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涪江流域绵阳段为例,利用AHP法和GIS对该流域的生态弹性度、水资源承载指数、水环境承载指数和水资源承载压力度进行分级评价,最后对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盐城市水资源承载状态,选取协调发展度作为水资源承载状态的表征指标,采用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权重,对盐城市2008~2017年的水资源承载状态进行评价,并对障碍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盐城市水资源承载状态整体呈好转趋势,等级由"差"发展为"中",其中,2012年协调发展度最低,为0.296; 2015年协调发展度最高,达到0.721。(2)主要障碍因子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建成区植被覆盖率、污水集中处理率、人均GDP和生态用水占比,分析可知,水质相关指标障碍度较大,经济社会用水指标的障碍度较小且呈降低趋势。基于评价分析结果,对盐城市的截污限排、加强绿化以及改善水资源的承载状态提出了相应的整改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对其承载力进行评估可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的依据。针对水资源的自然、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多重属性,选取了6类26项描述指标,通过粗糙集理论(RS)对指标进行约简,筛选出了产水模数、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万元GDP用水量、人口密度、河流水质Ⅰ~Ⅲ比例和生物丰度指数6个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和熵权法对指标进行赋权,采用集对分析(SPA)构建评价样本与评价标准的联系度,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RS-SPA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北方地区基本属于不可承载或准不可承载,南方地区基本属于可承载或良好可承载。  相似文献   

4.
为科学衡量水生态承载力评价过程中的随机性与模糊性,将正态云模型引入水生态承载力评价,建立熵权法-正态云模型对云南省2006-2016年和2020年水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价。从水资源系统、水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遴选19个指标构建水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采用云模型正向发生器计算水生态承载力分级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利用熵权法求出各指标权重,再根据隶属度矩阵和权重矩阵给出水生态承载力分级确定度并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法、投影寻踪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006-2009年云南省水生态承载力评价为基本可承载,2010-2016年评价为可承载,2020年评价为绝对可承载;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法、投影寻踪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该模型兼具模糊性和随机性,用于水生态承载力评价是可行的,可作为一种新的水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5.
研究以协调发展理论为基础,对河北省承德市水资源承载状态进行量化评价。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对影响水资源承载状态的指标进行分类,将水资源承载状态分为承载主体和承载客体,确定指标权重,提出了计算承载主体和承载客体的发展度、协调度和发展协调度的方法。分别研究了承德市2015、2020、2025和2030年的发展协调度和水资源承载状态。研究表明,协调发展理论能较好反应承德市发展过程中与水资源的协调关系,承德市2015、2020、2025和2030年的协调等级经历了由"不协调"到"良好协调"的转好,水资源承载状态也从"差"逐渐转变成了"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丰富水生态承载力研究方法,将加权 Bonferroni 算子(weighted?Bonferroni?mean,WBM)应用于水生态承载 力评价研究,构建相应的 WBM 评价模型。通过建立水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改进熵权法 确定指标权重,再利用 WBM 评价模型进行承载力评价,并将其与广泛应用的 TOPSIS 模型评价结果进行对比,以 太原市为例对方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进一步采用障碍度模型识别影响水生态承载力的关键障碍因素。结果表 明:太原市 2009—2020 年水生态承载力状态于临界承载上下波动,整体变化趋势不显著,近年来呈良好态势发展; 水资源、水生态子系统承载状态波动较大;通过与 TOPSIS 模型对比,该评价模型评价结果较为一致,表明 WBM 模型适用于水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制约该地区的障碍因素主要集中在水资源子系统。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的生态安全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安徽省为例,构建以TQR(威胁-质量-调控)为概念模型的水资源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权法赋权并计算2013-2018年生态安全指数来评价水资源生态安全水平,并利用障碍度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进行障碍因素诊断和安全动态预警.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水资源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8.
文章立足于辽宁省水资源承载力现状及特点,阐述了生态战略观下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概念,然后构建具体的生态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权重,针对指标层1中的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调控力以及水资源承载压力,还有指标层2中的人均水资源量、生态用水率以及城市化率等多个三级指标进行权重分析,最后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得出了辽宁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生态足迹能够反映人类发展对自然界水资源的压力,明确流域水资源承载状况可为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对推动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沁河流域为例,借助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利用SWAT模型输出结果计算各子流域水资源生态足迹,并评估沁河流域水资源承载状况。结果表明:2010—2016年沁河流域水资源量多年平均值为6.17×108 m3,主要受到降水量影响;各子流域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均大于1,说明沁河流域水资源处于不可承载状态,供需矛盾突出;2010—2016年水资源承载状况虽有所改善,但仍处于不可持续利用状态。研究结果可为沁河流域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其他流域尺度上的水资源生态足迹计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基于联系数和耦合协调度的水资源空间均衡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定量分析评价水资源空间均衡状况和空间差异,采用联系数和耦合协调度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水资源空间均衡进行评价.综合考虑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复合关系,构建了由水资源承载支撑力和承载压力2个系统、15个评价指标组成的水资源空间均衡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了评价指标权重,提出了基于联系数...  相似文献   

11.
白洋淀水资源综合承载力最佳水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白洋淀具有的特殊性,确定对应生态特征水位的各个承载力评价指标的值,对白洋淀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采用生态学和频率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白洋淀水位、水量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制作频率直方图,找出最佳生态适宜水位为7.9 m.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承载力支撑理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系统分析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及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特点,指出水资源承载力支撑理论研究的必要性,探讨了水资源承载力内涵、影响因素,分析了水资源承载力支撑理论的重要组成——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系统、资源承载力、各态历经假说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是了解水资源发展水平的关键,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DPSIR概念模型选取14个指标构成评价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方法和障碍度模型对河北省2010-2017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7年河北省水资源承载力水平呈上升趋势;从分类指标来看,除影响子系统承载力水平下降外,其余子系统承载力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从障碍度分析来看,影响水资源承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为压力子系统,就主要障碍因子而言,2010-2013年为工业用水量、人均用水量以及生态环境用水比重;2014-2017年为农业化肥施用量、人均水资源量、建成区绿化覆盖率。DPSIR-TOPSIS模型对河北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有较好的适用性,对该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河池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和分析了河池市2004年-2010年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水资源生态盈亏、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及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以明确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结果显示:(1)河池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平均值为0.742 0hm2/人,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平均值为7.428 6hm2/人,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余平均值为6.686 7hm2/人,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平均值为0.107 7,表明该地区近年来水资源利用处于可持续状态,水资源安全程度高;(2)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年均降幅为7.80%,表明河池市近年来水资源利用效率有了显著提高。最后指出应从水资源均衡因子取值、核算水污染足迹等方面完善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定量分析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在传统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基础上,对其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计算参数的选取进行了改进,采用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替代区域人均水资源总量,对长江流域主要省区市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了水资源生态足迹的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水资源生态足迹年际变化不大,呈现出小幅增加的态势。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变化反映了长江流域用水结构的变化,其地区分布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GDP状况。长江流域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总体上呈现盈余态势,水资源生态赤字与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分布规律一致。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对结构、技术、经济和人口等驱动因素分析后发现,GDP的大幅度增长是水资源生态足迹增加的主要原因,人口因素和用水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水资源生态足迹的驱动效应,技术因素对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增加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生态型灌区建设是当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生态型灌区水资源承载力理论为研究基础,采用模糊集对分析法对黄河下游典型引黄灌区进行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2010—2013年大功灌区水资源承载力形势不容乐观,2014—2016年大功灌区近三分之二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形势有较大好转,直至2017年大功灌区整体水资源承载力达到承载状态。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测绘处成立于1956年。是黑龙江省水利水电行业唯一甲级测绘资质单位,是一个集生产经营,科研开发等为一体的测量专业机构。院测绘处下设5个单位,2个职能室。专业配置齐全、技术力量雄厚、仪器设备先进。现有职工35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2人,中级专业职称13人,技术工人10人。拥有先进  相似文献   

18.
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及其各个省(市)的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以及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亏,并运用灰色神经网络模型预测2016-2025年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趋势来看,长江经济带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呈现先上升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生态承载未出现超载现象,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均有较大时间上波动;从空间差异来看,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年均值总体呈现上游高下游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浙江省除外),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年均值受自然因素影响呈现明显的空间变化差异;从预测结果来看,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有较大下降的为上海、浙江和湖南,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不容乐观的有江苏、重庆以及云南。  相似文献   

19.
太湖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充分考虑太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采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反应模型,突出生态环境影响因子,建立符合太湖流域自身特点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按照水资源状态、水资源与社会经济、水资源与生态环境3个方面对指标进行分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对太湖流域2000—2006年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太湖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总体水平处于适载与超载的临界状态,提升空间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