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ggressive angiomyxoma,AAM)自1983年Steeper及Rosai命名以来,国内外报道案例尚少,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命名为“深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归为软组织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2.
侵袭性血管粘液瘤(aggressiv eangiomyxoma,AAM)是一种罕见、多发于女性外阴的特殊类型软组织间质肿瘤,Steeper和Rosai在1983年首次报道后[1],1994年被WHO列入新的女性生殖道肿瘤类型[2]。目前国内有零星个案报道,我省内尚未见报道,现将我院收治一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ggressive angiomyxoma,AA)是一种罕见且良性的浸润性间质肿瘤,1983年由Steeper和Rosai[1]首次报道。该肿瘤几乎仅累及育龄期女性的外阴、会阴、盆腔及腹股沟区的软组织等部位,在男性中出现以及其他部位极为罕见[2-3]。侵袭性血管黏液瘤具有局部浸润性和复发性特征[4],目前国内外关于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报道病例数较少,而原发于鼻腔的尚未见报道[5]。现对1例男性鼻腔侵袭性黏液瘤的诊疗经过报道如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并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4.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AM)临床较为少见,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的外阴及盆腔,侵袭性和复发性是其重要特征;临床上易误诊或漏诊[1]。本文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5例AA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就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等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对AAM的认识及诊断与鉴别诊  相似文献   

5.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ggressive angiomyxoma,AAM)是极为罕见、特殊类型的软组织肿瘤.1983年Steeper等首次将其命名为AAM,它好发于育龄期妇女的盆腔、阴道、外阴等部位,呈缓慢侵袭性生长,不发生转移.我科2000年至2005年收集3例AAM.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ggressive angiomyxoma,AAM)为一形态特殊、生长缓慢的肿瘤,较易复发但不转移。本瘤多见于成人,几乎均发生于女性,仅少数病例发生于男性,多为个案报道。AAM病变主要见于生殖器、会阴和盆腔,发生于头颈部罕见,国内郭艳等[1]曾有报道。我科2011年收治1例,且为男性,现报道如下并做文献复习。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为男性,28岁,因发现左耳颞部肿块4年  相似文献   

7.
声带侵袭性血管粘液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袭性血管粘液瘤(aggressive angiomyxoma,AAM)是一类非常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多发生于女性盆腔及会阴,最早于1983年由steeper和Rosai首次报道[1],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报道的很少,而发生在声带的,经查阅文献,未见报道.现将我科发现的1例声带侵袭性血管粘液瘤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是一种少见肿瘤,可发生在成年女性的盆腔及会阴部软组织,偶发生在男性腹股沟区、精索、阴囊及盆腔内[1],发生于头颈部者罕见[2],原发于鼻腔鼻窦者国内外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报道1例复发性鼻腔鼻窦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总结其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AM)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多发生于30~40岁女性盆腔及会阴软组织,常以无痛性肿块为首发症状.因其罕见,且生长部位、外形与前庭大腺囊肿、股疝等十分相像,极易误诊.本文就1例外阴侵袭性血管粘液瘤合并前庭大腺脓肿病例的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是独立的、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它生长缓慢,低度恶性,不发生转移,但局部复发率高.本病通常侵袭育龄期妇女盆腔和会阴,偶可见发生于男性的报道,男女之比约为1∶6[1].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术前易误诊,术后易在数年内复发.  相似文献   

11.
<正>0 引 言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extraskeletal myxoid chondrosarcoma, EMC)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占所有软组织肿瘤的3%,好发年龄为 50~60 岁,男女比例约为2∶1[1],主要见于四肢近端的深层软组织中,以下肢、肩部和手部多见,肿瘤一般生长缓慢[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0年版软组织肿瘤分类,EMC被归类为一种分化不确定的软组织肿瘤[1]。  相似文献   

12.
背景: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AM)是一种在生殖器官和盆腔出现的以软组织为主的罕见的交界性肿瘤。这种肿瘤多发于围绝经期妇女,特点是生长缓慢和局部浸润性生长,局部复发率较高。患者和方法:报道了1例30岁患盆腔肿瘤4年的女性患者,在入院前未得到适当的治疗。在这4年里,肿瘤最初被误诊为Gardner囊肿,其后诊断为肌纤维瘤,数次外科手术都未能完全切除。在2002年7月对其施行了剖腹手术,完全切除了肿瘤,同时保留了生育能力。组织学检查显示为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患者术后情况良好,没有月经和性生活问题。结论:一个具有浸润性肿瘤生长史的病例不应该…  相似文献   

13.
血管球瘤(glomus tumor)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是由位于真皮网状层微动静脉吻合管(suequet-hoyer管)周围的与平滑肌类似的细胞组成的间叶性肿瘤[1]。血管球瘤在1924年由Masson[2]首次报道,其瘤体属于一种特殊的平滑肌细胞,与体温调节有关[3]。血管球瘤占500种软组织肿瘤的1.6%,绝大多数为良性肿瘤,恶变者极为罕见[4]。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盆腹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AM)的CT、MRI特征与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盆腹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4例,3例患者术前行盆部MR平扫及增强扫描,13例行腹盆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女性11例,男性3例,年龄27~57岁,平均年龄38.6岁,分析CT、MRI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征。结果 12例为原发肿瘤,2例为术后复发。12例跨尿生殖膈与盆膈生长,肿瘤最大径约3.5~33.2cm,平均14.2cm。11例肿瘤与周围结构分界清,CT平扫呈低密度,增强扫描11例病变内部可见分层或漩涡样改变。MRI显示T1WI表现低信号,T2WI表现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分层”或“漩涡”征。结论 AAM好发于女性的盆腹部,易向盆底组织间隙内延伸、侵袭生长,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为不均匀渐进性强化,可见“分层”或“漩涡”征,病理上具有肿瘤细胞稀疏、黏液样基质大量存在及局部血管分布丰富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正>乳腺黏液腺癌又称胶样癌或黏液癌,是含有大量细胞外黏液的癌[1,2]。乳腺黏液腺癌临床少见,占乳腺癌的1%~7%[3]。发病年龄分布广泛,21~94岁均见报道,绝经后妇女多见,中位年龄为70岁[4]。黏液腺癌病理上可分为单纯型和混合型,单纯型的预后比混合型好。本文报道2例仪征市人民医院诊断的乳腺黏液腺癌,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孙利敏 《重庆医学》2006,35(12):1152-1153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软组织肿瘤,临床上非常罕见。此瘤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的盆腔及会阴,具有局部浸润及复发的特征,生长缓慢,不发生转移。我们发现1例睾丸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part sarcoma, ASPS)是一种组织来源至今未明确的恶性软组织肿瘤,有文献[1]报道考虑颗粒细胞肌母细胞来源、血管平滑肌细胞来源、肾小球旁细胞来源。ASPS好发于15~35岁女性,在儿童中多见于头部和颈部,成年人常见于下肢深部软组织,好发于右侧肢体[2]。国内外也有少数报道[3-8]发生于颅内、舌、口咽、头颈、乳腺、子宫体、宫颈等部位,  相似文献   

18.
四肢软组织黏液性脂肪肉瘤磁共振成像表现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肢软组织黏液性脂肪肉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肢软组织黏液性脂肪肉瘤患者的MRI表现,并与其他四肢软组织肿瘤表现相鉴别。结果黏液性脂肪肉瘤多位于四肢深部肌肉间隙内;MRI上以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为主;脂肪抑制像肿块信号强度无减低,组织学上以黏液成分为主,脂肪含量少,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的实性成分和粗大的间隔影,与其他四肢软组织肿瘤可以鉴别。结论 MRI可对四肢软组织黏液性脂肪肉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外阴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病理科三十几年来仅发现此一例,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足部软组织活动性差,外伤后容易引起软组织缺损。此处的软组织缺损,一直是外科医生面临的难题。1992年Masquelet^[1]报道了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为治疗此处的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的选择。由于这种皮瓣质地良好,手术操作简单,成活率高,不牺牲主要血管等诸多优点,越来越被临床医生所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