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3 毫秒
1.
时令使者的脚步在谷雨小憩之后,又踏着春天的泥泞向清明走去。这是三峡的又一个美丽的季节,我仿佛又听到了峡江两岸深山中那清风飘荡的清亮茶歌:“年年有个三月三啰,姐妹们打扮上茶山呀……”是的,这意味着蜚声中外的三峡云雾茶又上市了!三峡人没有喝陈茶的习惯,尝新永远是三峡人生活追求的时髦。就像一入秋就盼着品尝柑桔的甜蜜那般,一过谷雨便渴望早品饮明前茶的清香。  相似文献   

2.
峡江之旅     
夜航选择这个月光朦胧的夜启航,船过葛洲坝,我站在甲板上.挥手告别宜昌。又一个假日,从繁琐的家事中走出,我什么也没带,只带了一卷李白的诗,今夜,我邀李Hb我同行,去领略神女超逸的风采,去寻觅夹岸兀立的峭壁远古的栈道,去倾听那云雾中伸手可捕的猿啼……“呜——”笛声从这岸宕壁撞向那岸宕壁,在峡江间回旋,在航标灯的瞩望里,船在溯江而上。放下李白的诗集,我斜倚在船舱甲,听溅着船舷的涛声,从右耳流进左耳流出。不知什么时候,伴着涛声,江风掀开记忆的扉页,寻找我童年缤纷的梦!儿时那只精巧的纸船呢?那是我命名为“…  相似文献   

3.
坝前畅想曲     
6月1日三峡大坝下闸蓄水库区涨潮之前,你想到了什么?一位编辑朋友挂电话问我。 我生于三峡,长于三峡。三峡大坝就在家门口,因此也见证了三峡大坝。三峡给我的东西太多。再过一个月,千里峡江,尽成泽国,我作为三峡人,面对巍巍大坝,面对就要到来的三峡涨潮,我想得很多很多。 我的家乡很美,但并不富足。尤其是在那过去,贫穷总与我的父辈为伍。先辈们在拼尽了体力最终感到无望时,便把那渺茫的希望寄托到三峡  相似文献   

4.
正这是片静悄悄的时光。一切都还没开始,一切也正在开始。一个苍老的声音揭开人间的帷幕,她说:你还记得你几岁的故事呢?晨曦是蓝色的,世间一片苍茫。很多时候,我的当家会问我:你在想什么?我往往就说:什么也没想,发呆,出神。其实那时候就很像那些缓慢移动的空镜,也不知道是导演的眼,还是叶先生的眼。无一物,又似乎万物皆在其中。世人失了想象空间,所以觉得不知所云浪费时间。  相似文献   

5.
11月5日,几位文朋诗友刚刚吃完晚饭,没有谁率先发表意见,几乎是在同一时间产生了一个共同的想法:到凤凰山上去看看。于是,大家就来了,来到了距三峡大坝垂直距离不到一公里的秭归新县城东端的凤凰山上。 初冬的天气,应该有几分凉意,白天却很燠热。此时,峡江的风迎面吹来,我们都有了冬天的感觉。我下意识地把休闲的外套紧紧,突然间静默无语。因为在我的眼前,过去曾是那样汪洋恣肆的长江,此刻正努力侧身,想从只剩下20米的导流明渠的龙口挤过去。巨大的探照灯光,在苍莽的长江上并不十分耀眼,倒显得有些惨淡,在这惨淡的光晕里,长江有些无奈,无奈得做出温顺样。……  相似文献   

6.
没有人从这些崇拜和忌讳中找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遵从了习俗怎么样,违背了又怎么样。但虔诚的峡江人总会从某种特殊的异象中,找出遵从习俗的佐证。几千年来,这些民俗一辈辈传了下来,成为了峡江人渔获行为的基本准则,也成了峡江人心中的是非标准。自从三峡人"认识"了鱼之后,就与三峡鱼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相生相伴的数千年求生过程中,三峡人不仅得到了能填饱肚子的鱼,也在鱼的启发下创造了地域风俗浓郁的渔俗文化,同时衍  相似文献   

7.
张乔珍 《中华建设》2012,(12):38-39
名人故居不只是建筑意义上的存在,保护名人故居并非单纯保护建筑本身,每一栋老建筑上附着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才是它的精髓所在。也正是因为有这种积淀和传承才让名人故居有了生命和活力,才让名人故居的保护成为人们一直以来关心的话题。老舍生前在伦敦圣詹姆斯花园的故居是一处被英国遗产委员会保护的遗产,是英国第一个被保护的外国名人故居,也是中国文化名人故居在国外被保护完好的范例。被挂上"蓝牌"的伦敦故居老舍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文学创作者。他一生创作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等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打电影峡江人把放映电影叫做“打电影”,作为峡江人的我对这土得掉渣的说法并不觉得难为情,正如我们每个人小的时候寒权权裤不觉得难为情~样。七十年代峡江里打一回电影就如打一回牙祭,怪让人留恋的。儿时的我们只要听说晚上打电影,便早早的干完家务活,搬条板凳到学校操场抢占最佳位置,公社电影队的放映员早早地将银幕支在篮球架和柳树上。方圆十几里的人家听到信儿也都早早赶来把操场挤得水泄不通。无论天晴下雨,无论酷暑严冬,银幕不打“再见”二字乡亲们是不会离开的。那时放映的电影依稀记得是《宁死木屈》、《打击侵略者》和《…  相似文献   

9.
《治淮》2009,(2):1-1
原本一直为本期杂志的卷首语写些什么而犹豫。就在我坐在窗前凝思的时候看见了潮湿的路面。心中不禁大喜。竟然下雨了。早些天,一直为没有冬雪而颇觉遗憾。转念间。突然意识到也很久没有下雨了,这个冬天似乎雨水来得太少。就在这转念中。干旱突然进入了我的视线。于是。在那个转念间。我看到了那张让我一直震撼,然后鼻尖发酸的照片,那张布满伤口的照片。  相似文献   

10.
峡江的天空狭长,真可谓江天一线。重重叠叠的山峦阻挡了三峡人的视野,但也造就了三峡人敏锐的洞察力。脚下的江流通向五洲四海,头上的江天联系着无限广阔的宇宙。偶而抬头望望江上的天空,最富诗意的便是飘游的云彩、盘旋的山鹰、高翔的云燕……三峡是云雾的故乡,也是鸟类自由的乐园。现代人仍然在吟诵“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那唐人佳句,但却无法体验诗的意境,因为在全国林立的城市和广大的乡村,已难得“处处闻啼鸟”了。三峡有幸没有失去鸟类这众多而亲密的朋友,在山林中可以听到百鸟叨鸣;在高峰峭岩之间可以欣赏到它们的竞技…  相似文献   

11.
峡江中有一座宝岛,被一个大金盆托着。——三峡民谣西陵峡中,在老三斗坪镇西北,白岩尖东麓的峡江中间,有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岛,原名中包。后叫中堡岛。现在一下子成了全国和全世界注目的地方。每天上岛参观者有时多达数万人,这儿虽没有亭台楼阁寺院庙宇,但比皇宫御苑帝王陵墓还吸引人。因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届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历史性决议,要在这儿兴建西江石壁了。中外旅游者都希望对中堡岛一睹为快。否则,它也和葛洲坝一样,会因兴建大型水利工程,很快从地面上消失。人们不远千万里来三峡,就是希望把中堡岛印在脑海里,使它美丽迷人的形象,可以反复在脑海的屏幕上映现。当惊世界殊的天下第一坝就将从这里耸起。  相似文献   

12.
经济是什么,我从不关心,因为它离我太远;金融是什么,我根本不懂,因为我根本没有钱去打理;失业是什么,那也不关我的事,身为农民的我永远不会下岗!可就在2008年那个暖暖的午后,电视新闻告诉我,世界经济、金融和就业出现了大问题。从那天起,就听股民说要坚守,听专家说要坚持,听心理医生说要坚强;从那天起听说油要降价了,银行要降息了,金子也不那么值钱了;从那天起国家减税了,基础设施投资突然加大了。大批学生可以当兵了……难道这都是经济危机惹的祸?  相似文献   

13.
告别家园,峡江涌动移民潮听惯了峡江涛声,走惯了峡江山路,这一说走就真的走了么?哦,搬家的车队来了,一张张笑脸也凑拢来了;住惯了老宅瓦屋,摸惯了锅台炉灶,这一说拆就真的片再不留么?哦,帮忙的乡亲来了,梯子已架在墙上。面对坛坛罐罐,面对家俱木料,乡亲们默默干活,彼此见面时的表情都很古怪:似笑非笑,似哭非哭…因为,明天是个非同寻常的日子2长江南岸的三斗坪镇,为了明天专l”」调动广68辆大卡车,帮助东岳庙、中堡村、新生村、高家溪4个村移民拆房;江北太平溪镇苏家勒至票家防临时公路匕140辆大卡车排成长龙。为了明天…  相似文献   

14.
<正>江南水乡有的,绍兴都有。江南水乡没有的,绍兴也有。作为我国首批纳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绍兴,素有"名士之乡"的美誉。在名人故居里寻访,令人皆生思旧怀古之心,而故居云集,更令绍兴这个古城彰显出卓尔不群的文化气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历代名人是这个城市不同历史阶段的重要见证者和书写者,而故居经历了时间的流逝,遗存至今,以现实的呈现向观  相似文献   

15.
成之 《水利天地》2013,(11):47-47
长白山,就像一位丽人的名字,让我魂牵梦萦。时光之锥寂寞了十个年头,我还在一直翘望你。你已经铭刻在我心里。是什么让我对你满含深情,甚至时常从身体深处隐约传来锥心之痛?因为我曾经去看过你,而你只是给了我一个深情的背影,不经意间华丽地转身,在面前,我却没有看到你传说中神秘而娇俏的面容。  相似文献   

16.
"船过三峡呀,人心寒!最怕是崆岭呀,鬼门关!一声的号子,我一身的汗!一声的号子,我一身的胆!"此往昔船工们驾驶木船穿越峡江惊涛骇浪以肉谋饭以命相搏的生命呼喊,为长江一标志性文化符号。而随着高峡平湖形成,木船永远地退出长江航运舞台,这峡江号子也便随木船的消亡而远去。然而,峡江号子那强烈的野性美、原始的活性美和摧枯拉朽的力量美,却经久不去,偶尔想起仍是震撼人心。  相似文献   

17.
我习惯了抬眼就能看见清澈得照见人灵魂的湖水,习惯了每天的黄昏时分对陵阳山的凝视。我甚至习惯湖边每一棵植物的表情,看见它们如期的生长、开花、结果就感到安宁。当我散步于湖边时会像老朋友那样和它们打照呼,我知道它们也都认识我——一个在同一条路上走了二十年,不说是至交好友,也算得上是亲切的老邻居了。  相似文献   

18.
拜谒乐平里,是我多年夙愿。香溪与秭归虽一衣带水,毗邻而居,但在我至今已逝30年岁月,还没有一次实地造访诗人屈原故居,与我来说,相伴缪斯多年,也是一大遗憾。1999年秋天,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我们几位文友相伴而行,前往秭归屈原乡乐平里,涉过香溪河,进入小峡口之时,为实实在在亲历这嵯峨的奇山秀水对屈子的孕育造化,我们特意以步代车,走完从小峡口到乐平里10华里全程。这是一条乡间公路,路面高低凸凹不平,两岸大山刀砍斧斫一般,直插云天,两山对峙之间,一条清澈的小河生生地挤出一股碧绿的活水,公路绕溪而行,溪…  相似文献   

19.
兴安枫情     
枫叶红了。象欢乐的小鸟,迎着金风在枝头清脆地鸣叫。唱着甜蜜的生活,唱着对代的美好。巢,垒在我的。心上─—我的心,却成了多彩的珊瑚岛。一枚枫叶,就是一颗红豆。我把它种下─—不是种在土里,是种在她的手心上。只要她的手一收拢。这颗红豆,就会发芽、生根,开花结出一树相思。你这一杯杯醇香的酒,醉倒了一个秋字,泡足了一个季节。在这金秋的十月─—让我把这丰收的喜悦,写成沉甸甸的诗册,奉献给母亲─—祖国。我就是一枚枫叶。即使死了!我的心血也要染红中华大地,如同胜利的火炬燃烧在你的心中─—即使那光亮很小很小,也能…  相似文献   

20.
古渠情思     
那是一个初秋的季节。为了寻觅那古老的遗迹和传说,我来到了这个地方。也许,初秋的早晨是径河川最好的时分。太阳还没有出来,我就来到了仲山西麓的谷口前。睡梦未醒的河川,飘浮着一层茫茫的迷雾,看不到河,看不到山,看不到渠,看不到塬。朦胧的青光和晨曦连在一起,一切都变得混混沌沌。当朝阳升起时,霞光把一切竟悄悄地唤醒了。晨风习起,晓雾初开,大地变得热闹了起来。山,原来竟是这样近呢!北边,古青色的山几乎占据了我的整个视线,山峦交错,绵延起伏。我看着这个世界,想找什么? 还在我是孩子的时候,就听老师讲过古代郑国修泾渠的故事。后来,我长大了,读了司马迁的《史记·河书》,方知这并非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