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9(IL-9)、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录因子PU.1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分别检测IPF患者30例,健康对照者25例血清中IL-9、IL-10及PU.1mRNA表达水平。结果 (1)IPF组患者血清IL-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IPF组患者血清IL-1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3)IPF组患者血清PU.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4)IL-9与IL-10表达呈负相关(r=-0.778,P0.05)。结论IL-9、IL-10、PU.1参与IPF的发病过程,联合检测这三种因子对于IPF发病机制的探索及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四联疗法与常规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首次根除失败胃溃疡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以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将Hp感染首次根除失败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莫西沙星+雷贝拉唑+阿莫西林三联方案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莫西沙星+雷贝拉唑+阿莫西林+果胶铋四联方案治疗。IL-10和IL-6炎症因子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法检测。对比2组患者的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炎症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L-10和IL-6表达水平均与治疗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和P0.01),治疗后研究组IL-1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IL-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和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为90.0%(45/50)和74.0%(37/50),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2.0%(46/50)和78.0%(39/50)。研究组Hp根除率及溃疡愈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为16.0%,对照组为14.0%,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联疗法比常规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首次根除失败胃溃疡患者更有利于炎症状态改善,临床效果更优,患者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白细胞介素-8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黏膜及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的关系。方法:对43例接受胃镜检查的患儿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胃黏膜培养上清及血清中IL-8的含量,并比较Hp感染与非Hp感染患儿胃黏膜及血清中IL-8含量的差异。结果:Hp感染患儿胃黏膜中IL-8含量显著高于非Hp感染患儿(P0.05)。Hp感染组根治Hp治疗前后血清IL-8含量亦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Hp感染可以诱导胃黏膜炎症细胞合成IL-8,IL-8在Hp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炎的关系。方法对204例慢性胃炎患者胃粘膜进行观察分析,并测定其中137例Hp阳性患者血清CagA-Hp抗体IgG水平,与组织学对照。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血清CagA抗体Ig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他类型胃炎患者血清CagA抗体IgG水平无明显增高(P>0.05)。结论CagA-Hp可能是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因素之一,对这类患者应密切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ACI)并发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者血清血脂、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观察Hp感染对血脂水平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CI组200例(Hp感染139例,非Hp感染61例)和健康对照组80名,检测血清Hp-IgG抗体和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血清血脂、MDA水平及SOD活性。结果 ACI组Hp感染率(69.5%)显著高于对照组(33.8%)(P0.01)。Hp感染组血清TC、TG、LDL-C显著高于Hp非感染组,而HDL-C水平显著低于Hp非感染组(均P0.01)。Hp感染组血清MDA水平高于Hp非感染组,而SOD活性低于Hp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非感染组血清MDA水平高于对照组,而SOD活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CI并发Hp感染者,机体内血脂代谢紊乱加剧及氧化应激反应增强,可能是Hp感染加剧ACI病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等与产细胞毒相关蛋白A幽门螺旋杆菌(CagA+Hp)感染的关系.方法分为三组即无症状对照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胃溃疡组,Hp感染以快速尿素酶试验(RUT)、14C-呼气试验(14C-URT)和(或)病理特殊染色确定,CagA+Hp感染则进一步通过检测血清CagA IgG加以确定.分别计算各组Hp及CagA+Hp的感染率及Ca-gA+Hp占Hp感染的比例,并作组间比较.结果消化性溃疡时,Hp及CagA+Hp的感染率以及CagA+Hp与Hp感染者之比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结论Hp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胃溃疡的发生高度相关,其感染率达90%以上,其中产CagA型Hp又占九成以上,可见CagA+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关系密切,这在消化溃疡的防治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检测抑酸药物治疗前老年消化性溃疡(PU)患者循环血中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和生长抑素(SST)的含量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探讨老年性PU患者ghrelin和SST及Hp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Gu患者36例,其中老年组13例,中青年组23例;DU患者33例,其中老年10例,中青年23例;正常对照组15例;采用ELISA和BIA法检测血液中ghrelin和SST的水平,快速尿素酶联合血清抗体法检测Hp感染情况.结果 ①老年DU和GU组血清中ghrelin的水平与中青年组相同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②老年GU和DU组血浆中SST水平与中青年组相同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且GU组高于DU组(P<0.05);③Hp感染对循环血中ghrelin与SST水平无明显影响;④Ghrelin与SST之间的相关系数为GU:r=0.445(P<0.05),DU:r=0.462(P<0.05).结论 老年PU患者循环血中gIIrelin及SST的水平显著增高可能与溃疡的发病有关.Hp感染对循环血中ghrelin及SST水平无明显影响.ghrelin及SST在PU循环血中的表达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胞毒相关基因A(CagA)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行~(14)C-呼气试验测定CagA蛋白及腹部彩超健康体检者317例,依据彩超检查结果分为NAFLD组160例和非NAFLD组157例,进一步将NAFLD患者根据~(14)C-呼气试验测定CagA蛋白表达将患者分为Hp阳性组[Hp(+)组,包括CagA(+)组和CagA(-)组]和Hp阴性组[Hp(-)组]。收集体检者的病史资料、生化指标,计算NAFLD组的APRI、FIB4、NFS肝纤维化评分。[结果]脂肪肝组Hp感染、CagA(+)Hp感染分别为98例(61.3%)、64例(40.0%),非NAFLD组分别为67例(42.7%)、23例(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中,体重指数(BM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CagA(+)Hp感染与NAFLD的密切相关(OR分别为1.629、1.678、2.596,P0.05)。CagA(+)组患者的APRI、FIB4、NFS均高于CagA(-)组、H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p(-)组、CagA(-)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p(+)组患者血清LDL水平高于H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组血清CHOL水平高于H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gA(+)Hp感染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可能是NAFLD向肝纤维化进展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感染,血清胃泌素-17(G-17)及胃蛋白酶原(PG)Ⅱ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发生是否有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20年1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胃肠镜检查发现结直肠息肉的患者190例,切除的息肉标本经病理学诊断为腺瘤性息肉。另选取行胃肠镜检查无明显异常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血清Hp抗体并定性分析,进一步将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分为Hp~+组(包括Hp~+CagA~+组,Hp~+CagA~-组)和Hp~-组。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ey,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G-17及PGⅡ水平,比较各组间Hp感染率,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阳性率,G-17及PGⅡ的水平。[结果]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Hp感染率67.9%(129/190)及CagA~+阳性率72.1%(93/129)均高于对照组48.0%(48/100);52.1%(2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4,P0.01;χ~2=6.303,P0.05)。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G-17[11.18(5.29,21.03)pmol/L]及PGⅡ[17.22(9.80,27.74)μ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5.46(2.66,11.28)pmol/L,13.62(8.54,21.6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10,P0.01;Z=2.392,P0.05)。Hp~+组腺瘤性息肉伴上皮内瘤变发生率27.9%(36/129)高于Hp~-组13.1%(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3,P0.05);Hp~+CagA~+组与Hp~+Cag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性息肉组Hp~+组G-17水平[12.19(7.27,20.91)pmol/L]高于Hp~-组[6.38(2.38,22.05)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29,P0.05)。Hp~+CagA~+组G-17水平[13.75(8.10,21.32)pmol/L]高于Hp~+CagA~-组[9.02(4.66,17.07)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60,P0.05)。腺瘤性息肉Hp~+组PGⅡ水平与Hp~-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密切相关,G-17水平升高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PGⅡ也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有一定相关性,Hp感染特别是CagA阳性菌株可以明显上调G-17水平,从而促进腺瘤性息肉的发生。对于有Hp感染,特别是CagA阳性菌株感染的患者可考虑根除Hp治疗,从而减少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与胃黏膜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时胃黏膜组织一氧化氮(NO)水平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快速脲酶法及PCR法对132例胃病患者胃黏膜进行Hp检测,其中Hp阳性75例,Hp阴性57例;病理学分型采用悉尼分型法;用亚硝基还原法检测血清中NO水平及荧光染色法检测胃黏膜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Hp阳性组血清NO水平高于Hp阴性组(P<0.01),在Hp阳性患者中,血清NO水平胃癌(GCA)>萎缩性胃类(CAG)>浅表性胃炎(CSG)(P<0.01).凋亡指数(AI)的比较:Hp阳性组高于Hp阴性组(P<0.01),CAG>CSG(P<0.01),GCA与CSG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p感染与胃黏膜的萎缩、肠化生等癌前病变的关系密切;Hp诱导产生的NO与GCA的形成发展密切相关.对NO水平的调控可望成为治疗癌前病变,阻止GCA形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血清胃泌素-17(gastrin-17,G-17)水平与直肠息肉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中心进行电子直乙肠镜检查人员1334例,分为息肉组(253例),对照组(1081例),所有入选人群均行~(13)C呼气试验(~(13)C-UBT)检测,以超基准值≥4.0即判断为Hp感染阳性;利用ELISA法定量测定空腹血清G-17的水平;[结果]直肠息肉组Hp感染阳性率及血清G-17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2组中Hp感染阳性者血清G-17水平均显著高于Hp感染阴性者(P0.01);根据息肉的不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单发息肉组及直径0.5 cm息肉组的Hp阳性感染阳性率及血清G-17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发息肉组、直径为0.5~1.0 cm息肉组、直径1.0 cm息肉组的Hp感染阳性率及G-17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内比较血清G-17水平也均有显著差异(P0.05);以直肠息肉发生与否为自变量,以血清G-17水平为因变量进行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提示直肠息肉发生与血清G-17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0,P0.01)。[结论]Hp感染可通过血清G-17的协同作用增加直肠息肉发生的风险性,建议对于Hp阳性患者应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对于检查发现息肉者应及时切除,以免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胃泌素水平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89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8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胃泌素水平,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PINP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PI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Hp阳性率为73.03%(65/89),其中Hp阳性组血清PINP水平明显低于Hp阴性组,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Hp阴性组(P0.05)。胃溃疡患者Hp根除率为81.25%,十二指肠溃疡患者Hp根除率为90.91%,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根除Hp治疗后,血清PINP水平明显高于根除Hp治疗前,胃泌素水平明显低于根除Hp治疗前(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PINP与Hp感染呈负相关(r=-0.521,P0.05),血清胃泌素水平与Hp感染呈正相关(r=0.613,P0.05)。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PINP明显降低,胃泌素水平明显升高,其中合并Hp感染PINP水平降低幅度更明显,胃泌素水平升高幅度更明显,两者水平与Hp感染具有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枫蓼肠胃康胶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2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筛选本院收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10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均为51例。2组均采取三联疗法治疗,持续2周。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片,10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枫蓼肠胃康胶囊,2粒/次,3次/d。2组患者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幽门螺杆菌(Hp)转阴情况及临床疗效。检测2组血清TNF-α和IL-12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黏膜炎症、炎症活动度、腺体减少、肠上皮化生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Hp转阴率为88.24%,显著高于对照组为68.63%(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16%,显著高于对照组为74.51%(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NF-α和IL-12水平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干预基础上,枫蓼肠胃康胶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可促进症状体征改善,提高Hp转阴率和临床疗效,下调患者血清TNF-α和IL-12水平可能与其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14.
《肝脏》2016,(5)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22(IL-22)水平同急性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患者肝功能损害、病情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62例急性HEV感染患者,其中32例伴有肝硬化(A组),30例为单纯性HEV感染(B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及20例单纯性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作为肝硬化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血清干扰素-γ(IFN-γ)、IL-22、白介素-6(IL-6)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B两组的IL-22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肝硬化对照组(P0.05);A组的IL-6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肝硬化对照组(P0.05);A组患者中,有14例出现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18例未出现ACLF。伴ACLF患者的IL-22、IL-6水平均显著高于不伴ACLF患者(P0.05)。伴ACLF组患者治疗9周后的IL-22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急性HEV感染引起的肝脏炎性损伤有IL-22的参与,IL-22水平的高低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预后情况存在密切联系,临床可将其作为评估HEV患者病情转归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血清脂联素对西宁地区胃癌患者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胃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再选择同期就诊的胃良性疾病患者100例和健康体检人群11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脂联素、CEA、CA19-9和CA72-4水平,再根据受检者是否合并Hp感染进行分组比较,使用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胃癌的诊断效能。[结果]胃癌组脂联素水平低于健康对照、胃良性疾病组(P0.01),CEA、CA19-9、CA72-4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胃良性疾病组(P0.01);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胃癌组脂联素低于健康对照、胃良性疾病组(P0.01),胃癌组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胃良性疾病组(P0.01);未感染Hp者胃癌组脂联素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胃良性疾病组(P0.01),胃良性疾病组CEA、CA19-9、CA72-4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胃癌组CEA、CA72-4水平高于胃良性疾病组(P0.01),胃癌组CA72-4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Hp感染胃癌患者CEA、CA19-9、CA72-4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1),而血清脂联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项检测时脂联素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高,后续依次为CA72-4、CEA、CA19-9,联合检测时AUC高于单项检测。[结论]脂联素诊断效能高于CEA、CA19-9、CA72-4,而且Hp感染不影响脂联素的诊断效能,4项指标联合检测可大大提高对胃癌早期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毒力蛋白CagA和VacA抗体分型检测方法在Hp感染者精准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消化内科门诊、住院患者和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共计9 408例,采用免疫印渍法进行抗体分型检测,结合胃镜下病变表现,观察不同人群Hp感染率和毒力因子CagA/VacA阳性与胃镜下胃部病变的关系,评估CagA/VacA毒力抗体检测在Hp精准治疗中的价值。结果住院/门诊患者组Hp感染阳性率为37.31%(1133/3037),与健康体检组的21.13%(1 346/6 3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感染者中毒力抗体(CagA/VacA)阳性率住院/门诊组为30.98%,与健康体检组的46.5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患者中行胃镜检查165例,糜烂、溃疡、胃癌等严重病变发生率Hp感染组占60.20%(59/98),Hp阴性组占28.36%(1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行胃镜检查的98例Hp感染者中,毒力抗体CagA/VacA阳性27例,CagA/VacA阴性71例,严重胃部病变发生率分别为20例(占74.07%)和39例(占54.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体检人群中行胃镜检查148例,严重胃部病变发生率Hp阳性组为42.7%(32/75),Hp阴性组为41.1%(30/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组胃镜下显示严重胃部病变者中CagA/VacA抗体阳性占37.50%(9/24),CagA/VacA抗体阴性占45.10%(23/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门诊患者Hp感染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在住院/门诊患者中Hp感染与胃镜下严重胃部病变有关,但在健康体检人群中Hp感染与胃部严重病变未见明显相关。在门诊、住院、健康体检人群中,CagA/VacA抗体阳性与胃部严重病变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背景: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能反映胃黏膜功能状态,可作为胃黏膜病变的血清学标记。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可引起胃黏膜病理改变,有文献报道Hp感染可影响血清PG水平。目的:探讨Hp感染对血清PG对胃黏膜病变诊断价值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7月—2015年6月于嘉兴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胃镜和活检病理检查(包括Giemsa染色)以及血清PG检测的患者1 216例,根据病理诊断和Hp状态分组,分析各组间PG水平的差异。结果:不同胃黏膜病变组间,Hp阳性患者血清PGⅠ、PGⅡ水平、PGⅠ/Ⅱ比值(PGR)以及PG(+)(PGⅠ≤70μg/L且PGR3.0)者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p阴性患者PGⅠ、PGⅡ水平、PGR以及PGⅠ≤70μg/L者、PGR3.0者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胃黏膜病变组内,Hp阳性患者PGⅠ水平和PGR低于Hp阴性患者,PGⅡ水平和PG(+)者占比高于Hp阴性患者,部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可影响血清PG水平,缩小不同胃黏膜病变间PG水平的差异,加大与同种胃黏膜病变Hp阴性患者间PG水平的差异,降低PGR,提高PG(+)率。对于Hp阴性患者,可能需设定新的PG标准以提高其对胃黏膜病变的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抗体类型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发病率和胃功能指标的表达水平。方法连续性纳入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CAG患者作为CAG组,同期纳入172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患者作为CNAG组。所有患者均采用~(14)C呼气试验诊断Hp感染,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p的毒力因子及抗体类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Ⅱ、胃泌素-17(G-17)、抗Hp IgG抗体的表达水平。比较CAG组与CNAG组的Hp感染率、不同毒力因子阳性率,以及血清PGⅠ、PGⅡ、G-17、抗Hp IgG抗体水平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32例患者,其中Hp阳性者214例,Hp阳性率为64.46%。CAG组Hp阳性率为72.50%,高于CNAG组(5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CAG组Hp(Ⅰ型)阳性率为50.62%,高于CNAG组(3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CAG组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细胞空泡毒素A(VacA)均为阳性的比例显著高于CN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与CNAG组比较,CAG组患者抗Hp IgG抗体的表达水平较高,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及PGⅠ与PGⅡ的比值(PGR)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结果显示,CagA与PGR和G-17均呈负相关关系(P均0.05)。结论感染不同抗体类型Hp的CAG患者CagA检出率及血清PGⅠ、PGⅡ、G-17表达水平存在差异。检测血清PGⅠ、PGⅡ、G-17的表达水平有助于反映Hp毒力因子CagA水平,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养胃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泌素(GAS)、内皮素(ET)和胃蛋白酶原(PG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Hp阳性CAG患者1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清除Hp(1~14d)联合保护胃黏膜药物(15~90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胃颗粒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p根除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GAS、ET和PGs含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1%,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根除率为89.87%,对照组Hp根除率为78.48%,观察组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GAS含量明显升高(P0.01),ET含量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中PGⅠ含量和PGⅠ/PGⅡ均明显升高(P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养胃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CAG疗效显著,能提高Hp根除率,促进GAS分泌,降低ET表达,提高PGⅠ/PGⅡ比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磷酸铝凝胶联合兰索拉唑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GU)患者Hp清除率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胃泌素(GAS)水平的影响。方法 Hp阳性GU患者74例,随机分组,各37例。对照组予以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治疗,治疗2周后予以兰索拉唑治疗2周;观察组予以磷酸铝凝胶+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治疗,治疗2周后予以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Hp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血清MMP-9、GAS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Hp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GAS、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磷酸铝凝胶联合兰索拉唑治疗Hp阳性GU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Hp清除率,降低血清MMP-9、GAS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