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近50余年来中医肿瘤事业发展迅猛,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中医药在恶性肿瘤治疗领域的特色和优势越来越凸显,并且即将打开国际市场。目前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观念已经转变,中医药不再被当成是对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而是可以积极参与到恶性肿瘤治疗的各个阶段,发挥特色优势,尤其是在个体化治疗和综合治疗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但是目前中医肿瘤临床研究尚存在很多不足,缺乏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肿瘤疗效评价标准,临床试验设计缺乏创新性和科学性,科研成果转化不足等等。现对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特色优势与思考详述于下。  相似文献   

2.
邬晓东 《新中医》2014,46(6):235-236
<正>"带瘤生存"是当代中医肿瘤学家、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周岱翰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观点。周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研究多年,深谙中西医治疗肿瘤的利弊,根据恶性肿瘤患者发现时多为中晚期的现实,结合中医药疗效特点,认为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可以实现人瘤共存的"带瘤生存"的状态,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与癌"和平共处"。笔者在此思想指导下,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运用中医药方法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达到带瘤生存,延长生存  相似文献   

3.
林洪生在继承老一辈肿瘤学专家"扶正固本"论治思想的同时,结合现代医学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研究成果,将"固本清源"思想引入到恶性肿瘤中医药维持治疗中,并提出扶正与祛邪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医药治疗与现代医学治疗相结合、规范化治疗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这一学术思想丰富了中医肿瘤理论内涵,并充分体现了中医药在肿瘤维持治疗过程中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4.
研究发现炎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慢性炎症产生炎症调节因子所形成的炎症微环境可诱导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为宫颈癌、卵巢癌及子宫内膜癌等,相关研究表明这些恶性肿瘤的发生常与前期相应部位炎症的持续存在有关。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妇科炎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从炎症与肿瘤发病机制“炎癌学说”出发,以近年来妇科炎症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为基础,结合中医药对妇科常见慢性炎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阐述和探讨积极防治妇科炎症反复发作的重要性,以及中医药预防和治疗妇科炎症的优势与特色,为进一步研究妇科炎症和肿瘤的发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临床应用中医药防治妇科恶性肿瘤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特点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静  张书臣 《河北中医》2001,23(4):307-308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特点中医药疗法治疗恶性肿瘤 ,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主要表现为 :①整体观念。中医对肿瘤的认识是从全身特点加以考虑 ,而不是局限于肿瘤病灶本身。恶性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病灶与机体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抗癌能力相互制约 ,互为消长。在肿瘤的治疗中 ,不但要注意肿瘤灶的消除 ,而且更要重视整个机体的抗癌能力。肿瘤灶的消除或控制 ,可以改善全身状况 ,而全身状况的好转及抗癌能力的增强又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浸润与转移。所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对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治疗肿瘤已形成了"扶正培本"治疗学术体系,近年在这一学术体系基础上,大量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提示,中医药在肿瘤的控制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与特色。系统回顾中医药"扶正培本"肿瘤治疗学术思想的理论渊源以及发展、成熟过程,立足于该理论的相关研究,进一步阐发其科学内涵及理论外延,据此提出"固本清源"理论,并从临床及基础研究两方面对其应用进行阐述,证实"固本清源"理论既有助于发挥现代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特色与优势,又符合现代医学肿瘤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新中医》2010,(7):30-30
<正>为了深入探讨中医药在防治肿瘤、心血管、糖尿病等疑难杂病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和特色医疗优势,总结交流中医药防治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承办的"第八届中医药治疗难治病学术研讨会暨优秀学术论文表彰大会"拟定于2010年7月下旬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现将征文通知如下:一、征稿内容: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在防治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病、肾病、脾胃病、痛风、风湿病等难治病方面和常见多发病的经验和民间疗法。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临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个方面对治疗恶性肿瘤作了思考,即:关于如何对待手术、放疗、化疗;关于如何对待带瘤生存;关于如何重视癌前病变。指出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中医药应主动介入,打破"综合疗法"格局。中医药只有介入,才能体现特色与优势。需要临床工作者的不断探索、总结与提高。  相似文献   

9.
《河南中医》2010,(8):740-740
<正>为了交流推广中医药在治疗各种肿瘤、白血病、痛风等难治病和常见多发病方面的特色优势和经验,本次会议由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中国医疗卫生信息网、中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4):285-285
为继承和弘扬中医药的优势与特色,积极发挥中医药在肿瘤防治中的重大作用,提高中医药肿瘤临床水平,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中医药管理杂志社共同举办的“2008年中国中医药肿瘤大会暨全国在医药名医学术思想研究会”将于2008年9月26日-29日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11.
我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较重,发病率与死亡率居高不下。肿瘤的防治监测工作虽已在全国开展,但中医特色不足,各地监测效果参差不齐。中医药治疗肿瘤历史悠久,但疗效不够确切,忽视了肿瘤幸存者的康复需求。急需用大数据的方法来深入挖掘中医药的防治优势并制定相关策略,更好的发挥中西医并重优势,在恶性肿瘤预防、治疗、保健、康复上作出示范,向其他病种推广。基于此,在政府的主导下、医院的支持下、各方专家的支撑下、社会的参与下,笔者带领团队整合各方资源,以中医肿瘤为抓手,以北京市中医肿瘤防治办公室、北京市中医药大数据创新实验室以及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康复西苑医院基地(简称“两室一站”)为实践基地,探索在大数据分析和中医整体观思维下的全周期全方位的综合管理体系,构建集恶性肿瘤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简称“防治保康”)为一体的连续性、专业性、人性化的综合管理服务模式,争取为其他慢性疾病服务模式的构建提供示范性作用,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做出贡献,为中医肿瘤临床发展、学术研究、医政管理以及政府决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我国结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中医证候及用药特点,提取2001-2016年全国33家三甲医院信息系统的结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疾病特征、证候分布、用药特点及治疗状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全国22691例结肠恶性肿瘤患者纳入分析,男-女1.59∶1,中位年龄62岁,好发年龄50~79岁。结肠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占47.10%,肝转移患者达36.02%。520例结肠恶性肿瘤患者中,居前3位的中医证候分别是:脾气亏虚证(21%)、气阴两虚证(17%)和肝胃不和证(15%)。结肠恶性肿瘤患者西药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抗代谢细胞毒类(61.23%),与铂剂类细胞毒类药联合使用频率最高(支持度42.40%),居前3位的西药品种分别是奥沙利铂(42.26%)、亚叶酸钙注射液(38.58%)和地塞米松(34.67%);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是清热解毒类(39.59%),与益气扶正类药联合使用频率最高(支持度12.72%),居前3位的中药品种分别是复方苦参注射液(14.62%)、参芪扶正注射液(10.18%)和艾迪注射液(6.48%)。该研究表明,脾气亏虚可能是结肠恶性肿瘤的主导证候,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方式之一。中医药在减轻化疗毒副作用及防止复发、转移等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杨亚琴  刘永军 《光明中医》2014,(7):1580-1581
癌性疼痛是大多数肿瘤患者病程中所必经的症状,目前WHO推荐的三阶梯镇痛治疗方案已经得到普及,但是临床上癌痛的控制状况仍未达到满意的水平。中医药治疗癌痛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癌痛症状及生活质量,而且可以减轻西医镇痛药物的毒副作用,已成为当前中医肿瘤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旨在探寻中医在癌痛治疗方面的特色、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组(MDT)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成为恶性肿瘤诊疗模式的国际趋势。中医药手段治疗卵巢恶性肿瘤近年来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果。分析探索中西医结合多学科综合协作诊疗模式治疗卵巢癌的可行性,可为卵巢癌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以使卵巢癌患者的获益最大化,并推进恶性肿瘤的中医药疗法走向国际舞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治疗恶性肿瘤机理。方法:引述恶性肿瘤的中医病因病机及穴位注射疗法的理论基础和治疗原则和作用。结果和结论:恶性肿瘤又称癌症,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病症。采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恶性肿瘤,既具有传统中医学的治疗特点和作用途径,又具有现代西医药理治疗作用的特点及治疗途径,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成功方法。笔者从穴位注射疗法的中医理论基础、经穴的治疗作用和药物对机体的药理作用三个方面,深入探讨穴位注射疗法在恶性肿瘤中的治疗原理。  相似文献   

16.
近三十年来,我团队致力于结直肠癌研究,初步建立防治保康中西并重模式,并付诸实践。应用中医之道:从建立多学科肿瘤治疗团队向建立多学科肿瘤康复团队的转变;用中医理论指导下生活方式的改变,以推进肠镜检查为结局,最终找出高危人群进行二级预防为目标;应用中医之术:以健脾补肾解毒为大法的结直肠癌全程治疗策略和多学科合作模式,为结直肠癌患者提供全程康复治疗,为单病种中西并重防治保康做出示范。借助于北京市中医肿瘤防治办公室和大数据创新实验室进行实践,在预防上积极探索以慢病管理APP为抓手,乡村干部、镇卫生院、区中医院为三级联动的结直肠癌中西医并重预防模式并向其他慢病扩展。在治疗方面,与北京肿瘤医院合作,在结直肠癌中西并重全程管理治疗模式中取得进展。在我院开展的中西医结合肿瘤康复多学科门诊模式标志着我国肿瘤康复事业前进了一大步。而在大数据分析上:团队对北京市三甲中西医医院住院病历的探讨,则能够从侧面看到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系列组稿将从多方面展现上述命题。  相似文献   

17.
癌痛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由肿瘤本身导致癌痛,也可因肿瘤压迫周围组织、神经等产生疼痛,或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癌痛按时间可以分为急性痛和慢性痛,按病理学特征可分为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或二者混合。长期癌痛直接影响肿瘤患者的生理与心理状态,严重降低患者生存期生活质量,甚至瓦解治疗信心和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缩短生存周期。目前,西医控制癌痛以WHO三阶段止痛方案、抗肿瘤治疗、非药物疗法等为主,其中以WHO三阶梯止痛方案为基本策略,具有普遍性、有效性、经济性等特点,但止痛药物在治疗同时不可忽略期不良反应及非阿片类药物的“封顶作用”,制约了三阶梯止痛法的应用效果。祖国医学认为“本虚标实”“正虚邪实”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病机,症状有以实痛为主,也有以虚痛为主,常采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扶正与驱邪并举的方式,既重视由癌毒,又兼顾正虚,常以中药汤剂、膏剂、针刺、艾灸、穴位埋线等联合WHO三阶梯止痛方案联合应用,体现中医整体观念、个体化治疗的优势,鼓励多学科合作,可有效减少西药不良反应,延缓阶梯用药上升进程,减少突破痛发生几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以接近控制癌痛的最佳效果和最小代价,中医抗癌止痛思路可作为三阶梯止痛法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8.
王寅  吴朝旭  王玥  栗枭杰  侯丽 《天津中医药》2020,37(10):1195-1200
肺癌为中国常见的呼吸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常年占据中国恶性肿瘤首位,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综合治疗使得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基于西医的综合治疗方案,中国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因中医独特的辨证观和整体观在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不良反应、延长生存期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基于现代医学诊疗方案下患者的证型研究尤为重要。文章将梳理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现代医学诊疗模式下的中医证型,以此指导今后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从而更好地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属于中医"癥瘕""积聚"等范畴。陈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消化道肿瘤临床和学术研究,在治疗肝癌方面经验丰富,提出肝癌发病由外邪入侵、正气虚弱、瘀毒互结所致,抓住早中期肝癌"正虚邪实"的病机特点,治疗上坚守中西并重:发挥西医微创直中病灶、中医辨证整体调治的优势,进行分期分微创方法辨病证论治,走西医与中医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中药内服与中医外治相结合的治疗肝癌模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炎症已成为影响肿瘤细胞增殖转移的第七大因素,而白细胞介素-1(IL-1)是炎性微环境的重要因子之一。中医药在治疗肿瘤时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优势,同时炎性微环境致病特点与现代中医学"癌毒"的理论相吻合。查阅近年中医药调控IL-1家族分子治疗肿瘤机制的文献,对其进行梳理,并做出概括及评价,从中医药主要调控IL-1α、IL-1β和IL-18因子治疗肿瘤展开综述,为中医药更系统化治疗肿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