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目的以我国传统中医角度辨证地观察失眠症在临床方面的功效,分析中医辨证治疗失眠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06~2011-08收治的失眠症患者235例,随机分为中医组(,rt=117)和西医组(n:118),中医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西医组患者给予阿普唑仑0.4mg/次,在每天晚上临睡前服用,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上的效果。结果中医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西医组(85.59%),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治疗失眠可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I临床安全性高,两组治疗观察中医治疗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开郁清热法和传统中医治疗消渴方法滋阴清热法在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降糖疗效。方法采用对照开放式研究,将280例2型糖尿病患者辨证分为2组,治疗组开郁清热组160例,对照组六味地黄组120例,观察周期为12周,观察指标为空腹和餐后2h血糖。结果开郁清热组降糖有效率为85%,六味地黄组降糖有效率为4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饮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3%,高于对照组的80.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针灸联合按摩辨证治疗脑动脉硬化症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83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 n=42)与对照组( n=41)。对照组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针灸、按摩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与眩晕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2.9%,高于对照组73.2%,差异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眩晕复发率为4.8%。低于对照组19.5%,差异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医针灸联合按摩辨证治疗脑动脉硬化症可有效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疏通经络,大幅改善患者眩晕、失眠、四肢乏力等症状,效果显著、复发率低,临床借鉴、推广价值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黄芪桂枝五物汤与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把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下肢腓总与上肢正中的MNCV与SNC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 P<0.0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是83.8%,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是95.6%,观察组临床疗效要显著好于对照组( 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要显著优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步针罐疗法配合正骨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治疗原理。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三步针罐疗法与正骨推拿相结合,对照组则采用三步针罐疗法配合理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痊愈率6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痊愈率4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步针罐法配合正骨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治愈率高,见效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126例社区糖尿病患者,按照药物治疗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率(93.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血糖控制率(79.36%),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药物联合饮食控制方法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良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柴苓固肠丸治疗2型糖尿病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予服白拟柴苓固肠丸;对照组38例,采用思密达、复方苯乙胍啶片。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10%,对照组总有效率55.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临床症状方面,两组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柴苓固肠丸治疗2型糖尿病性腹泻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奥美拉唑应用于反流性咽喉炎患者临床治疗中,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就诊于耳鼻咽喉科治疗的184例反流性咽喉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2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法莫替丁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除此之外对两组患者采用多潘立酮进行治疗(促动力剂),治疗一个月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一个月的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4%,患者的治疗无效率仅为3.2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3%,患者的治疗无效率高达10.87%;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论将奥美拉唑应用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不仅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还能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治疗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肩周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所有患者的肩关节各活动度、VAS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西结合疗法治疗肩周炎较单纯西医疗法更为有效,可有效改善肩周炎患者肩关节疼痛及活动障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液稀释疗法结合调气和血汤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5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液稀释疗法结合调气和血汤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检测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数都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治疗组在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2.76%,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9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血液稀释疗法结合调气和血汤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芪明颗粒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20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随机分为对照组210例和观察组2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降糖的同时联合迈之灵片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芪明颗粒加迈之灵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视力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提高,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2%,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芪明颗粒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辛伐他汀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为79.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能显著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泡足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0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糖尿病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具有益气活血祛瘀通络的中药方剂泡足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股浅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血流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股浅动脉、足背动脉血管内径及峰值流速、血流量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泡足联合前列地尔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内径及血流量,临床用于治疗糖尿病下肢硬化闭塞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木丹颗粒联合中药外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8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糖尿病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帕司他片1:2服,3次/日,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木丹颗粒7g,3次/日,加用中药外洗治疗,2周后观察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及I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t临床总有效率为8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木丹颗粒联合中药外洗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明显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及血黏度,I临床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收集临床相关信息,应用中西医治疗,评价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补肾益气法治疗DN(肾阴亏虚兼气虚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上,治疗组总有效率90.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均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中医症候表现上,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在腰膝酸软、倦怠乏力、气短懒言症状改善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在血糖变化中,治疗后两组FBG、2hPG及HbAlc均能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有优势.结论:中西医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艾灸配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在2012年4月一2013年4月收治的7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38例患者给予常规的中药灌肠治疗,观察组的40例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采取艾灸配合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8%,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4.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好,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采用艾灸配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无创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福喷丁治疗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78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采用利福平药物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利福喷丁药物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痰检转阴的例数为34例,占比87.71%,对照组痰检转阴的例数为29例,占比74.3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总有效例数为38例,占比97.43%,总有效例数为30例,占比76.92%,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总有效例数上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利福喷丁药物治疗肺结核患者的效果较好,药物副作用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骨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中的患者应用中医骨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8%)和对照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80%)比较,明显较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后,客观评分为(18.52±2.65)分、主观评分为(26.50±5.42)分,总评分为(42.92±5.78)分。对照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后,客观评分为(17.42±2.25)分、主观评分为(22.50±5.36)分,总评分为(39.90±5.82)分。观察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后的主观积分、客观计分以及总积分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中医骨伤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和可行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绞痛内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82例患有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41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麝香保心丸的联合疗法,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其疗效对比分析。结果联合组中显效15例,有效22例,无效4例,总效率为90.24%;对照组中显效10例,有效1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0.73%,两组相比较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电图改变有较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通过常规内科治疗加用中成药麝香保心丸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