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连的配伍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双荣  赵丽萍 《河北中医》2003,25(10):758-759
黄连为中医临床常用中药 ,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珍珠囊》言黄连“其用有六 :泻心脏火一也 ,去中焦湿热二也 ,诸疮必用三也 ,去风湿四也 ,治赤眼暴发五也 ,止中部见血六也”。[1 ]《本草正义》云 :“黄连大苦大寒 ,苦燥湿 ,寒胜热 ,能泄降一切有余之湿火 ,而心、脾、肝、肾之热 ,胆、胃、大小肠之火 ,无不治之。”[2 ] 黄连功效较为突出 ,应用十分广泛 ,为使医者临证用药组方合理 ,选药准确 ,我们结合古今临床配伍及现代用药经验 ,将黄连的配伍应用归纳、阐述如下。黄连配干姜 :黄连苦寒泄热 ,坚肠止痢 ;干姜辛温散寒而补脾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补肾方剂中高频应用的中药及其药性特点和在补肾治疗中的配伍规律,为临床药物筛选和合理组方提供依据。方法:利用BICOMB对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具有补肾功效的方剂进行中药名称提取和数据处理,以及依据教科书等对中药名称进行标化,建立中药共现矩阵;通过频数统计及利用图形聚类工具包g CLUTO对方剂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和可视化处理。结果:251首补肾方剂涉及358种中药,高频(27次以上)使用的中药有25种;方剂主要来自《辨证录》等6种方书。在补肾方剂中,其配伍规律可分为3大类5小类。在各个类别中,中药之间通过配伍从祛湿、补阳、滋阴、养血、益气的不同角度发挥补肾作用。结论:熟地黄、茯苓、当归、山茱萸和山药等是补肾方剂的常用中药,且多以甘味、温平性为主,归肾经、肝经、脾经类并无毒性中药是补肾方剂的构成主力;中药通过协同和拮抗作用,使功效得到最大化发挥。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山药的配伍规律,为临床使用山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中的山药方668首,对对药出现的频次及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山药在方剂中最常配伍的药物类别依次是:补益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清热药、安神药、温里药;这些药物类别有其高频山药配伍药物;山药发挥不同功效时有其"特征"性的高频药物配伍。结论:本研究分析了山药的配伍规律,可为临床科学组方及人们日常保健使用山药提供依据,以充分发挥山药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方剂中生地黄配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生地黄的配伍规律,为临床使用生地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中的地黄方1 034首,对药物出现的频次、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生地黄在方剂中最常配伍的药物类别依次为:补益药、清热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止血药;这些药物类别有其高频生地黄配伍药物;生地黄发挥不同功效时有其"特征"性的高频药物配伍。结论:本研究总结了生地黄的配伍规律,可为临证科学组方提供依据,充分发挥生地黄方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治疗肾虚方剂中高频应用的中药和药性特点及其在治疗肾虚方剂中的配伍规律,为中医治疗肾虚提供有益参考。方法:利用"中国中医药检索系统""中国知网""药智数据"三个数据库收集治疗肾虚的方剂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统计方剂主要来源,药物频次及核心药对,再通过Matlab进行仿真,运用融合宽度挖掘和深度挖掘的关联规则算法(WD-Get Rules)对该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设定置信度≥0.5,支持度≥0.1。结果:数据库中的192首方剂全部来源于《圣济总录》和《普济方》等88本医药书籍;方剂中涉及中药共343味,其中用药频次≥3次的中药有123味;性味多以"温""平""寒""甘""辛"为主,归经以归"肾""脾"经居多;用药频次≥20次的药对共有28对;挖掘出方剂中的强关联规则共15条。结论:茯苓、熟地黄、山药、杜仲等是治疗肾虚的常用中药,其中茯苓因具有平补阴阳兼能健脾渗湿之功效,故能与多个中药形成核心药对。中药之间通过配伍从滋肾阴、温肾阳、补肾气、益肾精、脾肾同治、滋阴助阳和活血补肾等多个角度发挥治疗肾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连与药物配伍对抑菌作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连与甘草等不同中药配伍进行研究,发现因沉淀反应的发生,其有效成分小檗碱有不同程度的损失,进而探讨了中药配伍对黄连抑菌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配伍后黄连的抑菌作用均有所减弱,且减弱的程度与小檗碱的损失有关,但也并不是惟一因素.说明中药配伍对黄连抑菌作用的影响研究应同时考虑配伍药物相关活性成分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方剂配伍理论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配伍是方剂学的精髓,而方剂配伍理论研究或者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是方剂学的核心科学问题.理清方剂配伍理论的内含与外延对于我们发掘整理提高中医药理论及创新规范标准可控的中药配伍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性味配伍、七情合和、君臣佐使、去性取用等配伍理论或思想分别论述,虽不能囊括所有,亦可览其大概,或可对同道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葛根芩连汤配伍抗腹泻药效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葛根芩连汤各配伍与抗腹泻药效之间关系来探讨其配伍规律.方法:运用正交设计方法,用墨汁为显色剂,小鼠小肠推进率为指标;用番泻叶造成小鼠腹泻模型,以腹泻次数为指标,观察葛根芩连汤各配伍与药效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葛根芩连汤配伍降低小肠推进率的影响中,以黄连与炙甘草作用为主,葛根与黄芩能拮抗黄连的作用,炙甘草则增强黄连的作用.减少腹泻小鼠DI,主要作用药物为黄连,黄芩拮抗黄连,葛根能增加黄芩的作用,而炙甘草与黄芩黄连配伍后能增强黄连的作用.结论:在葛根芩连汤的抗腹泻药效中,其最佳组合为黄连炙甘草.  相似文献   

9.
治"肺"方剂常将性能、作用趋势相反的药物配伍应用。鉴于肺病证发病主要为肺气的升降、开合、散收运动失常,其组方配伍多升降并用,散收同施;外邪极易伤肺,痰常为肺病证发病的"夙根",故表里同病之证,遣药自当表里并治;肺的解剖特点与生理特性,决定其用药攻补不能太过,是以临证组方常合补泻于一方;肺喜润恶燥,故于肺燥阴虚夹痰之证,用药又宜润燥结合。相反相成配伍法在肺病证方剂中既可单独使用,也能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10.
黄连与药物配伍对抑菌作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桂红 《中医药学刊》2001,19(4):400-401
对黄连与甘草等不同中药配伍进行研究,发现因沉淀反应的发生,其有效成分小檗碱有不同程度的损失,进而探讨了中药配伍对黄连抑菌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配伍后黄连的抑菌作用均有所减弱,且减弱的程度与小檗碱的损失有关,但也并不是惟一因素,说明中药配伍对黄连抑菌作用的影响研究应同时考虑配伍药物相关活性成分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