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常见的并发症及防治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78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Miles术28例,Dixon术50例。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因素,并进行相应处理。结果: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中肠管损伤2例,修补后痊愈;术后出现吻合口出血2例,予压迫、止血治疗后痊愈;吻合口漏1例,予以腹腔双套管冲洗、引流、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后痊愈;肠梗阻5例,予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治疗后痊愈。患者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不断提高腹腔镜手术操作技巧,严格按照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操作规范施术,重视关键步骤的解剖及操作程序,是防治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分析腹腔入路腹腔镜肾上腺手术125例的经验,提高腹腔镜肾上腺手术的技术水平。方法:125例均行腹腔入路肾上腺手术。对手术方法,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50~240min,平均80min,术中失血量20~1000ml,平均80ml。中转开放手术4例(3.2%),其余手术成功,膈肌损伤1例,无血管及胃肠道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天。结论:腹腔镜腹腔入路是肾上腺手术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一期缝合与腹腔镜胆道探查T管引流的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5例肝外胆道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52例行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术的患者为观察组,53例行腹腔镜胆道探查T管引流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的腹腔引流量。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无残余结石。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腹腔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出血、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术后发生3例胆漏,对照组术后发生4例胆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腔镜下胆道探查T管引流相比,胆道一期缝合尽管操作较困难、风险较高,对患者有一定的选择性,但具有费用低、住院时间短、避免放置T管后的不良反应等优点,患者选择恰当并由经验丰富的腹腔镜外科医生操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可在有条件的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经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双肾多发嫌色细胞癌的手术体会,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方法:患者取完全健侧卧位,患侧向上,升高腰桥。分别于腋后线12肋下缘、腋前线肋弓下、腋中线髂棘上2 cm穿刺10 mm、5 mm、10 mm Trocar,气腹压力维持在13~15 mmHg,建立后腹腔,完成后腹腔镜右肾部分切除、肿瘤剜除术。1个月后完成后腹腔镜左肾部分切除、肿瘤剜除术。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90 min,术中出血量约为30 ml,血管阻断时间23 min。患者右侧手术后第2天肛门通气并进饮食,第2天拔除腹膜后引流管。左侧手术后第2天拔除腹膜后引流管,第3天肛门通气并进饮食。住院6 d。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转移。结论:双肾同时性、多发嫌色细胞癌非常罕见,行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是安全、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开放性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疗效和优点。方法 :采用腹腔镜经腹腔途径对 4 3例肾囊肿患者进行肾囊肿去顶术。并与 2 4例开放性肾囊肿去顶术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腹腔镜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开放性手术 (P <0 0 1)。术后随访 3~ 12个月 ,未见复发。结论 :经腹腔途径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肾囊肿 ,疗效好 ,患者创伤小 ,术后康复快 ,明显优于开放性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后胃漏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12月接受LSG术后发生胃漏的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病例1男性,33岁,BMI 34.68 kg/m~2,术前诊断为原发性肥胖症及胃间质瘤,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为第15例LSG患者,术后第7天发生胃漏;病例2为女性,28岁,BMI 53.65 kg/m~2,术前诊断为代谢综合征及食管裂孔疝,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为第30例LSG患者,术后第8天患者出院,第22天发生胃漏。采用三腔喂养管,同时行胃肠减压、胃瘘口冲洗及肠内营养,并予以黎氏管腹腔冲洗引流,2例胃漏患者分别于治疗后63 d及17 d复查上消化道造影,提示治愈。结论:应用三腔喂养管行胃瘘口冲洗及肠内营养、黎氏管腹腔持续冲洗引流,可有效控制腹腔感染,提高胃漏治愈率,操作简单、易行,效果确切、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腔内补片植入修补法治疗获得性腰疝的临床疗效,为获得性腰疝的治疗提供相对合理的方案。 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共对47例获得性腰疝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腹腔内补片植入修补法进行治疗,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参数,观察并分析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 结果47例患者均经腹腔镜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0~180 min,平均134 min;术中出血量80~140 ml,平均110 ml;术后住院时间5~14 d,平均7 d。术后出现浆液肿2例,经穿刺抽液后给予腹带包扎处理后治愈;腹胀4例,均于5 d内自行缓解;肠梗阻1例,于术后第13天治愈;术区疼痛不适10例,给予止痛药治疗后缓解;戳孔感染2例,给予积极换药处理后治愈;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肠瘘、腹腔感染、戳孔血肿、戳孔疝、慢性疼痛等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6~48个月,均未出现疝复发。 结论获得性腰疝修补采用腹腔镜下腹腔内补片植入修补法进行治疗,目前是一种有效且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可促进患者快速康复,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疝的复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开腹和腹腔镜胃癌根治患者围手术期的相关指标的差异,进一步探讨差异存在的主要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胃恶性肿瘤行手术治疗的183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其中67例行开腹胃癌根治术(开腹组),116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组)。结果开腹组和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多于腹腔镜组,术后恢复过程中,两组的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5天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血小板的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的术后输血、血浆和白蛋白量,以及腹腔引流总量、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优于开腹胃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对有上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的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有上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行影像检查包括B超、CT、ERCP、MRCP等。结果 17例手术均成功。术后1例出现胆漏,经引流管通畅引流一周后停止。手术时间约110~215 min,平均160 min。术中出血约5~50 mL,平均23 mL。术后一周左右拔掉腹腔引流管,经过8~10天切口拆线、出院。鼻胆管术后8~10天予以拔除,4~8周后行T管造影无结石,予拔除T管,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上腹部有手术史的患者并不是微创手术的绝对禁忌症,对其进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腹腔镜逆行与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胆囊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7月为85例复杂胆囊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A组(n=43)与B组(n=42),A组行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B组行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中转开腹率、术后通气时间、腹腔引流管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第1天、第2天体温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显著低于A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逆行与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胆囊患者均是安全、有效的,但腹腔镜次全胆囊切除术操作更简便,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