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尹红  朱江  董红丽 《护理学杂志》2006,21(21):47-47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橡胶冰袋为高热患者降温.传统的橡胶冰袋价格高,易老化,消毒处理复杂.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常用冰袋为发热患者行物理降温。传统的冰袋价格高、易老化、易漏水,消毒处理复杂,而且冰块比较坚硬,置于枕后会增加患者的不适,患者不易接受,同时还给护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鉴此.笔者自制一种简易乙醇冰袋并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顾英  顾辛幸  季芳 《护理学杂志》2007,22(10):24-24
骨折早期由于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出血,引起局部肿胀、淤血,临床上常在骨折早期(24 h内)采用冰袋局部冰敷,以达到止血、减轻肿胀的目的.常用毛巾包裹冰袋,敷于骨折处.但由于冰袋硬、不易固定,如果毛巾滑落,冰袋直接接触皮肤还易引起冻伤.为此,我们设计制作了冰袋兜,经临床使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橡胶冰袋为高热患者降温。传统的橡胶冰袋价格高,易老化,消毒处理复杂。鉴此,笔者采用输液后卡文3L袋制作冰枕(袋),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骨折早期由于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出血,引起局部肿胀、淤血,临床上常在骨折早期(24h内)采用冰袋局部冰敷,以达到止血、减轻肿胀的目的。常用毛巾包裹冰袋,敷于骨折处。但由于冰袋硬、不易固定,如果毛巾滑落,冰袋直接接触皮肤还易引起冻伤。为此,我们设计制作了冰袋兜,经临床使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高热病人 ,尤其是中枢性高热的患者 ,多采用冰袋冷敷头、颈、腋窝等或采用电子降温毯等物理降温方法。普通冰袋内冰块易溶化 ,持续降温时间短 ,且需经常更换冰袋内容物 ,冰袋外需包以布巾以防造成冻伤 ,比较费事 ,并且患者对冰块降温感觉不舒适 ,电子降温毯由于其价格昂贵 ,难以广泛应用于基层医院或每个科室。为克服上述缺点 ,我们将家用凉垫用于临床 ,不仅可为高热病人降温 ,而且还可预防褥疮 ,收到了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自 2 0 0 2年 1月~ 2 0 0 3年 10月我院收治12 0例颅脑疾病所致的高热患者 ,其中男 87例 ,女 3…  相似文献   

7.
麦杰克冰袋用于物理降温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麦杰克冰袋用于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高熟患者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使用麦杰克冰袋降温;对照组50例使用橡胶冰袋降温,比较两组降温效果、患者满意度及护士操作时间.结果 两组降温效果、患者满意度及护士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麦杰克冰袋用于高热患者物理降温效果好,节省操作时间,患者容易接受,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8.
芒硝冰袋用于中枢性高热物理降温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 探讨10%芒硝冰袋用于中枢性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效果.方法 将116例中枢性高热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采用10%芒硝冰袋降温,对照组使用清水冰袋降温.结果 两组冰敷后不同时间患者体温下降的幅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下降较显著;观察组降温后意识状态评分显著优于本组降温前及对照组降温后(均P<0.05);2种冰袋于同等室温条件下在空气中放置,普通清水冰袋于第3个小时呈水状,温度为3℃,10%芒硝冰袋呈霜水状,温度为-5℃.结论 芒硝冰袋用于中枢性高热患者降温效果好,并具有低温持续时间长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骨折早期由于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出血,引起局部肿胀、淤血,临床上常在骨折早期(24 h内)采用冰袋局部冷敷,以达到止血、减轻肿胀的目的[1].传统的冰袋布套只有单个口袋,只能装1个冰袋,不适合各种骨折部位的冷敷.鉴此,我科自行设计制作了多口袋冰袋布套,经临床使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常采用热水袋热敷保暖或以此减轻静脉输液肢体肿痛、发凉等不适;或高热患者采用冰袋冷敷以降温,但常存在安全及舒适等问题.我科采用输注完毕的伸宁注射液空袋(下称空袋)制作简易热水袋及冰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自制芒硝冰袋治疗化疗药物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52例化疗药物外渗致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分别采用芒硝冰袋和普通冰袋冰敷.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芒硝冰袋冰敷治疗化疗药物致静脉炎疗效好,能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2.
临床中发热的病人非常多见,最常用的降温措施为物理降温,而冰袋作为物理降温的一种工具,经常被使用.统的冰袋在使用上比较繁琐,在灌装冰块时较费时,封口的夹子为铁的,在使用后因有水很容易生锈,有时密封不严易造成漏水现象,而打湿病人的被服,增加病人的痛苦及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霉素外渗后的护理策略.方法:将38例应用阿霉素外渗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硫酸镁冷敷及冰袋冰敷,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有效率高26.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口0.05).结论:冰袋冰敷可有效减轻阿霉素外渗引起的不良反应,方法简便、疗效显著、经济价廉,同时减轻了患者化疗药物外渗性损伤导致的痛苦,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冰袋作为物理降温的一种工具,经常被使用.传统的冰袋在使用上比较繁琐,在灌装冰块时较费时,冰袋的终末处理也较复杂,且由于冰袋的特殊形状,放置不稳,需扶持或约束,给护理工作带来不便.鉴此,笔者尝试制作一种简易冰袋,在临床使用30余例,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扁桃体术后常伴有局部伤口的疼痛、出血和肿胀,为了减轻局部伤口疼痛和出血,术后常规冰袋冰敷双侧下颌部24 h,因下颌部的特殊生理结构,冰袋无法固定,常需护士或患者持续用手托扶,无法长时间坚持,导致冰敷效果欠佳.为了确保冰敷效果,我科自制了扁桃体双层冰敷袋,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膝关节镜手术在微创条件下完成,具有出血少、损伤小、愈合快等优点;术后肿胀和疼痛是最需要克服的护理问题.临床上常用冰袋置于膝部,以降低局部皮温,同时刺激增强血管的交感神经,使血管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减少出血渗出,减轻组织肿胀和疼痛.但冰袋接触面比较小、稳定性差,需要专人用手扶持,影响冰敷的效果.我科自制了一种可调节鞍式冰袋,经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用冰袋给高热患者降温是最常见的一种局部冷疗法。但以往临床上使用的冰袋多为橡胶制品,规格比较单一,不适合各个部位的需求,且消毒后容易老化,管夹容易伤及皮肤,长时间放置冰冻层容易冻裂,给急用时带来不便。我科自1999年以来,采取自制的简易冰袋用于发热患者的物理降温,通过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重睑、祛眼袋等眼部整形美容手术在面部五官整形美容中极为常见。局部冷敷治疗对减轻或防止术后出血、肿胀、淤青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上普遍选择冰袋冷敷[1],传统冰袋不足之处有:双眼术后需用2个冰袋(左右眼各一),冰袋与术区贴合性差,难以固定,容易移位等。为解决上述问题,我科自制一种冰眼罩,经临床应用,获医护人员及患者好评,现介绍如下。1材料与制作购买高密度斜纹布,裁剪成长20cm、宽10cm的双重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冰敷介质冰袋、生物冰袋对颅脑损伤高热患者降温的效果。方法将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100例颅脑损伤高热需使用物理降温的患者随机分为5组,每组20例。各组分别用清水、10%盐水、25%乙醇、10%芒硝、生物冰袋冷敷,护士采用标准化的降温程序为患者降温。记录冷敷不同时间点各组患者的腋温及冰袋更换例次数。结果时间因素对各组体温变化有显著影响(P0.05)。降温过程中,生物冰袋组更换例数最多,25%乙醇组更换例数最少(P0.05)。结论 5种介质冰袋冰敷对颅脑损伤高热患者均能达到持续降温的效果。25%乙醇冰袋用冷180 min时降温幅度高于其他组,更换次数少,建议冷疗患者优先使用。  相似文献   

20.
心内直视手术时,心肌局部置冰屑及冰盐水维持低温,是保护心肌措施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传统方法用清洁方盘盛生理盐水行高压灭菌后冰冻,使用时以小匙剜适量冰屑行冰敷,使用不便且易造成污染,为此,我们用避孕套制作小冰袋,经50例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