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β-淀粉样蛋白(Aβ)的异常聚集,导致细胞外老年斑和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的形成,从而引发的细胞毒性诱导神经元凋亡,导致渐进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是阿尔茨海默病(AD)常见发病机制之一。因此,我们研究PNU282987激活SD新生乳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α7尼古丁乙酰胆碱能受体(n ACh R)后通过PI3K/Akt/HSF1信号通路介导内源性αB-crystallin(Cryab)对Aβ聚集的影响。方法分离出生24 h内SD乳鼠皮质层的星形胶质细胞进行培养、纯化、并传代,通过细胞免疫荧光的方法对星形胶质细胞进行鉴定;体外制备Aβ1-42寡聚体并进行鉴定;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MLA处理组、PNU282987处理组、PNU282987+MLA处理组、LY294002处理组、PNU282987+LY294002处理组、Aβ处理组、PNU282987+Aβ处理组、PNU282987+LY294002+Aβ处理组及HSF1敲低组。收集细胞总蛋白,通过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p-Akt,Cryab,HSF1和Aβ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细胞免疫荧光鉴定显示培养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占总细胞98%以上;Western蛋白印迹法对细胞中Cryab,p-Akt,HSF1和Aβ表达水平的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PNU282987处理后,Cryab,p-Akt,HSF1蛋白都表现出上升的趋势(P<0.05),而单独MLA组或LY294002组无明显差异;在HSF1敲低组,PNU282987上调Cryab的作用受到明显的抑制;正常对照组未检测到Aβ的表达,与Aβ组相比,PNU282987组的Aβ表达降低(P<0.05);与PNU282987+Aβ组相比,PNU282987+LY294002+Aβ组的Aβ表达升高(P<0.01)。结论在原代星形胶质细胞模型上,PNU282987可通过激活星形胶质细胞的α7 n ACh R介导HSF1上调内源性Cryab从而抑制Aβ集聚,PI3K/Akt信号通路很可能是这个过程中的重要参与因素,为探讨Cryab和HSF1可能是治疗AD的一个潜在靶点提供了一定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尼古丁受体(nAChR)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MGCs)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MGCs,以LPS诱导MGCs的炎性反应.实验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C组)、LPS对照组(L组)、nAChR激动剂尼古丁干预组(N组)、nAChR拮抗剂美加明干预组(M组).收集细胞培养液,应用ELISA法检测MGCs的炎性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收集细胞爬片固定后行SP法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小胶质细胞表面补体Ⅲ型受体(OX-42).结果 与C组和N组比较,L组TNF-α、IL-1β表达明显增加,OX-42显色明显加深(P<0.05);L组与M组TNF-α、IL-1β表达及OX-42显色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LPS可激活MGCs,使其表达TNF-α、IL-1β增加,OX-42增加;nAChR参与LPS诱导的MGCs的炎性反应,其激动剂尼古丁可抑制MGCs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炎症介质释放的抑制作用及其信号传导通路。方法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GFAP)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星形胶质细胞纯度。ELISA方法检测IL-1β、IL-6和TNF-α蛋白表达量的变化。Griess法测定培养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星形胶质细胞经GFAP免疫荧光鉴定,其阳性率可达95%以上。LPS组能明显增加星形胶质细胞分泌IL-1β、IL-6、TNF-α及NO。吡格列酮能明显抑制LPS引起的这些作用,并呈一定浓度依赖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特异性阻断剂GW9662能明显对抗吡格列酮对LPS引起的IL-1β、IL-6、TNF-α及NO增加的抑制作用。与LPS组相比,JNK特异性阻断剂SP600125(5μmol·L-1)亦能有效对抗LPS诱导星形胶质细胞IL-1β、IL-6、TNF-α及NO分泌的增加;特异性iNOS抑制剂SMT可明显抑制LPS引起的NO分泌增加。结论吡格列酮能明显改善LPS诱导的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的损伤,这种作用可能与激活PPARγ、抑制JNK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满足寻找可能影响淀粉样β蛋白(Aβ)在阿尔茨海默病过程中的药物实验的需求,建立共表达人淀粉样蛋白前体(APP)695基因和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α4β2亚单位基因的细胞模型。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方法把APP695基因转染进已稳定转染nAChRα4β2亚单位基因的SH-EP1细胞。用500mg.L-1G418加压筛选,并挑选细胞单克隆。用RT-PCR和Western蛋白印迹法对转染后的细胞单克隆进行鉴定,挑取成功转染并高表达APP695的细胞进行克隆。膜片钳检测所挑细胞克隆的α4β2受体功能。结果挑出成功稳定转染人APP695基因及人nAChRα4β2亚单位基因的共表达细胞克隆株。膜片钳方法检测到此细胞克隆株上nAChRα4β2存在活性。结论成功制备了共表达人APP695基因及人nAChRα4β2亚单位基因的细胞模型,为探讨神经元nAChRα4β2亚型对Aβ加工影响的药物实验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金钗石斛多糖(NDP)对脂多糖(LPS)作用的新生大鼠大脑皮层胶质细胞-神经元混合培养体系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制备新生大鼠大脑皮层胶质细胞-神经元混合培养体系,NDP作用于LPS刺激的胶质细胞-神经元混合培养体系,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采用Real time PCR法检测体系中炎症相关因子IL-1β、TNF-α、COX-2的基因表达。结果 NDP作用于LPS刺激的大鼠皮层胶质细胞-神经元混合培养体系后,胶质细胞激活减少、神经元损伤减轻,较单用LPS作用的模型组相比,炎症相关因子IL-1β、TNF-α、COX-2的基因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NDP能抑制LPS对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减少炎性因子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淀粉样β蛋白1-42(Aβ1-42)和thiorphan对恒河猴大脑海马神经元淀粉样蛋白、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以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为注射thior-phan和Aβ1-42建立恒河猴AD模型提供数据准备。方法开颅后先注射thiorphan到猕猴的大脑皮质和基底核,消耗已存在的Neprilysin,然后再缓慢的注射孵育好的纤丝状Aβ1-42,后植入含有thiorphan的微渗透泵到基底核。HE染色观察海马结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猴子海马Aβ1-42、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HE染色显示海马CA1、CA2等区神经元萎缩,海马齿状回局部颗粒细胞丢失被胶质细胞取代;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海马各区Aβ1-42、ChAT、GFAP阳性细胞吸光度(OD值)分别为0.59±0.05、0.21±0.04、0.19±0.04,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β1-42和thiorphan联合颅内给药导致恒河猴海马产生类似AD患者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雷公藤氯内酯醇(T4)对海马背侧注射Aβ25-35后模型大鼠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通过Nissl和TUNEL染色法检测阳性神经元数量,采用免疫组化、蛋白印迹法观察ox-42、GFAP和p-p38MAPK的表达;ELISA法检测TNF-α、IL-1β的含量。结果 T4干预后(7 d),ox-42、GFAP、p-p38MAPK的表达减弱,Nissl阳性神经元增多,TUNEL阳性神经元减少,TNF-α、IL-1β的含量降低。结论 T4保护注射Aβ25-35后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p38MAPK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Pio)是否对学习记忆障碍有治疗改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淀粉样β蛋白片段1-42(Aβ1-42)损伤组,Aβ1-42+Pio20,40及80mg·kg-1组。于d1和2,Pio处理组大鼠灌胃给予Pio,正常对照组和Aβ1-42损伤组灌胃给予0.2%二甲亚砜。d2给药处理后,Aβ1-42损伤组及Pio处理组大鼠左侧脑室内单次注射Aβ1-425μL(2.0mmol·L-1)制备大鼠痴呆动物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同时,d2开始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连续6d;水迷宫实验结束后,Nissl染色观察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改变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星形胶质细胞改变;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水平。结果脑室注射Aβ1-42可引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降低,表现为逃避潜伏期延长,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降低;形态学上表现为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损伤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和浸润;同时海马IL-1β和iNOS蛋白表达也显著增加。Pio(40和80mg·kg-1)能明显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减轻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损伤和星形胶质细胞激活与浸润,抑制Aβ1-42引起的IL-1β及iNOS蛋白表达增加。结论Pio能改善Aβ1-42损伤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抑制海马炎症反应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型烟碱乙酰胆碱受体能被其竞争性拮抗剂α-芋螺毒素选择性阻断的机理。方法采用同源模建的方法构建神经型烟碱乙酰胆碱受体α-7亚型的三维空间结构,并利用分子对接的方法与已知空间构像的α-芋螺毒素对接。结果已构建的神经型烟碱乙酰胆碱受体α-7亚型结构合理,并与已知空间构像的α-芋螺毒素对接成功。结论传统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拮抗剂缺乏专一性,而靶向神经元神经型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的α-芋螺毒素种类多,特异性强,与不同亚单位组成的受体亲和力不同,应用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0.
瓦伦尼克林(varenicline)是一种α_4β_2烟碱乙酰胆碱受体选择性部分激动剂,对α_4β_2神经元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具有高度亲和力,能够选择性与之结合,阻断烟碱激活α_4β_2受体的作用,从而阻断了反复吸烟后成瘾的中枢性机制,临床用于戒烟的治疗。现综述其作用机制、药动学、临床研究、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淀粉样β蛋白片段1-42(Aβ_(1-42))刺激所致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细胞和原代小胶质细胞炎症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姜黄素0.1,1,5,10,15,25和40μmol·L~(-1)与BV2细胞培养24 h,MTT法和ATP法检测细胞存活。姜黄素5和10μmol·L~(-1)预处理BV2细胞和原代小胶质细胞2 h后,加入Aβ_(1-42)1 mg·L~(-1)共同作用24 h,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V2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水平,同时检测原代小胶质细胞TNF-α和iNOS mRNA表达水平;BV2细胞加姜黄素5和10μmol·L~(-1)培养2 h后,加Aβ_(1-42)1 mg·L~(-1)培养24 h,Western印迹法检测BV2细胞中iNOS、自噬相关蛋白5(Atg-5)和P62蛋白表达水平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与LC3-Ⅰ的比值;姜黄素5和10μmol·L~(-1)预处理BV2细胞和原代小胶质细胞24 h后,加入Aβ_(1-42)1 mg·L~(-1)共同作用4 h,Western印迹法检测BV2和原代小胶质细胞对Aβ_(1-42)的吞噬;原代小胶质细胞加入姜黄素5和10μmol·L~(-1),24 h后加Aβ_(1-42)1 mg·L~(-1)培养4 h,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原代小胶质细胞对Aβ_(1-42)的吞噬和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ba1)蛋白表达水平。稳定敲降Atg-5的BV2细胞加姜黄素5和10μmol·L~(-1)培养2 h后,加Aβ_(1-42)1 mg·L~(-1)培养24 h,Western印迹法检测稳定敲降Atg-5的BV2细胞中LC3-Ⅱ与LC3-Ⅰ蛋白比值及iNOS,Atg-5和P62蛋白水平。结果 MTT和ATP结果显示,姜黄素≤25μmol·L~(-1)时对BV2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Aβ_(1-42)相比,姜黄素5和10μmol·L~(-1)组细胞内iNOS,IL-6和TNF-α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1),原代小胶质细胞内iNOS和TNF-α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1);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与Aβ_(1-42)组相比,姜黄素10μmol·L~(-1)组细胞内iNOS和P62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LC3-Ⅱ与LC3-Ⅰ蛋白比值和Atg-5蛋白表达增加(P<0.01);与Aβ_(1-42)组相比,姜黄素10μmol·L~(-1)组BV2细胞和原代小胶质细胞对Aβ_(1-42)蛋白的吞噬明显增加(P<0.01);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Aβ_(1-42)组相比,姜黄素5和10μmol·L~(-1)组平均每个细胞内Aβ_(1-42)荧光强度明显增加(P<0.01),Iba1的荧光强度降低(P<0.01);与Aβ_(1-42)相比,姜黄素10μmol·L~(-1)不影响稳定敲降Atg-5的BV2细胞中LC3-Ⅱ与LC3-Ⅰ比值及iNOS,Atg-5和P62蛋白水平。结论姜黄素通过增强Atg-5表达,促进小胶质细胞对Aβ_(1-42)蛋白的吞噬,抑制Aβ_(1-42)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已成为我国目前和今后数十年面临的严重问题。β类淀粉样肽(Aβ)在大脑堆积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原因之一。小胶质细胞既是大脑的免疫细胞,又是大脑的垃圾清理细胞。而在阿尔茨海默患者中,小胶质细胞清除细胞碎片和蛋白沉积物的能力减弱,导致淀粉样蛋白β斑块积聚。本研究主要探究IL-38对小胶质细胞活化和吞噬能力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找到新线索。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原代Wistar近交系大鼠小胶质细胞IL-38及其受体IL-1R1,IL-1RL2和IL-1RAPL1的表达。将原代大鼠小胶质细胞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和IL-38实验组,对照组无处理,实验组分别以1,25和50μg·L-1IL-38蛋白处理24 h,以50μg·L-1IL-38蛋白处理6,12,24和36 h,采用荧光计数法检测小胶质细胞对Aβ和葡聚糖的吞噬能力,q PCR法检测小胶质细胞炎性因子(IL-1β,IL-6,INos及Tnf-α)和抗炎因子(IL-10,Arg1及Mrc1)的表达。Westren蛋白印迹法检测IL-38蛋白刺激和LY294002抑制PI3K后PI3K-RAC1通路蛋白及磷酸化水平改变。将PAP小鼠分为2组,每组8只,通过脑立体定位分别注射AAV-Control和AAV-IL-38,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两组脑内斑块的大小和分布,通过新物体识别和旷场实验等观察2组行为学改变。结果 IL-38及其受体在小胶质细胞中均有表达,且IL-1RL2表达较高;小胶质细胞经50μg·L-1IL-38蛋白刺激24 h后吞噬Aβ和葡聚糖增多,Arg1和Mrc1表达增多,提高PI3K和AKT的磷酸化水平和RAC1和CDC42的表达,但抑制PI3K后未出现上述变化;脑定位注射AAV-IL-38后PAP小鼠斑块减少,提高新物体识别能力。结论 IL-38通过激活PI3K-RAC1通路促进小胶质细胞的吞噬功能。  相似文献   

13.
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体外分化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体外培养胎鼠大脑皮质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分化情况。方法:利用无血清培养方法,分离培养胚胎大鼠大脑NSCs,进行体外扩增培养、传代;采用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掺入、双重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标记方法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用神经细胞的特异性抗体(神经元β-微管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鉴定NSCs向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情况。结果:从胎鼠大脑皮质及皮质下分离的组织,经原代和传代培养均可形成细胞克隆,并表达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抗原。在血清诱导下,分化后的细胞表达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2种神经细胞的特异性抗原,NSCs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的比例分别为(43.70±8.55)%和(23.00±3.69)%。结论:从胎鼠大脑皮质分离出的细胞可获得呈集落样生长的神经干细胞团,并能表达NSCs的特异性抗原;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可清晰地观察到培养细胞具有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潜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红藻氨酸(KA)对BV2小胶质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KA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模型。将BV2细胞分为对照组和KA组。对照组用正常的培养基培养,KA组用含600μmol·L^(-1)KA的培养基培养。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水平,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半胱天冬酶3(Caspase-3)、Caspase-9和p53表达水平,以钙成像实验测定细胞内Ca^(2+)浓度。结果KA组的24 h TNF-α、IL-1β、IL-6的含量分别为(130.60±9.22)、(9.83±1.10)和(73.79±11.26)pg·mL^(-1)。对照组和KA组小胶质细胞中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6和1.22±0.09,Caspase-9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14和1.44±0.12,p5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14和1.34±0.13,Ca^(2+)水平分别为1.18±0.29和5.26±0.47。KA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KA可以激活小胶质细胞促进其释放炎症因子,高浓度KA可促进BV2小胶质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内钙离子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型P2Y样G蛋白偶联受体GPR17对脑缺血及缺氧缺糖(OGD)诱导皮层混合培养细胞中神经元损伤及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①以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RT-PCR以及免疫荧光等方法观察脑内GPR17的时空表达及细胞分布特点。大鼠侧脑室埋管给予GPR17 siRNA靶向沉默脑内GPR17表达,观察其对脑缺血急、慢性期神经元损伤和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②以OGD诱导大鼠皮层混合培养细胞的缺血性损伤,以GPR17 siRNA靶向沉默GPR17的表达,观察其对OGD诱导的原代皮层混合培养细胞中神经元损伤和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结果①缺血中心区,GPR17 mRNA及蛋白水平在再灌注24 h和7,14 d表达上调;缺血周边区,再灌注7,14 d表达上调。在正常大鼠脑组织,GPR17主要表达于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在缺血中心区,再灌注24 h GPR17主要表达于损伤的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再灌注14 d主要表达于增生激活的小胶质细胞,部分表达于少突胶质细胞;而在缺血周边区,再灌注24 h以及14 d,GPR17主要表达于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不表达GPR17。大鼠侧脑室给予GPR17 siRNA成功抑制脑内GPR17表达,显著改善再灌注24 h神经症状、减少脑梗死体积以及神经元损伤;同样,也改善再灌注14 d的脑萎缩和周边区的神经元损伤,并显著抑制小胶质细胞的增生激活。②大鼠原代皮层混合培养细胞中,OGD 1 h恢复24 h(OGD/R)诱导细胞活性降低,LDH释放增加,PI染色结果显示细胞坏死增加,以神经元死亡为主。GPR17 siRNA处理后减轻OGD/R诱导的细胞活性下降以及LDH释放,并减轻细胞坏死,以减轻神经元死亡为主;GPR17siRNA处理后能够改善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形态变化。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内GPR17表达上调,介导缺血后急性神经元损伤以及亚急性/慢性期的小胶质细胞激活。GPR17还介导OGD诱导的大鼠皮层混合培养细胞中的神经元损伤和小胶质细胞激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对大鼠纹状体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以及星型胶质细胞(Astrocyte,AST)和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的影响。方法:通过腹腔注射MA(15 mg·kg~(-1),共3次,每次间隔24 h)和对照组(给药方式相同,每次注射1 ml生理盐水),分别于首次给药后4 h、12 h、1 d、2 d、3 d进行取材及各项检查。每次给药后,各组结合刻板行为观察并评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TNF-α与IL-1β的表达含量;应用免疫荧光检测其纹状体内星形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大鼠比较,给药组TNF-α与IL-1β的含量呈递增趋势,且3 d组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大鼠比较,1 d、2 d、3 d组大鼠纹状体内MG激活增加(P<0.01);而AS激活无差异。结论:随着MA给药时间延长,可使大鼠纹状体中TNF-α、IL-1β炎性因子表达增加且小胶质细胞激活逐渐增强,这一变化可能与MA诱导的纹状体炎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拮抗β淀粉样蛋白(Aβ)、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是否与核因子κB(NF-κB)活化机制变化有关。方法分别以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为靶标建立Alzheimer病(AD)细胞模型。采用四唑盐显色(MTT)法检测细胞活力,进行Aβ25-35造模浓度、时间以及人参皂苷Rg1预处理最适宜浓度的选择。经Aβ25-35和Rg1干预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分析FITC/PI双重标记的NF-κB在细胞内的激活程度,结合形态学观察分析人参皂苷Rg1对以上两种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40μmol.L-1的Aβ25-35作用24h后可激活原代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NF-κB(P<0.01),下调原代培养神经元的NF-κB活性(P<0.01)。2μmol.L-1的人参皂苷Rg1能明显提高神经元的NF-κB活性(P<0.01),减弱星形胶质细胞的NF-κB活性(P<0.01)。同时结合形态学观察和细胞活力检测发现,人参皂苷Rg1对两种细胞都有保护作用。结论人参皂苷Rg1通过启动神经元中NF-κB活化、下调星形胶质细胞的NF-κB活性,从两方面发挥其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从而有可能达到减缓AD发病进程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阿尔采末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因十分复杂,其中β-淀粉样蛋白(Aβ)毒性学说、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学说、基因突变、中枢胆碱能损伤学说等已得到普遍认可。近年来,由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学说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小胶质细胞是脑内先天性免疫反应的主要部位,在外源因子的刺激下可以表达大量受体,如TLRs、NLRs、RAGE等,这些受体在AD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文就由小胶质细胞激活所表达的受体与阿尔采末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Souliene A对LPS与IFN-γ介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的抑制作用与机制及其对小胶质细胞激活引起的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分别用LPS与IFN-γ刺激小鼠小胶质细胞BV2,Griess法测定NO。Western blotting和半定量RT-PCR法检测iNOS,COX-2,IL-6,IL-1β,TNF-α的表达及其相关信号通路。ELISA法检测PGE2和IL-6,IL-1β,TNF-α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胶质细胞内ROS生成。用MTT法检测神经元细胞的存活率。结果 SoulieneA能明显抑制NO和PGE2的生成,减少炎症介质IL-6,IL-1β,TNF-α的表达,抑制小胶质细胞内ROS的产生。SoulieneA还能抑制NF-κB的活化与Akt的磷酸化并能有效的抑制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引起的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褪黑素对帕金森病大鼠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调控作用及其对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 取SD大鼠72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褪黑素(5 mg/kg)组、Nrf2抑制剂全反式维甲酸(ATRA,7 mg/kg)组、Nrf2抑制剂阴性对照(Nrf2-NC)(植物油,10 mL/kg)组、褪黑素+ATRA(5 mg/kg+7 mg/kg)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通过脑黑质区内注射6-羟多巴胺(6-OHDA)建立帕金森病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开始给药,模型组和对照组ip等量生理盐水,各组连续给药8周,2次/d。末次给药后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黑质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及小胶质细胞活化阳性染色细胞数目;免疫荧光共定位检测Nrf2、活化小胶质细胞(IBA1标记)重合表达的细胞数目;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黑质部代谢产物α-突触核蛋白(α-Syn)和β淀粉样蛋白(Aβ)。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黑质部Nrf2、HO-1、肿瘤坏死因子(TNF-α)、环氧化酶2(COX-2)、小胶质细胞活化特异性标记物(OX-4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单侧或双侧后肢部分瘫痪及行走、进食困难现象,行为学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褪黑素组大鼠出现行走时转圈,很少有瘫痪及行走困难症状,且行为评分降低(P<0.05)。ATRA组大鼠单侧或双侧后肢部分瘫痪大鼠例数增多,行为学评分最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黑质区Nrf2与IBA1重合表达细胞数目、小胶质细胞活化数目、α-Syn和Aβ水平及HO-1、OX-42、TNF-α、COX-2水平和细胞核中Nrf2表达水平升高(P<0.05),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减少。与模型组相比,褪黑素组大鼠黑质Nrf2与IBA1重合表达细胞数目、多巴胺能神经元阳性染色数目、HO-1及细胞核中Nrf2表达升高(P<0.05),小胶质细胞活化数目、α-Syn及Aβ水平、TNF-α、COX-2、OX-42表达降低(P<0.05);ATRA组黑质区Nrf2与IBA1重合表达细胞数目、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HO-1水平及细胞核中Nrf2水平降低(P<0.05),小胶质细胞活化数目、α-Syn和Aβ水平、TNF-α、COX-2、OX-42表达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褪黑素+ATRA组大鼠上述指标变化与褪黑素组相反(P<0.05)。褪黑素+ATRA组及Nrf2-NC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褪黑素可能通过激活Nrf2/HO-1通路,抑制炎症反应及小胶质细胞活化,减少帕金森病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