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2284-2286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是血脉通利的前提。认为胆固醇代谢可能是肝主疏泄,调节脂质代谢的主要途径;肝失疏泄,胆固醇代谢紊乱,能够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提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由肝脏疾病继发的动脉功能障碍性疾病,胆固醇代谢紊乱是肝失疏泄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病理机制。文章在对《金匮要略》等历代古籍及近几年对疏肝药物现代研究等文献检索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疏肝通络药物,发展维持胆固醇稳态可能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新策略,也望为从肝论治冠心病理论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肝脏的生理和病理特点的探讨并结合临床,联系现代医学研究成果,重点说明肝失疏泄、气机失畅、气血失调是某些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所以调理气机、改善"不通"和"不荣"是治疗冠心病的关键,进一步探讨肝脏的生理和病理,对冠心病的防治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肝脏的生理和病理特点的探讨并结合临床,联系现代医学研究成果,重点说明肝失疏泄、气机失畅、气血失调是某些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所以调理气机、改善“不通”和“不荣”是治疗冠心病的关键,进一步探讨肝脏的生理和病理,对冠心病的防治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全福  杨荣源  叶焕文 《新中医》2016,48(8):289-291
<正>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与其靶器官损害相关的心脑血管病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认为,多种因素导致了代谢综合征,但是社会压力导致的情绪应激,进一步导致交感神经激活这一机制的作用越发受到重视。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是肝脏调节情志的主要机制,现代的大量文献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从肝主疏泄治疗代谢综合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试图从这个角度去探讨代谢综合征中医治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肝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肝脏脂肪代谢发生障碍,导致脂类物质的动态调节平衡失调,脂肪在组织细胞内蓄积而成的。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脂质代谢异常、激素水平改变、环境和遗传因素、脂质过氧化损害等。如不及时治疗,部分患者可发生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故可以认为脂肪肝是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前期病变。“脂肪肝”之名未见于中医古代文献中,根据其发病特点,  相似文献   

6.
胡博  舒霞 《环球中医药》2015,(3):368-370
本文介绍了张保春教授从肝入手治疗咳嗽、白涩症、血精、不寐等疾病的临床经验。中医素来注重肝的功能,认为肝脏疏泄不利,则脏腑气机不畅,易导致生理功能紊乱,进而发展为各种疾病。因此,张教授从肝着手,准确把握"肝之功能失常"这一基本病机,以中医异病同治理论为指导治疗各种疑难杂病,拓展了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思路。  相似文献   

7.
徐翔  倪青 《环球中医药》2020,13(4):717-719
肝脏是胰岛素抵抗的重要靶器官,是肝糖原存储的场所,肝脏的功能失衡与糖尿病前期发病密切相关。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与津液气血代谢密切相关。笔者团队结合临床经验与现代药理学研究将糖尿病前期从“疏肝气、清肝热、养肝血、平肝阳、通肝络、暖肝阳、泻肝浊”等七个方面论治,以达到气机调达,津液疏布正常,五脏安和的目的,从而改善内环境,减轻胰岛素抵抗,恢复糖脂代谢的正常水平。临床治疗中要病证结合,以肝脏为中心,处理好其他脏腑和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气机升降理论在紧张型头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吕娟  胡志强  吴宏赟 《河南中医》2009,29(7):645-646
从气机升降理论出发,分析头部气机升降特点,以肝脏为例,阐释了多种致病因素导致头部气机升降失调,从而引起紧张型头痛的机理,以期通过调理肝脏气机升降,为紧张型头痛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脂肪肝系各种原因引起肝脏脂肪蓄积过多的病理状态 ,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如脂质代谢异常、激素水平改变、环境和遗传因素、脂质过氧化损害 ,免疫反应、缺氧和肝循环障碍等在其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如不及时治疗 ,部分脂肪肝患者可发展为肝纤维化 ,甚至肝硬化 ,故可以认为脂肪肝是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前期病变〔1,2〕。中医认为脂肪肝是由于患者嗜食肥甘厚味 ,脾运不及 ,或忧思伤脾 ,脾气不足 ,或疫毒伤肝 ,肝病日久 ,脾失健运 ,水湿不化 ,凝聚为痰 ,痰浊停聚中焦 ,壅塞气机 ,土壅木郁 ,肝胆失疏 ,或气血…  相似文献   

10.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是心主血脉的保证。认为肝窦内皮细胞窗孔构成的肝筛结构可能是肝主疏泄,调节脂质代谢的超微结构;肝失疏泄,肝窦内皮细胞窗孔数量、结构及功能异常,能够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提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肝脏疾病继发的血管功能障碍,肝筛是肝失疏泄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结构。基于疏肝通络药物,发展维持肝窦内皮窗孔结构和功能或者促进复窗孔化的方法,可能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吴松鹰  杨持 《中医药学刊》2004,22(6):1054-1055
胰岛素抵抗(IR)和高胰岛素血症是脂质代谢异常的原因之一。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中医肾虚、痰浊、血瘀是老年脂质代谢紊乱的中医易患因素。中医易患因素的聚集性对老年脂质代谢紊乱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可能起主要作用,本研究旨在分析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与老年脂质代谢紊乱中医易患因素聚集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作为一种全球范围内快速传播的传染病,在其发病过程中易合并肝脏损伤,导致病情恶化、死亡率增加。现从中医经脉传变、五行关系、气机升降及阴液代谢等方面阐述肝肺生理病理关系,并基于肝肺相关理论探讨新冠肺炎合并肝损伤的中医防治方法,主要包括解毒宣肺、利胆清肺、清肝肃肺及养肝润肺四方面。五脏一体,肝肺相关,在论治新冠肺炎同时应注意兼顾肝脏,宜早治之,以防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3.
中医论治便秘多从肺、脾胃、肾等脏着手,对肝脏的调理不够重视。然笔者却认为便秘之病症与肝的关系更为密切一些。本文从肝主疏泄的理论依据、肝与便秘的关系、从肝论治便秘等三方面论述,并总结两个治疗医案进行佐证,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4.
老年脂质代谢紊乱中医易患因素的临床调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对674名45岁以上机关干部进行中医证候学调查,应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老年脂质代谢紊乱的中医易患因素。结果表明:中医肾虚、痰浊、血瘀是老年脂质代谢紊乱的中医易患因素。本虚证是中老年人发生脂质代谢紊乱的内在因素,其中肾虚可能是主要因素,推测老年前期、老年期脂质代谢紊乱由本虚所致,逐渐发展为本虚标实证,本虚导致标实,标实又加重本虚而影响体内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抵抗(IR)和高胰岛素血症是脂质代谢异常的原因之一[1].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中医肾虚、痰浊、血瘀是老年脂质代谢紊乱的中医易患因素[2].中医易患因素的聚集性对老年脂质代谢紊乱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可能起主要作用,本研究旨在分析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与老年脂质代谢紊乱中医易患因素聚集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新中医》2016,(8)
正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与其靶器官损害相关的心脑血管病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认为,多种因素导致了代谢综合征,但是社会压力导致的情绪应激,进一步导致交感神经激活这一机制的作用越发受到重视。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是肝脏调节情志的主要机制,现代的大量文献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从肝主疏泄治疗代谢综合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试图从这个角度去探讨代谢综合征中医治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从中医整体观出发,系统阐述衰老与五脏之间的相关性,五脏的功能失调均可导致气血津液代谢失常,产生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导致衰老的发生,着重探讨提出"肝失疏泄致衰"相关说,认为肝失疏泄是现代衰老的主要机制和关键病机。为中医衰老学说提供新的见解,提示在临床治疗时应当兼顾五脏进行调理。  相似文献   

18.
"知肝传脾""治肝实脾"乃中医临床治疗肝病的经典思路,肝脾之间可以相互影响,"脾气健旺,使肝有所藏"。现代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受到脾脏功能的调控同时,通过肠—肝轴影响肝脏。临床治疗上也把调理脾功能作为一种主要的治法,疗效显著。故文章基于对中医肝脾理论的认识,从肠道微生态角度进行探讨,初步认为脾脏的"主运化"和"主卫"功能体现在肠道微生态,进而影响肝脏的代谢和免疫功能是中医"治肝实脾"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降脂理肝方治疗脂肪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肝是肝脏代谢性疾病,近年来脂肪肝患者大幅度增加,主要原因为营养过剩之肥胖、酗酒,其他原因还有肝炎、药害、营养结构不合理等。现代医学认为其病理机制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脂质代谢异常、激素水平改变、脂质过氧化损害、免疫反应、缺氧等。中医学无“脂肪肝”这一病名,  相似文献   

20.
胸痹(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我国人群的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医认为,情志、痰浊、瘀血是冠心病的重要病理因素,情志失调、痰瘀互结,痹阻心脉导致心脉不通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同时也与冠心病的诸多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临床研究表明,情志失调是冠心病的主要病因。因此,在治疗上强调"从肝论治"的重要性,在临床应用中,又应据证立法,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