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脉络膜骨瘤的CT诊断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报道了5例(8只患眼)较为罕见的脉络膜骨瘤。着重讨论了本病的CT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表明:CT不仅可以显示脉络膜骨瘤的骨化以及无症状患者的微小钙化,有利于早期观察和治疗,而且还可以观察周围组织有无病变,帮助鉴别诊断。脉络膜骨瘤CT表现分为斑点形;短线(带)形;纺棰形;混合形。高分辩率MR加增强、用眼部表面线圈,可以发现骨瘤骨小梁中的骨髓信号,对诊断亦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TTT联合PD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联合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效果.方法 临床确诊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15例24只眼,平均年龄59岁.其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14只眼,病理性近视合并脉络膜新牛血管10只眼.在TTT治疗3个月复查后,针对仍存在的CNV行PDT治疗.其中19只眼接受2次PDT治疗,5只眼接受3次PDT.结果 8只眼(33.3%)视力提高>2行,12只眼(50.0%)视力波动在1行,4只眼(16.7%)视力下降>2行.眼底荧光素造影检查联合眼底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检查显示,渗漏停止7只眼(29.2%),渗漏减少14只眼(58.3%),渗漏无明显变化2只眼(8.3%),1只眼(4.2%)出现新的新生血管出血.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出血水肿吸收13只眼,无明显变化10只眼,加重1只眼.结论 TTT联合PDT是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维持视力稳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半量光动力(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后脉络膜厚度及脉络膜血管变化,了解PDT在CSC患者脉络膜血管重塑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1日至2017年12月1日,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患者33例34只眼,男性21例22只眼,女性12例12只眼;年龄26~73岁,平均48.7岁,病程1~96个月,平均10个月,均采用半量PDT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均进行眼底彩相、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luorescein angiography,FA)、吲哚菁绿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观察渗漏点及脉络膜灌注情况,EDI-OCT(Enhanced depth imaging OCT)测量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并观察脉络膜血管状态,OCT观察有无异常血管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信号。结果:治疗前FFA检查31只眼可见黄斑区明确的1至多个渗漏点,晚期可见荧光积存,3只眼渗漏点不明确。ICGA检查32只眼可见渗漏点周围脉络膜大血管扩张呈高灌注状态,2只眼无明确脉络膜高灌注。彩相上1只眼可见黄斑区类卵黄样物质沉积。EDI-OCT检查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181~718μm,平均(419.5±137.2)μm,3只眼可见中心凹周围弥漫性脉络膜大血管扩张,脉络膜肥厚,31只眼表现为对应FFA渗漏位置局部的脉络膜大血管扩张,1只眼以中心凹下PED为表现,33只眼表现为中心凹处不同程度神经上皮脱离,其中11只眼出现RPE与Bruch膜的分离呈"双层征",所有患眼可见病变部位脉络膜毛细血管不同程度的萎缩薄变。OCTA检查18只眼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局部呈细颗粒或粗颗粒状血流信号的增强,在表现为"双层征"的11只眼中,3只眼可见外层视网膜异常血管网。半量PDT治疗后1个月,1只眼彩相上的类卵黄样物质沉积消退,复查ICGA可见11只眼出现治疗部位脉络膜低灌注,EDI-OCT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155~563μm,平均(358.5±129.8)μm,可见治疗后脉络膜扩张大血管呈不同程度的缩小,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均吸收,双层征消退,以PED为表现的1只眼PED吸收消退。OCTA检查18只眼脉络膜毛细血管颗粒状血流信号的增强均在治疗后1个月出现不同程度的减轻,3只眼视网膜外层的异常血管网均出现不同程度消退。结论: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可见弥漫或局部脉络膜大血管的扩张,部分患者可出现脉络膜的肥厚,半量PDT治疗后脉络膜厚度明显降低(P0.01),可显著改善脉络膜肥厚、脉络膜大血管扩张状态,对于治疗继发的视网膜神经上皮或色素上皮脱离,稳定并改善患者的视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眼外伤引起的脉络膜脱离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或手术证实的外伤性脉络膜脱离的66例(66只眼)的CT图像,66例均行眼眶轴位与冠状位扫描。结果:外伤性脉络膜脱离在CT图像上表现为位于眼球壁、凸向玻璃体腔的形态各异的等、高密度隆起,梭形、半球形常见,常位于眼球中部,边界清晰。结论:外伤性脉络膜脱离在CT图像上具有特征性表现,眼眶CT扫描对眼外伤并发的脉络膜脱离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骨化性迷路炎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骨化性迷路炎的HRCT和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对9例14耳骨化性迷路炎进行回顾性分析,9例均行HRCT扫描,其中6例行MRI检查。结果 14耳HRCT表现为迷路内部分或全部结构密度增高,其中13耳累及耳蜗,6耳累及半规管,9耳蜗宙区受累,4耳前庭宙受累,2耳前庭骨化,2耳耳蜗水管区骨质明显硬化。6例8耳MRI各序列表现为4耳耳蜗膜迷路变形,4耳内耳膜迷路全部末显示;2例2耳行增强扫描病变无强化。结论HRCT和MRI相结合能够对骨化性迷路炎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影像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包括浆液性睫状体脉络膜脱离9例、脉络膜血肿7例和单纯睫状体脱离3例)的超声、MRI和CT表现,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和MR检查,11例行CT检查.结果 浆液性睫状体脉络膜脱离超声(9例)表现为眼球壁膜状隆起,范围不等,其后连赤道或视盘附近球壁,前界无法探及,膜下为无回声液性暗区;MRI(9例)示眼环鼻侧、颞侧均可见脱离薄膜,前界不超越睫状体眼环附着部,后缘止于眼环后部,脱离薄膜下为长T1、长T2液体信号;CT(5例)表现为眼环轻度增厚,眼球密度轻微增高.脉络膜血肿超声(7例)表现为眼球壁半球形或弧形膜状隆起突向玻璃体腔,膜下为大量弱回声光点;MRI(7例)和CT(5例)表现为眼环后部或眼环鼻、颞侧半球形、梭形及弧形隆起,CT呈等或稍高密度,T1WI和T2WI呈中或高信号;其中1例血肿区T2WI见分层信号表现.单纯睫状体脱离除超声(3例)发现异常外,Mm(3例)和CT(1例)无异常发现.结论 影像检查可为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眼球内肿瘤的CT表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常见眼球内肿瘤的CT表现及其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眼球内肿瘤的CT表现,其中平扫47例、平扫加增强扫描37例。结果:视网膜母细胞瘤29例,CT表现自眼环生长的软组织肿块并钙化为本病特征表现,葡萄膜黑色素瘤13例,脉络膜血管瘤1例,脉络膜转移瘤2例,CT均表现起自眼环的软组织肿块,无钙化;脉络膜骨瘤2例,CT表现眼环类圆形骨密度肿瘤。结论:CT可确定眼球内肿瘤的位置并提示肿瘤的性质,对视网膜母细胞瘤进行确切的诊断及分期,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良性骨肿瘤良性骨肿瘤1.孤立性骨软骨性外生骨疣(骨软骨瘤);2.多发性骨软骨性外生骨疣(骨干连续症);3.骨瘤;4.骨样骨瘤;5.成骨细胞瘤;6.骨化性纤维瘤;7.非骨化性纤维瘤;8.硬韧带增殖性纤维瘤;9.骨旁性软骨瘤;10.成软骨细胞瘤;11.软骨粘液样纤维瘤;12.血管瘤;13.骨膜性血管瘤;4.囊性血管瘤1病;15.釉质上皮瘤;16.成釉细胞瘤。  相似文献   

9.
骨样骨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CT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的CT表现特点,并与平片比较瘤巢的显示能力.结果:37例中,股骨19例、胫骨10例和其它部位8例.瘤巢均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的透亮区,直径为4~15mm,平均9.4mm,周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31例中心有钙化,形成"牛眼征".37例CT扫描瘤巢诊断率为100%,X线平片瘤巢诊断率仅为62.2%.结论:骨样骨瘤的瘤巢CT表现典型,CT是诊断骨样骨瘤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脉络膜血管瘤的自然转归,均为失明。自60年代采用激光及冷冻治疗后,才根本改变了它的预后。本文总结了1984~1991年22例患者进行激光治疗的有关问题。材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经临床确诊22例(22只)眼中,男14例,女8例;右眼9例,左眼13例。年龄9~56岁,患病时间5天~10年不等。视为:≤0.05者5(22.7%)只眼,0.1~0.5者15(68.1%)只眼,0.6~1.2者2(9.1%)只眼。孤立型:18只眼,弥漫型(Sturge-Weber综合征):4只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