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产业融合的角度,依据四川既是白酒生产大省又是旅游文化强省的实际,提出了推动四川白酒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切入点,即旅游文化融入白酒产业、使白酒产业与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产生新业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转型升级。分析了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在白酒产业的延伸,论证了旅游文化融入白酒产业的可行性和时代意义,给出了"川酒+旅游+遗产文化""川酒+旅游+民俗文化""川酒+旅游+饮食文化"和"川酒+旅游+创意文化"等旅游文化融入四川白酒产业的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白酒为载体的中国酒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白酒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逐渐形成了白酒工业旅游的新兴旅游业态。在比较借鉴国内白酒企业工业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础上,从案例企业工业旅游的资源条件、开发现状及前景等方面,分析与探讨了徽酒工业旅游在开发战略起点、形象依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不足,并提出徽酒企业在加速旅游产品的优化升级、形成区域旅游圈、扩充徽酒工业旅游内涵、进行文化产业融合等建议,以期为徽酒酿造生产企业的主题工业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黄永光  黄平  姜萤  张肖克 《酿酒科技》2011,(12):17-23,32
以白酒产量、销售收入、增长倍数及主要产酒省份占中国白酒的产销比例为指标,分析了中国白酒工业"十五""、十一五"发展情况、主要白酒产业大省白酒产业发展情况及贵州白酒工业发展现状。对黔酒的现状及其发展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黔酒产业发展空间及其发展前景潜力较大,贵州白酒产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具有后发优势,其发展空间较大,发展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4.
王婷  孙柳 《酿酒科技》2023,(2):136-139
中国与西班牙是世界三大古酒的产酒国之一,酿酒历史悠久,酒产量居世界前列,酒文化极其深厚。在全球化、“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发展大背景下,中国白酒走出去已成为必然,西班牙应当是重要的对象国。从酒的功用、饮酒习俗、酒的消费、酒的法律制度环境四个维度,探析发现中国与西班牙酒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制约中国白酒在西班牙的发展。为化解中国白酒在西班牙发展的文化冲突风险,应确立中国白酒文化传播优先战略,在西班牙建立中国白酒文化传播中心等传播平台,以西班牙的政、企、商、民、学五类群体为主要传播渠道,利用书刊、电视、广告等传统媒介,以及互联网、社交客户端等新媒体,宣传中国白酒文化,让西班牙人民充分了解和接纳中国白酒文化。同时,应充分尊重西班牙酒文化同中国的差异点,结合西班牙社会大众饮酒习俗、消费观念,与西班牙酒产业合作发展,在西班牙建立中国白酒创新研发中心,研制出具有中国白酒特征和风味,融入西班牙文化元素,符合西班牙大众消费需求,贴近西班牙饮酒时尚的个性化中国白酒产品。  相似文献   

5.
随着赤水河流域白酒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不断深入,白酒旅游在该区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该文分析了赤水河流域白酒旅游业态现状,在白酒产业与旅游产业联动机制的作用下,白酒旅游在该区域正朝着产业化、集聚化与区域一体化的方向快速发展,产品类型渐趋丰富,旅游吸引力逐年增强。但同时该区域的白酒旅游还存在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尚未建立,旅游产品开发的深度与广度不够,专业人才奇缺,旅游品牌效应尚未形成等影响其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该文为赤水河流域白酒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解决策略。通过研究酒旅融合的动因、机制与路径,发挥酒旅融合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转型与发展驱动等方面的作用,为该区域白酒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白酒的国际化,必须借鉴国际发展理念。传统白酒"酒庄酒"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市场发展的需要和机遇,产业经济发展的延伸,销售模式的变革,更是现代文化、社会生活、市场发展的需求。白酒"酒庄酒"发展模式可以固守传统白酒品牌价值,坚守和遵循传统白酒品牌、品质的市场发展规律、消费发展规律,推进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中国传统白酒"酒庄酒"的发展意义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白酒以其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标签,对文化的挖掘,也一直是中国名酒企业的主要课题之一,而在这个大融合时代,跨界已成为潮流,酒旅融合是名酒企业跨界发展和文化挖掘新的课题和新的突破点。尤其是当前,随着各大酒企纷纷布局,白酒工业旅游正成为白酒产业集群发展、产区升值道路上的新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田积 《酿酒科技》2020,(1):119-123
由四川省泸州市、宜宾市,贵州省遵义市组成的中国白酒金三角区域酿酒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酒文化旅游资源和深厚的酿酒历史文化。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旨在通过对中国白酒金三角酒文化旅游现状的研究、旅游资源的梳理和使用情况分析,总结和探析该区域酒文化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前景,以及对地区和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中国白酒金三角酒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孕育了众多的中国白酒著名品牌。未来以"酒产业+旅游"相融合的全域旅游为基本模式,通过政府牵头、协会参与、企业搭台、专业旅游企业的共同参与,规划先行,区域联动打造旅游精品项目,同时通过不断提升景区级别,加强世界遗产申报力度等,推动中国白酒金三角酒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宜宾酒文化主题旅游的“内生式”营销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文化的主题旅游在国内可以说刚刚起步,实践案例较多,但理论研究很少,缺少对这一新兴旅游现象内在机制的深入探索,而且国人对酒自古以来争议不断,如何认识当前酒文化的发展趋势,发展酒文化旅游带动酒产业、社会饮酒风气的升级是一个亟须解决的课题。简要分析了旅游目的地营销的研究概况,提出酒文化旅游目的地"内生式"营销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以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区、中国白酒之都宜宾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开展"内生式"营销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实施的一些基本途径,试图为宜宾酒文化旅游营销提供一种新的参考,也对国内有意打造或正在打造酒文化旅游的城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有着良好的白酒产业基础的贵州省,选择通过走酒旅融合发展的道路,大力发展白酒旅游,促进白酒产业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通过对贵州省白酒旅游资源的调查与整理,运用地理学中的最邻近指数、冷热点分析、核密度分析与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对贵州白酒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分析,指出贵州白酒旅游资源分布呈现出“局部集聚、多点发展”的态势。针对这一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了构建完善的白酒旅游区域协同发展体系、延伸白酒旅游产品开发的深度与广度、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白酒旅游目的地品牌等具体开发策略,旨在为贵州白酒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卜建东  郄广平 《中国酿造》2023,42(3):246-250
白酒是我国独有的酒种之一,白酒旅游是白酒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产物。我国白酒旅游经历了萌芽期、初创期,目前已进入发展期。通过分析白酒旅游在不同时期和阶段呈现的特点及原因,以及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揭示出白酒旅游发展受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产生的内在驱动力,消费市场的整体升级产生的外在驱动力,以及白酒企业营销策略的不断进化和政府相关政策的引导产生的牵引力综合影响的本质,促使我国白酒旅游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杨柳  王雪楠 《酿酒》2024,(1):2-5
四川白酒不仅是四川省“5+1”现代产业体系规划中五大支柱产业的16个重点领域之一,同时从年产量及营销情况来看也是中国白酒行业发展的中流砥柱。明晰川酒发展路径,大力推动川酒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前重点研究课题。分析了四川白酒产业整体发展现状以及成都市作为核心城市对推动四川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所具备的各项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成都白酒产区重构的研究成果,建议在成都打造中国白酒营销中心、中国白酒体验经济集聚区、中国白酒策划创意及包装设计生产中心、中国白酒金融孵化中心、世界酒文化创新交流中心、中国白酒总部基地、中国白酒科研基地,供探讨。  相似文献   

13.
肖玉华 《中国酒》2014,(10):62-63
在第五届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作为全国首个白酒文化主题创意产业园区,齐鲁酒地文化创意产业园为文博会文化创意主题增添了亮丽色彩。为表彰先进,鼓励创新,组委会对先进单位进行表彰,景芝酒业获本届文博会"优秀展示奖"。近年来,景芝酒业在做强壮大白酒主业的同时,将白酒产业发展与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蘸着文化卖白酒,打造酒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创新"酒地文化",规划建设了齐鲁酒地文化创意产业园。  相似文献   

14.
卜建东 《中国酿造》2019,38(10):193
白酒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旅游业态,它是白酒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产物,同时在白酒企业和旅游消费者的共同推动下,得到了快速地发展。与蓬勃发展的业态所不匹配的是有关白酒旅游的学术研究相对滞后。该文从文化旅游、工业旅游、区域旅游、体验营销和产业融合五个主要研究视角出发,指出目前中国白酒旅游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中国白酒旅游研究的趋势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据《华夏酒报》报道,2010年是川酒发展迅猛的一年,在宜宾、泸州、绵竹、成都(成邑邛)几大白酒产区的相继发力下,"白酒千亿产业"工程实现了质的飞越。近年来,川酒始终保持20%以上的发展速度,稳居全国白酒行业龙头地位,可以说与"打造中国白酒金  相似文献   

16.
中国白酒及其酿造历史、技艺、文化等,以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蕴涵而在世界酒及酒文化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独领风骚。中国白酒文化蕴涵丰富,自成体系,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地处江淮名酒带的酒地阜阳自古素有"名酒之乡"的美誉,金种子"醉三秋"酒作为当地典型的浓香型白酒,起源于魏晋年间,发展于唐宋时期,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不断的传承与开拓创新过程中,金种子"醉三秋"酒形成了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酿造技艺及其产品价值。本文从金种子"醉三秋"酒的历史起源及传说、酿造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产品文化与理念等方面,阐述了金种子"醉三秋"酒的内涵和产品价值,以期为中国白酒及其文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2020年6月8日,茅台、郎酒、习酒、国台、珍酒、劲牌、钓鱼台七大酱香酒企共聚茅台,《世界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企业发展共同宣言》问世,赤水河谷向"世界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迈进。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应邀出席会议。"如何维护和扩大消费者的认知和口碑效应,如何满足和保护消费者的品质需求,如何促进好品类的发展,如何更好地参与国际化的竞争,将酱香型白酒的核心产区推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作为核心产区的领导企业们,应有更多的责任与担当。"王延才理事长现场如是说。现将王延才理事长现场精彩讲话整理如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白酒产业也一直在不断升级。近年来,白酒产业各个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白酒产业未来要可持续、健康发展下去,必须研究产品质量、产品价值、表达方式和方法等问题。中国酒业协会这几年也在下功夫思考和推进。产区表达是全世界公认的一种酒类产品最佳表达方式,中国白酒的价值表达,其  相似文献   

18.
白酒行业进入新常态,从"黄金十年量价齐升高速增长时代"走向"结构调整持续创新缓慢增长",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树白酒行业"工匠精神"。市场调节、白酒需求、白酒供给、并购浪潮出现新的变化。传承"工匠精神",促进白酒产业健康发展被提到新的高度。转变、升级、生态成为白酒产业发展三要素。白酒回归本来属性,复苏迹象显露;并购潮从业外资本转向业内资本;互联网进入"+时代",酒企"触电";定制酒渐成酒企新宠是当前白酒行业的新特征。展望了中国白酒新常态的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载体的白酒文化,从宏观尺度来看是一种特色优质文化旅游资源。近年来兴起了白酒文化旅游开发的热潮。笔者对中国白酒之都宜宾游客所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游客对白酒文化旅游的体验意愿普遍强烈;大部分人对进行白酒文化体验主要满足4种情结的需要——探秘情结、复古情结、高雅情结和心灵观照情结;游客需求表明,白酒文化旅游纪念品设计要体现特色性、文化性和纪念性;类型上要考虑实用性和易保存性等因素。在对问卷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打造中国白酒文化旅游特色,需加强对中国白酒文化的研究及传播;把国外的成功经验和地方实际结合起来打造白酒产区旅游模式;有效应用"白酒消费者-游客"角色融合模式;同时植入中国传统酒道的优良文化,打造健康白酒文化旅游体验项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白酒对国民幸福的贡献不言而喻,但观念上却主要被视为一般生活消费品。当然,酒与其他生活用品一样,首先或基本地具有生活价值,而酒及中国白酒更主要地具有增添、营造、催生、助推生活幸福的价值。中国白酒主要是国民幸福贡献的生活用品,中国白酒业是民生幸福的常青产业。人类幸福生活不能缺酒,中国全面小康建设更不能缺中国白酒。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白酒业发展历程表明,白酒业已趋于回归"民生之饮"。这既是全面小康建设的要求,也是白酒业亘古发展的基础和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