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生物慢滤系统对再生水中氮磷降解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生物慢滤系统中菌-藻共生的特点,对用于景观补水的再生水中氮磷进行有效的去除,可有效预防由于再生水中氮磷营养盐浓度较高而引发的景观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通过生物慢滤系统净化再生水的试验研究表明,生物慢滤系统在保持上覆水深为80cm、滤层厚度为80cm、滤速为0.1m/h的条件下,对水体中总氮、氨氮、硝酸盐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7.55%、50.16%、46.37%、66.32%和47.04%,叶绿素a的去除率可达95.75%;经生物慢滤系统处理后的再生水在景观储存过程中藻类的生长缓慢,叶绿素a含量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氮磷含量较低且趋于稳定。经生物慢滤池处理的再生水用于景观水体的补充水源,可减少富营养化的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2.
低影响开发(LID)生物滞留系统是净化城市地表径流的重要措施。多环芳烃(PAHs)作为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是城市雨水径流中的重要成分之一。通过总结城市地表径流中PAHs污染现状和国内外应用生物滞留系统去除PAHs的研究动态,系统分析了PAHs类污染物的去除机理、效果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滞留系统主要通过填料吸附、微生物降解、植物吸收、挥发等作用去除PAHs,平均去除率在30%~90%。影响去除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PAHs性质、系统组成与设计、微生物及环境因子等。建议关注生物滞留系统中PAHs的积累和长期运行效果,并开展系统优化设计和作用机制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利用生物慢滤池对人工模拟污水和西安市某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进行了深度净化处理实验,通过分析进出水中氮、磷含量和高锰酸盐指数及上层水和出水中的叶绿素a含量等指标,考察了生物慢滤池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生物慢滤池对人工模拟污水的处理效果较好,总氮、氨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分别为66.4%、40.2%、66.4%和73.3%;深度净化污水厂二级出水,总氮、氨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分别为35.1%、21.0%、30.2%和12.6%,去除率略低于人工模拟实验;生物慢滤池对叶绿素a有很好的截留效果,去除率分别为93.4%和66.4%;生物慢滤池处理后的再生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要求,可回用于城市景观水体,作为城市景观水体的补充水源,避免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聚丙烯与沸石填料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上向流单级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对聚丙烯与沸石填料的处理效果和附着微生物特性进行比较.在BOD5容积负荷为3kg BOD5/(m3·d),NH3-N表面负荷为O.5 gNH3-N/(m2·d),气水比为10:1的室温运行状况下,聚丙烯与沸石填料滤池对CODCr的去除效率均达到85%以上,二者差异不大.聚丙烯填料滤池对NH3-N和TN去除率分别为87%和36 9/6;由于沸石的离子交换作用和内部的缺氧环境,滤池的硝化作用和TN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1%和19%.两种填料生物量和生物活性变化趋势相似,随着水流方向生物量逐渐降低,生物活性呈现明显的倒V形,微生物活性在有机物由富集转向缺乏时达到最高.试验结果表明,沸石填料的特殊结构更有利于提高工艺的脱氮效果,与聚丙烯填料相比更适合用于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  相似文献   

5.
下向流生物滤池低温堵塞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度处理中下向流生物滤池正常运行条件下,滤柱进水段由于污染物的降解。微生物大量积累,水头损失增长较快。尤其在低温下,由于水力条件、生物微环境、生物相改变以及微生物的自我保护,滤池更易发生气塞、堵塞,其运行周期比中温时降低近2/3,严重影响了净化效果。提出了局部反冲洗法解决膜滤池低温堵塞问题。局部反冲洗后,水头损失由60cm 降到30cm 左右。局部反冲洗在改善滤柱堵塞的同时,为自养亚硝化菌和硝化菌提供了更为稳定、适宜的微环境,使 NH_3-N 的去除率由15%增至50%以上;COD_(Cr)的去除效果因为生物活性的增加并未受到波动。局部反冲洗后,生物量和水头损失沿层积累率的最大值出现在滤柱下段。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湘江长沙段水源水藻类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了常规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组合;臭氧氧化、常规混凝沉淀处理及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组合;陶粒滤池生物预处理、常规处理及活性炭深度处理组合三种组合除藻工艺对某自来水厂的藻类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7.
污水深度处理中快滤池的生物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相生  孟雪征  张杰 《给水排水》2003,29(10):42-44
快滤池是污水深度处理中最普遍应用的一种技术。传统观点认为 ,快滤池去除悬浮类和胶体类杂质的机理是物化截留作用。试验证明 ,作为污水深度处理的快滤池也具有一定的生物作用。快滤池内微生物以滤料上的生物膜和滤层中活性污泥的形式存在。滤层中除了靠近进水处有一部分好氧微生物外 ,其余均为兼性或厌氧微生物 ,且生物量沿水流方向逐渐减少 ,生物作用也随之减弱。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望虞河西岸无锡市古市桥河道整治中农田退水净污湿地的水质净化效果的监测,研究农田湿地对稻田退水中氮磷和有机农药的去除效果,并分析了去除机理。结果表明:农田湿地对总氮、总磷和氨氮的去除率平均值分别为60.95%、72.62%和65.97%,对3种典型农药二甲四氯钠、三唑磷和多菌灵的去除率分别在20.86%~62.33%、17.86%~69.52%和1.31%~61.15%范围内;水体中氮磷可以通过透水坝物理拦截过滤作用、基质吸附作用、微生物代谢作用和植物吸收利用来去除;农田湿地对污染物去除率与各级透水坝所用填料介质密切相关,各级湿地池对污染物去除无显著性差异;水体中农药去除途径较为单一,主要依靠填料表面功能微生物的作用,且第一级透水坝对农药去除率显著低于后两级。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曝气生物滤池用于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曝气生物滤池、纤维球过滤作为主体工艺对城市污水二级处理厂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的工艺可行性 ;研究了曝气生物滤池的运行特性 ;考察了采用曝气生物滤池、纤维过滤、活性炭吸附、微滤以及反渗透工艺对工业废水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后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补水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 :①曝气生物滤池对二级处理后的城市污水 (试验Ⅰ )和工业废水 (试验Ⅱ )中COD的去除率分别为2 5 1%和 5 5 6 % ,出水COD浓度为 33mg/L和 33 6mg/L ,对BOD均有 70 %以上的去除率 ,并且对SS及浊度、氨氮均有很高的去除率 ;②曝气生物滤池对SS与浊度的去除率随进水滤速升高呈直线下降趋势 ,而对COD的去除率在某一个滤速范围内达到最高 ,此时滤池内有机负荷为 1~ 1 5kg COD/ (m3 ·d) ,有效水力停留时间为 1~ 1 5h ;③曝气生物滤池中的溶解氧浓度随填料层增高呈线性增加的趋势 ,COD的去除率沿填料层高度变化为非线性的 ,在试验Ⅰ中 1 5~2m之间的填料层内对COD的去除率最高 ;④根据COD和SS去除率的变化判断反冲洗的周期 ,采用气水联合的方式对曝气生物滤池进行反冲洗 ,反冲洗后曝气生物滤池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恢复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 ,试  相似文献   

10.
针对再生水厂实际运行中出现的反硝化生物滤池对总磷(TP)有去除的现象,通过试验研究了在实际工程运行条件下反硝化生物滤池的除磷效能、除磷原理以及进水磷浓度对脱氮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硝化生物滤池对溶解性总磷(SP)的去除主要由生物膜中微生物的同化作用完成,在进水SP浓度为0.1~0.5 mg/L时,其去除量与进水浓度大...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香蒲在夏季环境下对不同负荷污水净化的作用,本文采用无土培养挺水植物香蒲,进行不同浓度梯度处理下净化水体的静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水体的浓度与叶绿素a、蓝绿藻数的最大值呈正相关,香蒲对低浓度水体的氨氮、TP、TN净化效果影响最好,去除率分别为98.01%,92.35%,96.64%.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综合解决乡村河流微污染问题,文章以上夹河退水渠河道微污染水体为对象,以净化能力强且观赏性较好的9种水生植物为试验供试植物,构建了单一植物型生态浮床,研究了植物型生态浮床对水体中氨氮(NH4^+-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等指标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9种植物生态浮床对乡村微污染河道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率有一定差异;其中,象草、芦苇、水葫芦对NH4^+-N去除率较高,分别为54.58%、61.04%、67.50%;黄菖蒲、美人蕉、水葫芦对TP去除率较高,分别为83.93%、86.26%、89.17%;黄菖蒲、风车草、水葫芦对COD去除率较高,分别为31.82%、31.83%、33.39%;该研究能够为植物型生态浮床技术在今后乡村微污染河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曝气生物滤池降解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实际分散型生活污水作为试验原水,对曝气生物滤池的降解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观点不同,曝气生物滤池在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时并不发生严格的有机物与氨氮的分段去除现象,有机废水氨氮与有机质基本在同一区域内去除,滤料在10~40cm段的去除率增长速度最快,在70cm之后去除率的增长开始逐渐变缓。在进口段,由于有机质浓度高,供氧充足,有机质的去除率较高;由于异养菌和氨化菌的作用,氨氮浓度在进口段不但不减少,反有微小升高。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生物滞留系统净化效果,探讨了绿沸石、蛭石、活性炭、珍珠岩等材料用作特殊填料时对道路径流雨水中NH_4~+-N、TN、TP、COD等污染物的吸附性能。静态摇床实验研究了填料对各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并建立了各填料等温吸附模型。结果表明沸石的综合吸附性能较好,活性炭次之,4种填料的等温吸附过程拟合结果基本符合朗格缪尔(Langmuir)吸附模型。以沸石作为特殊填料的小试结果表明,生物滞留系统对NH_4~+-N、TN、TP、COD的负荷削减率可分别达到70.59%、85.83%、79.98%、66.02%。从净化性能及经济性方面考虑,沸石作为生物滞留系统特殊填料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广州城市河涌氮、磷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州市区典型河涌氮、磷污染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覆水中氨氮质量浓度为6.21~22.40 mg/L,间隙水中氨氮质量浓度为19.9~152.0 mg/L。河涌上覆水以及间隙水中的氮污染主要是无机氮污染,且以氨氮为主,占总无机氮的90%以上。各河涌的氨氮和总氮值之间表现出很强相关性,但上覆水的氨氮和总氮值与间隙水的氨氮和总氮值之间,却不存在明显相关性。底泥间隙水与上覆水磷形态差异较大,间隙水中可溶性正磷酸盐与总磷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且有机磷质量浓度比上覆水要高;底泥中可溶性磷(Psol)、铝结合磷(PAl)质量浓度较低,铁结合磷(PFe)质量浓度较高。悬浮物中各形态磷质量浓度整体上均比底泥样品要高。  相似文献   

16.
厘清湖泊大型节制闸工程冬季不同调控对湖泊水质时空分布格局变化的影响,对于科学提升湖泊水环境质量、保障供水安全和提高工程综合效益具有重大意义。利用巢湖数字流场平台,以 2020 年冬季巢湖高水位为背景,模拟了巢湖闸稳定泄流、分时段泄流和综合泄流三种调控方案下巢湖总氮、总磷、氨氮和藻类生物量的响应特征和后续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泄流方案可降低巢湖全湖氨氮和西半湖总氮、总磷浓度,但会造成中东部湖区总氮和总磷浓度,以及全湖藻类生物量的上升;稳定泄流方案影响最为明显,该方案下全湖氨氮浓度平均下降 4.13%,藻类生物量平均上升 6.59%。开闸泄流有利于缩减湖体氮、磷、藻的总存量,有利于后期较大水时巢湖总磷、总氮浓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白洋淀芦苇湿地根孔(系)观测调查及其净化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芦苇是白洋淀水陆交错带区域典型的湿地植物,面积约6000hm^2。观测调查结果表明,芦苇具有庞大的地下根状茎,形成芦苇根孔;根孔以横向走向为主,大多数芦苇根孔集中在18-75cm之间。与退化芦苇湿地相比.健康芦苇湿地苇高、苇粗,根、茎长而重。室内芦苇和小麦原状土柱(0~100cm)的污水净化实验结果表明,苇地土柱的净化能力大于麦地土柱,以对磷的净化最大。苇地土柱的净化率为TP92.6%、TN40.6%、COD54.1%;麦地土柱的净化率为TP86.0%、TN27.4%、COD2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