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向贤德  冯斌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4,22(12):2331-2332
目的:规范周围性面瘫的康复治疗方法,使周围性面瘫的中西医治疗方法更科学化、合理化、常规化.方法:采用程序性康复治疗的原则,将目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各种中西医治疗方法,按面神经生理和病理的规律进行程序性使用.结果:56例周围性面瘫,经过程序性康复治疗后,无论是在急性期,或是在康复期,患者的病情均得到很好的控制,可以缩短病期,减少失治误治的出现.结论:程序性康复治疗方法是一种优化的合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合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周围性面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在针刺选穴和针刺时间、疗程上均一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康复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疗效(P〈0.05),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合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期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在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中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分为3期(发病2周内、发病2周至1月、发病1月以上)进行不同的治疗,同时结合超短波治疗。结果:治疗3个疗程统计,总有效率为96%,痊愈率为84%。结论:分期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较高的疗效,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周围性面瘫治疗无效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周围性面瘫治疗无效的原因及如何做好防治。方法: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中国医院知识仓库系统(CHKD),检索了817篇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文献,并进行整理、归纳。结果:发现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文献中,对周围性面瘫治疗无效进行病因及防治,未能进一步归纳整理。结论:有必要对周围性面瘫治疗无效进行病因研究,从而提高临床诊治周围性面瘫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最佳方案,观察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根据患者病程的长短、发展规律分为急性期、恢复期、恢复后期、后遗症期,针对各期特点施以不同针灸疗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陈静  吴利  何波 《四川中医》2011,(12):101-102
目的:观察针灸和中药联合使用分期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针灸配合中药的方法分初期(发病期)、中期(治疗期)、后期(恢复期)三期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360例。结果:治愈301例,好转57例,未愈2例,好转率99%,治愈率83.6%。结论: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面神经干注射疗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康  张学良 《光明中医》2008,23(12):1998-1998
目的:探寻一种新的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方法:运用面神经干注射疗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2例。结果:2例患者面部症状、体征消失,临床痊愈。结论:面神经干注射疗法能有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总结护理方法经验.方法:对10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穴位针灸临床治疗方法,同时在治疗适当期针对不同面瘫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肌肉锻炼等康复训练手段.以5天为1疗程,共治疗4~6个疗程.结果:本组10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中,治愈93例(88.6%),显效9例(8.57%),有效3例(28.6%),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结论: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结合康复手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以薄氏腹针结合康复手法治疗,对照组以常规针刺疗法结合康复手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House—Brachmann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9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H0use—Brachmann积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疗法结合康复手法可以提高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10.
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72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索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最佳方案。方法:72例用针灸分期治疗。结果:急性期痊愈率92.00%,稳定期痊愈率85.00%,恢复期痊愈率66.67%,后遗症期痊愈率33.33%,总痊愈率76.39%。结论: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可缩短疗程,提高痊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鱼际揉法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索一种新方法。方法:大鱼际揉法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将周围性面瘫分为早期及恢复期,采取不同的治疗量。结果:治愈107列,显效18列,有效4列,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大鱼际揉法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周围性面瘫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针灸疗法,治疗组40例采用经筋刺法结合康复功能训练,10d为1个疗程,间隔2d,治疗3个疗程观察结果。结果:对照组治愈率52.5%,治疗组7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痊愈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经筋刺法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再谈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时机──兼与朱春华、林学武同志商榷周围性面瘫发展期(即急性期)能否应用针刺治疗,多年来医家都在争论,认识不一致。朱春华、林学武两同志更于《中国针灸》1994年第4期撰文提出:针刺治疗面瘫的最佳时期是静止期。笔者不敢苟同,遂不揣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针刺、物理治疗、药物等综合治疗及康复护理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对6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进行综合治疗及康复护理,包括针刺、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及康复护理等.结果 20d后进行疗效评定,临床治愈37例,显效15例,好转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06%.结论 针刺、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与康复护理能有效治疗周围性面瘫.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周围性面瘫分为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后遗症期,治疗时根据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急性期以西医西药为主,静止期中医针灸和中药并重,恢复期以推拿为主,后遗症期以针灸和功能锻炼为主.结果:128例治愈115例,治愈率89.84%,显效9例(7.03%),好转4(3.13%),总有效率100%.结论:周围性面瘫的分期辨治疗效果好、治愈率高,病程短、后遗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与药物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电针加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综合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痊愈139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68%。结论:药物早期治疗,合理使用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能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针灸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35例,取穴百会、头针运动区、攒竹、丝竹空、四白、翳风、迎香、地仓、下关、颊车、合谷。结果:治疗35例患者中,治愈29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达100%。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治疗方法和时间。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急性期采用针刺加闪罐治疗;对照组在急性期后采用单纯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69.44%、40.00%,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x^2=4.60,P〈0.05)。结论:说明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治疗时间在急性期,并推荐使用针刺加闪罐疗法。  相似文献   

19.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中的常见病,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针灸、中药内服和局部外敷、火罐等局部理疗。近年作者采用颜面神经局部注药治疗周围性面瘫,对83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发现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概述近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进展。方法:对近5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进行综述,总结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及其疗效。结果: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显著。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好,但缺少治疗机理方面的研究,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价系统,应进一步规范临床研究,优化针灸处方,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