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模式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2例雏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1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41例应用整体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变化进行观察。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KDQOL~SF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各维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整体护理模式可减轻患者心理及生理负担,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指导模式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负面情绪及生存质量的改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苍南县第三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宣教联合心理指导,对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及生存质量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心理及护理问题是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最常见的问题,发生率高达80.26%(61/76)。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HMAM评分分别为12.8±3.58和18.7±5.31,观察组患者焦虑问题发生率为28.95%(11/38),对照组为52.63%(20/38),观察组HMAM评分和焦虑问题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提高(P〈0.05)。结论心理指导模式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效果良好,它可有效地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青年乳腺癌患者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就诊的青年乳腺癌手术患者68例作为主要观察对象,依据患者护理模式差异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及对照组(34例),并对患者追踪随访1年,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及1年后患者的自尊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评分各维度显著高于本组患者入院时及对照组同期(P0.05);经统计,观察组患者的自尊量表评分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入院时及对照组术后同期(P0.05);结论:对于青年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自尊心理状态,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内分泌科2017年1—12月间收治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所有患者均采取相应对症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对其生理健康、心理状况、环境领域及社会关系等各项评分的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生理健康、心理状况、环境领域及社会关系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7.56%,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80.49%,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116,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生存质量,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度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Orem自护理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自护能力、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9月我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96例,根据在院治疗期间实施护理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在院治疗期间给予Orem自护理论护理干预,对照组在院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实施护理干预前后两组自我护理能力测量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ency scale, ESCA)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评分,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评分,以及护理干预期间不良情绪发生情况和护理干预后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结束后,两组患者ESCA评分均较护理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护理干预期间观察组总不良情绪发生率为23.53%低于对照组的5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25,P0.001)。护理干预结束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功能量表评分、临床症状量表评分、单项量表评分、整体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上述量表评分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1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0%(χ~2=4.356,P=0.037)。结论通过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在院治疗期给予Orem自护理论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自护能力,有效改善心理状态,减少不良情绪发生,并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相关科室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康复医院-社区-家庭无缝对接护理干预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择84例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表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则采用康复医院-社区-家庭无缝对接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精神分裂症康复效果;精神分裂症疾病知识认知、用药依从性评分;护理前后康复效能PSP评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生存质量评定量表L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精神分裂症康复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精神分裂症疾病知识认知、用药依从性评分比对照组好,P0.05;两组护理之前康复效能PSP评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生存质量评定量表LQOL评分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康复效能PSP评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生存质量评定量表LQOL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康复医院-社区-家庭无缝对接护理干预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生存质量均有提升作用,是一种理想的护理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血液透析患者整体护理干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将第一次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60例,利用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对妇科癌症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是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人。对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采用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结果:10周后干预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显著提高妇科癌症患者化疗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6,(12):1669-1670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在我院治疗的宫颈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采用生存质量核心问卷(QLQ-30)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DS得分、SAS得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护理前,且观察组的SDS得分、SAS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QLQ-30量表中生存质量6个维度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符合欧洲心脏协会诊断标准的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左室舒张末径、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测定、SDS评分、SAS评分,并用生活质量调查表进行评分。结果两组干预后的左室舒张末径、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测定、SDS评分、SAS评分及生活质量调查表评分均优于干预前;观察组的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整体护理干预更为有效的改善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缓解了患者的消极心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鼻咽癌放疗患者全程应用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放疗效果及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阳春市人民医院于2019年7月-2020年6月收治的10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予以全程精细化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对两组患者放疗后口腔黏膜炎发生情况、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 观察组放疗后口腔黏膜炎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与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全程应用精细化护理干预效果尤为显著,有助于预防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中医循证理论干预模式在酒精性肝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医循证理论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健康行为HPLP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循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高压氧治疗患者生存质量与心理状况的影响,并对其他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行高压氧治疗患者51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59例。对照组患者高压氧治疗过程中仅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包括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的相关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与心理状况的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中可能对生存质量与心理状况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存质量与心理状况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患者生存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护理干预、年龄、吸烟、饮酒、婚姻状况,对患者心理状况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护理干预、婚姻状况。结论对高压氧治疗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等情绪,促进患者对高压氧治疗的适应,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专业性社会支持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5月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专业性社会支持,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状态与生存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47.32±4.55)分、(49.36±3.1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0.58±5.02)分、(52.49±4.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存质量(SF-36)评分中的社会功能、躯体健康、总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专业性社会支持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一体化教育是从患者入院、住院期间、出院到院外回归家庭过程中一系列的包含健康教育及日常监督的护理模式,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60例老年(≥60岁)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及相关知识的宣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一体化护理模式治疗。干预前及随访3个月时,采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自制的遵医行为调查表及慢性疾病生存质量评分表,评定并比较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遵医行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16.
王雪梅  赵玉娥  黄晨燕  陈惠 《职业与健康》2011,27(24):2963-2964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应用整体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SF-36)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SF-36量表中情感得分、一般感情指数、健康指数、生活满意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整体护理可明显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疗效和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应用在晚期癌症患者中对生存质量、心理状态和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选择三门县中医院治疗的晚期癌症患者1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护理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的不良心理状态,让患者以积极地应对方式接受治疗,社会支持利用度提高,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刘淼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1):4381-4382,4384
[目的]分析心理状态及对相关健康知识的了解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改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8年3月在某院住院治疗的12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全程中,在按照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予以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的焦虑、抑郁、生活质量评分、对自身疾病的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程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经研究显示,患者焦虑、抑郁、恐惧评分越高,其生活质量评分越低,对自身疾病健康教育内容了解程度越低,生活质量评分越低;经住院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改善较对照组具有明显优势,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心理护理于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其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样本选取的数量为40例,选取的时间为为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选取的样本为在此期间来我院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心理护理),每组20例。对照组治疗方法是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SDS评分、生存质量(SF-36)评分在护理前差异不明显(P0.05),在护理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而提高了最终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宫外孕病人术后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在2015年至2016年期间,选取在我院治疗的92例宫外孕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探究患者术后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焦虑状态,即S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SA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宫外孕病人术后焦虑状态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焦虑状态,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