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性溃疡的常见并发症 ,也是危及人民生命的一种临床急症。我们应用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病人 ,并作对比研究 ,观察其在止血 ,溃疡愈合中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来源 均为我院经内镜诊断为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住院病人共 64例 ,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共 36例 ,男 2 9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39± 1 1岁 ,其中胃溃疡 8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2 8例。对照组共 2 8例 ,男 2 2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4 0± 1 2岁 ,其中胃溃疡 5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2 3例。所有病例均为单个溃疡且两…  相似文献   

2.
为了观察内镜下喷洒去甲肾上腺素及凝血酶 ,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和联合上述两种方法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止血疗效。从 1 996的 4月到 2 0 0 0年 4月份的 4年时间里 ,我院胃镜室将 1 0 5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行急诊胃镜检查 ,随机分成三组 ,分别应用上述三种方法进行治疗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 0 5例患者中 ,男 75例 ,女 30例 ;年龄 1 6~76岁 ,平均年龄 46岁。 60例有呕血与黑便 ,45例仅有黑便。十二指肠溃疡 60例 ,胃溃疡 35例 ,急性胃粘膜病变 5例 ,胃癌 2例 ,残胃溃疡 3例。内镜下出血分类 :喷射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消化内镜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对再出血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97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消化内镜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再出血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4%,低于对照组的14.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少量出血1例,再出血发生率为2.04%;对照组发生少量出血4例,大出血2例,再出血发生率为12.50%。观察组患者的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62,P<0.05)。结论消化内镜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能显著降低再出血及并发症发生率,在实际临床中运用价值较高,值得广泛的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消化内镜下钛夹止血术治疗胃十二指肠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消化内镜下钛夹止血术治疗,参照组患者采取消化内镜下注射止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出血量、输血量、止血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胃康灵胶囊治疗消化道溃疡8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2003年1月至2005年4月对84例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患者用胃康灵(黑龙江葵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共84例消化道溃疡出血住院患者,其中男56例,女28例,男女之比为2∶1;年龄18~60岁,平均38岁。平均病程为6.4年。所有患者均由我院内镜室行胃镜检查,证实为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或复合性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36例(42.9%),溃疡个数42个,溃疡平均直径(0.45±0.15)cm;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2例(50.0%),溃疡个数46个,平均直径(0.75±0.20)cm;胃、十二指肠溃疡6例(7.1%),溃疡个数1…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消化内镜治疗胃十二指肠出血的手术方式及临床有效性评析.方法 116例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所有患者给予胃镜检查确诊为胃十二指肠疾病引发的出血,所有患者均给予禁食、补充血容量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止血,观察组给予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止血,比较2组患者的止血率、再出血率和转急诊手术率,各项住院指标,总体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的应激反应水平[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结果 2组初次止血率、再出血率、转急诊手术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量、输血量、止血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穿孔、局部炎性肉芽肿、黏膜下气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or、E、N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内镜下注射止血和内镜下APC止血均有良好效果,但APC止血效果更彻底,止血速度更快,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更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2001年3月~2004年3月应用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120例,雷尼替丁治疗100例,以对照比较其止血效果,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2001年3月~2004年3月经内镜检查证实为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住院患者220例,将其随机分为泮托拉唑组(泮组)和雷尼替丁组(雷组)。泮组共120例,男73例,女47例,年龄18~67岁,平均42岁,其中胃溃疡62例,十二指肠溃疡43例,复合性溃疡15例;大量出血25例,中等量出血95例,内镜检查时溃疡有活动出血占52%。雷组共100例,男61例,女39例,年龄19~65岁,平均41岁,其中十二指肠溃疡35例,胃溃疡55例,复合溃疡10例;大量出…  相似文献   

8.
我科于1997年1月~1998年12月采用随机对照法比较了静脉滴注奥美拉唑和雷尼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及分组:经胃镜证实的住院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60例(其中胃溃疡18例,十二指肠溃疡30例,复合溃疡12例)。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A组)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32.4±7.8岁;雷尼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治疗胃十二指肠出血的手术技巧及症状转归。方法纳入我院80例2017年3月16日至2018年6月11日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采取普通药物治疗,内镜组则采取普通药物加上消化内镜治疗。比较效果。结果内镜组疗效、输血和出血量、止血以及住院时间、应激状态指标相比较对照组更好,P <0.05。内镜组并发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普通药物加上消化内镜治疗胃十二指肠出血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0.
李红灵  汪志华 《贵州医药》1997,21(3):173-174
肝硬化门脉高压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常被认为是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随着急诊内镜的广泛开展,发现部份出血是由消化性溃疡引起。我院自1991年1月~1996年10月收治经内镜确诊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82例,发现为消化性溃疡出血们例。现结合有关文献作简要分析,并探讨其病因、形成机制、诊断及治疗。ill$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1例,男34例,女7例;年龄23~80岁(平均52.7岁)。主要临床表现Z呕血、黑便、贫血、乏力、纳差、腹痛、腹痛、腹胀、返酸及暧气等。1.2内镜检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25例,胃…  相似文献   

11.
我院1999年11月~2001年10月应用微波治疗仪和冰得电子胃镜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75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75例患者均有呕血和 (或 )黑便 ,均经紧急内镜检查证实有活动性出血 ,其中男51例 ,女24例 ,年龄8~76岁 ,平均43 6岁 ,出血原因为胃溃疡19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5例 ,残胃吻合口溃疡3例 ,急性胃粘膜病变5例 ,胃粘膜下血管瘤破溃3例 ,胃、十二指肠息肉糜烂或溃疡8例 ,胃癌7例 ,食道癌5例。入院时血红蛋白31~108g/L ,出血量1000~1500ml15例 ,500~10…  相似文献   

12.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是最常见的上消化道出血原因。近年来奥曲肽(善得定)在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本院1998年3月以来随机抽取52例分为奥曲肽组和对照组给予治疗,以初步了解奥曲肽对非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及其副作用。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呕血及(或)黑便患者,24小时内经急诊内镜检查确认为胃、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或有糜烂出血灶。年龄20~72岁,共52例,随机分为两组,详见表1。表1  两组一般资料奥曲肽组对照组总例数23例19例十二指肠溃疡85胃溃疡1312急性胃粘膜病变22年龄均值47.649.2岁性别男1512…  相似文献   

13.
我院内镜室近3年来对129例上消化道溃疡活动性出血患者,分别采用孟氏液和高渗盐水经内镜行止血治疗,现将结果总结如下:l 临床资料1.l 一般资料:129例上消化道溃疡活动性出血中以呕血、黑便为主76例,呕血35例,黑便18例,所有患者出血量都大于500ml.随机分为内镜下局部喷洒5%孟氏液组和局部注射10%高渗盐水组.盂氏液组57例,其中胃溃疡者2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者34例;溃疡出血按Forrestt分级:Ⅰa8例,Ⅰb29例,Ⅱb21例;平均年龄41.2岁.高渗盐水组72例,其中胃溃疡者2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者45例,溃疡出血分级:Ⅰa 12例,Ⅰb 37例;Ⅱb 21例;平均年龄43.6岁.列入本组病例均排除凝血功能障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统计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人121例,均经急诊内镜检查明确出血病因,其中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28例,现结合文献探讨其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 1 临床资料 28例病人中男22例,女6例,平均年龄43.2岁。均有呕血、黑便,发病48小时内胃镜检查排除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及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胃镜下表现为胃粘膜糜烂、弥漫性充血及弥漫性小点状渗血。胃镜  相似文献   

15.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纪奕锋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9):1150-1151
我院自 2 0 0 2年 2月起对收治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患者采用泮托拉唑 (韦迪 ,江苏产 )治疗 5 6例 ,经观察后效果满意。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112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其中男 6 3例 ,女 4 9例 ,年龄 17~ 72岁。临床上均有活动性上消化道出血 ,表现为呕血和 (或 )黑便 ,伴有不同程度头晕、乏力 ,心率加快 ,血压下降及肠蠕动亢进。全部患者经胃镜检查证实为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除外恶性溃疡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男 31例 ,女 2 5例 ,平均年龄4 6 5岁 ,其中十二指肠溃疡 2 9例 ,胃溃疡 2 1例 ,复合溃疡 6…  相似文献   

16.
得乐冲剂是一种加强胃和十二指肠粘膜防御力的溃疡愈合制,联合灭滴灵、四环素治疗消化性溃疡(三联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副反应少,复发率低的优点。1992~1994年间,本院采用该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82例,并与单纯服用雷尼替丁治疗对照,在治愈率、复发率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156例均行纤维内镜检查而确诊的消化性溃疡。分成两组:三联治疗组82例,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56例,胃溃疡(GU)18例,胃十二指肠复合性溃疡(DGU)8例,男64例,女18例,年龄19~68岁,平  相似文献   

17.
对照研究内镜下钛夹法和钛夹与药物注射联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疗效。将60例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单用钛夹组30例和联合药物组30例,分别进行内镜下钛金属夹法及联合肾上腺素注射法治疗。单用钛夹组与联合药物组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0.00%、96.67%,再出血率分别为7.40%、6.90%。应用钛金属夹与肾上腺素注射联合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优于单用钛夹治疗。  相似文献   

18.
联合用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6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联合应用雷尼替丁、迪先(硫糖铝混悬液)、去甲肾上腺素、硫糖铝片及凝血酶,分组对66例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全部病例均系内镜检查而确诊。其中男44例。女22例;胃溃疡并出血1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34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15例。年龄19~75岁,平均42.6岁。出血量<400ml者13例,500~1000ml者32例,>1000ml者21例。以上病例分成3组,第一组:雷尼替丁胶囊 迪先19例,第二组:雷尼替丁 硫糖铝片 凝血酶16例,第三组:雷尼替丁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治疗消化性溃疡除了要溃疡近期愈合外;还需要根除HP的感染[1]。本文采用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生产的丽珠胃三联片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09~20001-04门诊患者,一周内进行过胃镜检查确诊为无并发症的活动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共94例,其中男55例,女3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7例(男30例,女17例,年龄20~68岁),胃溃疡2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2例。对照组47例(男25例,女22例,年龄19…  相似文献   

20.
沈宇桓  褚国勇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3):3557-3558
目的对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临床症状及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方法以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4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73例)和中青年组(73例),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病因、临床症状及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胃镜检查结果,老年组十二指肠溃疡14例,胃溃疡24例,复合性溃疡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9例,急性胃黏膜病变7例,胃癌13例。因胃溃疡、复合性溃疡、肿瘤引发出血的患者数老年组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十二指肠溃疡导致出血的患者数老年组明显低于中青年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为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急性胃黏膜病变等,与中青年患者的发病原因有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