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高云庭 《包装工程》2022,43(2):200-210
目的阐述新一代人工智能驱动下的可持续设计升维路径,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合理设计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与支持。方法基于人工智能2.0应用技术和大量设计实践案例调研,围绕"人工智能+"技术思维,通过层次结构与比较分析,研究可持续理念下设计的内容、方法、流程、形式、效果等方面所展现出的增值效应和新的特征,探索可持续设计的升级模式与技术应用途径。结果可持续设计的发展演变受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并存在识、思、像、构四个升维路径。结论可持续设计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从认知、思考、表达、行动四个向度赋予设计及其对象智能化功能与更多价值,新的工具和主体会深刻影响到环境、经济、社会三个维度的设计价值创造。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能化设计理念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在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部大力倡导智能教育,通过智能化教学环境,为学生创造更加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这为智能化设计理念在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文章首先阐述了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现状,其次对智能化设计理念在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推动智能化设计理念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人工智能在设计领域的应用进行梳理与总结,分析当下人工智能对设计流程和设计师的影响,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对设计行业的影响趋势。方法 使用VOSviewer工具和文献计量法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人工智能在设计领域的创新与应用”的文献进行详细的可视化和聚类分析,深入探讨文献中的核心观点和案例。结果 基于四个主要聚类(AI+技术应用、AI+设计流程、AI+创意协作、AI+影响反思)来展开讨论。特别关注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对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的影响,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促进设计创新和提升设计效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生成式人工智能对设计师的传统角色及设计原创性提出了新的挑战并重新定义需求。预测未来人工智能将进一步整合进设计流程,促进设计创新,更加关注人工智能的原创性、责任边界问题,探讨人工智能与设计师合作的新模式。结论 通过对人工智能在设计领域应用的全面综述,为未来设计创新与人工智能融合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参考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对设计研究范畴、设计思维、设计方法和设计表达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已经成为设计学科的研究热点。为了探讨人工智能带来的设计变革,思考设计师发展的未来,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设计行业的融合,构建智能化设计应用体系,首先梳理了人工智能和设计发展的历史,对比研究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然后通过对专家系统、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等主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分析,探索人工智能在设计研究和实践中的应用场景与解决方案。最终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在设计行业的应用边界正不断拓展,计算机辅助设计正逐渐转向人工智能辅助设计。人工智能技术主要用于辅助设计师的程序性工作方面,虽然降低了专业门槛,但是其无法取代设计师创造力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人工智能在环境设计的工具、方法、表达,以及设计内容的扩充、设计语言的丰富性等方面都产生了广泛的变革。本文从环境设计中的人工智能视角出发,探讨了在环境设计中人工智能发展的未来趋势及可能出现的革命性变化。对环境设计中人工智能的应用情况进行梳理,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设计作品进行分析,探讨人工智能在应用环境设计中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其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人工智能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是从设计手段到设计内容的一次重大变革。从互动能力、虚拟能力,到大数据的整合等,都是人工智能所具有的能力给环境设计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环境艺术设计从业者在应对这样的变革时,应建立更加系统化、立体化、数据化的设计活动体系及更加宽泛的设计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彩色化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从人工智能结合设计的角度重点阐述了彩色化研究的技术特点及适用场景,结合人工智能背景对智能设计发展趋势进行思考和总结。方法 首先,对人工智能彩色化研究的技术需求、应用场景进行融合分析,推导人工智能与设计创作结合的可能性;其次,对彩色化传统方法与人工智能基础技术进行调研,以交互设计的理念为灵感启发,将人工智能的彩色化方法分为显式交互彩色化和隐式交互彩色化并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讨论研究彩色化技术的应用对象、预处理步骤和实践体验。结果 总结概括彩色化技术结合人工智能设计的发展趋势与未来技术重点。结论 “AI+设计”的趋势背景下,以彩色化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正成为设计师的辅助工具,在科技、艺术、影视、人文等领域展现出交叉融合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7.
分析近年来设计领域中不断增强的人工智能应用在设计的过程和结果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判断它们将对未来的设计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通过将目前主要的一些人工智能设计工具的目标任务、系统架构、学习模式与设计师工作方式进行比对,找出人工智能设计应用的长处以及其无法克服的问题,判别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得出了目前的人工智能只是致力于解决设计中基础的技术性问题与较低层次上的设计需要,并无可能像人类一样提出设计上的需求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未来的人工智能应用可能会进一步帮助设计师完成更多事务性的工作,但不可能颠覆设计并代替人类进行思考。人们需要警惕因各种智能应用泛滥而导致人的技能与想象力衰退的问题,因此开发必须要受到限制,技术伦理问题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杨杰  蔡子杰 《包装工程》2023,44(12):89-97
目的 聚焦当前信息时代下的大数据环境和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探究人工智能的发展会为社会设计的思维与方法、演进与智能化带来怎样的影响。方法 首先厘清社会设计的概念及其内在的逻辑与模式,然后比较分析人工智能赋能设计产业所展现出的新特点,通过实践案例探究其对社会设计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 在万物数据化、智能化的今天,人工智能的发展逐步渗入到设计产业中,不仅丰富了设计创作的工具和流程,更是对传统的设计方法、设计思维和评价标准进行了全方位的语义升维。结论 基于量化数据的计算设计呈现出系统化、个性化及实时性等特征,由算法与大数据所衍生出的新思维模式将以往不确定的问题转化为直观的数据问题,能够与社会设计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梳理人工智能(AI)技术在感性工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对关键技术、存在问题、研究趋势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归纳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人工智能基础研究领域,以感性工学研究的一般流程为主线,探讨人工智能在用户情感意向获取、产品设计特征提取、映射模型构建3个环节中的应用。结论 人工智能在感性工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加快了设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步伐,但也存在着局限性。在未来,感性工学通过与生成式AI相结合将成为新的趋势,更加强大和高效的人工智能将会给设计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余劲松  陈胜利 《包装工程》2018,39(10):74-79
目的对递归对象模型有效性进行分析。方法根据递归对象模型关注设计需求与解决问题方案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的原理,将其运用到图形设计当中,以图形设计过程中设计方向的提供、设计流程的设定、设计信息的提炼之间的有效联系为基础,对设计元素在分析结果的制约下图形视觉形态的有效整合过程进行研究。结论通过最终生成的图形设计结果与预期视觉功能的一致性,确认递归对象模型作为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可以应用于图形设计创造性活动,生成一个表达设计理念的图形。在整个图形设计分析过程中,除了明确设计方向和分析设计主题以外,设计信息分析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同时也表明其作为全新图形设计工具的有效性。递归对象模型也可以应用到艺术设计领域,以其独有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流程产生针对任何设计需求的解决方案或结果,并可以预见该工具与艺术设计原理的结合将改变设计师在艺术设计工作中的思维方式,提高设计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曹祥哲 《包装工程》2022,43(18):32-38
目的 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背景、起源、现状和未来发展路径为脉络,探讨人工智能技术为产品设计的构成要素带来的新特征。基于产品设计的新特征,提出智能产品情感交互设计的重要性和设计方法。方法 通过文献梳理法和案例分析法,提出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下,产品设计从传统的物质表达进入到虚拟沉浸体验阶段,产品的传统功能也进阶到智慧功能的扩展,传统人机系统呈现出更加友好互动的交互趋势。在这种互动趋势的影响下,产品设计需要建立智能情感交互方式,以此加强用户和机器的友好沟通。最终通过智能厨房调料盒设计案例来分析智能情感交互设计的方法。结论 提出建立多维度综合智能交互系统和联想隐喻动态图形交互的设计方法,以此增强产品情感交互的新体验,为产品的智能化创新设计提供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作为一种独特的设计材料正成为智能产品设计的新关注点,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分析人本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智能产品设计特点,总结人本智能产品设计的现状并预测其发展趋势,能够对智能产品设计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机器思维与设计思维的差异,以阐述人本人工智能背景下智能产品设计的特点。从设计方法和设计工具两个层面总结目前的研究现状,梳理以人为中心的智能产品设计的发展脉络。结论智能产品设计正逐渐从技术驱动转向以人为本,逐步整合机器思维与设计思维。然而,目前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工具仍相对较少,智能产品的设计实践迫切需要符合人工智能技术特性的设计教育、设计方法与工具,以弥合机器思维与设计思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对人工智能艺术设计光晕的持续条件标准进行分析。以人工智能艺术家的合法身份与艺术设计作品的标准来探讨,发现了人工智能艺术设计具有持续性的“光晕”。人工智能因机械成为“生产主体”并获得了合法的社会身份,成为了文化智能生产中新的“主体”。智能主体所生产的艺术品已经不单是某种原件的原生命力的再现,在狭义的范畴上,其作品是某个艺术家或设计师观念风格的延续,而在广义的范畴上,是人类文明意识的再造,只有远离糟粕、虚伪、丑恶、异化,才能具有如希腊艺术品一样崇高的膜拜价值和形象的魔力。“真”、“善”、“美”依旧是评价人工智能艺术设计作品是否具有“光晕”的标准。由人工智能生产的作品因其机械性地原创了艺术的物质与观念部分,使其具有了“原真性”,而要想通过“善”赋“魂”,则要在数据和伊始的算法设计上构建“善”的设计约规,形成人文关怀和实现阶层的善用。人工智能艺术设计品是人类精神的集体显现,如同折光镜一般,持续折射人类艺术设计理想的“光晕”。  相似文献   

14.
于雷  冯鑫  彭文博  陈国强 《包装工程》2023,44(12):68-76
目的 人工智能的发展逐渐渗透到人文艺术领域,其中智能辅助艺术创作引领了学科领域发展新趋势,人工智能(AI)与传统美术图案的结合为传统美术的创新与传承带来了新的活力。研究对公众如何认知经由人工智能转译后的传统美术图案及影响此类认知的主要因素。方法 研究运用人工智能图像转译技术,将6幅中国传统艺术图案进行风格迁移和重构,并以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355名受试者对原图案和转译图案的情感评价与审美理解,进而对公众的认知结构进行解构与分析。讨论 研究发现,公众对经由人工智能转译后的传统美术图案的风格契合度的情感认知路径是多元复杂的,其涉及美感、色彩、愉悦、工艺、构图等多重元素的因素组合。结论 公众对人工智能转移后的美术图案的情感认知,除了现有研究所侧重的色彩与纹理等因素,生成图案的整体感以及其展现的情绪色彩也能够对公众契合度认知产生核心影响。  相似文献   

15.
濮子涵  杨滨 《包装工程》2023,44(12):273-281
目的 研究人工智能辅助技术介入包装设计流程的多元方式,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现状,推导出更适应当下包装设计市场需求的技术应用策略。方法 通过分析包装设计流程中人工智能技术实际应用案例,总结智能技术介入背景下包装设计的转变,探讨技术的创新及应用的层次。结合设计实践进一步研究技术的应用策略,展望人工智能技术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前景。结论 人工智能辅助技术可从用户数据分析、个性化设计延展、方案智能优化等多个应用层面优化包装设计,带来更大的生产效益。合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转变设计思维、拓展包装设计形式。在包装设计中根据不同应用场景,使用智能技术辅助设计,可以提升设计效率,满足当前数字化经济时代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以电火花加工为例提出了一种实现敏捷制造技术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基于人工智能及因特网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的集成,通过网络化电火花加工工艺智能决策系统的软件以低成本远程快速的使用设计制造专家知识,从而实现设计制造的敏捷化。专家知识包括电火花加工工艺参数的智能选择及推理。通过因特网选择不同应用的加工条件与专家进行动态交互。本文得出结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及因特网的敏捷制造技术的未来应用具有潜在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刘卓 《包装工程》2019,40(14):308-310
目的 探索新时代背景下招贴设计的多样化表现与设计方式。方法 由招贴的基本概念入手,探索其作为一种中国流行商业文化的典型代表在不同时代所展现出的不同形式与内容,随后以图形和文字等方面所展现出的现代招贴语言的时代性表现为基准,分析当前时代所赋予招贴设计的简约、环保与民族等特质的要求与尝试,结合具体的应用方向和路径,就其中的细节部分展开探讨,并进一步总结招贴设计在时代发展潮流影响下的具体走向,探索招贴设计的多元化趋势。结论 从时代的视角审视招贴设计,不断转换设计思维,结合图形、文字、数字化等细节进行艺术的升华,可以赋予招贴设计更多的艺术创意和审美表达,以一种新、异、美的特质吸引受众的注意,更好地达到宣传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触觉体验引导下的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提升儿童玩具的交互体验。方法 首先,总结市场上儿童智能玩具的功能和交互方式。其次,对触觉体验及儿童触觉体验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研究触觉对儿童成长的重要影响,分析玩具材质的触觉隐性特征、感知积累和行为暗示。结果 提出5个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策略:及时清晰的反馈响应、成长式的交互模式设计、隐喻行为的合理引导、触觉载体的技术性优化、全感知式的交互场景搭建。将设计策略应用于具体设计,从实践上挖掘触觉体验在智能玩具上的应用特点。结论 触觉体验是儿童认识和理解世界的重要形式。触觉体验视角下的交互设计策略提高了儿童智能玩具的用户体验,为未来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