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3年聚焦"三农"、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背景下,土地整治作为保障我国农业发展和耕地红线的重要举措,其地位举足轻重。基于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成效评估工作,综合运用德尔菲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从项目执行情况、项目管理情况和项目建设成效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示范项目农村土地整治进行绩效评价,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整治绩效评价等级为优,成效显著,评价结果与项目验收报告结果一致,证明了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运用的可用性。但示范项目土地整治还存在资金使用规范度欠佳、后期管护不到位、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以及农户对土地整治认识不足等问题。同时,针对黑龙江省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发展水平不高,结合成效评估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相关完善意见,以期提高土地整治绩效评价的科学性与公平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地整治的推进,我国对农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日益重视;农户既是项目受益者,也是风险承担者,其参与行为与满意度对项目绩效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农户视角,从过程与结果出发构建农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改进的CSI法测度评价农户视角下的项目绩效水平;构建障碍度模型剖析项目绩效的主要障碍因子,并对江苏省盐都区四个项目进行实证分析,为农地整治项目绩效测度及水平提升提供参考。结果显示:盐都区项目总体绩效值为3.852,处于"良好"等级;要提高项目绩效水平,首先要提高项目过程绩效,其中,项目生态建设与农户的有效参与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土地流转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湖南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土地流转的现状,总结了全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合理的针对性建议。以全国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契机,有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健康、有序地发展,以期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村土地流转更加有效结合,发挥合力,进一步推动湖南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广西鹿寨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县土地整治项目中10个子项目的效益影响因素,采用熵值法,计算了影响土地整治效益的各指标权重,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土地整治项目效益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全县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总体上处于较好的等级;研究区域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良好。可通过促进农业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5.
以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5个镇域为研究对象,结合IPA法构建农村土地整治社会影响评价体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农户总体期望值高于满意度,4个准则层社会经济影响、社会环境影响、社会互适应影响、自然环境和生态影响19个指标满意度均小于重要度.采用IPA四象限法计算得到优势区域7项指标因子,修补区域2项指标因子,机会区域6项指标因子,维持区域4项指标因子.  相似文献   

6.
以广西鹿寨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县土地整治项目中10个子项目的效益影响因素,采用熵值法,计算了影响土地整治效益的各指标权重,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土地整治项目效益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全县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总体上处于较好的等级;研究区域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良好。可通过促进农业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存在无针对性、部分不合理性以及生态、景观效益不够突出等问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模式优势,从经济、社会、生态、景观4个方面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进行分析,构建了相对完善的适用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模式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中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郑霜  谭世明 《湖北农业科学》2022,61(10):173-179+186
以耕种高标准农田多年的农户为研究对象,以行为经济学为理论依据,构建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从家庭特征、事前特征、事中特征、事后特征4个方面分析了农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整治后农户对农田的满意度有所提高,但整体评价依然不高,处于一般至比较满意的水平;家庭年收入、村干部工作满意度、施工人员满意度、整治后农田离家距离、整治后田块减少量、整治后水利满意度、整治后田道满意度和整治后土壤满意度8个变量对整治后农户满意度影响最为显著。建议在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加强施工规范性、提高工程质量标准、鼓励权属调整。  相似文献   

9.
依据农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的公共工程属性,将农民参与和农民满意情况引入农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改进的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然后结合成功度法,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农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后评价模型。以舒城县刘院等2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为例,应用后评价模型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后评价等级值为1.831 8,属于"成功"等级。由此可知,改进的后评价模型在实际农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后评价应用中是科学而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实施和推进庆阳市华池县农村土地整治建设,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15年庆阳市华池县乔川乡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研究区的土地整治综合效益为"中等",经济效益为"良好",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均为"中等";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提高农民对土地整治的意识,参与项目的实施,加强对实施后项目效益评价以及水利设施等的维护。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4):146-148
以十堰市28个乡镇的42个行政村为调查范围,以农户为调查对象,获取570份有效问卷。基于调查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十堰市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满意度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农民对十堰市近年来的新农村建设给予了肯定,总体满意度为65.6%;二级指标中的生产发展和村容整洁的满意度偏低;三级指标中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文化活动、农田水利设施、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粮食销售渠道、村务公开、村庄规划和河塘整治的满意度偏低。最后,从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为地方政府推动全面小康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土地综合整治是坚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有力杠杆,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内在要求[1]。国家对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为导向,以增加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以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普遍采取政府主导的模式,农村参与程度有限,尽管政府对土地综合整治投入很大,但作为成果"受益人"的农民往往不买账,由于农民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实际效果却没有想象中的理想[2]。在这种情况下,从农民满意度的视角来研究土地综合整治问题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在全面了解国内土地综合整治建设情况的基础上,以山东省垦利县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实地调研、查阅资料、问卷调查收集研究所需要的数据等,对土地综合整治农民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基于农民满意度视角的土地综合整治实证研究,对于丰富和发展土地综合整治理论,积极建立土地综合整治的长效机制,实现土地综合整治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最终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188-190
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是实现土地统一登记管理的基础与保障,可以有效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基于临安市的实地调查数据,就农户对土地确权的认知与评价,土地确权对农户的潜在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土地确权的认知并不全面,没有完全理解政策实施背景及其可能影响;农户对于土地确权政策的实施总体满意度较高;土地确权政策的实施对于土地抵押贷款、土地流转等方面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秦刚  陈涛  卿明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638-15640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促进新农村建设作出了一定贡献,但在项目规划设计、项目实施及监管、资金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难以实现当前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四川省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工作,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背景,总结当前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合理性对策与建议,以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山西农业科学》2017,(9):1543-1548
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耕地质量以及自然环境方面,土地整治项目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项目效益后评价可以衡量土地整治工程的效果,亦可以为其他土地整治工程提供借鉴。结合湖南省宁乡县2个村的土地整治项目,基于多级模糊综合评估法构建了相应的综合效益评估体系。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处于良好的等级;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3个部分的评价结果来看,生态效益远不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方发展明显失衡,导致总体评估结果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分析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体系构建的内涵以及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以及基层中需要继续深入完善解决的内容,为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打下基础,全面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的重要举措,结合湖南省湘潭县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探讨了RS、GPS和GIS集成在土地综合整治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结果表明3S技术可以提高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工作效率,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8.
构建农村土地整治效益测算模型,以云南省芒市某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实证对比分析项目区土地整治总体效益状况,为提高农村土地整治效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全过程的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整治绩效评价是土地整治的风向标,对土地整治的成效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浠水县土地整治规划项目的背景下,从项目初期开始到项目结束后构建全过程的土地整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项目总体绩效"评价结果为"优"等,对应分值处于高得分水平。通过分析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项目实施情况,确保土地整治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20.
农用地整治对耕地细碎化影响的多维评价:方法与实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中国农用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离的产权特征,综合耕作地块状况、土地权属构成和规模经营程度三方面要素,构建涵盖地块、农户和村组的多维耕地细碎化评价体系,对典型土地整治项目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土地整治提高了耕作地块规模,改善田间基础设施,案例区田块细碎化评价值由0.45下降到0.40,细碎化程度由一般降低为轻度;2)通过土地整治增加了耕作便利程度,促进农地规模经营,案例区经营细碎化评价值由0.91下降到0.71,细碎化程度由严重降低为轻度;3)由于案例区在整治中未进行大范围土地权属调整,故权属细碎化状况未发生显著改变,权属细碎化评价值由0.23下降到0.22,细碎化程度由较轻降低为轻度;4)为进一步提升土地整治效益,应积极推动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扩大农地规模经营比例,彰显"土地整治+"综合效果,共同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