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室性心律失常Lown分级、室早指数及昼夜分布情况对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1年12月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出的54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器质性心脏病组(Ⅰ组,n=334)、非器质性心脏病组(Ⅱ组,n=206)室性心律失常Lown分级特点,两组间Lown分级Ⅲ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的室早指数及其昼夜分布特点.结果:Ⅰ组检出的Lown分级Ⅲ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159例(47.6%)显著高于Ⅱ组检出的30例(14.6%)(P<0.01);Ⅰ组Lown分级Ⅲ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的室早指数为0.99±0.11,显著低于Ⅱ组的1.17±0.15(P<0.01);Ⅰ组室性心律失常高峰出现在日间220例(66%),显著高于Ⅱ组的89例(43%)(P<0.01).结论: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Lown分级、室早指数、室性心律失常高峰时间分布的综合分析,有助于区分室性心律失常的性质及提高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使用(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大一 《临床荟萃》1999,14(4):193-194,F003
4临床常见心律失常的合理用药 4.1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分级与治疗对策 我国广大临床医生最熟悉的室性心律失常危险性分级方法为Lown的分级系统(表11)。 Lown在70年代初期,根据当时冠心病监护室(CCU)中的急性心肌梗塞早期中的室性早搏的不同情况与预后的可能关系提出了这个分类方式,此后他又作了一些修改。Ⅱ级为频发室性早搏,Ⅲ~Ⅴ级为复杂性室性早搏。目前,我国动态心电图检查日益普及。不少单位的动态心电图室在给患者检查结果的报告单上,常规使用Lown分级的术语与级别,给患者带来了紧张与恐慌,也给医疗实践带来了混乱。 Lown分级的最大局限性或不足在于它只列举了室性早搏的频发复杂程度,而忽略了患者的心脏和全身的整体临床情况,如患者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如有器质性心脏病是什么病因导致的,心脏功能如何,有无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尤其低血钾和低血镁)、心肌缺血、活动风湿等可以纠正的诱因或病因,是否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促)心律失常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室性早搏Lown分级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新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Lown分级将0级47例纳入A组,Ⅰ~Ⅱ级16例纳入B组,Ⅲ~Ⅴ级27例纳入C组,比较3个组患者间C反应蛋白(CRP)与平均脉压指数(PPI)水平。结果 B组患者CRP水平为(15.9±3.6)mg/L ,PPI为0.46 ± 0.05,其水平明显高于 A 组的(13.5 ± 3.1)mg/L 与0.41 ± 0.06;而C组CRP水平为(18.4±4.1)mg/L ,PPI为0.53 ± 0.07,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MI患者Lown分级与CRP、PPI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 Lown分级可反映AMI患者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4.
室性早搏的分级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岩飞 《临床荟萃》1999,14(3):116-116
室性早搏(Ventriμlar premature beats)是心律失常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老年人多见。心脏病患者和正常人均可发生。有人统计约60%的成年男性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中有室性早搏出现。最常见的病因为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及高血压心脏病。药物洋地黄、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等也可引起室性早搏。其他如电解质紊乱、低血钾及在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中导管的机械性刺激,也可导致室性早搏的发生。室性早搏的分级对患者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1971年国外学者Lown首先根据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对室性早搏进行了分级,即著名的Lown氏分级:0级,无早搏;Ⅰ级,偶发室性早搏,每小时少于30次,或每分钟少于6次;Ⅱ级,频发室性早搏,每小时大于30次,或每分钟大于6次;Ⅲ级,多源、多形性室性早搏;Ⅳ_A级,成对的室性早搏,反复出现;Ⅳ_B级,成串的室性早搏(3个或3个以上室性早搏)反复出现;Ⅴ级,RonT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心电图QRS波时间延长在老年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入选的41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按心电图QRS波时间分为≥120 ms组(n=83)和<120 ms组(n =327),比较两组患者QRS波时间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左心房(LAD)左心室(LVEDd)内径、左室壁厚度及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 ①<120 ms组LVEF及LVFS均值大于≥120 ms组(P<0.01);②≥120 ms组LAD、LVEDd均值大于<120ms组(P<0.05或P<0.01);③<120ms组的左室壁厚度略大于≥120 ms组,≥120 ms组的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所占比例略高于<120 ms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心电图QRS波时间对判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东方  解鸣鸣  席连英  田军  熊敏  刘琴 《新医学》2012,43(11):803-805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QRS波群时限的慢性左心力衰竭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LVEF和NYHA心功能分级的差异,探讨延长的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对血浆NT—proBNP、LVEF和NYHA心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82例临床明确诊断为慢性左心力衰竭的患者,根据入院时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分为QRS波群时限〈110ms组(47例)和QRS波群时限≥110ms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LVEF和NYHA心功能分级的差异。结果:QRS波群时限≥110ms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更高,而LVEF值更低,NYHA心功能分级更高。结论:慢性左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心电图QRS波群时限能较好地反映患者NT—proBNP水平、LVEF和NYHA心功能分级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PIMSRA)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对室性心律失常Lown分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接受PIMSRA治疗的HOCM患者85例。所有患者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年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 获取Lown分级参数, 比较手术前后Lown分级的变化。根据Lown分级是否显著改善将患者分为改善组和未改善组, 比较两组间相关资料的差异。分析Lown分级改善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术前比较, 术后Lown分级有显著改善(P=0.001), 其中Lown Ⅰ级例数显著增加(P=0.001), Ⅲ级例数显著减少(P=0.005), Lown 0级、Ⅱ级以及Ⅳ级例数无显著变化(均P>0.05)。改善组伴有肥厚型心肌病(HCM)家族史的比例、基线Lown分级、最大左室壁厚度减薄率和左心室流出道激发压差降低率高于未改善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HCM家族史(OR=3.95, 95%CI=1.34~11.64, P=0.013)、基线Lown分级(OR=2.01, ...  相似文献   

8.
室性早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室早发作时间规律的探讨对于早搏的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本文报告130例复杂性室性早搏(Lown分级≥Ⅱ级者)患者的观察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所有病例来源于本院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的病人,男性76例,女性54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结合心电图T波振幅对于扩张型心肌病(DCM)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2年12月在我院就诊并诊断为DCM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其分为 NYHA Ⅱ级组(n=28)、NYHA Ⅲ级组(n=26)和NYHA Ⅳ级组(n=26)。所有患者均完善超声心动图和同步12导联体表心电图检查。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T波振幅与DCM心功能分级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T波振幅评估DCM左室收缩功能的诊断效能。 结果 NYHA Ⅲ级组和NYHA Ⅳ级组左室收缩期末期容积(LVESV)、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高于NYHA Ⅱ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 Ⅳ级组LVESV、LVESD、LVEDV、LVEDD均高于NYHA Ⅱ级组和NYHA Ⅲ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 Ⅲ级组和NYHA Ⅳ级组LVEF低于NYHA Ⅱ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 Ⅳ级组LVEF低于NYHA Ⅱ级组和NYHA Ⅲ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 Ⅱ级组、NYHA Ⅲ级组、NYHA Ⅳ级组心电图T波振幅在II、V4、V5、V6导联均逐渐降低,以NYHA Ⅳ级组降低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参数LVESV、LVESD、LVEDV、LVEDD与DCM患者心功能分级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0.486、0.514、0.473、0.522,均P<0.001);LVEF与DCM患者心功能分级严重程度均呈负相关(r=0.504,P<0.001)。心电图T波振幅在II、V4、V5、V6导联与DCM患者心功能分级严重程度均呈负相关(r=0.438、0.465、0.530、0.512,均P<0.001)。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T波振幅对DCM左室收缩功能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UC=0.922,95% CI:0.845-0.998,P<0.001),显著优于单独应用超声心动图对DCM左室收缩功能的诊断价值(AUC=0.863,95% CI:0.757-0.970,P<0.001)和单独应用心电图T波振幅对DCM左室收缩功能的诊断价值(AUC=0.706,95% CI:0.560-0.853,P=0.024)。结论 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T波振幅可作为评估DCM左室收缩功能的重要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心电不稳定的心电图表现 (一)Q—Tc>440毫秒。Schwartz曾对患者组(冠心病患者Q—Tc>440毫秒)与对照组各55例进行对比观察,在十年随访中患者组死亡23例,均为猝死,而对照组仅1例猝死。 (二)室性早搏特别是频发的和复杂性室早,后者系指Lown分级的3~5级(包括多源性或多形性,成对出现成形成短阵室速;R落在T波上)。临床观察表明,有复杂性室早患者发生猝死的危险性,比对照组大3倍。Vismara认为,复杂性室早在猝死者与存活者中的发生率,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功能指标联合心电图QRS碎裂波(fQRS)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室性心律失常等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将117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十二导联心电图QRS波形态分为fQRS波组(75例)及无fQRS波组(42例),其中fQRS波组又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情况分为LVEF下降组(A组)和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组(B组),无fQRS波组简称为C组。分析各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采用动态心电图分析室性心律失常,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冠状动脉造影:A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3例(6.7%),多支病变42例(93.3%);B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8例(26.7%),多支病变22例(73.3%);C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29例(69.04%),多支病变13例(30.96%),其中B、C组多支病变百分比较A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完全性闭塞发生率(51.1%)显著高于B组(13.3%),C组(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室性心律失常分析:室性期前收缩Lown分级Ⅲ级、ⅣA级、ⅣB级比较,其中A组ⅣB级发生率(35.6%)高于B组(3.33%)、C组(0);C组ⅣA级发生率(19%)明显低于A组(48.9%)、B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A组(51.11±8.44)mm与B组(50.99±7.34)mm、C组(48.76±6.53)m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梗死患者LVEF下降合并fQRS波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冠状动脉完全性闭塞及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LVEF正常合并fQRS波及无fQRS波者,两项指标联合应用对高危心肌梗死预警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在心肌梗死临床发病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在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心肌梗死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心电图QRS波的表现形态分为病理性Q波组、病理性Q波合并碎裂QRS波组、碎裂QRS波组,并根据心肌梗死的不同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纳入研究的心肌梗死患者中碎裂QRS波组对发病诊断的敏感性为22.0%,病理性Q波组的敏感性为26.0%,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碎裂QRS波组的特异性为96.0%,阳性预测值79.0%,高于病理性Q波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性Q波合并碎裂QRS波组的敏感性为40.0%,高于病理性Q波组和碎裂QRS波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破裂性QRS临床上可作为心肌梗死的发病和诊断重要标志物,对临床心肌梗死的发病和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心电图QRS波群形态进行缺血分级,探讨缺血分级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预测意义.方法 为前瞻性观察研究,选择2003年7月至2008年4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收治STEMI患者223例,纳入标准:(1)缺血性胸痛≥30 min.(2)心电图可见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ST段抬高.(3)发病时间≤12 h.排除标准:(1)有束支传导阻滞;(2)有左室肥厚者.根据入院时心电图QRS波群形态进行缺血分级:2级缺血组(134例):ST段抬高但QRS波终末部无改变;3级缺血组(89例):除ST段抬高外,QRS波终末部扭曲且常伴R波增高与S波消失.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冠心病危险因素等方面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在发病12 h内均行溶栓治疗,观察心电图ST段变化;住院期间观察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 入院时和溶栓后2h,3级缺血组ST段抬高的幅度(∑ST)均显著大于2级缺血组(P<0.01),溶栓后2h,ST段回降率显著低于2级缺血组(P<0.01);3级缺血组肌酸激酶MB同工酶峰值显著高于2级缺血组(P<0.01);两组患者严重心律失常如室早、室速或室颤、Ⅱ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级缺血组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高于2级缺血组的趋势;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从发病到溶栓的时间和入院时心电图∑ST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而3级缺血的预测意义最强.结论 STEMI患者入院时心电图呈3级缺血,溶栓后易于出现ST段回降不良,是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电图检测中碎裂QRS波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实施心电图监测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确诊为冠心病者设为研究组(32例),另外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阴性者设为对照组(48例),分析对比两组心电图破碎QRS波的发生率与破碎QRS于心电图中的具体分布情况。结果研究组破碎QRS波发生率(65.63%)高于对照组(3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碎裂QRS波分布于心脏下壁发生率均高于侧壁和前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检测中碎裂QRS波对冠心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不仅可有效提高检出率,而且碎裂QRS波对冠心病多支病变预测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胆碱脂酶(cholinesterase,ChE)、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在肝硬化中的检测价值。方法:测定105例肝硬化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前白蛋白、胆碱脂酶、总胆汁酸活性及肝功能生化指标,并按Child-Pugh分级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组前白蛋白含量、胆碱脂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按Child-Pugh分级比较,肝硬化组前白蛋白含量在ChildA级与对照组、B级与A级之间、在C级与B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胆碱脂酶活性在ChildA级与对照组、B级与A级、C级与B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总胆汁酸在ChildB级与A级,C级与B级间有显著差异性,在A级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前白蛋白、胆碱脂酶在肝硬化早期评估中有很重要的价值,而总胆汁酸在肝硬化预后的判定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室性早搏定位分析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0例住院患者发生室性早搏QRS波群形态进行定位分析。结果在有心脏病的患者中,室早来源于左心室的最为常见,占总人数的25%;室早来源于右心室的占19%、心底部占15%、心尖部占10%、双室及左室后壁各占5.5%。无心脏疾患的22例中无一例双室室早。结论有心脏病患者室性早搏起源部位的定位不仅有心电图诊断价值,在临床上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学》2021,41(3)
目的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0例疑似冠心病(CAD)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心电图检查,将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破裂QRS波的诊断效能,比较患者间的血管支数、罪犯血管、狭窄程度心电图破裂QRS检测率。结果 CAD组患者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心电图碎裂QRS波检出率显著高于单支病变及双支病变的心电图碎裂QRS波检出率(P 0.05)。不同冠状动脉病变血管与心电图碎裂QRS波检出率不具有相关性(P 0.05)。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心电图碎裂QRS波检出率为92.59%,显著高于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的心电图碎裂QRS波检出率(P 0.05)。结论针对CAD患者的诊断,应用心电图碎裂QRS能够有效预测其多支病变,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CAD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群与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的关系。方法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首次就诊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功能检查科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200例,依据患者首次就诊于我院的病例库资料及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诊断分为陈旧性心肌梗死碎裂QRS波群组99例与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碎裂QRS波群组101例,之后回顾性分析患者出院后1年内复查的24 h动态心电图,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秩和检验比较两组心率变异性的差异,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心率变异性不同指标的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碎裂QRS波群的评估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通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心率变异性不同指标的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碎裂QRS波群的诊断准确性。结果依据室性期前收缩Lown分级,Lown分级室性期前收缩Ⅰ级、室性期前收缩Ⅲ-Ⅴ级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陈旧性心肌梗死碎裂QRS组均高于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碎裂QRS组[室性期前收缩Ⅰ级:54.5%(54/99)与39.6%(40/101)(χ^(2)=4.484,P<0.05;室性期前收缩Ⅲ-Ⅴ级:34.3%(34/99)与9.9%(10/101)(χ^(2)=17.406,P<0.05)]。室性期前收缩0级陈旧性心肌梗死碎裂QRS组发生率为8.1%(8/99),低于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碎裂QRS组48.5%(49/101)(χ^(2)=37.995,P<0.05)。室性心律失常陈旧性心肌梗死碎裂QRS波群组发生率为91.9%(91/99)高于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碎裂QRS波群组51.5%(52/101)(χ^(2)=57.146,P<0.05)。室性期前收缩Ⅱ级陈旧性心肌梗死碎裂QRS组室性心律失常阳性发生例数与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碎裂QRS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陈旧性心肌梗死碎裂QRS波群组较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碎裂QRS波群组HRV时域指标全部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standard diviation of NN intervals,SDNN)、窦性心搏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tandard diviation of average NN intervals,SDANN)偏高[SDNN:143.00(122.00,166.00)与110.00(95.00,130.50),Z=5.780,P<0.05;SDANN:112.00(100.00,136.00)与96.00(76.00,118.50),Z=4.013,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HRV不同指标显示,HRV时域指标SDNN、SDANN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后碎裂QRS波均有统计学意义(SDNN:OR=0.949,95%CI:0.922~0.977,P<0.001;SDANN:OR=1.036,95%CI:1.005~1.068,P=0.022),HRV时域指标SDNN、SDANN的ROC曲线下面积显示,SDNN、SDANN对于陈旧性心肌梗死后碎裂QRS波具有一定诊断准确性(SDNN:AUC:0.737,95%CI:0.666~0.807,灵敏度:0.818,特异度:0.634;SDANN:AUC:0.664,95%CI:0.587~0.741,灵敏度:0.737,特异度:0.673。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ORS波群时限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预警慢性心衰致心源性猝死(SCD)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确诊为慢性心衰(CHF)患者2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持续跟踪测定患者23个月的QRS波群时限和血浆BNP水平并记录终点事件。比较SCD患者与心源性非猝死、非心源性死亡、存活心衰患者和健康人群的QRS波群时限及血浆BNP水平差异,分析SCD发生率与QRS波群时限及血浆BNP的关系。【结果】198例CHF患者数据完整,按NYHA评定分级将观察组患者分为三组,QRS波群时限随心功受损加剧而逐级延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三组的血浆BNP水平,心衰NYHA评级上升则血浆BNP水平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均P〈0.01)。SCD组QRS波群时限高于其他四组,与心源性非猝死组、存活组和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心源性死亡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D组BN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四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QRS波群时限和血浆BNP水平与CHF患者的SCD发生率密切相关,联合QRS波群时限和血浆BNP测定对社区CHF患者进行病情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腹膜透析患者社会回归分级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社会回归的分级。方法:应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和现有的社会回归分级方法对270例接受腹膜透析治疗超过3个月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按原有的社会回归分级方式,虽然社会功能缺陷值在4级患者间总的差异具有显著性,但经两两比较统计学分析后发现,该分值在1与2级间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其区分度尚不能令人满意;但对分级标准进行进一步改进后.社会功能缺陷值在任两个级别患者中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分级方法更有效。结论:腹膜透析的临床康复干预中现有的社会回归分级方法有待于改善,新的分级方法有很好的区分度,有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