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一维三级联解方法,对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珠江三角洲西、北江网河进行建模和验证,同时分析洪季、枯季时网河的水动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实际情况,可用于网河的水动力特征分析; 50年来西北江网河的主要汊点的分流比发生了较大改变,北江干流及其周边节点的分流比变化程度大于西江干流节点;20世纪90年代的西江干流沿程水面线普遍比50年代降低,其中西江干流上段下降更剧烈;90年代网河区潮汐动力明显增强,洪季高压区与低压区水位差减小,枯季潮汐动力控制范围增大。剧烈的人类活动引起的河道地形改变是50年来西北江网河水动力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针对城市行洪河道桥梁群形成的叠加阻水效应问题,以南京市重要行洪通道秦淮河为例,考虑桥墩不过水边界等因素,建立了秦淮河涉水桥梁群的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对桥群阻水叠加效应进行量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河道上游水流受桥梁群阻水影响,水位壅高较为明显,壅水高度随桥墩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基于计算结果,推导出了桥梁群壅水高度计算公式,并通过滁河六合城区段桥群壅水叠加影响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良好。同时,给出了桥墩在河道两侧及河道中心的位置影响系数值,阐明了桥群壅水叠加机理;所建立的壅水叠加公式较好地反映了河道桥群的阻水叠加效应,为城市河道桥群壅水叠加影响的量化分析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跨河桥梁由于在河道内布置桥墩、桥台,缩窄了天然河流行洪断面,造成桥位局部河段水位壅高,对沿河两岸防洪存在不利影响。该文以广河高速公路惠河段跨山区河流的路溪河一桥、二桥为例,采用桥墩阻水壅高计算经验公式与一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对桥墩阻水壅高值进行计算分析,并给出了经验公式适用程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张惟 《海河水利》1990,(3):9-12
我国北方一些行洪河道,旱季经常干涸,河床泥沙淤积和风沙堆积,使河床普遍淤高,河槽中杂草丛生,行洪滩地开发种植,河道树障逐年扩大,滩地村庄逐年发展,跨河桥梁和公路过水路面逐年增加。一些河道低流量、高水位,小水大灾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安全渡汛,确保防洪安全,应具体分析当前各种阻水障碍对河道行洪的影响程度,进而推算出河道不同流量的行洪水位,为正确制定河道清障线和滩地开发利用规划,确定河道防洪标准,正确进行防洪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桥梁建设对河道的行洪影响较大,为规范涉河桥梁建设,减少防汛压力,系统研究涉河桥梁水利技术问题是十分必要的。文章以湖南省近几年已建涉河桥梁为论述基础,分析了其对防洪的综合影响,统计、计算了相关水利参数,提出了建桥应符合水利管理的水利技术参数和要求,对水行政许可决定及相关部门制定行业规定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涉河桥梁防洪影响评价对保障河道行洪安全和桥梁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湖南省官庄至新化G59高速公路作为省内以及呼和浩特至北海国家高速公路的重要一段,路段内拟建涉河桥梁趵井边大桥、杨柳山1号大桥。为评价新建上述两座涉河大桥后对河道行洪及防洪工程的影响,文章通过《湖南省暴雨洪水查算手册》计算出桥址控制断面在1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下的相应水位及流量,并通过建立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对桥梁跨越河道段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桥梁新建后桥墩附近过水面积的缩窄率、壅水情况、流速变化情况、桥下河床冲淤以及滩槽岸线变化情况等,分析结果表明两座大桥的修建对河段的防洪和水流特性、河势以及河床的演变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些桥梁受地形和线路的制约,桥位不得不采取与河渠斜交的穿越方式,造成桥墩较大的阻水作用.采用经验公式计算与数值模拟两种方法对某铁路斜交桥的行洪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洪水条件下的壅水高度与范围、桥梁一般冲刷与局部冲刷深度、桥梁对行洪断面的阻水比.研究表明:桥梁设计基本满足要求,建桥后河势变化不大,但行洪断面的阻水比偏大.拟建桥采用与既有桥对孔布置,可以减小双桥对行洪的阻滞影响.提出了疏浚开挖边滩来补偿工程占用河槽行洪面积,经计算分析该方案,可以有效减小阻水比与壅水高度,减轻工程局部冲刷,有利于区域行洪安全.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MIKE21软件建立河道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分析了无为县白茆取水工程在防洪设计流量及平滩流量下,对黑沙洲河道行洪的影响,结果表明:工程建设对黑沙洲河段现状流场、水位及分流比影响均较小。  相似文献   

9.
张柱  武震 《山西水利》2023,(11):21-24+27
为确保河道满足行洪标准,保障涉河建筑物安全,文章在100年一遇的设计洪水条件下,对太原市跨汾河的11座桥梁进行了行洪影响分析。评价结果发现:部分桥梁存在阻水比大、壅水高度高、桥下净空高度不足等问题,可能对河道行洪和河势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借此提出了拓宽河道主槽以扩大有效过洪面积、改扩建净空不足桥梁等相应的防治补救措施,为制定防洪措施和确保桥梁安全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浅析宁波中心城区桥梁对三江河道行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河道是宁波城区的主要行洪排涝通道,城市桥梁的建设对河道行洪带来了一定影响。通过定床模型试验,分析建桥对河道流速、水位、纳潮量造成的影响,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荆江三口作为连接洞庭湖和荆江的纽带,历来是研究洞庭湖区防洪、航运、水环境变化和水资源利用的关键点。通过建立荆江三口分流模型,将2008—2015年枝城日实测流量和相应的还原流量作为模型输入资料,计算出有、无三峡工程情况下荆江三口的分流量。探讨了三峡水库对荆江三口发流量、分流比、断流情况的影响(此影响为径流调节和河道调整的综合影响),同时分离并探讨了河道调整对荆江三口分流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有三峡工程情况下,在径流调节和河道地形调整的综合影响下,汛前消落期荆江三口多年平均分流量和分流比分别增大28.17%,9.59%,断流情况基本无变化;汛期多年平均分流量减少2.11%,分流比增长0.56%,断流情况变化不大;汛末蓄水期多年平均分流量和分流比分别减少33.87%和19.84%,松滋口和太平口断流情况无明显变化,藕池口断流天数增多且断流日期提前;枯水期三口多年平均分流量增大8.60%,多年平均分流比减小2.93%,松滋口和藕池口在有三峡工程情况下每年分别平均少断流30.43,6.80 d,太平口每年平均多断流30.86 d;其中,河道地形调整使汛期荆江三口分流量增加2.73%,汛前消落期、汛末蓄水期、枯水期荆江三口分流量分别减小16.62%,3.10%,18.49%。该结果可为洞庭湖区湖泊干旱情况、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及三峡水库的运行调度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2.
余雯  陈界仁 《人民长江》2012,43(3):16-19
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赣江下游的两条支流东、西河的分流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对河道防洪、通航和城市取水等产生了影响,为此,规划采用工程措施进行河道治理。为了对工程治理效果进行验证,选用Delft3D软件建立了平面二维水流模拟数学模型,并根据实测水文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对赣江南昌段工程整治后水位、断面流速分布、东西河分流比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枯水和洪水条件下,工程整治对东西河分流比的调控作用不明显,裘家洲切滩后上游水位略有降低,下游水位未受影响,断面流速分布更为均匀,东河疏浚工程有增大其过水能力的趋势。分析结果为工程措施的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政府的组织行为、政府的协调行为和政府的监督行为与行洪移民区域后期扶持的具体工作的研究,治淮工程移民安置方案产生31.2亿元的投资。移民区域的大小与安全行洪区范围直接相关,分汊河道行洪的最佳分流比决定了行洪的安全与否。为了探讨复杂并联泄洪河道中不同的闸门控制对泄流的影响,论文结合淮河入江水道归江控制段模型试验,对复杂分汊并联河道的分流比及其流态对河道的稳定等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所采集的水位流量资料进行理论分析,按照不同的闸门开度组合,结合水面流态,系统分析入江水道中下段分汊并联河道在不同的流量下最优闸门开度组合及支汊分流比。单闸控制,主汊河道闸门开度一定时,分流比随着总泄流量增加而减小,两支汊河道分流比基本相同,且随总泄流量增加而增加。双闸控制,主汊河道和支汊河道闸门组合调节时,主汊分流比同单闸控制,支汊分流比变化量来自主汊,不影响其他支汊河道分流比。最优闸门开度为主汊单闸控制2/3开度,最优分流比为76%、12%、12%,在此分流比下行洪,将保持移民后期区域不扩大或缩小。  相似文献   

14.
受气候变化和上游建库等人类活动影响,荆江河段来沙减少,河床发生显著冲刷,引起枯水位下降和荆江三口分流减少。为缓解河床冲刷带来的不利影响,首先分析确定了荆江沙质河床的可控河段,然后提出了护底带与局部潜坝相结合的节点整治措施。数学模型计算表明,整治工程实施20 a后,荆江沙质河段总冲刷量可减少15%左右,枯水位下降值可减小0.2~0.8 m,而洪水位壅高值在0.1 m内。综合分析认为,整治工程对于减缓河床冲刷与枯水位下降具有一定效果,同时对河势稳定、防洪等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宁磊  张黎明  肖华 《人民长江》2012,43(9):81-84
荆江三口洪道目前存在逐年淤积、同流量水位抬高、分流能力逐年减弱的问题,对该地区防洪产生威胁,急待整治。探讨了在三口洪道部分河段采取控制支汊、强化主干并结合建设平原型水库的治理措施。 建立了宜昌至汉口河段,包括三口洪道和洞庭湖在内的一、二维嵌套数学模型,对治理措施的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之后的防洪作用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该措施可理顺水系、缩短防汛堤线、减轻防洪压力,还可以在枯水季节提供一定水资源,缓解该地区季节性缺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夏季引流条件下苏州古城区河网水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寻城市河网水动力提升对水环境改善的影响,评估引水调流效益,以苏州古城区河网为例,在夏季丰水期条件下通过对不同流量引水条件下数条河流水动力及水质的监测和分析,探讨水动力作用对河网水体的水质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在汛期允许最佳引流条件下,苏州齐门河、平门河及学士河的污染物通量分别下降了15.2%,16.5%和13.2%,其中古城区北部河网水环境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南部河网。引水调流方案能够有效增强古城河网流动性,而河网水体中COD和溶解氧含量在不同水动力条件下的变化较为敏感,可以作为古城区河网典型水质指标参数,反映水动力调控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17.
赣江尾闾在南昌段的裘家洲、扬子洲首次分为东、西河,其分流比变化特性直接影响到下游河道的稳定、防洪、航运、水生态水环境等方面的安全问题。影响分流比的因素众多,主要选取了过流条件和入湖水位两个因素,采用资料分析和模型试验的方法,分析了赣江东、西河分流比变化规律及其影响特征。对1998年以来裘家洲分流口东、西汊的断面演变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西汊在不同水位条件下的过水面积增大是西河分流比增大的主要因素;西河入湖水力比降降低幅度较东河要小,东河甚至出现了倒比降,这些均是影响分流比的重要因素。为此,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东河入湖水位对分流比的影响相较于西河而言更为显著,水位的变化幅度与分流比的变化呈线性相关关系,而且随着流量的减少,对分流比的影响更为敏感;西河分流比的变化与流量呈线性关系,东河分流比与流量则呈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水文条件下通州沙河段沿程分流分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州沙河段受径流与潮流双重作用,江中沙洲、暗滩交替分布,江心洲滩冲淤演变剧烈,航道边界条件不稳定。通过三维水沙数学模型对天然河段洪、枯季水流条件的沿程分流、分沙比及滩槽过渡断面的水沙交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州沙东水道是主要的涨落潮通道,落潮时上游分流比约90%,往下游分流比逐渐减小至75%左右;涨潮时东水道下游分流比约70%,上游段受西水道漫滩流影响东水道分流比增至85%~90%。洪、枯季落潮期间通州沙东水道的分沙比较对应的分流比有所增加,洪季涨潮期间通州沙东水道的分沙比较对应的分流比有所减小,枯季时变化相对不明显。通州沙下段左缘水流交换和悬沙交换的格局相同,均以槽向滩为主,狼山沙右缘水沙交换通量较小。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水电工程截流方式、截流时段以及截流备料的选择提供技术指导,通过截流模型试验对杨房沟水电站工程主河床截流方案进行了论证。从导流隧洞泄洪能力角度出发,验证了出口水位对上游进口水位及分流量的影响程度;另外通过对不同工况下截流模型试验结果的分析,选出了最优方案,并从用料量、截流单宽功率及流速等方面论证了该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潼关高程升高及其解决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张仁 《泥沙研究》2001,(2):12-16
潼关1000m^3/s水位升高并居高不下 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黄河汛期来水急剧减少造成的,由于在短期内难以增加来水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主要集中于降低坝前水位,打开最后两个导流底孔,增加汛期水库8敝泄的时间、减少非汛期蓄水量和解除黄河发生百年一偶洪水时三门峡水库拦洪的任务等,是目前可能实施的一些方法,与汛期巨大的来沙量相比,疏浚的泥沙量相对很小,是难以发生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