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湿邪为病广泛.现代研究多从外感、内伤两方面来阐述,但湿病与络病之间的研究则鲜见.笔者从久湿入络为患[1]角度,探讨了湿邪入心包络的病因病机和证治,将湿病学与络病学相结合,期望能扩展湿病与络病的研究范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平胃散心衰湿阻中焦证大鼠模型的ALD的变化,从而了解平胃散对心衰的作用.方法 塑造心衰模型、心衰湿阻中焦证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心衰模型组、心衰湿阻中焦证模型组、平胃散组,采用放免法检测ALD的浓度.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衰模型组和心衰湿阻中焦证模型组ALD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治疗后,平胃散组与心衰模型组及心衰湿阻中焦证模型组比较,ALD均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平胃散能明显降低ALD的分泌,使心衰湿阻中焦证大鼠潴留的水、钠得以排泄,从而改善心衰的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结肠炎奇效颗粒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河北省中医院自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5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将其分为脾虚湿蕴证组(n=25)与寒热错杂证组(n=26).两组患者均给予结肠炎奇效颗...  相似文献   

4.
带下病是妇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古有"十女九带"之说.在现今全球高科技战争的背景下,女兵参战的人数愈来愈多,其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尤其在特殊高湿环境中,带下病发病率较高,发病后会严重影响女兵的生活质量和参训作战的积极性,久之则造成非战斗性减员.本文针对特殊高湿环境中带下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进行阐述,以期为提升部队在高湿环境中战斗力提供有效的医疗保障.  相似文献   

5.
中医温病温热证动物模型实验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制备中医温病湿热症的动物模型。方法:根据中医有关温病湿热证的病因病理理论及临床湿热病的发病症状,主要从“湿”、“热”和“邪毒”三个方面模拟湿热病发病条件,对大鼠施加各种处理因素。结果:给大鼠高脂高糖、高温高湿及病原微生物后,模型大鼠红细胞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显降低,而丙二醛(MDA)含量显升高,与临床报道结果相符合。而单纯改变饮食环境条件,大鼠SOD活性改变,MDA水平无显变化。在三种因素同时作用下,模型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显改变,大鼠红细胞C3b受体数降低,而免疫复合物花环数升高。结论:湿热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临床湿热证与多因素同时作用有关,其造模方法简单,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6.
气病、实证包括气滞证、气逆证、气闭证,本文主要论述气滞与乳癖的关系,通过讨论可以充分认识乳癖的病因、诊断、临床表现、以及其治疗规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血清IL-1、IL-2和IL-6含量的变化,探讨大肠湿热证的客观指标.方法采用综合因素造模(饮食加气候环境加致病生物因子)复制成大肠湿热证动物模型,应用放免法检测模型大鼠血清IL-1、IL-2和IL-6治疗前后的变化并给予清热利湿传统方药葛根芩连汤治疗,观察动物模型给药后的变化.结果该模型在发病条件,主要症状、体征、病变脏腑以及病理变化(以直肠和回肠为主)等方面均近似于中医大肠湿热证型,模型大鼠血清IL-1、IL-2和IL-6含量升高,经葛根苓连汤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和病理变化基本恢复,检测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血清IL-1、IL-2和IL-6含量的升高可能是大肠湿热证的部分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肠外瘦采用湿性疗法治愈的病例,说明MEBO及湿性医疗技术对肠外疹等一些特殊性疾病也有独特疗效。湿性疗法治愈肠外瘘一例报告@李凤翔$河北省沧县医院外科!061000  相似文献   

9.
烧伤湿性医疗技术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35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总结烧伤湿性医疗技术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全程规范应用湿性医疗技术治疗,同时根据病情予以综合治疗,如抗休克、抗感染、防治并发症、营养支持等.结果:35例患者伞部治愈,除1例深Ⅲ度烧伤患者行点状植皮外,其余烧伤创面全部自行愈合.经随访,部分深Ⅲ度创面患者有软薄瘢痕,所有患者肢体功能正常.结论:烧伤湿性医疗技术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疗效湿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本书是一部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现代中医研究理论和中医临床诊断、治疗的学术专著,共15篇67章.总论部分对中医老年病学术理论的流源、发展,以及老年疾病的临证特点,老年病证的病因、病机、辨证与治疗的一般规律作了系统的阐述;各论部分按现代医学分类,介绍了老年各系统常见疾病的中医论断与治疗,包括各病证的定义、流行病学、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转归、疾病预防措施等.全书既保持了中医药在老年病研究理论与实践中原有的特色,又反映了现代医疗工作中传统医学的应用,体现了严谨性和实用性.内容系统、全面,可读性强.适用临床各科医师阅读.此书由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全书103.2万字,16开,精装本,定价68.00元.  相似文献   

11.
军人功能性消化不良110例中医证型及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维峰  徐伟  孙桂华 《人民军医》2008,51(11):702-703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证候群。近年来采用中医辨证治疗FD的研究较多,且疗效肯定。但由于FD中医辨证分型繁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辨证规律的总结及疗效的提高。有关军人FD中医证型分布及病因分析的报道较少。2004年6月-2007年6月,我们对军人FD110例中医证型分布及病因病机进行了汇总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眩晕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一旦发作,严重影响官兵的参训及作战能力。西南战区常年高湿,致使眩晕病发病率增高,直接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导致非战斗性减员。笔者就高湿环境下湿邪引发眩晕的病因及中医药辨证施治等进行简单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用药原则1.1辨证论治依据中医辨证理论,冠心病心绞痛分为心血瘀阻证型、痰浊痹阻证型、阴寒凝滞证型、气阴两虚证型、心肾阳虚证型5种类型。同时,冠心病心绞痛有虚实之分,稳定型心绞痛以虚症为主;不稳定型心绞痛以痰浊瘀血、痹阻心脉实症为主。因此,应先确定冠心病心绞痛的类型及证候,再确定用药。1.2针对病因中成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应根据类型及证候不同选药。心血瘀阻证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痰浊痹阻证宜化痰泻浊、宣痹通阳;阴寒凝滞证宜  相似文献   

14.
肝外梗阻性黄疸是临床常见病征,现收集我院1965~1985年60岁以上老年人肝外梗阻性黄疸31例(均经临床、特殊检查及手术证实),就其病因及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一、病因分类:本组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之比为1.06∶1,良性病变以胆石症多见,恶性病变以胰头癌占首位.详见表1  相似文献   

15.
军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型分布及病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军人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发病情况及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和病因。方法按照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设计FD症状量表,采用整群完全随机抽样方法对陆军某部汽车训练队及通讯连290名官兵进行调查。结果军人FD发病率约为41.72%,中医病因:情志失调占40.49%,饮食失常占21.48%,劳倦过度占16.52%,以上3种因素可能是军人FD的主要成因。中医证型:肝郁脾虚占44.63%,肝郁气滞占23.14%,构成了军人FD的主要证型。FD患者的Hp感染率为58.67%,呈现实证高于虚证的感染趋势。结论军人FD的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占多数,Hp感染可能与其他因素一起,促发军人中较高的FD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久湿入络”理论初探   总被引:12,自引:12,他引:0  
络病理论始于《黄帝内经》之《素问.调经论》,曰:"病在血,调之络";兴于叶桂之"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是后代医家倍加推崇的"久病入络"之络病学说。吴以岭基于上述思想提出"络病学”,使其成为一个永恒的科学命题。盖湿为重浊之阴邪,若羁留于人体,则发为重、困、乏、痛等症状,病因博杂,致病多端,且痰、湿、瘀、虚纠缠,经久难愈。笔者认为病机为“久湿入络”,本文旨在探讨其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对罕少见病因肠梗阻诊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证实的罕少见病因肠梗阻的CT征象及临床表现,CT检查包括全腹部平扫、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增强扫描.结果 14例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肠梗阻表现.其梗阻原因分别为腹茧症2例、乙状结肠周围疝2例、闭孔疝3例、肠石1例、胆石6例.结论 MSCT检查除了能明确诊断肠梗阻外,还能明确导致肠梗阻的罕少见病因.  相似文献   

18.
高原地区痛风流行病学调查及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西部大开发,高原移居人口增多,加之高原缺氧,高原地区痛风发病率逐年上升,因而探索防治高原地区痛风的有效途径和有效药物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本课题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将体现中医临床"证"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如发病部位、疼痛性质、全身症状、舌苔脉象等,纳入高原地区痛风流行病学调查中,进行有机结合.本课题的目的是在调查高原地区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的基础上,结合高原地区痛风的中医病因病理和辨证分型,为下一步探讨中医药有效的治疗思路和防治原则提供流行病学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地理环境和气象物产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人们的饮食,由此造成不同的体质变化。干燥的西北地区和位于西南高湿环境中的四川具有截然不同的地域及气候条件,笔者从气候、地域、饮食以及病因病机等多角度比较了四川人与西北人的不同,提出西北地区多"外燥内湿",四川地区多"外湿内燥"及"燥湿同病"的观点,为部队官兵更好的适应驻地环境,做好卫勤保障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对550例(608条)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2组:脾虚湿阻证组和湿热下注证组,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2组静脉管径、流速、返流的时间、返流速度。结果:脾虚湿阻证组的静脉管径、静脉流速均在正常范围,返流时间多小于2s,返流速度多小于30cm/s,病变多累及1组瓣膜;湿热下注证组表现为静脉管径增宽、静脉流速在正常范围、返流时间多大于4s,返流速度多大于30cm/s,病变多累及2组以上瓣膜。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中医辨证分型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