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梵净山石斛成熟的蒴果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培养基、激素浓度处理对梵净山石斛种子萌发、原球茎增殖、不定芽分化与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梵净山石斛无菌播种最佳的培养基为KN+6-BA 0.5 mg·L-1+NAA 0.5 mg·L-1+10%CM+AC 1.0 g·L-1,萌发率达到95.5%;原球茎增殖最优培养基为B5+6-BA 1.0 mg·L-1+NAA 0.1 mg·L-1+AC 0.5 g·L-1;筛选出不定芽分化最适培养基为1/2MS+6-BA 0.5 mg·L-1+NAA 0.2 mg·L-1+10%土豆泥+AC 2.0 g·L-1,不定芽增殖最适培养基为1/2MS+6-BA 2.0 mg·L-1+NAA 0.2 mg·L-1+10%土豆泥+AC 2.0 g·L-1;小苗生根适宜的培养基为1/2MS+NAA 0.5 mg·L-1+10%土豆泥+AC 2.0 g·L-1。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类原球茎诱导、增殖、分化和生根条件的探索,建立了浙江金线莲(ZJJ)的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在液体培养基中,类原球茎诱导的最佳条件为TDZ 0.6 mg·L-1+NAA 0.4 mg·L-1,诱导率为62.5%;在固体培养基中,类原球茎诱导的最佳条件为TDZ 0.6 mg·L-1+NAA 0.2 mg·L-1+6-BA 2.0 mg·L-1,诱导率为59.3%;类原球茎增殖的最佳条件为稀效唑1.5 mg·L-1+6-BA 2.0 mg·L-1+NAA 0.2 mg·L-1,增殖系数为8.4,其中稀效唑是类原球茎增殖的主要因子;类原球茎分化的最佳条件为6-BA 0.5 mg·L-1+NAA 0.1 mg·L-1,分化率为87.3%;植株生根诱导的最佳培养条件为1/2 MS+NAA 1.0 mg·L-1+IBA 1.0 mg·L-1,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同浓度6-BA和NAA对费菜嫩叶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费菜叶片愈伤组织诱导最适宜培养基为MS+6-BA 2.0 mg·L-1+NAA 0.2 mg·L-1,丛生芽诱导最适宜培养基为MS+6-BA 2.0 mg·L-1+NAA 0.6 mg·L-1,壮苗培养基为MS+6-BA 0.5 mg·L-1+NAA 0.1 mg·L-1,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1 mg·L-1,幼苗移栽到经灭菌处理的等体积混合的草炭土、蛭石、珍珠岩基质中,成活率为90%。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用浓度激素配比对一叶萩组培快繁进行研究果表明,一叶萩最适外植体为茎段,接种成活率为96%,最佳初代培养基为6-BA 0.50 mg·L-1+IBA 0.20 mg·L-1;最佳增殖培养基为6-BA 0.50 mg·L-1+IAA 0.20 mg·L-1+GA30.10 mg·L-1,增殖系数达8.7;生根率最高的培养基为1/2MS+NAA 0.10 mg·L-1,培养30 d左右,生根率达88%,平均根长1.7 cm;最佳移栽基质是蛭石,成活率达90%。  相似文献   

5.
以吉塞拉6号为试验材料,进行组织培养体系优化。结果表明:以75%乙醇灭菌30 s,0.1% HgCl2灭菌10 min效果较优,MS+0.2 mg·L-1 IBA+0.5 mg·L-1 6-BA+30 g·L-1蔗糖为初代培养基,MS+0.1 mg·L-1 NAA+0.5 mg·L-1 6-BA+30 g·L-1蔗糖为最佳增殖培养基,1/2 MS+0.3 mg·L-1 IBA+0.3 mg·L-1 NAA+30 g·L-1蔗糖为最佳生根培养基。其中,活性炭含量是影响生根的关键因素。以椰糠和草炭为介质,能增强根系韧性,提高移栽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以甜樱桃砧木吉塞拉12号当年生茎尖或茎段为试材,建立相应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以氯化汞、消毒灵、84消毒液、次氯酸钠溶液等不同消毒剂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处理;以MS(蔗糖30 g·L-1,琼脂6.0 g·L-1)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6-BA和IBA进行诱导培养和增殖培养;以1/2MS(蔗糖20 g·L-1,琼脂6.0 g·L-1)培养基添加IBA、IAA用于组培苗的生根培养。结果表明,0.1%氯化汞处理10 min的综合消毒效果较优,诱导率可达90%;MS+0.5 mg·L-16-BA +0.1 mg·L-1 IBA为最佳增殖培养基,增殖系数达4.1;1/2MS+0.5 mg·L-1 IAA+0.9 mg·L-1 IBA为最佳生根培养基,生根率达92.3%,平均生根数4.00条,平均根长4.62 cm。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三红蜜柚体细胞胚胎途径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采用带腋芽的无菌茎段为外植体,利用正交设计的方法,研究不同的基本培养基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体细胞胚胎的诱导、分化、增殖与生根等关键环节的影响。结果表明,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宜培养基为MS+2,4-D 1 mg·L-1+6-BA 0.5 mg·L-1;在附加6-BA 0.1 mg·L-1的MS培养基上淡黄色的胚性愈伤组织块可诱导形成胚状体;胚状体试管苗在1/2 MS+NAA 0.5 mg·L-1培养基上生根率可达90%,移栽成活率达85%。  相似文献   

8.
孟肖  陈娜  程磊  姚洁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0):1837-1838
以药用植物杭菊为材料,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筛选杭菊茎尖进行灭菌方法,优化培养条件。以75%乙醇和0.1% HgCl2溶液为灭菌试剂,探讨杭菊适宜的灭菌时间;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6-BA、NAA和IBA,研究杭菊增殖培养过程中植株生长情况。结果表明:75%乙醇浸泡25 s,0.1% HgCl2溶液灭菌7 min,杭菊植株生长状况良好,成活率较高,污染率仅为18%;杭菊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1 mg·L-1;生根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1 mg·L-1+IBA 0.05 mg·L-1。本研究的灭菌方式和诱导方法为后期杭菊组织培养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微型月季为材料,研究其组织培养体系。结果表明:以微型月季幼嫩茎尖为外植体,75%乙醇灭菌30 s,用无菌水清洗,再用0.1% HgCl2+体积分数0.5%吐温20灭菌6 min,具有较好的灭菌效果。MS培养基+6-BA 1 mg·L-1+NAA 0.1 mg·L-1+蔗糖30 g·L-1+琼脂7.8 g·L-1条件下,微型月季茎尖出芽诱导率可达到83.3%,培养22 d左右,诱导出的小苗生长健康、发育迅速。增殖培养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 mg·L-1+NAA 0.06 mg·L-1+蔗糖30 g·L-1+琼脂7.8 g·L-1。生根培养基宜选用1/2 MS+IBA 0.3 mg·L-1+蔗糖30 g·L-1+琼脂7.8 g·L-1。生根1个月后炼苗移栽,种植于穴盘中。待主根粗壮、植株生长健壮后转移至营养钵,基质采用草炭∶珍珠岩体积比3∶1。  相似文献   

10.
陈芳芳  陈相涛  王方  李锌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2):2893-2895
以矾根金秋和黑曜石2个品种的顶芽为外植体材料,通过不同外植体采摘时间,以及添加不同种类浓度的激素,初步研究了适合这2个矾根品种生长的组培快繁体系。试验结果表明,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外植体采摘的最佳时间;金秋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基本培养基(MS)+0.1 mg·L-1 6-苄氨基嘌呤(6-BA)+0.1 mg·L-1萘乙酸(NAA),黑曜石增殖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MS+0.3 mg·L-1 6-BA+0.1 mg·L-1 NAA;2个品种矾根的生根配方均为:1/2MS+0.5~1.0 mg·L-1 NAA。  相似文献   

11.
通过菜心和芥蓝的种间杂交可丰富遗传背景,创新种质资源,但由于受精合子发育障碍,需对种间杂种进行胚挽救,才能获得后代。以菜心作为母本,芥蓝作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于杂交后取种间杂种胚进行人工培养,设置5种不同胚挽救培养基,6个不同取材时间,4种不同生根培养基,3种不同染色体加倍方式,筛选适合的种间杂种胚挽救方式、增殖扩繁方式、染色体加倍方式,提高种间杂种获得率。结果显示,ERM4(MS+0.5 mg·L-1 6-BA+0.5 mg·L-1 NAA+1.0 mg·L-1 KT+1 g·L-1 AC)出胚率为10.47%,为最佳胚挽救培养基;授粉后12 d为最佳取材时间,出胚率为26.32%;RM4(1/2MS+0.5 mg·L-1 IBA)生根率最高、生根时间最短,为最佳生根培养基;秋水仙碱涂抹生长点5次,染色体加倍率可达62.26%,为最佳染色体加倍方式。通过形态学鉴定、染色体分析、倍性鉴定等方法,对F1代杂种植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所得杂种为真杂种,可育株为异源四倍体。异源四倍体蔬菜种质的成功创制为后续育种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药食同源,营养保健价值凸显,经济效益显著。为加快掌叶覆盆子良种繁育,以药用成分含量较高的优质株系L14茎段为外植体,采用调整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组合、质量浓度,以及矿质元素含量的方式,优化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添加0.1 mg·L-1萘乙酸(NAA)时,5.0~30.0 mg·L-1 6-糠氨基腺嘌呤/激动素(KT)促进掌叶覆盆子组培苗增殖的效果与0.5~3.0 mg·L-1 6-苄氨基腺嘌呤(6-BA)相当,可见,6-BA的作用强度约为KT的10倍。0.5~3.0 mgL-1的6-BA会引起试管苗的玻璃化,0.1~1.0 mg·L-1 KT的添加有助于减轻玻璃化,其中,0.5 mg·L-1 6-BA+1.0 mg·L-1 KT的细胞分裂素组合下掌叶覆盆子组培苗增殖系数最大,达10.33,且苗生长健壮。调整培养基中具体矿质元素的含量,可进一步促进试管苗的生长。因此,优化后的掌叶覆盆子增殖培养基配方为:改良的MS培养基(2倍浓度的Ca、Cu和Mn,1/4 Mg和1/2 Zn)+ 6-BA 0.5 mg·L-1 + KT 1.0 mg·L-1 + NAA 0.1 mg·L-1,试管苗增殖良好,生长健壮,能有效抑制玻璃化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以“凤党”优株种子离体培养的无菌苗茎段为外植体,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及再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0.5 mg·L-1 NAA+1.0 mg·L-1 6-BA,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0.1 mg·L-1 NAA+0.5 mg·L-16-BA,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为1/2 MS+0.2 mg·L-1 NAA+0.2 mg·L-1 IBA,愈伤组织诱导率、芽分化率及生根率分别可达91%、100%和97%。建立的离体再生植株快速繁殖体系,为“凤党”优异种质推广利用和工厂化育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凤丹’牡丹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凤丹’牡丹芽为材料,对其外植体消毒、褐化防治、组培苗扩繁和生根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75% 酒精消毒30 s,0.1% 升汞消毒8 min消毒效果最佳,外植体的污染率和成活率分别为32.31%和64.32%;其最适初代诱导和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2 mg·L-1和MS+6-BA 1.0 mg·L-1+NAA 0.2 mg·L-1+PIC (毒莠定,Picloram) 1.0 mg·L-1,增殖系数为4.84;生根培养基为1/2MS+CaCl2 220 mg·L-1+IBA 3.0 mg·L-1+NAA 0.5 mg·L-1,生根率为74.30%;低温结合3 mg·L-1硝酸银培养可使褐化率降至29.15%。  相似文献   

15.
东方百合‘索邦’作为市售主流鲜切花百合品种,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为满足市场需求,利用花器官作为初始材料,对东方百合‘索邦’离体培养涉及的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增殖及生根培养等相关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子房为合适的初始诱导外植体,进一步扩繁诱导愈伤组织时适宜选用叶片下部或鳞茎片为外植体,合适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2.0 mg·L-1 2,4-D+0.2 mg·L-1 6-BA +30 g·L-1 蔗糖+6.5 g·L-1 琼脂,pH 5.8。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为MS+1.0 mg·L-1 6-BA+0.1 mg·L-1 NAA +30 g·L-1 蔗糖+6.5 g·L-1 琼脂,pH 5.8。生根培养基为MS+0.5 mg·L-1 NAA +30 g·L-1 蔗糖+6.5 g·L-1 琼脂,pH 5.8。结果为进一步完善东方百合‘索邦’的离体培养体系,进行优质种球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唐古特瑞香愈伤组织培养与再生体系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唐古特瑞香幼嫩叶片为材料,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试验,以期建立唐古特瑞香再生体系,为其无性系的快速繁殖奠定基础。将幼嫩叶片进行表面灭菌后接种于初代培养基中,初代培养时,存在褐化现象,愈伤诱导前需进行除褐培养,除褐后的外植体经愈伤诱导、不定芽分化、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和幼苗出瓶移栽的试验过程,筛选出了最佳培养方案。除褐培养基以MS+6-BA 1.0 mg·L-1+PVP 200 mg·L-1效果较好,在此培养基上连续转移3次后褐变消失。愈伤诱导培养基为MS+6-BA 3.0 mg·L-1+2,4-D 2.0 mgL-1,诱导率95.5%;芽苗分化培养基为MS+ZT 2.0 mg·L-1+TDZ 0.1 mg·L-1+NAA 0.5 mg·L-1,分化率93.2%,平均芽数为8.66条;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 2.0 mg·L-1+IBA 0.3 mg·L-1,增殖倍数为12.21,平均苗高4.81 cm;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5 mg·L-1,生根数平均为3.83条,生根率为88.72%以上;组培苗移栽于珍珠岩中生长良好,成活率达90%以上。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唐古特瑞香再生体系,为其无性繁殖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种子和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离体条件下外植体类型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山桐子器官发生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为诱导愈伤组织的适宜外植体; 在MS+1.0 mg·L-16-BA +1.0 mg·L-1 NAA +3%蔗糖+0.6%琼脂的培养基上,愈伤诱导率达96.8%; 继代培养在MS+0.08 mg·L-1 TDZ + 1.5 mg·L-16-BA +0.05 mg·L-1 NAA 培养基上能成功的诱导芽的分化,诱导率达48.3%以上; 芽增殖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 +0.03 mg·L-1 TDZ +2.0 mg·L-16-BA +0.1 mg·L-1 NAA +3%蔗糖+0.6%琼脂,增殖系数为4.83; 在1/2MS+ 0.5 mg·L-1 IBA +2%蔗糖+0.6%琼脂培养基上,无根苗生根率达88%。  相似文献   

18.
杜鹃花种子细小且发芽率低,为探索有效促进种子萌发的方法,选用杜鹃花主栽品种春鹃紫蝴蝶自交种子为材料,通过蒸馏水浸种、GA3浸种和无菌播种添加NAA、KT、ZT及GA3的处理方式,比较不同处理对杜鹃花自交种子萌发时间、发芽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蒸馏水浸种处理以24 h浸种的效果最佳,发芽率达43%;无菌播种结合2.0 mg·L-1 GA3+0.05 mg·L-1 NAA处理的效果最佳,发芽率达75%;GA3浸种以1 600 mg·L-1 GA3处理24 h的效果最佳,发芽率可达82%,是对照组的1.82倍。以GA3浸种法处理杜鹃花2个杂交组合的杂交种子,发现其各项发芽指标均优于对照,其中29号杂交种子的最适GA3处理为1 200 mg·L-1浸种24 h,发芽率达96%;59号杂交种子最适GA3处理为1 600 mg·L-1浸种24 h,发芽率可达95%,二者发芽率分别比对照提高20%和71%,萌发时间分别提早2和8 d。因此,适宜浓度尤其是高浓度GA3浸种处理能有效促进杜鹃花自交和杂交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9.
以3个不同年龄段的侧柏茎段为外植体,探讨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大量元素对侧柏茎段培养快繁的影响,研究侧柏茎段培养快速繁殖技术,并分析年龄对培养各阶段的影响,进而建立了黄帝手植柏克隆繁殖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各年龄段的侧柏茎段消毒效果均随消毒时间延长而提升,黄帝手植柏最佳升汞消毒时间为8 min;各年龄段的侧柏外植体在不同培养基上启动率均大于90%,选择MS+0.1 mg·L-1 NAA+0.1 mg·L-1 6-BA作为黄帝手植柏适宜启动培养基,启动率可达100%;50 a侧柏适宜在较高激素浓度的增殖培养基上培养,800、3 000 a侧柏适宜在中等激素水平的培养基上培养,黄帝手植柏适宜增殖培养基为MS+0.1 mg·L-1 NAA+0.2 mg·L-1 6-BA,30 d增殖系数为2.52;随着侧柏年龄增大,茎段生根更加困难,800、3 000 a侧柏在培养基MS+0.1 mg·L-1 IBA+0.1 mg·L-1 6-BA+0.1 mg·L-1 NAA上有较好的生根效果,黄帝手植柏适宜生根培养基为MS+0.1 mg·L-1 IBA+0.1 mg·L-1 6-BA+0.1 mg·L-1 NAA。本研究初步建立了黄帝手植柏茎段培养技术体系,为黄帝手植柏的克隆和种质资源保存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0.
百花山葡萄(Vitis amurensis Rupr. var. dissecta)野外仅见一株,是北京市重点保护濒危物种。通过比较不同消毒方法、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配比、生根培养基类型,建立百花山葡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15%的H2O2消毒4 min的效果最好,培养基MS+0.6 mg·L-16-BA+0.3 mg·L-1NAA为愈伤组织最佳诱导培养基,培养基1/2MS+1.0 mg·L-16-BA+0.1 mg·L-1NAA有利于丛生芽的诱导,在诱导不定根时,使用1/2 WPM + 0.2 mg·L-16-BA培养基培养效果最好。采用组培快繁技术,已经获得百花山葡萄完整植株,并于室外移栽成活,为百花山葡萄这一极小种群的保存与繁殖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