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道     
1.过道宽: 最窄的走道应该是住宅中通往辅助房间的过道,按《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J96—86)规定,其净宽不应小于0.8m,这是“单行线”,一般只允许一个人通过。规范规定住宅中通往卧室、起居室的过道净宽不宜小于1.0m的宽度,也只是一人正行,另一人侧身相让的尺寸。这个尺寸用“不宜小于”是考虑到砖混建筑中,0.24m墙,1.2m中距的过道,净空只有0.96m,不足1.0m考虑的。  相似文献   

2.
天津地区住宅建筑南向遮阳板构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巧丽  张欢  杨斌  由世俊 《暖通空调》2004,34(12):102-104,92
根据天津地区典型气象年的气象资料,研究了该地区住宅建筑南向遮阳板的构型尺寸,认为在夏季遮挡的太阳能与冬季获得的太阳能之差为最大时,遮阳板宽宜取0.6~1.0m,遮阳板距窗户上沿的距离宜取0.5~0.9m;为便于散热和减小自重,建议遮阳板通气槽宽度小于等于1.28倍遮阳板的厚度。  相似文献   

3.
1工程概况某商住楼位于广州市郊风景秀丽的白云山脚,规划部门要求其建筑总高度不得超过15m,按5层设计,每层层高2.9m,1~2层为复式住宅,3~5层为时下甚为流行的跃式住宅,即客厅标高均低于同层其它房间150mm。采用框架结构,为求美观实用而设计成宽度200mm  相似文献   

4.
屋面构筑S     
该项目是一对夫妇的小住宅,基地位于一块面对濑户内海的坡地与山脚交叉的老住宅区内。基地是一个细长的三角形,东西长20m,宽1.5~4.0m。背后有一段朝北的楔形挡土墙。地面高差及北面的通道高差从5m至8m不等。这所房子要解决一个古老的建筑问题——如何在斜坡上盖房子。设计者采取的策略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挡土墙并整修地面,在建造...  相似文献   

5.
刘锐 《建筑安全》2002,17(3):35-36
一、工程概况厦门市环岛路二期工程E3标段,设计为直立式护岸。E3标段位于环岛路前埔海堤段厦门会展中心的北侧,起止桩号为K11+410~K12+760.39(全长1348.39m),是一条旅游性的城市一级主干路。由于原有的环岛路大堤不足6m宽,堤内是农田和居民住房,要加宽成6车道,总宽为80m的大道,只能向海侧扩展,在海侧滩涂上建造直立式护岸岸壁。当地的涨潮水位和退潮水位,高差达6~7m,整个工程的关键部位是:在海侧从K11+410~K12+710(长度1300m)建造底宽近9m,顶面设计高程6.40m的直…  相似文献   

6.
《城市环境设计》2011,(10):162-169
项目于2007年启动.基址面积2600m^2。足够建造一所拥有52个病房的妇女儿童医院。这个项目是一个建筑综合体,有一层专门用于体外治疗。这座5层建筑的平面呈狭长形.位于Jalan Ampera Raya(南雅加达)与6m宽的河谷的相交点上。  相似文献   

7.
丁志道 《住宅科技》1994,(3):18-19,23
1 工程概况 上海师大在钦州南路生活区内的一小块沿街空地上,决定建造一幢底层为商店、上部为职工住宅的六层房屋,考虑到与基地上原有住宅建筑的协调,新建住宅除体形外,仍旧采用挑檐屋面与水刷石外粉刷,但阳台与局部挑檐改为彩色面砖贴面,以便在协调中有变化。 由图1可知,基地范围内只能建造1幢房屋,如果建造10m左右进深的房屋,势必浪费不少土地,为此我们不得不在加大进深方面挖潜力,在保证适用的前提下,我们把住宅的进深增加至14.54m,但又出现了与北面已建住宅之间有一只屋角没有达到  相似文献   

8.
格罗宁根建筑是一座具有100多年历史的老建筑,对其进行翻修需要保持原有结构以及立面不受破坏的同时,附加修建2个双层的住宅。西狮家用24h,并在仅有5m宽的街道上完成了施工。该翻新工程将原有建筑外墙的保温热阻值提高到15m2.KAN(U值为006W/(m2.K)),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零能耗建筑。  相似文献   

9.
一、建筑概况基地位于南通市濠河风景旅游区的西南部,东北临场河,西面与规划中的文化娱乐美食城相邻.南侧为南通市东西主干道之一的青年中路,该区域是未来南通市高层建筑区以及文化娱乐中心。大厦建筑用地面积8200m2,建筑占地面积1517m2,建筑面积18105m2,覆盖率18.5%,容积率2.2,绿地率38.7%。二、总体设计构思基地两面临濠河,成北窄南宽,南北向梯形,在总平面布置上,甲方提出要建两个网球场,一个1000m2以上的室外大广场,且规划上要求临河两侧要让出5m宽绿化带。如此一来,由于北面网球场用地的固定限制,使得如何巧妙利…  相似文献   

10.
新修编的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对有机保温材料在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的使用做出了明确规定:当有机材料保温层的外侧设有不小于50mm厚的不燃材料防护面层时,该复合墙体为不燃烧体,可以用于建筑高度50m以上的公共建筑和100m以上住宅建筑。鸿盛、万科、哈工大通过协同创新.耗时两个年头,将传统的EPS铜丝网架板现浇混凝土系统经技术升级,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PS模块夹芯保温现浇混凝土系统,通过大量的现场试验和工程应用及成果鉴定,形成了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弥补了有机材料保温层的缺陷,为建造保温与结构一体化超高层低能耗居住建筑提供了可靠技术支撑。做到了EPS模块保温层与建筑结构同寿命。本文就该系统的设计与施工做一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