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针对圆筒件冷拉深成形过程,确定了合适的工艺参数及模具尺寸,并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该成形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成形缺陷一颈缩产生的原因,据此优化了工艺方案.最终保证了圆筒件拉深成形工序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根据某42Cr Mo合金碗形零件的结构及形状特点,对碗形零件挤压缩口成形工艺进行有限元研究,设计了碗形零件的挤压缩口成形工艺方案。通过模拟结果对比分析不断改进工艺方案。最终得出通过多道次缩口成形获得碗形零件的最佳工艺方案。模拟结果表明,通过四道次缩口可实现碗形零件制造,达到零件要求尺寸且缩口变形部位未出现裂纹、褶皱等缺陷,成形效果良好。通过等效应力、应变对其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此碗形零件缩口系数仅为0.1748,可以为小缩口系数的缩口成形提供理论指导,实现了对缩口工艺的理论分析研究,同时可以丰富缩口工艺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杨海钢 《锻压技术》2013,38(1):30-34
从缩口成形过程中传力区的受力状态、缩口成形模具的结构缺陷及零件成形回弹等方面分析了某燃气轮机燃烧室转接段外套缩口成形后直径尺寸超差的原因,证实了缩口工艺不适合该零件成形加工.讨论了用胀形工艺取代原来的缩口工艺,使零件在成形过程中受拉应力作用,进行整体胀形,克服了缩口成形过程中压应力使零件变形区壁厚增厚、传力区失稳等问题.同时,胀形模具采用锥形滑块机构的分块式刚性凸模,通过胀形试验确定了凸模的型面尺寸,实现了零件成形回弹的工艺补偿,提高了零件成形质量.  相似文献   

4.
《铸造技术》2015,(11):2807-2810
城轨用轴承座生产中存在缩松缺陷,MAGAMA软件的模拟结果表明,冒口颈尺寸偏小而过早凝固导致了缩松缺陷的产生。为此,设计了扩大冒口颈并用冷铁辅助的优化工艺。MAGAMA软件的模拟研究与生产证实,优化后的工艺消除了缩松缺陷,显著地提高了轴承座的成品率。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7A04合金筒件的缩口结构,根据筒件缩口形状特点,结合7A04合金成形特性,设计了等温成形工艺方案和工艺工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工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此工艺和模具,筒件缩口达到了要求尺寸,且缩口变形部位未出现裂纹、起皱等缺陷,成形效果好,从而为铝合金筒件缩口成形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差速器壳体铸件在内部密封槽内和保温冒口根部出现的缩松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原工艺中保温冒口补缩能力不足和冒口颈设计尺寸大是产生缺陷的原因.通过采用4个顶冒口雨淋式浇注工艺,将冒口颈优化为喇叭形,均衡了温度场,使铸件实现了顺序凝固,从而消除了铸件缩松缺陷.最后指出:在解决铸件内部缩松问题时,如果采取了冒口补缩方式,但铸件...  相似文献   

7.
采用带气流预紧实的KW高压造型机生产地铁齿轮箱上箱体球铁件。由于按原工艺方案生产的铸件多处厚大部位均出现了缩孔、缩松缺陷,利用华铸CAE软件进行了工艺模拟,结果显示:由于冒口颈凝固封闭的时间过早,远离冒口处的热节不能补缩,导致缩松、缩孔缺陷的形成。通过调整冒口尺寸和冒口颈尺寸,在砂芯中部设置冷铁以及进行浇注系统改进等工艺措施,延长了冒口补缩通道畅通时间,提高了补缩效率。试产铸件经解剖和X光探伤确认,缩孔和缩松已被消除,铸件已成功地进行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8.
根据可控压力冒口原理,选择适当的冒口和冒口颈尺寸,控制铸件内部压力,获得无缩松缺陷的铸件,并提高了铸件的工艺出品率。  相似文献   

9.
汽车车轴多采用钢管制造,两端需要进行缩颈,再焊接半轴.制造重型车桥、车轴的材料一般为厚壁钢管,可采用多次冷缩颈或热缩颈工艺.厚壁钢管的缩颈成形工艺已经较为成熟,目前薄壁钢管缩径成形方面的研究报道还较少,夏巨谌等人对薄壁钢管缩径成形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模拟;刘超,王连东等研究汽车桥壳管坯推挤一拉拔复合缩径成形工艺;...  相似文献   

10.
利用ViewCast软件对某大型端盖铸钢件的凝同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预测了缩孔、缩松缺陷产生的位置,分析了原因.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端盖的初步铸造工艺,并进行了模拟.通过调整冒口尺寸,进行工艺优化,获得了合适的工艺方案.结果表明:端盖下部冷铁起到了良好的激冷作用.初始工艺中轴颈上部出现的缩松是由于冒口尺寸不够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关于钢中白点形成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有关文献的评述,介绍了最近提出的一种与氢无关的白点形成机制。白点是高温塑性变形中产生的内部发裂,或者是高温塑性变形中产生的缺陷在冷却过程中受热应力作用而发展成为内部发裂。讨论了高温塑性变形过程中工件内部产生宏观裂纹和微观缺陷的可能性。根据这种白点形成机制,将以适当的热加工工艺防止白点而不必长时间扩散去氢。  相似文献   

12.
真空消失模铸造铸铁件铸型坍塌缺陷成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吴志超 《铸造》2000,49(4):202-205
对真空消失模铸造铸铁件铸型坍塌缺陷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铸型坍塌缺陷的形成是由于铁水充型时 ,其流动前沿气隙内外真空度的急剧下降 ,同时内外受力失去平衡 ,造成干砂向气隙内流动而引起的。提出了铸型坍塌缺陷的力学关系式 ,通过变速箱体的实验室和现场浇注试验 ,证明了上述坍塌缺陷形成机理和力学关系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万向节叉热成形过程模拟研究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周永强  周杰  王梦寒 《锻压技术》2002,27(2):6-7,30
建立了万向节叉热成形工艺的刚粘塑性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在不同毛坯尺寸下万向节叉热成形过程的变形情况及可能产生的缺陷,为获得合理的毛坯尺寸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显示器壳体与按键同模成型注射模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CAE技术对小尺寸显示器壳体与按键注射模成型缺陷进行分析,提出4种改进方案,对改进后的方案进行模拟,根据模拟分析结果,提出了合理的注射成型工艺方案。模拟结果显示,用模具CAE技术解决注射产品设计、模具设计及成型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具有快速、准确、方便、高效等优势,可缩短模具制造周期,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基于微磁无损检测技术,以预制腐蚀缺陷的带包覆层管道为研究对象,分析微磁无损检测技术对于带包覆层管道检测的可行性。首先验证了缺陷大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然后建立了包覆层厚度对磁场强度衰减的影响模型,并利用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研究证明了微磁无损检测技术应用于管道检测的优势,为带包覆层管道腐蚀缺陷的微磁检测技术工程实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淬火油是热处理淬火过程中应用最广的冷却介质,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污染源和火灾隐患。近年来,由于热处理数值模拟虚拟系统和精确控制技术的完善和应用,使以水代油淬火冷却技术得以实现。该技术以数据挖掘型模拟系统为工具,以优化的工艺数据库为核心,通过具有灵活切换和调整冷却能力功能的工艺装备,形成以水代油淬火冷却的智能化系统技术,从而实现淬火冷却的节能、环保、安全目标。  相似文献   

17.
在铝合金挤压生产过程中采用液氮带走挤压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同时对挤压工作区进行惰性保护,能有效提高挤压生产率、模具寿命及型材质量。分析了铝挤压过程中缺陷产生的原因,介绍了液氮冷却技术的原理。并基于实践经验介绍了该技术的应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空心件带芯棒轧制与空心轧制成形过程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三辊楔横轧空心件带芯棒与空心轧制的复杂变形特性开展了实验研究,通过有限元仿真,比较分析了带芯棒与空心轧制时轧件的内部应力、应变场以及晶粒尺寸,分析表明,带芯棒轧制时不仅可以得到了等内径空心件,而且晶粒细化更能满足轴类零件的力学性能需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电器隔离罩制件的分析,确定制件的成形工艺和成形工步,设计了多工位成形模具,使制件在一套模具上分别完成多个工序,实现产品的冲压成形和批量生产。该模具经实际生产验证,结构合理,运行平稳,满足制件尺寸和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在广泛考察国内外制造随形冷却通道注射模技术的基础上,摈弃普遍采用的直接制模技术,提出将选择性激光烧结(SLS)技术和铸造工艺相结合,间接快速制造随形冷却通道注射模的新的制造工艺方法。利用SLS技术对腹膜砂和环氧树脂混加的材料成型注射模的布尔结构铸造砂型,对砂型进行后处理后,浇注铝合金形成模具铸件,最后对模具铸件进行清粉和后处理,完成注射模制造。同传统的随形水路模具制造技术相比较,本方法能成型较为复杂的随形冷却通道,并且由于直接用铝合金铸造成模具,其致密度、强度和尺寸精度相比较传统的脱脂、高温烧结和低温浸渍改性的环氧树脂等工艺方法得到的模具性能大幅度提高。该注射模寿命可达50 000次/副,强度可达588 MPa。从塑件质量可以得出,此工艺是一种快速制造适合小批量生产注射模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