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花苜蓿非秋眠型标准品种种子萌发期耐盐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隶属函数法,以发芽势,发芽率、根长、苗高、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为指标,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非秋眠型标准品种种子萌发期耐盐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0 mmol/L NaCl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没有促进作用,而在NaCl浓度高于50 mmol/L下,紫花苜蓿发芽势、发芽率、根长、苗高、发芽指数、活力...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设定4个pH梯度(4.43,5.06,6.43和7.16),设置了接种AMF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dicae)、同时接种AMF和根瘤菌以及不接菌处理分析温室不同pH处理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根瘤菌(rhizobia)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酸胁迫抑制了紫花苜蓿的生长,使其株高降低了1.27%~10.13%,地上生物量降低了33.33%~55.56%;AM真菌可以缓解酸胁迫,促进紫花苜蓿的生长,与不接种AM真菌相比,株高提高了244.26%~294.17%,地上生物量提高了727.78%~1 737.50%,地下生物量提高了1 120%~2 220%,根长提高了39.85%~102.63%,根冠比提高了5.71%~90.32%;根瘤菌单独接种未显著影响紫花苜蓿生长(P0.05),但与AM真菌混合接种后,可显著促进紫花苜蓿生长(P0.05)。  相似文献   

3.
硅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盆栽条件下证实了硅能够促进紫花苜蓿生长的基础上,研究了水培条件下硅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硅对紫花苜蓿种子初始萌发时间和最终发芽率没有影响,但硅处理明显缩短了紫花苜蓿种子萌发所需时间,显著增加了发芽指数,种子活力和发芽势(P<0.05),说明硅不能改变紫花苜蓿种子品质的优劣,但能提高其活力。硅对紫花苜蓿幼苗茎叶和根系生长的影响并不一致,表现为硅处理紫花苜蓿幼苗茎长显著大于对照处理紫花苜蓿幼苗茎长(P<0.05),而硅处理紫花苜蓿幼苗根长和对照幼苗根长差异不显著。硅处理紫花苜蓿幼苗生物量显著大于对照处理紫花苜蓿生物量(P<0.05)。紫花苜蓿种子发芽指数,发芽势、幼苗根茎长度和生物量对硅的响应不存在浓度剂量效应。研究表明,硅至少直接参与了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生理生化过程,而且紫花苜蓿对硅的需求量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类盐胁迫对孜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颜霞  金芳  杨凤翔  王进 《草原与草坪》2010,30(4):71-75,80
用不同浓度的MgSO4、NaCl和CaCl2对孜然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盐胁迫对孜然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MgSO4胁迫下孜然种子萌发率、发芽指数、发芽率适宜浓度为0.1%~0.3%,而促进幼苗苗高、根长和鲜重增加的最适浓度为0.1%;NaCl胁迫下孜然种子萌发率、发芽指数、发芽率适宜浓度为0.1%~0.3%,而促进幼苗苗高,根长和鲜重增加的最适浓度为0.1%~0.3%;CaCl2胁迫下孜然种子萌发率、发芽指数、发芽率适宜浓度为0.1%~0.3%,而促进孜然幼苗苗高、根长和鲜重增加的最适浓度为0.1%。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NaCl对中兰1号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采用对比试验设计方法,对8种NaCl浓度(0,20,40,60,80,100,120,140 mmol/L)盐胁迫下的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复萌率、总发芽率以及幼苗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中兰1号紫花苜蓿种子发芽高峰期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呈滞后趋势;发芽率、发芽指数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均呈下降趋势(P0.05);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与NaCl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中兰1号紫花苜蓿种子的耐盐半致死浓度介于120~140 mmol/L之间;复萌率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P0.05),总发芽率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P0.05);在0~60 mmol/L盐胁迫下,中兰1号紫花苜蓿幼苗可溶性糖含量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呈先降低后上升趋势(P0.05)。  相似文献   

6.
不同处理对新疆大叶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因素对紫花苜蓿萌发的影响,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测定了浸种药剂(纯化水、0.1%水杨酸、5%聚乙二醇、2%KNO3、0.5%Na OH)、浸种时间(0,1,2,3,4 h)、Na_2CO_3浓度(0,5,15,25,35 mmol/L)三因素条件下的新疆大叶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又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了单因素Na_2CO_3浓度(0,5,10,15,20,25,30,35 mmol/L 8个浓度)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结果表明:浸种药剂、浸种时间、Na_2CO_3浓度对发芽率和发芽势皆有显著影响(P0.05),Na_2CO_3浓度对发芽指数有显著影响(P0.05),而浸种药剂、浸种时间对发芽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且对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影响次序皆为Na_2CO_3浓度浸种时间浸种药剂;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皆随Na_2CO_3浓度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新疆大叶紫花苜蓿种子对Na_2CO_3的耐盐半致死浓度范围为20~25 mmol/L,致死浓度范围为30~35 mmol/L。说明新疆大叶紫花苜蓿种子的最适萌发条件为无需浸种、不加Na_2CO_3。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甘农1号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NaCl的响应模式,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10种NaCl浓度(0,20,40,60,80,100,120,140,160,180 mmol/L)下的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复萌率、总发芽率以及幼苗可溶性糖、果糖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甘农1号紫花苜蓿种子发芽高峰期呈滞后的趋势;发芽率、发芽指数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均呈下降的趋势(P0.05);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与NaCl浓度呈显著直线负相关关系(P0.05);甘农1号紫花苜蓿种子的耐盐半致死浓度介于120~140 mmol/L之间;复萌率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呈上升的趋势(P0.05),总发芽率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呈下降的趋势(P0.05);在0~60 mmol/L NaCl胁迫下,甘农1号紫花苜蓿幼苗可溶性糖、果糖含量皆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P0.05)。  相似文献   

8.
以5年期人工植被优势灌木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和二色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根系挖掘法和Win-RHIZO根系扫描法,测定30°和60°岩石边坡2种植物根形态特征,研究不同坡度条件下两种根系类型植物根系适生策略及护坡效应。结果表明:1)坡度对胡枝子和紫穗槐生物量及根冠比均产生显著影响,地上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均表现为60°边坡显著低于30°边坡(P<0.05),根冠比则为60°边坡显著高于30°边坡(P<0.05)。2)60°高陡边坡条件下胡枝子和紫穗槐总根长均显著低于30°边坡(P<0.05),同时60°边坡胡枝子根体积和根表面积显著低于30°边坡(P<0.05),紫穗槐则差异不显著(P>0.05)。3)坡度对两种根系类型植物的不同径级根系形态特征产生不同影响,紫穗槐主根发达,60°高陡边坡条件下紫穗槐中根(2 mm5 mm)根长比例较30°边坡大,且中根根表面积所占比例增加,而细根(0 mm相似文献   

9.
以紫花苜蓿品种甘农3号(G3)、和田(HT)、陇东(LD)为材料,研究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生根粉(ABT)对苜蓿微扦插试管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2mg/L NAA处理下的G3紫花苜蓿试管苗生根率达100%,且具有较高的生根数(8),最大根长(17.5cm),株高和叶片数也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P0.05);0.1mg/L NAA处理下的和田紫花苜蓿试管苗的根系生长状况明显优于其他处理,生根率为100%,具有较高的生根数(7),最大根长(29.6cm),株高和叶片数也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P0.05);0.2mg/L NAA处理下的陇东紫花苜蓿试管苗的根系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其他处理,生根率100%,并具有较高的生根数(7),最大根长(10.2cm),株高和叶片数也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P0.05)。因此,在设置的浓度梯度下,甘农3号和陇东紫花苜蓿微扦插试管苗生长的最适生长调节剂及其浓度是0.2mg/L NAA,适于和田紫花苜蓿的是0.1mg/L NAA。  相似文献   

10.
铁、锌配施对紫花苜蓿生物量和光合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量元素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栽培草地维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分析了铁、锌配施对紫花苜蓿栽培草地生物量和光合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铁、锌以及铁锌配施均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的生物量(P0.05)。铁对紫花苜蓿株高影响不明显,但显著增加了紫花苜蓿分枝数(P0.05),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增幅为11.43%~12.89%;锌对紫花苜蓿株高没有影响,但增加了紫花苜蓿分枝数,紫花苜蓿生物量增幅为6.31%~10.77%,且当锌肥添加量为15kg·hm-2(Z1)时,紫花苜蓿的叶茎比最大;铁锌配施既没有影响紫花苜蓿的株高,也没有影响紫花苜蓿的分枝数,但改善了紫花苜蓿光合作用,从而增加了紫花苜蓿生物量,其中铁锌配比为F1Z1(即Fe和Zn分别为9、15kg·hm-2)时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最大,较对照的地上生物量增加了28.77%,此时叶茎比也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