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柏成  杨秀江 《重庆医学》2007,36(22):2297-2298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应用扩大翼点入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52 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扩大翼点入路,30例采用常规开颅方法.扩大翼点入路即在翼点入路基础上扩大暴露范围,包括额底、颞底及额颞顶较大范围.扩大翼点入路结合硬膜扩大缝合,有时采用浮动骨瓣等方法.结果 扩大翼点入路组治愈率高于常规组(P≤0.05);在减少脑组织膨出发生率(P≤0.05),降低再次手术率(P≤0.05)等方面也都优于常规开颅组.结论 扩大翼点入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具有以下优点:提高治愈率,降低脑组织膨出发生率,降低再次手术率,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和扩大翼点入路去骨瓣减压术在额颞部重度颅脑损伤合并急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额颞部重度颅腩损伤并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首先利用YL-1型颅脑穿刺针穿刺排血,然后经扩大翼点入路开颅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结果:伤后6个月~1年随访,26例患者中,预后良好15例(57.7%);预后不良7例(26.9%);死亡4例(15.4%).结论:早期行微创穿刺排血可以缓解颅内压,减轻脑组织移位,为开颅手术赢得时间;扩大翼点入路去骨瓣减压术对于额颞部重度颅脑损伤具有减压充分、便于海马钩回疝复位等优点.以上两种方法的联合应用能够降低病死率及病残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云望  李丹峰  周奋 《海南医学》2004,15(6):70-70,32
目的 探讨扩大翼点入路大骨瓣开颅术救治额颞部重型脑挫裂伤的疗效优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97年1月至2003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GCS3-8分额颞部重型脑挫裂伤患者86例。其中A组46例,扩大翼点入路骨瓣开颅术;B组单纯额部或颞部骨瓣开颅手术。结果 A组死亡率和致残率均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05)。结论 扩大翼点入路开颅术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扩大翼点入路术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64例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依据手术方法 的不同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32例.常规组患者实施传统额颞入路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扩大翼点入路术治疗,统计2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GOS评分情况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予以扩大翼点入路术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有效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扩大翼点入路并颞肌切除的有效性、合理性及结果。方法对36例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扩大翼点入路并颞肌切除,采用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类病人的特点及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本组存活9例,据GOS:良好2例,中度残废2例,重度残废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7例,死亡率为75.0%。结论对该类病人急性脑膨出无法关颅,而采用颞肌切除代替切除更多正常脑组织,扩大硬膜腔,使颅内代偿空间进一步扩大的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扩大翼点入路手术在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中临床效果。方法对在我院就诊的42例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实验组采用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恢复良好率为45.45%,显著的高于对照组(20.0%)(P0.05);实验组死亡发生率为22.73%,显著的低于对照组(45.0%)(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18%,显著的低于对照组(45.0%)(P0.05)。结论在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临床治疗中,扩大翼点入路手术可以有效的减少死亡率,改善预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额下-翼点联合入路治疗单侧额颞部颅脑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  姜新建 《安徽医学》2004,25(4):311-312
目的 评价额下 -翼点联合入路治疗单侧额颞部颅脑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额下 -翼点联合入路开颅术治疗 3 9例单侧额颞部颅脑损伤患者 ,并加以分析、总结。结果 根据GOS评估良好 2 9例 ,中残 3例 ,重残 2例 ,植物生存 1例 ,死亡 4例。结论 额下—翼点联合入路是治疗单侧额颞部颅脑损伤的较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扩大翼点人路在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对80例额颞对冲伤患者分别采用传统手术人路(26例)和扩大翼点入路(54例)治疗,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GOS预后评价标准,传统额颞瓣人路手术治疗的26例中,恢复良好7例,中残2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4例,病死率53.84%;经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的54例中,恢复良好27例,中残6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7例,病死率31.482%;两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改良的扩大翼点入路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额颞瓣人路患者(P〈0.05)。结论:扩大翼点入路手术在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中具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80例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勇灵  陆斌  伍仕兵  张镇  陈初亮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9):1150-1151,1158
目的:探讨扩大翼点入路在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对80例额颞对冲伤患者分别采用传统手术入路(26例)和扩大翼点入路(54例)治疗,并进行对比。结果:根据GOS预后评价标准,传统额颞瓣入路手术治疗组26例中,恢复良好7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4例,病死率53.84%;经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54例中,恢复良好24例,中残6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9例,病死率35.18%;两组比较,恢复良好率、病死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的扩大翼点入路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额颞瓣入路患者(P<0.05)。结论:扩大翼点入路手术在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中具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扩大翼点入路术与传统手术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的疗效和预后.方法:HTK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该院于2016年04月至2017年04月间收治的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占40例,其中常规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扩大翼点入路术治疗,统计处理两组预后指标、术后GCS分级情况.结果:HTK研究组死亡率12.5%、植物生存率14%明显低于常规组20%、20%,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恢复率高于常规组(37.5%VS20%,P<0.05);统计两组预后指标,结果发现研究组硬膜下积液5%、重度脑水肿7.5%、脑梗死5%等发生率低于常规组20%、25%、22.5%,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扩大翼点入路术进行治疗,效果肯定,能够帮助患者提升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以及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1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采取一系列的精心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给予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开放静脉通道、降低颅内压、抗休克、止血等处理。手术方式采取骨瓣开颅清除血肿18例、骨窗开颅清除血肿36例、开颅清除血肿加去骨瓣减压4例,钻颅冲洗引流2例。60例患者死亡18例,治愈率为70%。不同术式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危急,患者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使病情能尽快得到康复,降低了颅脑损伤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的有效手术方案。方法对86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脑疝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清除病灶必要时内减压后,术中轻抬颞叶,直视下切开天幕1-2cm扩大天幕裂孔使脑疝复位。结果预后较好63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19例,死亡率22.1%。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加天幕切开术可以降低创伤性脑疝的病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3.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Standard large trauma craniotomy)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美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使其骨窗下界平颧弓并咬除蝶骨嵴以显露前、中颅窝,前至额极,后达乳突前。硬脑膜常采用减张缝合。结果:该术式暴露范围广,能清除手术侧额颞顶部所有急性颅内血肿或脑坏死组织,有效降低颅内压。随访半年,存活率为67.95%,病死率为32.05%。存活者ADLⅠ~V级分别为30.77%、19.23%、10.26%、3.85%、3.8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尤其是广泛额颞顶脑挫裂伤或急性硬膜下血肿伴有高颅压的病人,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去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25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6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去骨瓣开颅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6个月随访,按GOS评分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1.90%(78/12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48%(51/126),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94%(10/126),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7.78%(35/12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改良去骨瓣开颅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小脑幕裂孔疝手术救治的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急诊手术救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小脑幕裂孔疝的病死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格拉斯哥计分(GCS)、瞳孔变化、中线移位、环池显示、手术方式与小脑幕裂孔疝的病死率显著相关(P<0.05)。结论:GCS、瞳孔变化、中线移位、环池显示状况是判断伤情和预后的重要指标;缩短伤后手术时间,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小脑幕裂孔疝的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文宁郁 《医学综述》2014,(3):551-553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脑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重型颅脑损伤所致脑疝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1例,观察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1周后对比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颅内压,并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预后良好率,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GCS高于对照组(8.9±2.4 vs 6.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434,P=0.0000),颅内压低于对照组(17.8±3.5 vs 23.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540,P=0.0000;术后1年复查,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t=9.7004,P=0.0000);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u=1.3148,P=0.0000)。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所致脑疝患者最主要的措施,可彻底清除颅内血肿和坏死脑组织,有效降低颅压,使脑疝复位,挽救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科2002年5月~2006年5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患者79例,分成两组,一组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组(n=40)。另一组常规颞顶瓣开颅术对照组(n=39),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按伤后6个月随访预后结果(6-GOS),标准大骨瓣组恢复良好13例,重残植物状态15例,死亡12例;常规骨瓣对照组恢复良好5例,重残植物状态12例,死亡2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大骨瓣治疗组颅内压下降优于常规骨瓣对照组(P<0.01),标准外伤大骨瓣治疗组病人的迟发性血肿、切口疝和脑脊液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骨瓣对照组(P<0.05),但两组病人术后外伤性癫痫、颅内感染、外伤性脑积水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脑损伤效果优于常规骨瓣,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8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对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80例,按照GOS标准,术后随访半年,预后较好37例(46.25%),其中恢复良好24例(30.00%),中残13例(3.75%)。预后较差31例(38.75%),其中重残21例(26.25%),植物状态10例(12.50%);死亡12例(15.00%)。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比较超低位大骨瓣开颅颞肌下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并发脑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2年4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80例重型颅脑创伤并发脑疝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超低位大骨瓣开颅颞肌下减压术。结果对照组颅内压(48.4±5.2)mm Hg,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9.6±3.1)分,实验组颅内压(30.9±4.1)mm Hg,GCS为(12.9±3.2)分,实验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中线移位恢复有效率72.5%,实验组有效率100.0%,实验组中线移位恢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死亡率(17.5%)低于对照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低位大骨瓣开颅颞肌下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脑疝患者可以促使中线移位恢复,降低患者颅内压,显著改善患者预后,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探究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的具体过程,了解其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择在2006年2月-2015年12月进入医院进行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120例,将其平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对比组患者使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实施治疗,研究组则使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的方法实施治疗,通过了解两者的区别,选出最佳的治疗方法。结果研究组的术后情况明显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满意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显著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之后,使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同时由于术后并发症较少,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满意程度,因此值得临床上提高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