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内导管相关感染(CRI)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上有效地防治和治疗CR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1年1~12月该院综合性ICU所有住院患者相关导管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综合性ICU住院患者中,呼吸机相关肺炎例次感染率、导尿管相关感染例次感染率、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例次千日感染率分别3.92‰、3.08‰、8.08‰.结论 ICU医院感染率高,导管使用率高,应重视目标性监测工作,并对有侵入性诊疗操作的患者进行重点监护.  相似文献   

2.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在ICU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目标性监测,了解ICU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查找导致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发生的对策,达到降低感染率的目的。方法采取目标性监测方法,对综合ICU的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调查,用ASIA法调整医院感染发病率,并对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进行分析。结果825例ICU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97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1.76%,患者日感染率为51.17‰,根据病情的平均严重程度经ASIS法调整后的日感染率为13.33‰;各种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日感染率以呼吸机相关感染居首位,留置尿管相关感染次之。结论ICU患者是医院感染易感人群,目标性监测可及时、准确地获得ICU医院感染资料,利于制定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是一种科学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总结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治脑出血患者1 525例,发生医院感染218例(14.3%),对这些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病原菌培养结果和抗菌药应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脑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18例(14.3%),感染260例次(17.1%)。脑出血相关危险因素中住院时间、GCS评分、NIHSS评分、糖尿病史、吸烟史、侵入性操作和住ICU最为重要(P<0.01)。未使用抗菌药144例(9.4%)中发生感染14例(9.7%),使用抗菌药1 381例(90.6%)中发生感染204例(14.8%)。结论: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侵入性操作和ICU是重要危险因素,医务人员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侵入性操作对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09年4月-2010年3月404例入ICU住院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目标监测及调查,分析ICU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4例入ICU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者130例(占32.18%),患者日感染率为2.51%.医院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为主,其次为尿路、血液系统感染.404例患者中留置尿管患者357例,感染率为5.44%;中心静脉插管404例,感染率为2.48%;使用呼吸机患者319例,感染率为20.30%.结论 医院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为主,其次为尿路、血液系统感染;侵入性操作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加强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管理,动态了解医院感染发生率及相关导管感染率,针对性采取防控措施.方法 确定ICU目标性监测方案,设计医院感染个案监测和ICU日志表格,对2010年1~12月入住呼吸内科ICU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及时反馈到科室,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控制.结果 共调查706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15例,病例(例次)感染率为16.29%,患者日感染率(例次)为21.20‰.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率为13.48‰,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为0.79‰,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为0.27‰.医院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为主.结论 ICU目标性监测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便于监测ICU医院感染动态变化,并制订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按照WS/T312-2009行业标准《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对2009年8月至2010年3月ICU住院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ICU住院> 48 h的10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2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2.00%,40例次,例次感染发生率为40.00%,平均病情严重程度调整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1.7%;尿道插管使用率为59.67%,呼吸机使用率为37.66%,静脉插管使用率为58.22%;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发生率为6.28‰,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为1.61‰,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发生率为24.87‰。检出病原菌49株,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71.43%),且多重耐药。结论: ICU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器械使用率以尿道插管最高,器械相关感染发生率以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发生率最高,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呈现多重耐药。加强防控措施,切断感染途径,做好基础及专科护理,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综合性ICU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综合性ICU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综合性ICU的医院感染。方法采用前瞻性目标监测方法,分析2008年1~12月入住综合性ICU的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结果330例综合性ICU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11例,感染发病率为33.64%,患者日感染率为25.92‰。平均病情严重程度评分为4.40分,调整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为5.89‰。与使用呼吸机、动静脉插管、留置尿管相关的感染发生率为36.17‰、5.38‰、3.6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呼吸机、动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有侵入性操作者与无侵入性操作者相关部位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性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综合ICU的医院感染监管力度,从而逐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唐春莲  毛晓清  杨超群 《西部医学》2010,22(11):2179-2181
目的监测综合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对入住综合ICU的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转出ICU后随访48小时。结果监测857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57例,感染率6.65%,67例次,例次感染率7.82%;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首位;医院感染病原菌以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和MRSA为主;年龄〉60岁、住院时间〉10天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于其他系统疾病。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管理和消毒隔离,认真执行手卫生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减少有创性操作,尽量缩短患者在ICU的住院时间,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以制定预防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7年12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3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13例SAP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9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5.66%,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60.00%),检出病原菌35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54.29%)。住院天数>14?d、采用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留置导尿、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天数>6?d、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评分>6是SAP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入住ICU天数>6?d、 MCTSI评分>6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SAP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死率高于未发生医院感染者(P?< 0.05)。结论 SAP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ICU入住时长和MCTSI评分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应尽量缩短ICU住院时间,对MCTSI评分高的患者应加强防治措施,避免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0.
刘丽  郑紫丹  万晓强 《海南医学》2012,23(17):113-114
目的 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探寻降低感染率的措施.方法 对2008年1~12月我院ICU收治的40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感染部位分布、易患因素、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我院ICU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控措施.结果 402例患者中医院感染率发生率为16.92%,例次感染率为19.15%.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中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多,占75.00%.呼吸机、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深静脉置管等侵入性操作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基础疾病中以呼吸系统疾病(36.76%)和神经系统疾病(30.88%)并发医院感染最高.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65.85%)为主,其中又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率高.结论 ICU是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加强预防、监测、控制、隔离,严格各项规章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技术的执行,缩短侵入性操作的留置时间,是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最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426例ICU患者,依据其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观察组(发生医院感染,89例)和对照组(未发生医院感染,337例),分析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426例ICU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89例,感染率为20.89%(89/426)。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 d、泌尿道置管、血管内置管、气管切开术、气管内插管、抗菌药物应用时间>20 d人数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 d、泌尿道置管、血管内置管、气管切开术、气管内插管、抗菌药物应用时间>20 d为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 d、泌尿道置管、血管内置管、气管切开术、气管内插管、抗菌药物应用时间>20 d为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原因和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ICU室住院患者408例中发生医院感染56例进行分析。结果:医院感染中呼吸道感染32例、泌尿系统感染18例、伤口感染6例,并与基础疾病、年龄、住院时间相关。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控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是控制ICU室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护理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我院ICU病房的64例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3.2%,其中老年人居多;医院感染部位最多的为下呼吸道感染,易感因素中有滥用抗生素等.结论 ICU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与患者年龄、病情危重程度等因素相关.应采取加强ICU病室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措施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目标性监测,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危险因素,探讨降低ICU医院感染率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的方法,对2010年1~12月ICU所有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共监测患者324例发生医院感染46例,医院感染发生率14.20%;例次感染60例,例次感染率为18.5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其次是泌尿道和血管相关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其次是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结论 ICU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多,需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降低ICU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儿童ICU医院感染现状及应对策略.方法 :选择我院儿内科从2014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的ICU住院患儿828例,分析其医院感染情况.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者29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51%;感染例次34次,例次感染率4.16%.医院感染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患者病情、侵袭性操作、病原菌、抗生素的使用等因素.结论 :分析儿童ICU医院感染现状,并针对性制定应对策略,对于降低儿童ICU医院感染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ICU患者导管相关医院感染的情况开展目标性监测,分析危险因素,采取集束干预措施,降低ICU患者医院感染率。方法采用前瞻性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ICU的2334例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填写统一调查表;将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11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干预前),未实施集束干预措施;将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119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干预后),采取导管相关感染集束干预措施,观察两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本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留置导管总天数为2871天,发生医院感染71例,感染率为24.73‰,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为36.56‰,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CAUTI)发病率为32.70‰,血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为6.09‰;观察组留置导管总天数为3075天,发生医院感染44例,感染率为14.31‰,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为26.06‰,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发病率为13.96‰,血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病率为3.97‰,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相关导管的使用是增加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一系列集束干预措施,可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5 262例住院脑血管病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195例老年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住院脑血管病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30例,其中: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占195例。感染部位依次为:泌尿系统(36.92%)、下呼吸道(31.28%)、上呼吸道(15.90)、胃肠道(7.18%)、皮肤组织(4.61%)等;年龄越大、住院时间越长,出现医院感染越早,发生率越高。结论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要重点对老年群体进行预防控制,以免发生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s)医院感染/定植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MDROs防控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6月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ICU患者(46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主动筛查和常规送检的方式监测MDROs医院感染/定植的发生。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MDROs医院感染/定植的影响因素。  结果  466例ICU患者中发生MDROs医院感染/定植共161例(34.55%),其中MDROs感染41例(8.80%), MDROs定植120例(25.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CU住院时间超过7 d、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评分高、有创机械通气、联用抗菌药物超过3种、应用激素以及同病床的前患者存在MDROs感染/定植为ICU患者发生MDROs医院感染/定植的危险因素(均P < 0.05)。  结论  ICU患者MDROs医院感染/定植发生率较高,与多重因素相关,应采取综合性措施降低患者MDROs医院感染/定植率。   相似文献   

19.
吴红梅  史媛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9):200-201
目的:探讨ICU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5年发生医院感染的ICU住院患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18.9%,其中呼吸道感染占61.3%,侵入性操作中,使用呼吸机发生感染占6.13%,是ICU医院感染发生的最危险因素。结论:加强环境管理、降低环境污染、避免交叉感染、严格洗手制度、严格管理侵入性操作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方法,是预防和控制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及时了解ICU住院患者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实际发病情况,便于采取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在全院综合性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基础上,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09年1—12月外科ICU收住患者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外科ICU3930例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75%,患者日感染率为14.13‰,经病情严重程度(ASIS法)调整后的感染发生率1.34%,患者日感染率6.89‰。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高(14.93‰)。经过干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由上半年16.14‰降至下半年13.59‰。结论:针对医院感染重点科室和重点部位开展目标性监测,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增强医院感染管理的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