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城市近郊风景名胜区范围界定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立伟 《规划师》2003,19(12):102-104
近郊风景名胜区对于树立城市品牌、增强城市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其范围的界定应以风景资源保护、自然与城市相融合为前提,规划上应注重与城市绿色空间规划、城市近郊用地规划、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相协调,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协调矛盾,保证近郊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地处闽南的漳州市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为案例,运用GIS技术手段,关注漳州的生态脆弱区域,分析生物多样性及生态价值、休闲游憩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等诸要素在维护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满足人们休闲游憩要求、延续地域文脉及保护历史遗产等方面的作用,提出构筑市域风景名胜区体系,达到自然、社会和经济和谐发展的目标.规划在整合市域现有及潜在的风景资源和全面保护的基础上,确定风景名胜区体系的发展目标和空间发展模式,注重区域的统筹协作及与相关规划的协调,在较为宏观的视角下构建市域生态网络,使设立的风景名胜区成为市域生态保护的重要节点.规划完善了各风景区之间的交通布局,将游憩体系与旅游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对于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制、构建模式、风景资源利用的侧重点和开发时序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振鹏 《中国园林》2010,26(4):85-88
风景名胜区是发展旅游的主要载体,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地域;生态旅游有助于实现风景名胜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协调与平衡,是推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风景名胜区内积极引导和组织开展生态旅游实践,对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推进风景名胜区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介绍了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阐述了风景名胜区开展生态旅游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了风景名胜区开展生态旅游的难点和问题,最后提出了风景名胜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风景名胜范围界定的依据和风景名胜区景、城毗连地带的研究,分析了景、城毗连处划界的因素和讨论了其划界的方式。并指出,通过合理的划界、相应的规划规定与匹配的管理,使风景名胜区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促进风景名胜区和地区经济社会合理发展是主要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快速步入休闲时代之时,荟萃着自然风光之美与历史人文之胜的风景名胜区人居环境面临着城镇化、全球化的巨大挑战.着眼于风景名胜区人居环境的和谐发展,以风景名胜资源与当地居民的生存竞争为切入点,剖析了风景名胜区人居环境建设的困境根源.在此基础上,通过人居和谐的视角反思了风景名胜区人居环境建设过程中规划理念的价值取向、规划蓝图的原则依据、规划实施的补偿机制及福利保障,探寻生态和谐、人文和谐、经济和谐的风景名胜区人居环境规划途径.  相似文献   

6.
规划信息     
《城市规划》2003,27(5):5-5
建设部要求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划定核心景区 ,切实做好保护建设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 ,在全面加强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管理的同时 ,把对核心景区的保护工作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 ,突出抓好。《通知》指出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是指风景名胜区范围内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最集中的、最具观赏价值、最需要严格保护的区域 ,包括规划中确定的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和史迹保护区。《通知》强调 ,要依据风景名胜资源性质、特点和管理条件 ,科学界定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的范围 ,作为编制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和景区保护和管理的依…  相似文献   

7.
风景名胜区规划是指为了推动与实现其发展目标 ,制订一定时期内的系统性的优化行动计划的决策过程 .它是一项综合性、政策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只有一个科学的、切实的规划才能使风景名胜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才能真正成为保护、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风景名胜区拥有大面积的乡村地域,是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敏感且重要的部分。受景区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省级生态红线、水源保护地等多重生态要素制约,乡村社区人口正增长与允许建设量零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风景名胜区乡村在乡土风貌、文化资源、旅游服务等方面有重要价值,寻求乡村发展与景区保护之间的平衡,成为全域旅游时代景区旅游产品供给侧升级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青岛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为例,探索乡村振兴战略下景村融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风景名胜区制度建立30余年来,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结构体系、法规体系和管理制度,保护了我国珍贵的风景名胜资源,取得了巨大成就.风景名胜区规划有其自身属性和技术特点,十分重视建立由风景游览欣赏、旅游设施服务、居民社会管理3个系统相结合的风景区职能结构.随着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其规划将更加强调不同层次的衔接,充分发挥风景名胜区的综合功能,注重对区内村镇开展规划研究,借鉴国际上国家公园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0.
陆文婷  董文  彭茜  戴菲 《规划师》2023,(2):145-152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是典型的城市型风景名胜区,为进一步提升景区的品质,将东湖打造为世界城中湖典范和世界级城市生态绿心,武汉相关部门结合《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5)》开展了东湖风景名胜区喻家山服务区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文章以东湖风景名胜区喻家山服务区详细规划为例,在分析服务区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保护区划、加强生态保护,强化功能结构、提升空间环境品质,突出东湖水域特色、明确功能定位,优化服务配套、构建完整的旅游服务网络系统”的规划思路,以期为城市型风景名胜区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谈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批准后的深化和完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在完成法定的审批程序之后,最迫切的任务是迅速把规划工作的重点转移到规划深化,同时,还应在新形势下持续地对已批准的总体规划进行规划完善。一规划深化,即是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宏现指导下对各项目标、功能和活动的三维空间布局和组织,予以具体落实。它是风景名胜区规划工作的有机组成,是保证风景名胜区保护和建设工作走上正常轨道的必不可少的规划手段。规划深化要结合风景名胜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通常分景区规划和详细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两个工作层次。风景名胜区景区规划是在总体规划基础上,为规划实施管理和编制详细规划提供依据。景区规划主要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理念以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持续发展为核心,对景城融合型风景名胜区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景城融合型风景名胜区与城市型风景名胜区的关系,分析景城融合型风景名胜区的特点;其次归纳了生态文明理念下景城融合型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策略;最后以厦门东坪山片区为例,探讨生态文明理念下景城融合型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的编制思路与方法,包括生态保护筑根本、景城多维融合、景村共享共荣等,以期实现生态公正、人与自然有机协调、增进居民福祉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陶一舟  严国泰 《华中建筑》2012,30(6):133-13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风景名胜区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城市化的问题。风景名胜区城市化现象,其实质是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突出矛盾。面对风景名胜区城市化现象这一棘手的问题,规划师不应该回避问题,一味地抱怨法律制度和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因此该文以安徽太平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例,研究在现有管理体制、规划制度下,如何更好地解决风景名胜区城市化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原则与内容出发,通过对不同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实例的分析对其规划过程进行了思考并得出了风景名胜区规划的要点及策略,即将相互联系或作用的不同可开发景点进行重组与串联,形成具有当地特色和文化传承意义的区域,并在规划过程中保护有形的物质资产和无形的精神价值,调节地域内相矛盾的现状因素,结合游览功能进行的合理组织与布局,使资源达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其规划是阶段性的且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汪光焘 《中国园林》2001,17(1):30-31
搞好风景名胜区工作前提是规划,核心是保护,关键在管理。规划必须 符合国情和市情,因地制宜,突出本风景名胜区的特点,体现风景名胜区的真正价值。风景名胜区工作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当保护与开发利用发生矛盾时,开发利用必须服从保护;北京市园林主管部门是北京风景名胜区的行政机关,要全面负责全市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工作,风景名胜区的政府管理行为和企业经营行为都需要法律法规加以规范,才能达到“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梁发  姚崇怀  刘洁 《中国园林》2012,28(1):113-117
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对湖泊型风景名胜区生态资源的保护与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植被规划,在理论与方法上却显得相对滞后,可资借鉴的案例也比较缺乏。通过对湖泊型风景名胜区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此类案例植被规划的一般性理论和方法,并以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植被规划为例,通过对风景区生境的调查、植被的调查、植被特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风景区生境条件和总体布局,进行植被—群落—物种的一体化规划策略和方法,拟为相关性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IUCN伞球自然保护系统中,中国的风景名胜区在人口、体制、资金、文化、利益主体、地域关系上有很多独特性,风景旅游游憩与社区发展是当前风景名胜区面临的众多矛盾的直接动因,对保护与发展适宜度缺乏科学评价标准是目前众多矛盾难以解决的根本原因之一;从基于审美价值的规划理论方法走向基于自然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审美价值、游憩价值等全面的综合规划与管理.是实现风景区可持续管理的关键,也是对风景科学与风景区规划理论和方法的深化.可持续管理制度是保持风景区保护与发展动态平衡的重要机制,游憩适宜性评价、生态影响评价、社区可持续性评价、可持续管理规划、风景动态监控系统是风景区日可持续管理的5个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规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风景名胜区集大自然的精华,渗透着我国悠久历史的影响,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当前,风景名胜区在保护、规划、建设和管理上都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值得研究探讨。该文就风景名胜区在保护和规划的有关方面提出一些看法和意见,以于交流。  相似文献   

19.
以1978—2018年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主动公开的364份公文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类统计和内容分析,明确风景名胜区公文数量和类别变化的3个阶段,总结风景名胜区在法规标准、设立、规划、保护和监督管理5个方面的制度建设历程及内容,揭示40年间风景名胜区在建设部门主管与各部委办的协同管理下,作为国家重点风景资源和自然资源保护地所形成的“设立-规划-保护-利用-检查”并全面监督的制度建设与管理体系,点明其在制度建设中存在滞后性及其法规管理尚需完善,以期为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路平 《室内设计》2015,(5):107-114
在我国境内的世界遗产往往是国 家级风景名胜区内的核心景观资源,如何体 现世界遗产价值应该是风景名胜区规划工 作的重点。麦积山石窟是“丝绸之路”世界 文化遗产中重要的一处遗产点,本文结合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围绕麦积山石 窟世界遗产价值体现这一中心思想,从研究 其遗产价值体系入手,进一步识别承载遗产 价值的空间载体,最后在总体规划的大框架 下,提出落实遗产价值体系保护和利用的具 体规划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