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纤维化的形成主要是细胞外基质 (ECM)的过度产生和沉积所致 ,肝脏星形细胞 (HSC)的活化和增殖是多数ECM的细胞来源 ,抑制HSC的活化和增殖是治疗的关键。通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 ,观察了调肝理脾方对实验性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HSC形态及功能的影响 ,并通过图像分析及统计学处理 ,验证了药物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效果。结果提示调肝理脾方是通过抑制HSC的活化和增殖 ,从而起到抑制ECM合成的作用。这也是调肝理脾方预防和治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机理所在  相似文献   

2.
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活化增殖与酒精性肝纤维化的形成密切相关,是酒精性肝损伤发展至肝纤维化的中心环节[1]。乙醇的代谢产物乙醛是刺激HSC活化增殖,导致酒精性肝纤维化发生的关键因子[2]。本研究以乙醛作为刺激物,观察乙醛刺激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和最佳时间,为后期酒精性肝纤维化的的相关研究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调肝理脾方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分子药理学机制,主要探讨调肝理脾方对体外培养肝脏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调肝理脾方煎剂给大鼠两次灌胃后不同时间(1h、2h、3h)获得的药理血清作用于培养的传代肝脏星状细胞(HSC),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和取血时相药理血清对传代HSC活化和增殖的影响。结果:给大鼠第二次灌胃后1h获得的药理血清对HSC的存活没有明显的影响,而对其增殖的抑制作用较强;乙醛可以刺激HSC的活化和增殖,调肝理脾方可以抑制乙醛作用下HSC的增殖。结论:HSC的活化和过度增殖是酒精性肝纤维化形成的主要原因,调肝理脾方是通过抑制HSC的活化和增殖,从而抑制胶原纤维的合成而起到了预防和治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肝星状细胞激活的分子机制与抗肝纤维化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星状细胞(HSC)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其激活过程可分为始动阶段(旁分泌刺激和转录调控因素启动级联瀑布式的细胞反应)和持续阶段(旁分泌或自分泌刺激和细胞外基质重建共同维持HSC活化的表型反应)。肝脏中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调节了HSC的激活过程。活化型HSC的表型变化主要包括细胞增殖、收缩和纤维形成等。抗肝纤维化治疗策略主要包括调控HSC活化增殖或促其凋亡、抑制胶原合成或促其降解、细胞因子治疗和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等。  相似文献   

5.
张春燕 《当代医学》2007,(12):170-173
肝纤维化(HF)是肝硬化及肝癌的前期病变,是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本文从诱发肝纤维化的主要因素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阐述了HSC的一般性质与功能、HSC活化的机制、肝纤维化的发病原因、活化的HSC在HF中的作用、肝纤维化可逆转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与临床证据,说明HF逆转的可能性,为预防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寻找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吕霞  舒建昌  何雅军  方力 《广东医学》2006,27(12):1796-1798
目的观察秋水仙碱抗肝纤维化作用中活化肝星状细胞(HSC)的数量、分布、凋亡等的变化,从而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四氯化碳诱导发生肝纤维化的同时给予秋水仙碱,8周后检测ALT,AST,HA,PC-Ⅲ,TGF-β,TNF-α等指标;观察肝脏病理改变并评估肝纤维化程度;观察肝内活化HSC数量及分布;双染色了解HSC凋亡情况。结果秋水仙碱可以明显降低肝纤维化时异常升高的血清指标(P<0.05),减轻肝纤维化程度(P<0.05),减少活化HSC数量(P<0.05),可增加HSC的凋亡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秋水仙碱抑制活化HSC的活化、增殖,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张春燕 《当代医学》2007,(23):170-173
肝纤维化(HF)是肝硬化及肝癌的前期病变,是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本文从诱发肝纤维化的主要因素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阐述了HSC的一般性质与功能、HSC活化的机制、肝纤维化的发病原因、活化的HSC在HF中的作用、肝纤维化可逆转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与临床证据,说明HF逆转的可能性,为预防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寻找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肝星形细胞(HSC)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促进HSC活化、细胞外基质合成的主要因子。在肝纤维化形成的过程中,TGF-β1/Smad信号转导对HSC的作用非常重要。深入研究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可进一步阐述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为肝纤维化的防治提供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肝纤维化早期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肝星形细胞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肝纤维化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对肝星形细胞(HSC)的活化有无影响。方法采用复合因子方法复制肝纤维化模型,同时加甘氨酸治疗组。饲养3周后,透射电镜下观察肝星形细胞在不同组间的活化情况,测定各组的血浆内毒素水平,同时也测定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结果透射电镜下3周末观察到了HSC的活化,且肝纤维化组和甘氨酸组间HSC的活化程度不同,有IETM发生,且肝纤维化组和甘氨酸组间的内毒素含量有差异。结论早期肝纤维化发生时肝星形细胞的活化可能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10.
针对肝星状细胞抗肝纤维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萍  程明亮 《西部医学》2009,21(1):133-134
肝星状细胞(HSC)是肝纤维化中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细胞来源。HSC从静止向激活状态的转化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一个中心环节,因此,抑制HSC激活是治疗肝纤维化的关键步骤。本综述扼要介绍目前常用的针对HSC抗肝纤维化治疗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肝星状细胞(HSC)活化是肝纤维化的病理基础,本研究旨在探讨整合素受体在HSC活化及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作大鼠肝硬化模型,同时进行体外细胞株HSC—T6实验。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仅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整合素α5β1及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HSC细胞株在FN包被的皿上培养,测定细胞活化、α-SMA、整合素α5β1蛋白表达。[结果](1)模型组肝组织FN、α-SMA和α5β1蛋白表达增多。(2)FN包被明星促进HSC—T6的活化、α—SMA及α5β1的表达。[结论]FN促进整合素α5β1表达是活化HSC、促进肝纤维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细胞自噬对于维持细胞、组织及器官的稳态具有重要作用,并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肝脏接受着肝门静脉的灌注,容易受到各种有害物质的损伤,而细胞自噬在降低肝脏损伤、调节肝脏内环境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1]。肝纤维化是由慢性肝损伤导致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蓄积的过程,造成这一病理改变的常见诱因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2],多种细胞包括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浸润的免疫细胞、肝实质细胞等都参与了肝纤维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黄芩甙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凋亡的影响,探讨黄芩甙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 采用胶原酶循环灌流法分离肝星状细胞.以不同浓度黄芩甙作用后,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MTT法、溴乙锭/吖啶橙荧光染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黄芩甙对活化的HSC凋亡的影响.结果 黄芩甙显著促进活化的HSC凋亡,此作用随黄芩甙浓度增加而增强,呈药物浓度依赖关系.结论 黄芩甙可以促进HSC凋亡,减少活化HSC的总量,发挥其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 HSC)活化增殖是形成肝纤维化的主要因素.活化的HSC转分化为肌纤维母细胞样细胞表型,产生大量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成分,同时活化的HSC表达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1, TIM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2, TIMP-2)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 TGF-β)等阻碍ECM的降解,加重肝纤维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核转录因子Gli是Hedgehog(简称Hh)信号通路的核转录因子,Hh信号通路激活最终引起通路末端Gli激活,进入细胞核启动与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活化相关基因,从而促进肝纤维化进程。因此,阐明肝星状细胞和肝纤维化的关系,明确Gli在Hh通路中活化HSC的机制,对于指导肝纤维化的治疗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因素导致肝内细胞发生持续、反复的坏死或炎症刺激,机体发生的修复反应,以肝内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过度沉积和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活化为特征。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过程,持续进展可导致肝内正常组织结构改建形成肝硬化并出现多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预后极差。由于体内存在纤维降解过程,故肝纤维化逆转可以避免病情进展至肝硬化。研究表明靶向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可能抑制HSC活化、增殖及ECM的合成,使肝纤维化进程受阻。siRNA介导的CTGF基因沉默为肝纤维化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大鼠肝星状细胞(HSC)活化过程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肝脏原位灌流酶消化,Nyeodenz密度梯度离心方法体外分离大鼠HSC,分别采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SC体外培养过程中,出现与体内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相似的活化过程。在静止、中间活化、活化的HSC中,PPARγ达水平不断下降。结论PPARγ表达水平随着HSC活化程度的增加而不断下降,可能在维持HSC静止表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实验化学性与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动物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实验化学性与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动物模型的病理改变的不同.方法:选取Wistar纯系大白鼠皮下多点反复注射四氯化碳复制化学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通过递增乙醇浓度,日3次胃内灌注乙醇来复制酒精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分别于第4周,第8周,第12周末进行肝脏重量,肝脏病理学以及电镜下贮脂细胞的检测.结果:化学性肝纤维化组,4周末肝脏呈点状坏死,贮脂细胞开始活化;8周末肝脏呈大片状坏死,贮脂细胞活化明显;12周末,形成较完整的纤维间隔,贮脂细胞成为肌成纤维样细胞,并分泌大量胶原.酒精性肝纤维化组,4周末肝细胞中度脂肪变性,贮脂细胞无明显活化;8周末肝细胞变性坏死,贮脂细胞开始活化;12周末,形成轻度纤维化改变,贮脂细胞活化明显并分泌大量胶原.结论:化学性及酒精性肝纤维化发展过程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近几年中医药以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为靶标防治肝纤维化机制研究的概况。中医药干预HSC的途径主要通过阻断HSC活化,抑制HSC增殖,干扰HSC自分泌及旁分泌活性因子功能,调节胶原代谢,抑制HSC收缩及调控其细胞内信号传导。目前中医药制剂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仍较弱。随着HSC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阐明.有望能开发出作用更强、疗效确切的抗肝纤维化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20.
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主要原因.并且通过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影响肝癌的发生。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具有在肿瘤细胞和转化细胞中选择性复制的特点。但是,NDV在HSC中高效复制并且影响HSC的活化却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