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洁技术常要求引进比目前使用的化学品对自然环境和雇员健康危害更小的化学品(如有机溶剂)。本文给出了丹麦几个成功取代危险化学品的例子,描述了替代过程中的必要步骤,论述了丹麦职业健康服务机构和其它国家主管部门在替代工作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京生 《环境化学》2004,23(6):724-726
样品基体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如异丙醇、丙酮、N甲基2吡咯烷酮、乙腈以及甲醇.仪器和试剂DX500色谱仪,GP40梯度泵,LC20、CD20电导检测器,DXP单柱塞泵,低压三通阀,4L塑料瓶(用于外加水模式),Peaknet工作站,AC2电源控制器(与DXP泵和CAM匹配),CAM1(ControlledAirModule).去离子水(18MΩ·cm-1以上),50%(W/W)NaOH储备液,05mol·l-1Na2CO3,试剂级钠盐和钾盐.色谱条件柱:IonPacAS9HC(2×250mm),AG9HC(2×50mm),AG9HC(4×50mm)浓缩柱,ATC1阴离子捕获柱(4mm);淋洗液:80mmol·l-1Na2CO3/15mmol·l-1NaOH;淋洗液流速:025ml·m…  相似文献   

3.
自《蒙特利尔议定书》于1989年生效以来,使用溶剂的工业在淘汰CFC-113和1,1,1-三氯乙烷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淘汰工作需要政府和工业界在替代化学品和工艺的不断开发和应用方面的强有力合作。对于各种溶剂用途(电子器件、金属清洗、精密清洗、干洗、粘合剂、涂料和油墨、气溶胶产品),本文侧重于:迄今为止在淘汰CFC-113和1,1,1-三氯乙烷方面的进展;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替代物;可能有助于淘汰这些受控物质的未来活动等。  相似文献   

4.
紫杉醇原料药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紫杉醇原料药中多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用气相色谱法同时进行了测定.提出该药品有机溶剂残留量测定的标准及方法,本法准确、灵敏、简便、快捷,为紫杉醇原料药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察了卤代溶剂的工业清洗用途。尽管氯代溶剂是在19世纪发现的,但到了近一个世纪以后才得到广泛使用。卤代烃投入使用已有50多年。文中评论了这些溶剂的一些毒理效应和环境效应。讨论了工业中与这些效应有关的趋势,包括采用“从摇篮到坟墓”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有机溶剂和变性剂对枯草芽胞杆菌溶栓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枯草芽胞杆菌LD-8547菌株发酵液为材料,提取分离溶栓酶,研究了几种有机溶剂及变性剂对枯草杆菌溶栓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对溶栓酶表现为抑制作用,在10%-15%浓度范围时,其抑制作用最强;乙醇在5%~15%浓度范围内对酶活有激活作用,但随浓度的增大则转变为较强的抑制作用;正丁醇和异丙醇对酶活力则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丙三醇对酶活力有轻微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异戊醇在5%~15%浓度范围内有一定的激活作用,但当浓度大于15%时则表现为抑制作用.醛类对酶活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丙酮、DMSO、DMF、SDS和异氰硫酸胍对酶活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脲浓度<0.01 mmol/L时略有激活作用,随浓度增大转变为抑制作用.实验同时对EDTA在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内对酶活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浓度<2mmol/L的EDTA基本不影响酶活力,但随着浓度的增大,其抑制作用明显增大.本实验还以牛血为材料,对酶液进行了体外抗血凝和溶血栓实验,结果表明,该酶具有抗血凝和溶血栓效果.  相似文献   

7.
马来西亚通过建立政府、企业和研究部门之间密切配合的6个工作组,来研究各种CFC用途的削减战略,对全球消除CFC的努力作出了响应。该溶剂工作组的目的是:提高工业界对于CFC对地球的保护性臭氧层的有害影响的意识;对达标费用和技术方案做出估价;激励所有企业部门采取强有力行动以消除CFC消费。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已经制订出各种可以检查的实施步骤。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需要直接的“下游”技术转让。还需要共享关于成功利用代用品及新式清洗工艺的信息。为了实现到2000年完全消除的目标,需要制订可检查的年度削减目标。  相似文献   

8.
汪小江  杨慎 《环境化学》1993,12(4):320-324
本文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对二氯苯在不同组成的水溶液体系中的活度系数,其中包括二组份与三组份共溶剂体系、表面活性剂-水体系与NaCl-水体系。实验结果表明:对二氯苯在二组份和三组份共溶剂体系中的活度系数的对数值与各组份的体积分数之间有线性加和关系;表面活性剂在达到临界胶束浓度以上时,可显著降低对二氯苯在水中的活度系数;对二氯苯在NaCl水溶液中的活度系数与NaCI的含量之间成正比关系。作者还利用UNIFAC法估算了对二氯苯在各种共溶剂体系中的活度系数,所得估算值与测定值相接近。  相似文献   

9.
以苏云金芽孢杆菌(Bt)的发酵液为材料,经硫酸铵分级分离、DEAE-32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获得部分纯化的Bt几丁质酶(EC3. 2. 1. 14)制剂.研究了几种有机溶剂对Bt几丁质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丙三醇、甲醛和戊二醛对几丁质酶有抑制作用;乙醇、丙醇、乙二醇和二甲亚砜在低浓度时对酶有激活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表现出抑制作用;二氧六环的浓度低于 5%时,对酶的影响不明显,而高于 5%时,对酶则有激活作用;丙酮对酶有激活作用. 图 1参 10  相似文献   

10.
比较了A/O法、A^2/O法和SBR法生物除磷工艺。结果表明,它们的除磷效果好;污染含磷量达6%以上、除磷系数达0.04左右,是常规好氧生物处理的3倍。在系统除磷系数相同的条件下,A^2/O法取好,是常规好氧法的3倍;SBR法次之,高速率A/O法因不能经反硝化作用脱氮,去氮效果与常规好氧法相同。  相似文献   

11.
提高常规净水工艺除氮能力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一种微污染源水中去除氨氮的小型动态试验的结果,以凹凸棒粘土为启动期的生物载体替代生物陶粘或软性填料,采用脱氮反应池串联或并联于常规净水工艺两种工艺流程,取得了类似其他生物氧化法的除氮效果,并且具有无明显生物培养期及启动快的特点,考了影响因素和含氮化合物在净化过程中的举动。  相似文献   

12.
膜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膜生物反应器是近年新发展起来的高效污水处理工艺,文章重点介绍了膜生物反应器的脱氮除磷工艺;单一反应器间歇曝气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和A/O形式的膜生物反应器工艺。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的工艺特点、技术参数和处理效果。分析了技术参数,运行方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提出了今后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废水生物除磷的原理及特点为基础,介绍了城市污水生物除磷的主要工艺及其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城市污水为水源,进行了污泥转移SBR工艺的除磷机制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污泥转移方式实现在生物选择器中强化对聚磷菌的筛选,从而显著提升了传统SBR工艺的除磷性能.污泥转移量对系统释磷性能影响显著,污泥转移量为30%条件下活性污泥PHB(poly-β-hydroxybutyric acid)含量达到细胞干重的24.3%,生物选择器中厌氧释磷与污泥中PHB合成呈现良好的正相关性.污泥转移量分别为15%、30%和40%下生物选择器中的平均释磷速率分别为7.00、11.17、8.83 mg TP·(g MLSS·h)-1.通过物料衡算表明,系统中传统PAO除磷机制起主要作用,并存在较弱的反硝化除磷过程.在污泥转移量30%、泥龄10 d条件下,传统PAO(Phosphorus accumulating organisms)代谢模式除磷量占76.81%,同化除磷量占15.43%,反硝化除磷量占7.76%.  相似文献   

15.
针对膜生物反应器(MBR)较长的污泥龄导致磷的处理效果差的问题,采用铁盐强化除磷,向反应器中投加n(Fe)/n(P)=2.0的Fe Cl3·6H2O,系统考察膜生物反应器对氮、有机物及磷的去除效果,重点考察膜生物反应器投加铁盐前后运行性能、活性污泥菌群及膜污染速率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氮、有机物去除方面,投加前后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去除率始终保持在90%左右.在磷去除方面,投加前磷的平均去除率为52%,投加后去除率提高了近40%,去除效果显著提升.实验进一步研究了加入三价铁盐前后对活性污泥优势菌群和生物除磷的影响.铁盐的投加降低了活性污泥菌群多样性及部分已知聚磷菌的相对丰度,对生物除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膜污染方面,通过跨膜压差(TMP)记录分析此浓度的铁盐并没有导致膜生物反应器膜组件膜污染的加剧.本研究表明,该浓度(n(Fe)/n(P)=2.0)的铁盐进入膜生物反应器会对体系内活性污泥聚磷菌的相对丰度及生物除磷效率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降低,但对膜污染没有明显影响,可以使出水各项指标尤其是磷的尾水排放浓度达标.  相似文献   

16.
张洪  刘希  郭意  李永峰  乔丽娜 《环境化学》2014,(11):1963-1970
为解决A2/O工艺处理低浓度城市生活污水的碳源问题,采用了甲醇、葡萄糖、乙酸分别作为A2/O系统的碳源,结果表明,甲醇作为系统外加碳源最经济、最合适,其中TN、TP去除率分别达到75.81%和76.21%,NO-x-N被去除时间为30 min.研究最大化利用碳源,得到外加碳源甲醇在厌氧/缺氧/好氧区段的投加比例为1∶2∶0、投加量为400 mg·L-1,硝酸盐回流比为250%时,系统运行效果最佳,TN、NH3-N和TP去除率分别为90.56%、96.67%和92.56%,出水浓度分别为12.3 mg·L-1、4.1 mg·L-1和0.45 mg·L-1,达到GB18918—2002一级A类标准.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在缺氧段发生了反硝化吸磷的现象,有利于碳源的节省和系统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排水毒性测试已用于评价排水的潜在生态影响,并据此找到必要的处理方法以保护环境。毒性测试、分析工具和生物监测的系统组合方案逐步发展起来。因为排水毒性测试中所用的脊椎动物数量远大于单一化合物毒性测试的,所以需要开发一种方案以减少脊椎动物(例如鱼类)的使用。发展中国家开始将脊椎动物用于毒性实验以评价排水水质,这样使得新的综合方案的开发更为重要。本文完成了几项任务:1)评价国际上排水毒性测试的研究现状;2)考察目前管理部门、工业界、私人实验室和学术界的实践现状;3)探寻脊椎动物(鱼类)的替代方法包括改进的/新开发的方法和手段。单一手段往往很难满足上述要求,因为需要同时考虑监管需求、有效基准和替代方法的广泛接受度。应用证据权重法的一整套方案可以拥有足够的灵活性,得以满足环境、监管机构、监管团体的多方面要求。这个“工具箱(toolbox)”式的解决方案可以减少对活体(in vivo)鱼类测试的依赖。本文简要综述了污水监管和排水毒性测试方法。我们讨论和描述了正在开发中的替代方法,以及若要将其应用于监管,尚需克服的一些局限和障碍,这些方案将来都可以应用于国家和地区的环境管理。 精选自Teresa J. Norberg‐King, Michelle R. Embry, Scott E. Belanger, Thomas Braunbeck, Joshua D. Butler, Phil B. Dorn, Brianna Farr, Patrick D. Guiney, Sarah A. Hughes, Marlo Jeffries, Romain Journel, Marc Lèonard, Mark McMaster, James T. Oris, Kathy Ryder, Helmut Segner, Thomas Senac, Glen Van Der Kraak, Graham Whale, Peter Wilson.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the Tools and Concepts for Effluent Toxicity Assessments in the Context of Animal Alternatives: Reduction in Vertebrate Use.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2018,37:2745-2757.
详情请见 https://doi.org/10.1002/etc.42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