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股外侧皮神经炎物理疗法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股外侧皮神经炎 (lateralfemoralcutaneousneuritis ,LFCN )又称感觉异常性股痛症 ,股外侧皮神经嵌压综合征是一种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股外侧皮神经损害导致大腿前外侧皮肤感觉异常与疼痛的综合征。 1895年首先由Bernhardt描述 ,故称为Bernhardt病 ,继而Roth又命名为感觉异常性股痛 (MeralgiaParesthetica) ,又被称为Roth病。本病较少见 ,约占周围神经病的 1.76% [1] 。至今对该病因的认识尚不十分清楚 ,大多学者认为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2 ] :机械性压迫[…  相似文献   

2.
梁柯 《实用医学杂志》2002,18(3):299-299
Roth氏病又称感觉异常性股神经痛综合征、股外侧皮神经炎等,临床上并不鲜见,原因不尽相同,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1994年7月~2001年2月,笔者共治疗20例典型病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又称Bernhardt-Both综合征、感觉异常性股痛、股外侧皮神经炎,是指股外侧皮神经(lateral femoral cutanous nerve, LFCN)在走行中受到周围异常组织卡压所产生的症候群。临床症状主要以股前外侧区皮肤麻木、疼痛为主,伴有灼热感等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严重者伴行走  相似文献   

4.
针刺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屡见不鲜,表现为大腿前外侧麻木、针刺感或疼痛,体检可发现股外侧皮肤痛觉、触觉减退或感觉过敏。予临症每用针刺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股外侧皮神经炎是以股外侧皮神经支配区域出现局部感觉减退、麻木、刺痛、蚁行感为主症的常见病,大多为单侧性,起病可急可缓。轻者间歇性发作,重者呈持续性。感觉异常和疼痛通常在行走、站立时加重,在坐卧休息时减轻。我们对12例股外侧皮神经炎采用围刺法加红外线治疗进行了治疗观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为客观评定感觉异常性股痛,研究了左右二侧股外侧皮神经的体感诱发电位。材料与方法:22例临床诊断为感觉异常性股痛的病人,另选20例病史和体检证实为健康的成人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对照组为32岁(17~61岁),患者组为34岁(17~56岁),男女之比为1:3。症状都限定为一侧,右侧8例(36%),左侧14例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5):2465-2467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修复效果及口腔感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67例行手术治疗的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患者,根据修复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将予以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的患者33例纳入对照组、将予以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的34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修复效果、口腔感觉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进食、语音、瘢痕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口腔感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予以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修复效果及口腔感觉均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8.
朱明  袁强  张贵林  刘艳华  周正宏  高明月 《护理研究》2011,25(31):2865-2867
[目的]研究手术病人俯卧位致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使用OSI-5803i多功能手术床的Jackson脊柱床面进行脊柱外科手术病人58例,通过记录手术时间、髂前上棘脂肪厚度、身体与髋垫接触的压迹面积、接触部位中心距髂前上棘距离及术后大腿前外侧有无异常感觉、何时出现症状、随访期间症状变化,共随访7d,对引起术后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髋垫压迹横径、接触部位中心距髂前上棘距离与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相关。[结论]与俯卧位术后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相关的主要因素为手术时间、髋垫压迹横径及髋垫与髂前上棘的相对位置。  相似文献   

9.
围刺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股外侧皮神经炎又称感觉异常性股痛 ,是临床常见病。近年来 ,我们采用围刺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 2 9例 ,获得满意疗效 ,介绍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均为门诊患者 ,男 11例 ,女 18例 ;年龄最小2 4岁 ,最大 70岁 ,以 30~ 5 0岁为多见 ;病程最短 1个月余 ,最长 3a;单侧 2 1例 ,双侧 8例。1.2 方法 取股外侧皮肤感觉减退区域 ,沿其边缘用 30号 1~ 1.5寸毫针直刺 ,每 1寸 1针 ,围满整个感觉减退区 ,得气后留针 30 min;外感风寒湿邪者 ,局部用频谱仪在 2 0 cm的距离照射 ,1次 /d,10次为 1个疗程。1.3 疗效观察 疗效标准 :症状完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手术病人俯卧位致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使用OSI-5803i多功能手术床的Jackson脊柱床面进行脊柱外科手术病人58例,通过记录手术时间、髂前上棘脂肪厚度、身体与髋垫接触的压迹面积、接触部位中心距髂前上棘距离及术后大腿前外侧有无异常感觉、何时出现症状、随访期间症状变化,共随访7d,对引起术后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髋垫压迹横径、接触部位中心距髂前上棘距离与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相关。[结论]与俯卧位术后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相关的主要因素为手术时间、髋垫压迹横径及髋垫与髂前上棘的相对位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例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发出的皮支为血管蒂游离移植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切取皮瓣的范围为5 cm×10 cm~7 cm×14 cm。结果 19例术后股前外侧皮瓣全部成活,一期修复后外观、功能均达到优良,供区恢复良好。结论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发出的皮支为血管蒂的股前外侧皮瓣是一种血供可靠、切取范围大、部位隐蔽、可带肌肉的皮瓣,是一种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新医学》1974,(9)
感觉异常性股痛症,因其症状主要出现于股外侧皮神经分布区,故亦称股外侧皮神经炎。现将我们用药物穴位注射治疗的6例疗效小结如下: 一般资料: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29~54岁,病期1~3年。右侧4例,左侧2例。疼痛和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与游离前臂皮瓣对于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颌面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行口咽部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及游离皮瓣修复的患者87例,其中46例采用前臂皮瓣修复(A组),41例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者(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及术后的皮瓣存活率、言语及吞咽功能、供皮区并发症。结果两组皮瓣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B组暂时性功能障碍比例为5%(2/41),显著低于A组。B组患者较A组患者满意度高。结论股前外侧皮瓣较前臂皮瓣能更好地降低术后供区功能障碍、感觉麻木及异常、瘢痕,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14.
<正>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rve LFCN)又称股外侧皮神经炎、Bemhardt-Both综合征。是指股外侧皮神经在其行走过程中穿过髂腹股沟部位受到周围组织病变的卡压而引起的大腿前外侧皮肤感觉异常及疼痛等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种疾病[1~3]。其症状和体征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及局部软组织损伤等  相似文献   

15.
兰晓娥 《护理研究》2004,18(1):150-150
肌肉注射是母婴同室新生儿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如采用臀部肌肉注射,发生注射性神经损伤的机会较其他部位多。有人建议,对婴儿和瘦弱儿童可改用股外侧肌肉注射,以免损伤神经^[1]。我科2001年3月-2003年1月,对2100例新生儿采用股外侧肌肉注射法给药,临床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股外侧皮神经炎是以大腿前外面下2∕3部出现蚁爬感,甚至麻木不仁、感觉减退或消失为主的病症.笔者自2006年3月以来,用皮肤针外加拔罐治疗,收效甚佳.  相似文献   

17.
股前外侧皮瓣是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大腿前外侧部皮瓣,其供血动脉来自旋股外侧动脉系统的肌皮穿支或肌间隔穿支,属于穿支皮瓣的一种.1984年我国学者徐达传等[1]首次报道了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学研究,而且提出了用旋股外侧动脉的肌皮穿支为轴心血管的游离皮瓣.随后罗力生等[2-3]在临床上首先开展了该皮瓣的应用,并获得了成功.经过多年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由于具解剖恒定,可供吻合的血管粗大,已在手外科和显微外科得到了较多的应用.目前,该皮瓣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于头面颈部[4-5]、四肢[6]等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还用于阴茎再造[7-8]、阴道再造[8]、舌再造[9]等,在临床上被称为“万能皮瓣”.由于此皮瓣诸多的优点,成为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首选皮瓣.现将该皮瓣的解剖基础和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手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感觉重建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的手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06年1月~2009年1月连续收治的15例为对照组,按传统的方法处理;2009年2月~2012年12月连续收治的15例为研究组,采用股前外侧皮神经与前臂皮神经吻合。所有病例随访1~2年,观察皮瓣的感觉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股前外侧皮瓣全部成活。对照组4例皮瓣感觉恢复优良,研究组为11例。无溃疡发生。结论带股外侧皮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可以明显促进感觉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何剑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5):1219-1220,1223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游离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收治的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行股前外侧游离穿支皮瓣修复治疗的患者28例的资料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行传统交腿带蒂皮瓣治疗的患者23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皮瓣存活情况、血运恢复及感觉恢复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均少于对照组,皮瓣存活率、移植皮肤两点别觉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皮瓣血运及外形良好,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存活率高,可减少二次手术,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贝朗自主成型补片腹膜前修补治疗股疝的可行性。方法:2008年—2011年应用贝朗自主成型补片对12例股疝行腹膜前修补。方法:术中切开腹横筋膜、回纳疝囊后,继续分离腹膜外间隙,将圆形网状多层补片以股环为中心展开平铺,缝合腹横筋膜以及其余各层腹壁。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局部感觉异常、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和股疝复发率。结果:手术操作顺利,患者手术时间45~65 min,平均50 min;术中患者出血0~10 mL,术后无特殊不适,无复发。结论:贝朗自主成型补片腹膜前修补治疗股疝操作简便,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