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压缩感知地震采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地震采集效率,降低地震采集成本。受现有海上地震采集装备及技术限制,目前只能在某些方向上进行压缩感知随机采样。通过研究,形成了一套基于Jitter模式的海上压缩感知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技术及配套的数据重构方法和模块。利用该方法实施了两个海上压缩感知地震采集设计仿真试验,并对所采集数据进行了重构处理。结果显示,在节省约1/3采集资源情况下,模型正演数据和实际数据仿真试验的重构效果良好,表明Jitter随机采样模式适用于海上压缩感知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2.
王兴安 《石油仪器》1994,8(1):54-55
YWZ遥测采集站是遥测地震数据采集统的主要部件,它与中心站配套使用。通过红外线遥控单元(ICM)对其设置各种参数,实现地震数据的采集和传输。YWZ遥测来集站是西安石油勘探仪器总厂在1993年引进法国CGG公司的制造技术,全套测试设备所生产的新产品。一、功能和原理YWZ无线遥测地震数据采集站接收来自地震检波器(陆用或水用)的模拟地震信号,经前置放大、滤波、浮点放大、A/D转换、中心站发出“写”指令、各采集站将采集的强据存储到各自的双数字存储器内,接着(放炮完成时)中心站逐次发出“读”指令,将名采集站存储器中的内…  相似文献   

3.
地震资料的小波压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讨论了利用紧支集的Daubechies小波实现数据压缩的方法,并针对数据压缩时存在的问题,提出时频域多级舍弃误差小波压缩方法。该法可以成功地压缩地震数据,较一般小波压缩方法有两个优点,其一,可保留大旅行时小振幅波的频率成分;其二,有害的离有效频率中心的频率成分得到了压制。最后给出实际地震资料的压缩实例。  相似文献   

4.
利用小波变换压缩地震勘探数据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在石油地震勘探中,所涉及的数据量庞大,其中数据的冗余量也比较大。本文根据地震数据的特点,利用小波变换对地震数据进行压缩,不但可大大减少存储介质的数量,而且还保持了后续资料处理中有用的地震信息不损失。文中的实例表明,压缩后的地震数据所带来的误差,从视觉上是可以接收的一般能满足后续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夏伟 《物探装备》2004,14(2):142-145
System Four^TM地震数据采集系统是美国I/O公司推出的全新多分量数字遥测地震采集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够和I/O VectorSeis多分量数字检波器配合使用.真正实现全波地震资料的采集,而且可以通过改变采集站和传统的模拟检波器配合进行常规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本文简要的介绍了该系统有线方式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ZQX三维在探区首次引入气枪震源和海缆设备,采用气枪+井炮激发,G3i微地震+428XL双检+节点接收,各类型接收设备布设分界线随湖泊边界的分布呈不规则形态,采集设备和地震数据类型多样化使地震数据融合变得十分复杂。本文通过对不同仪器记录的振幅差异进行分析,建立了万道级集G3i连续记录切分、双检数据分离、G3i+428XL双检+节点数据融合的工业化流程,取得了良好效果,可为其他类似工区的数据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地震仪器概述及其指标分析(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福龙 《物探装备》2004,14(3):204-210
本文介绍地震勘探仪器的发展、主要配套设备,对当前主流遥测数字地震仪的特性及技术指标进行了分析,为在不同作业条件下科学合理地选配地震勘探仪器,从而提高地震数据的采集质量,实现预期的地质任务。  相似文献   

8.
罗福龙 《物探装备》2004,14(4):278-283
本文介绍地震勘探仪器的发展、主要配套设备,对当前主流遥测数字地震仪的特性及技术指标进行了分析,为在不同作业条件下科学合理地选配地震勘探仪器,从而提高地震数据的采集质量,实现预期的地质任务。  相似文献   

9.
非抽样离散小波变换叠前地震数据重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叠前地震数据包含了丰富的地层信息,但在实际勘探中由于受采集条件等影响,叠前地震数据地震道缺失现象严重。针对规则采样不规则道缺失的插值恢复问题,一些传统的插值方法无能为力或者插值效果不佳,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非抽样离散小波变换(UDWT),具有很好的稀疏表示能力,比傅里叶变换能更加稀疏地表示地震数据;根据压缩感知理论,即使不满足Nyquist采样定理的要求,利用极少的观测数据,也可能较好地恢复缺失的地震数据。本文提出一种基于UDWT的地震数据插值方法,对地震数据做插值和规则化处理,可以提高叠前地震数据的完整性,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的重建效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Unite无线地震数据采集系统既可以用作全无线方式采集地震数据,又可以与428XL地震数据采集系统联用。本文详细阐述了Unite无线采集系统的特点和技术优势,通过Unite系统以"填充"方式与428XL系统联用的实例,简单阐述了使用Unite系统实现的无缝隙地震数据采集作业,并将Unite无线系统采集的地震记录与428XL有线系统采集的地震记录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二者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1.
曹菁 《石油仪器》1998,12(1):37-39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数据压缩作为解决大量信息存储和传输的支撑技术受到人们的极大重视。数据压缩技术所探讨和研究的各种压缩方法 ,都是为了提高压缩比 ,设法去掉部分或全部冗余 ,从而减少数据或文件所占的存储空间并保证在数据还原时恢复原状。文章针对如何将数据压缩技术应用于地震勘探中 ,如何将地震勘探中采集到的大量数据实时压缩 ,做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地震数据压缩是解决海量地震数据传输及存储的一项关键技术.针对地震数据的特点,选用基于小波变换的适用的地震信号压缩方法,实现了对地震信号的有效压缩.该方法主要包括:对地震信号进行二维小波变换;利用系数之间的相关性对变换后的系数采用嵌入式小波零树编码(EZW)方法重新组织;采用自适应算术编码对量化后的系数进行无损熵编码.试验结果表明,对叠前地震数据压缩4倍时,信噪比可达50dB以上,而选用适用小波基对叠后地震数据压缩16倍时,信噪比仍可达30dB以上.  相似文献   

13.
地震数据压缩是解决地震仪无线数据传输的一项关键技术。现有技术方案是对现场数据变换编码,消除其冗余达到压缩效果,再解码反变换恢复原始数据。这类方案需要对完整采集的地震数据进行操作,不仅时效性差,造成了硬件资源浪费,而且数据解码难以高精度恢复。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基于压缩感知理论(CS)提出一种新的地震数据压缩重构方案,通过构造混沌伯努利测量矩阵(CBMM)对地震数据小波变换后的稀疏系数进行压缩,在下位机端实时编码;为了提高重构精度,采用贝叶斯小波树结构CS重构算法(BTSWCS),根据小波树结构统计特性,构建一个分层贝叶斯CS先验模型,利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推理对模型参数后验估计,在上位机端恢复原始数据。实际地震数据处理表明,使用本方法对总采样点为28的数据压缩,压缩时间可缩短至1.0×10-5s。低信噪比情况下,本文重构算法使峰值信噪比(PSNR)值至少提升5dB。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地震数据中信号和噪声的特点,基于多分辨重叠双正交变换(HLBT),提出了一种新的地震数据压缩方法。HLBT方法的优势是,对信号频谱的非均匀划分可以更加有效地将能量集中在有限的变换域子带上。对多分辨重叠双正交变换的原理进行了描述;给出了地震数据压缩的实现方法,即先对地震数据进行二维重叠变换,再进行量化和系数组织,最后采用自适应算术编码对量化后的数据流进行无损熵编码。利用新的压缩方法对实际地震数据进行了压缩处理,并与小波变换压缩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对于高倍率的压缩,其效果要优于小波压缩方法。同时,对解压信号质量的评价标准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形态逼真度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杨新  程雄 《石油仪器》2001,15(3):52-54
针对现今野外地震资料人工送回资料处理解释中心的缺点,提出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从野外采取的地震资料向资料处理解释中心传递的设想。开发出了以ISDN拨号上网方式,同时利用软件压缩和加密等工具的野外资料网络传送技术。前期试验表明,采用该技术可及时、安全、可靠地将野外地震资料传送回资料处理解释中心。  相似文献   

16.
测井资料约束的波阻抗反演中的多解性问题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测井资料约束的波阻抗反演技术,是一种建立于褶积模型基础之上的波阻抗反演技术,由于人们对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认识不清,片面地认为使用该方法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波阻抗剖面或对地震资料进行提高分辨率处理。通过理论模型试算,证明波阻抗约束反演中存在着多解性问题,表明地震道之间的相似性,并不能代表反射系数序列或波阻抗序列的相似性。在实际资料处理中,不能采用将合成地震记录与实际地震记录剖面对比,求取相关系数的方法来进行高分辨率波阻抗反演和提高地震剖面分辨率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应用分形维进行地震数据的压缩与恢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相似文献   

18.
地震信号的吸收滤波与储集层含气性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震波在烃类储集层中传播时,反射频率的吸收衰减响应在原始地震记录中不容易被发现。基于ARMA(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模型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和Prony 变换理论的吸收滤波技术,采用阻尼谐波对地震信号进行分解,能够产生振幅、频率、相位和吸收系数等参数的不同分量,这些分量构成了子波信号库。结合测井、岩石物理、地质等资料,对库存子波信号进行综合分析、筛选、重构,从而生成优化重组了的地震信号。与原始地震信号相比,吸收滤波数据能够更有效地刻画地质体的各种地震响应,有利于更直观、更高效地实现烃类储集层的预测。将该技术应用到理论模型试算和川西坳陷深层须家河组气藏的含气性识别中,均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地震数据经小波包变换压缩后对后续处理过程的影响,以及经过某些处理后的数据会对小波包变换压缩产生什么影响等问题。将小波包变换压缩地震数据的结果与快速傅里叶变换压缩地震数据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其结果表明:应用小波包变换压缩地震数据,有效信号的损失非常小,压缩比大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压缩比。在大批量地震数据处理中可以使用小波包变换压缩地震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