的预后评估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肝脏疾病患者生化常规及凝血酶原时间检查结果,为临床应用提供证据。方法:选取2012.3-2014.3来我院收治的200例肝病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血生化及凝血酶原时间检测结果分析,并对比同期同地区的200例健康人群的检测结果,比较两组差异性。结果:患肝脏疾病的人群各项指标均差于健康人群,且不同病种升高的指标各有侧重点,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生化及凝血酶原时间检测结果对肝病类型及其严重程度的早期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王翠姣  刘黎 《中外医疗》2012,31(4):68-68
目的探讨ICG清除试验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应用中的护理策略。方法对4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ICG清除试验,并采用相对应策略进行护理。结果 4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均成功完成ICG清除试验,试验中、后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应熟练掌握ICG的性能、剂量、用法和注意事项,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并进行相应护理,可确保ICG清除试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肝脏是人体内进行解毒及药物转化的主要器官,最容易遭受药物或毒物的损害而致病,特别是肝脏有病时,功能减低,药物转化较慢,药物作用延长或加强,因此对可能损害肝脏的各种药物应予足够的注意.药物性肝病是指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肝脏由于药物的毒性损害或对药物发生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表现不一,与导致肝脏受损药物的种类及引起肝病的机理不同有关.在临床上按用药后发病的急缓程度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大多数药物性肝损害如能早期发现,即使停药,损害多是可逆的.因此,急性药物性肝损害应在早期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病相鉴别以便及早停药.  相似文献   

8.
冯玲  袁定清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5):792-792,820
目的探讨以肝病为主发症状的桥本甲状腺炎误诊原因及教训。方法对2例临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误诊原因与临床医师对甲状腺疾病时肝脏改变及肝脏病时甲状腺功能变化了解不够有关。结论对肝脏疾病患者尤其是中年女性慢性肝病患者,应常规检测甲状腺功能;同时,甲状腺功能检测也可作为肝病转归观察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9.
吲哚氰绿(Indocyanine green,ICG)在体内主要由肝脏清除,以往用ICG的清除技术测定肝血流量,都需作肝静脉插管。本文报道了用ICG的清除技术非侵入性的检测犬的肝血流量的研究结果,提示采用药代动力学二室模型计算肝血流量的方法可不需作肝静脉插管,费时少,操作简便,结果较精确,因而方便临床实际应用,是一种较好的定量估价肝血流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严重的晚期肝脏疾病最终多出现肝功能衰竭引起肝性昏迷 ,即使进行综合内科治疗 ,死亡率仍高达 80 %以上。但是 ,由于肝脏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临床如能对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及时采取措施 ,应用暂时支持手段 ,维持病人的生命 ,以待肝细胞的再生 ,使其渡过危险期 ,则有可能康复。慢性晚期肝病虽病变已无可逆转 ,若能取得供体肝脏进行肝移植 ,则也应积极治疗 ,等待时机。因此 ,人工肝是一种值得研究的方法 ,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暂时性人工肝支持 ,可以使因肝衰竭所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得以清除 ,肝脏的代谢功能部分取代 ,病变的肝脏可望…  相似文献   

11.
吲哚青绿(indocyanine green简写ICG)排泄试验属染料排泄试验,可用于临床评价肝脏功能。ICG排泄试验应用于临床已有50余年,国内自姚光弼以来大多数学者使用两点法测定15分钟滞留率,仅宋燕等。使用了四点法ICG排泄试验。由于国内尚无详细介绍四点法ICG排泄试验方法的文献资料,而且我们发现试验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试验结果影响较大,所以将试验方法及经验一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作为一种评估肝脏储备功能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对肝硬化、肝衰竭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生存期判断以及准确评估术前肝脏储备功能、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对减少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及降低手术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指导肝硬化、肝衰竭的内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是一种传播广、感染率高,至今仍没有药物能清除乙肝病毒,阻止肝脏损害并最终恢复正常的一种疾病。目前在临床工作和社会上,常碰到对乙肝治疗方面的困惑。困惑只要打开电视,翻开报刊杂志,都能见以治疗乙肝的药物或专科治疗肝病广告。声称效果如何如何好,彻底根治,又有专  相似文献   

14.
肝脏疾病时PT、APTT、TT、Fig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同时检测四项凝血指标能比较全面了解肝病时凝血因子的减少程度,可以帮助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以及由此掌握临床治疗的指征,并对预防出血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诊断和治疗肝病时凝血指标检测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5.
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沛  李雅君 《医学综述》2008,14(5):750-752
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早期可以仅出现肝细胞脂肪变性,进一步可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终末期病变。胰岛素抵抗和氧化应激在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中有重大意义,大量实验表明,减轻胰岛素抵抗和抗氧化剂治疗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有效。此外,降脂药物、细胞保护剂等对肝脏病理及血清学指标也有改善,目前尚未发现治疗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的特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肝脏是人体内进行解毒及药物转化的主要器官,最容易遭受药物或毒物的损害而致病,特别是肝脏有病时,功能减低,药物转化较慢,药物作用延长或加强,因此对可能损害肝脏的各种药物应予足够的注意。药物性肝病是指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肝脏由于药物的毒性损害或对药物发生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表现不一,与导致肝脏受损药物的种类及引起肝病的机理不同有关。在临床上按用药后发病的急缓程度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大多数药物性肝损害如能早期发现,即使停药,损害多是可逆的。因此,急性药物性肝损害应在早期与其他原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血清前白蛋白(PA)、血浆白蛋白(ALB)和胆碱酯酶(CHE)在各组肝病中的水平变化,探讨四项指标在肝脏合成蛋白功能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122例肝病患者及36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RBP、PA水平;用溴甲酚绿法检测ALB;用速率法测定CHE活性。结果血清RBP、PA、CHE含量在各组肝病中均低于对照组(P<0.01);ALB含量除急性肝炎偶见降低外,其他各组肝病亦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RBP、PA、ALB、CHE异常率随肝脏损伤加重而增高,ALB在急性肝炎组异常率较低,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RBP、PA及CHE浓度测定较之血清ALB浓度测定,更能及时地反映肝脏细胞合成蛋白能力。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肝脏合成功能和肝脏疾病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对评价肝炎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判断具有良好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肝脏手术难度大、风险高,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并发症及术后死亡率。特别对于肝硬化或者严重肝功能损伤的病人,积极的肝脏功能评估是必要的。目前临床上对肝脏功能的评估方式主要有常规血清学肝功能检查、定量肝功能检测、临床综合评分系统、肝脏体积测定等。常规血清学肝功能检查主要是通过测定血液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反映肝脏合成、代谢、凝血等功能的指标,来实时监测肝脏功能的变化。定量肝功能检测主要是ICG试验,由于能很好地反映肝脏对手术的耐受能力,渐渐成为肝脏术前的常规检查。 Child-pugh分级和MELD评分是肝脏外科中十分重要和得到普遍认可的评分系统,对于肝脏手术病人及手术时机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而肝脏体积是直接反映肝脏细胞数量的指标,肝脏术后足够的残余肝脏体积对于预防肝衰的发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上测量肝脏体积的方法主要是标准肝体积公式及影像学相关的测量方法。利用以上方法综合、全面地评估肝脏功能,可以帮助外科医师决定肝脏的可切除性及可切除范围,同时制定手术方案,尽可能避免肝衰及术后死亡的发生。总而言之,围手术期肝脏功能评估对于肝脏手术的安全性及手术方案的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胆碱酯酶在肝脏疾病检测中的应用.方法:2005年10月~2008年10月,我院急慢性肝脏疾病156例分为急性肝炎组、慢性迁延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肝硬化组;与正常组进行ChE、ALT检测比较.结果:各肝病组与正常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肝病患者血清ChE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降低程度与肝细胞损害程度相平行.肝病患者ChE活性与ALT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活力能较好地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亦能准确地反映肝脏的病理损害程度,胆碱酯酶在肝病的诊断及治疗中是一项很有价值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张在祺 《医学综述》2012,18(2):174-176
肝脏疾病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我国肝病发病率高,目前还无有效的治愈措施。现在治疗终末期肝病最理想的方法是原位肝移植,而肝供体缺乏等限制了其应用。不同来源的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定向分化为肝细胞的特性,因而干细胞移植治疗可成为替代肝移植的最佳治疗手段,并有效改善患者的肝脏功能和生活质量。肝脏相关干细胞移植和基因综合治疗可望治愈肝癌和遗传代谢性肝病等肝脏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