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治疗时机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36例均行手术治疗,行胆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17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15例。胆总管空肠吻合4例。结果36例中生存34例,术后死亡2例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对AOSC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及时行胆囊减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损伤控制理念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5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73例化脓性胆管炎患者行损伤控制性手术和后续治疗情况。结果 73例中,47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减压+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13例行PTCD手术,13例行ERCP手术。一阶段干预治愈19例:经腹腔镜微创手术治愈17例,经内镜取石手术治愈2例。一阶段干预后死亡5例,病死率6.8%(5/73)。21例一阶段干预后未行二次手术: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8例,单 纯胆总管结石患者8例,恶性肿瘤患者5例。二期确定性手术治疗28例,术后切口感染2例,胆漏2例,胆道出血1例,手术后短期无死亡病例。 结论 损伤控制理念可有效提高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手术安全性,降低围手术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应用腹腔镜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世纪坛医院普外科2007年3月至2011年7月间98例急性结石性胆管炎急诊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93例患者急诊施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术,2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3例行胆总管探查置塑料内引流管胆道一期缝合术.98例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96 min,平均住院时间12d.术后主要并发症:残石8例,胆漏4例,腹腔出血1例,经保守方法治愈.结论 对绝大多急性结石性胆管炎患者而言,急诊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术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在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20例采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急救减压治疗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例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后,休克得到迅速纠正,全身情况得到改善,病情趋于稳定.1例因多发节段性重症胆管炎引流效果不明显而中转手术.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是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最为直接、简便易行、安全、疗效确切、成功率最高的低损伤性减压措施,避免了病情危重情况下的紧急手术,为择期手术争取了时间,是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道3例肝吸虫性胆管炎的诊治经过,总结临床经验教训。方法对3例肝吸虫性胆管炎误诊为胆管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3例肝吸虫性胆管炎病人均为男性,年龄50~65岁,均有食鱼生史,1例因"上腹部疼痛4天"入院,1例因"反复上腹痛1月余"入院,1例因"反复上腹疼痛半年"入院,3例术前均误诊为胆管癌,行手术探查,手术方式为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胆道镜检查、T管引流术,术中胆管内均可见大量华支睾吸虫虫体,其中1例形成化脓性胆管炎,术中胆道镜探查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肿物以及狭窄,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高度怀疑胆管癌的肝吸虫性胆管炎患者先驱虫治疗后观察胆管系统情况再决定是否手术探查是比较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患者的围手术期整体护理体会。方法对36例行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的AOSC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回顾分析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 36例患者经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全部顺利康复出院,未发生1例与护理措施不当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AOSC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常危及患者生命。在抗休克基础上需急行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精心的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对防止并发症、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49岁。7年前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2年前因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术中发现胆总管中下段有一狭窄环,胆总管直径3cm,肝内胆管冲洗出胆沙。术后2个月T管逆行造影提示:胆总管下段不全性梗阻,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扩张,未见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用腹腔镜行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石症的微创意义及可行性。方法 :分析 84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或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运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和 (或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84例胆石症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 ,其中 76例行胆囊切除并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8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 ,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并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 ,治疗效果肯定 ,微创意义明显。  相似文献   

9.
我科于1995.1~1997.11月胆道探查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病人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42~63岁。平均52岁。原发疾病中3例为肝内外胆管结石并梗阻性黄疽,4例为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5例合并重症胆管炎。手术方式: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6例,二次胆道手术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及胆肠吻合术3例。肝左外叶切除及不规则肝叶切除 胆总管探查取石3例,其中胆道泥抄样结石8例。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腹腔镜胆管探查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41例高龄患者(≥80岁)的临床资料。35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6例行腹腔镜腹腔粘连松解、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前住院时间(5.4±1.5)d,总住院时间(14.6±2.1)d,手术时间(75±13)min...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再发胆管结石合并胰腺炎再次行腹腔镜治疗的可行性、手术时机及手术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20例患者LC术后再发胆管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行腹腔镜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患者顺利完成胆总管探查取石引流术,1例中转开腹,中转率5%。5例患者入院时合并急性胆管炎症状(Charcot三联征)急诊手术,3例为重症胰腺炎予以保守治疗效果不佳,1~3 d内行胆管探查的同时行胰包膜切开灌洗引流术。余者均为轻型胰腺炎未合并急性胆管炎,予以对症治疗待腹痛症状缓解,酶学指标正常后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术后2例患者胆管仍有残余小结石,术后3个月经胆道镜取出。结论:LC术后再发胆管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再次行腹腔镜胆管探查取石术安全、可行。胆管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内环境紊乱,病情相对复杂,手术时机的把握、腔镜下胰包膜切开灌洗引流对重症胰腺炎的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ST)的治疗方法。方法ACST患者26例经积极抗感染、抗休克治疗后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梗阻原因不同,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及胆囊切除术16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胆囊造瘘2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6例;经肝取石并置管引流1例;1例胆道蛔虫行胆总管切开取蛔虫、T型管引流。结果术后并发切口感染2例,结石残留2例。26例中治愈好转24例,占92.3%;死亡2例,病死率为7.7%,2例均死于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结论早期、快速、有效的抗休克治疗对提高ACST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作用。经早期快速抗休克治疗后,病情一旦稳定或有好转,即是施行胆道减压引流术的有利时机。手术方式应以快速、有效、简便为原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2例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成功完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其中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5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16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10例;1例中转开腹.术后所有患者均治愈,4例并发胆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伴有终末期胆病的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 对32例伴有终末期胆病的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施行了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胆囊切开取石、胆囊造口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原位肝移植术.结果 所有病人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88%.术后疗效优7例,良14例,差11例.结论 此类病人肝脏功能储备差,术中极易发生大出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手术前应完善围术期处理,以简单术式为主,解决引起主要症状的结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人胆道疾病的疗效。方法对72例胆道疾病老年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60例行胆囊切除或胆囊大部切除+残留黏膜化学烧灼或电灼术,8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4例行胆囊组织+周围淋巴结活检术。结果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发生切口感染4例,切口裂开2例,胆瘘1例,经过抗感染,切口缝合及营养支持后全部痊愈出院。结论手术是治疗老年人胆道疾病的有效方法。掌握其临床特点,及早诊断,重视围手术期处理,掌握适当的手术时机,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造影与胆道镜的联合应用在胆总管结石手术中的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胆总管结石(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第一阶段为2005年5月至2010年1月期间完成的7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术中胆道镜检查,留置T管,再经T管行术中胆道造影检查。第二阶段为2010年2月至2013年3月的30例患者,在第一阶段经验的基础上分两组:①开腹免T管组,共17例;②腹腔镜组,共13例,其中5例为经胆囊管取石,免T管手术;8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留置T管手术,术中或术后再经T管胆道造影检查。结果第一阶段74例中,术中经常规胆道探查后,再行纤维胆道镜检查发现有结石残留者13例,占18.9%。术后并发切口感染6例,急性心梗1例。全部10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两个阶段中,共有82例行胆囊切除并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另共有22例行胆囊切除并经胆囊管胆总管切开取出胆总管结石免T管手术。所有患者无死亡,无胆管损伤,无胆管残余结石,均痊愈出院。结论在胆囊切除并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手术中联合应用胆道造影与胆道镜安全可靠,治疗效果满意,能很好地降低残余结石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7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7例中有35例行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行囊肿切除、T管引流术,1例行囊肿外引流术,3月后再次行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并发症胆漏2例,对症治疗后好转,无死亡。37例经1~8年随访,1例表现轻度反复发作胆管炎,其余均痊愈,无胆管狭窄表现。结论 MRCP对该病有较高的检出率;胆管扩张症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的选择,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用内镜、腹腔镜治疗高龄病人急性胆管炎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自1998年5月至2003年6月,收治高龄(>75岁)胆管结石诱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病人121例,首先经十二指肠镜行鼻胆管引流术(ENBD),待病情缓解后,根据病人的身体条件和局部结石情况,分别行网篮取石、三镜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或经十二指肠镜胆肠内引流术(ERBD)。结果ENBD全部成功。死亡3例;首次急诊内镜取净结石16例;二次内镜取净结石66例;15例行ERBD术;21例行三镜联合胆总管探查术,中转开腹手术1例。118例内镜、腹腔镜治疗病人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高龄急性胆管炎病人的早期治疗非常重要。急诊应用ENBD缓解胆道梗阻症状可有效降低病死率。综合利用此3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可达到安全满意的疗效,避免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超监视下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用生理盐水冲洗胆道+局部灌注高浓度抗生素,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2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患者,采取B超监视下行ENBD术、术后经鼻胆管行胆道冲洗及灌注高浓度抗生素为主的非手术综合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肝功能、胆总管内径变化,并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2例患者除1例因壶腹癌行保守治疗外,其余21例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成功,胆汁引流通畅,经胆道冲洗+灌注高浓度抗生素治疗后治愈。结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在B超监视下行ENBD术较X监视行ENBD术,胰腺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经鼻胆管用生理盐水冲洗胆道+局部灌注高浓度抗生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有效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腹腔镜、胆道镜技术的日益成熟,腹腔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等,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开腹手术.我院自1992年6月至2008年4月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共682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