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支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度)患者治疗前后最大呼吸流速与诱导痰ECP浓度变化关系,以及急性发作期诱导痰ECP浓度与PEF(%)的相关性,为指导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提供敏感指标,为进一步评估哮喘病情、支气管哮喘治疗的疗效提供价值更好的指标.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急性期(中度)的患者60例,经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3个月前后进行肺功能PEF测定及诱导痰ECP浓度测定.结果 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治疗后较治疗前增加(P<0.05);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治疗后较治疗前ECP浓度水平降低;哮喘急性发作ECP浓度与PEF(%)者有相关性(r=-0.813,P<0.01),呈负相关.结论 根据ECP浓度变化能评估哮喘患者的治疗疗效以及联合使用ECP、PEF%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病情程度进行评估及对治疗疗效进行判定及跟踪.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测定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诱导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82例患者,同时期健康成人72例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痰液以痰液诱导法获得,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同时测定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和肺功能最高峰值流速。结果:发作期哮喘患者诱导痰液EOS总阳性率2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及缓解组的16.2%(P〈0.05);患者缓解及发作期FEV1与诱导痰中EOS百分比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EOS是导致哮喘的主要炎性细胞,诱导痰液的EOS计数检查是判断哮喘诊断及病情转归的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前后ECP和EOS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玉宝  黄英河 《当代医学》2010,16(28):98-98
匡玉宝黄英河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变化。方法采用荧光酶标法pharmaciaCAP检测系统测定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ECP,sysmexXE-2100计数EOS。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发作期ECP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也显著高于缓解期(P〈0.01);支气管哮喘患者发作期EOS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而于缓解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清ECP可作为临床观察支气管哮喘疗效指标之一,以指导临床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哮喘组)4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20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sIL-2R、IL-8水平,同时测定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及肺功能。结果哮喘组sIL-2R、IL-8、EOS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FEV1、FEV1%pred、FEV1/FVC、PEF、PEF%pre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直线相关分析表明,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sIL-2R与EOS呈正相关,与FEV1、FEV1%pred、PEF、PEF%pred水平均呈负相关(r=0.500,-0.597,-0.692,-0.568,-0.699,均P〈0.01);IL-8与EOS呈正相关,与FEV1、FEV1%pred、PEF、PEF%pred水平均呈负相关(r=0.567,-0.694,-0.725,-0.688,-0.742,均P〈0.01)。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血清sIL-2R、IL-8水平与肺功能下降存在相关性,sIL-2R、IL-8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检测患者血清sIL-2R、IL-8水平可以作为判断哮喘急性发作期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测定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诱导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EOS)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确诊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41例,以同期健康36例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痰液以痰液诱导法获得,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分析痰液EOS总阳性率及出现EOS百分比。结果发作期哮喘患者诱导痰液EOS总阳性率3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及缓解组的21.1%(P〈0.05或P〈0.01)。结论 EOS是哮喘的主要炎性细胞,诱导痰液的EOS计数检查是判断哮喘诊断及病情转归的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相关性,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检测5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组和50例哮喘临床缓解期组患者的外周血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对比两组MP-IgM阳性率,对比MP-IgM阳性与阴性患者的IgE水平和EOS计数。结果急性发作期组MP-IgM阳性率(34.00%)显著高于临床缓解期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IgM阳性患者的IgE和EOS显著高于MP-IgM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密切相关,对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应常规行MP-IgM检测,为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新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硫化氢(H2S)水平的变化,研究其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 70例支气管哮喘分为哮喘缓解期组30例,轻度急性发作期组10例,中度急性发作期组12例,重度急性发作期组18例和正常对照组15例,采用去蛋白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测定血浆H2S水平并检测肺功能和测定诱导痰细胞的计数和分类。结果 15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浆H2S水平为(73.23±12.85)μmol/L,30例哮喘缓解期组的血浆H2S水平为(57.22±12.62)μmol/L,急性发作期组中轻度(10例)、中度(12例)、重度(18例)的血浆H2S水平分别为(54.18±6.15)μmol/L、(42.30±5.08)μmol/L和(34.15±2.14)μmol/L。急性发作期的血浆H2S水平组显著低于缓解期组(P〈0.01),而且轻度、中度与重度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0.348,P〈0.01)。测试结果表明,H2S水平与支气管哮喘发作有相关性(r=0.723,P〈0.01)。急性发作患者的血浆H2S水平与FEV1.0%预计值(r=0.845,P〈0.01)和诱导痰巨噬细胞%(r=0.816,P〈0.01)呈正相关。与诱导痰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及诱导痰嗜酸细胞%呈负相关(r=-0.406、-0.892和-0.638,P〈0.01)。结论患者血浆H2S水平降低,与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相关,可能参与哮喘的发病,内源性H2S作为一种无创性指标监测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活动度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痰液诱导法在支气管哮喘)患儿痰液细胞分析中的应用。方法:60例哮喘患儿分为急性发作期组(34例)和哮喘缓解期组(26例),2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高渗盐水诱导儿童吐痰,瑞氏染色法进行痰液总细胞及细胞分类计数。结果:3组最大呼气流量(PEF)下降差异无显著性,哮喘急性发作期组痰液细胞总数(TCC)、嗜酸性粒细胞数(E0)、中性粒细胞数(N)均显著高于哮喘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结论:痰液诱导法简便、安全、准确,通过痰液诱导分析哮喘患儿痰液细胞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的关系,并探讨EOS和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对治疗方案调整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轻-中度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65例(轻度32例,中度33例),经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联合治疗1年,随访测定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最高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诱导痰EOS计数和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记录哮喘控制测试得分。同时测定21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诱导痰EOS计数、FEV1%、PEF%及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结果共有63例患者完成治疗和随访全程。治疗1~3个月时患者肺功能恢复较快,治疗半年后肺功能仍有缓慢改善。在治疗第3个月时,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下降[治疗前(61±25)nmol/L,治疗3个月后(32±19)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7.32,P〈0.05);治疗6个月时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降至(22±12)nmol/L,与治疗前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6.63,均P〈0.05);哮喘组EOS计数为(0.093±0.023)×10^9/L,治疗3个月后为(0.032±0.011)×10^9/L,与治疗前及健康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半年内痰中EOS计数与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1、3、6、9、12个月随访时FEV1与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呈负相关(r1=-0.537,r3=-0.658,r6=-0.623,r9=-0.537,r12=-0.597,均P〈0.05)。哮喘控制测试得分治疗前与治疗后1、3、6、9、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2,P〈0.05)。结论诱导痰EOS与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可以较为敏感反映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可作为评价疗效及调整治疗方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研究其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将7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哮喘缓解期组30例,轻度急性发作期组10例,中度急性发作期组12例,重度急性发作期组18例;正常对照组15例,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并检测肺功能和测定诱导痰细胞的计数及分类。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血浆一氧化氮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急性发作期组显著高于缓解期组(P0.01),急性发作期组中轻度、中度、重度三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一氧化氮水平与支气管哮喘发作有相关性。研究对象所处的状态(健康、哮喘缓解期及哮喘发作期)与血浆一氧化氮水平明显相关(r=0.786,P0.01)。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水平与FEV1.0%预计值(r=-0.872,P0.01)和诱导痰巨噬细胞百分比(r=-0.820,P0.01)呈负相关;与诱导痰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诱导痰嗜酸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分别为0.857、0.816和0.825,P0.01)。结论: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升高,与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相关,可能参与哮喘的发病,内源性一氧化氮作为一种无创性指标监测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活动度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病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与哮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检测82例轻中度哮喘病儿(哮喘组)血清IL-17、IgE水平以及EOS计数,以2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哮喘组血清IL-17、IgE水平及EOs计数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4.857-8.379,P〈0.01)。哮喘病儿发作期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健康对照组,缓解期高于健康对照组(F=32.825,q=16.05~35.68,P〈0.01);发作期血清IL-17水平及EOS计数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F=38.781、79.471,q=3.56~8.35,P〈0.05),与缓解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哮喘病儿血清IL-17与EOS计数呈正相关(r=0.846,P〈0.01),IL-17、EOS计数与IgE之间无明显相关,但哮喘急性发作时IL-17与IgE呈正相关(r=0.438,P〈0.05)。结论IL-17可能参与介导哮喘的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联合检测血清IL-17、IgE水平以及EOS计数对哮喘病情判断及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容积二氧化碳图参数在支气管哮喘诊疗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4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在治疗前后及20例健康者进行肺通气功能以及容积二氧化碳图测定。所有受试者首先进行容积二氧化碳图测定,随后完成肺通气功能测定。结果肺通气功能检测FEV1/pre、FEV1/FVC、PEF/pre、MMEF/pre支气管哮喘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容积二氧化碳图参数dC2/DV支气管哮喘组较对照组下降,dC3/DV及SR23支气管哮喘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肺通气功能检测FEV1/pre、FEV1/FVC、PEF/pre、MMEF/pre显著升高,容积二氧化碳图检测dC2/DV增大,dC3/DV及SR23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dC2/DV、dC3/DV及SR23与FEV1/pre、FEV1/FVC、PEF/pre、MMEF/pre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容积二氧化碳图是一种定量评估支气管阻塞严重性的有效方法,它简便易行且只需潮气呼吸即可测得,可应用于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断及疗效观察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比浊法测定72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哮喘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变化,同时测定血常规和肺功能,另选31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Hs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HsCRP水平可作为评估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病情的一个炎性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支气管诱导痰中γ干扰素诱导的蛋白10(IP-10)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及正常对照组儿童各2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诱导痰液中IP-10及γ-IFN的表达水平。结果:急性期哮喘患儿痰液IP-10水平(326.4±54.1)pg/ml较正常对照组(102.0±16.9)pg/ml比较明显增高(P〈0.001),而γ-IF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P-10可能在哮喘急性发作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周晖 《四川医学》2013,(9):1327-1329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白介素17(IL-17)、白介素8(IL-8)的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孟鲁司特钠的干预作用.方法 分别选择轻度(轻度组)、中度(中度组)和重度(重度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20例、18例和15例,正常对照组1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片口服,检测治疗前后诱导痰IL-17和IL-8水平.结果 IL-17、IL-8水平重度组与轻度组、中度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孟鲁司特治疗1个月后,诱导痰中IL-17、IL-8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IL-17及IL-8可能参与气道炎症的形成,孟鲁司特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痰液中炎性细胞的变化。方法留取哮喘患者发作期和缓解期支气管诱导痰液,检测其细胞成分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诱导痰液的中性粒细胞数较其缓解期和对照组均明显增高,嗜酸性粒细胞数与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巨噬细胞数与哮喘各期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哮喘病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在不同发病时期气道内的炎性细胞变化不同。  相似文献   

17.
姚一鸣  姚锦辉 《河北医学》2009,15(2):138-141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用舒血宁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FVC、FEV1、PEF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联用舒血宁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80%(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联用舒血宁治疗组肺功能指标FVC、FEV1、PEF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P〈0.01)。结论: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联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和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诱导痰过敏毒素C5a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变化特点。方法:2006年9月至2007年2月门诊和病房就诊的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组33例,经过临床治疗进入缓解期组25例,失访8例;对照组13例。患者在入选及回访时均测定肺功能,诱导痰进行分类计数,测定诱导痰上清液中C5a水平。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诱导痰中C5a水平高于治疗后临床缓解期水平[0.85(0.68~2.13)μg/L vs. 0.45(0.26~0.88) μg/L,Z=-2.193,P =0.013],且临床缓解期C5a水平高于对照组[0.14(0.06~0.45)μg/L,Z=-2.141,P=0.015]。轻、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期C5a水平依次升高,分别为0.34(0.17~0.63)μg/L、 0.85(0.55~1.67)μg/L、 2.21(1.27~9.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30,P=0.001)。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诱导痰C5a水平与诱导痰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巨噬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797,P=0.004;r=0.504,P=0.032;r=0.424,P=0.036)。结论:过敏毒素C5a作为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哮喘的发病,在哮喘慢性气道炎症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吸烟轻度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炎症细胞的变化以了解吸烟对轻度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及气道反应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3例吸烟的轻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定为吸烟组(A组)及随机抽取23例非吸烟的轻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定为非吸烟组(B组),两组治疗前进行肺功能测定、气道反应性试验及诱导痰细胞分数计数。结果两组呼气峰流量(P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及气道反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高于B组(P〈0.01),且经相关分析显示诱导痰中的中性粒细胞数量与PEF及FEV1(%)呈负相关(P〈0.01),而与气道反应性呈正相关(P〈0.01)。结论吸烟哮喘患者气道中的中性粒细胞比非吸烟哮喘患者气道中的中性粒细胞增多,且与PEF及FEV1(%)呈负相关,而与气道反应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EOS),白介素-5(IL-5)与哮喘发病的关系,并评价诱导痰在小儿哮喘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对30例住院的急性支气管哮喘患儿(哮喘组),3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15例经规范化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6~12月的哮喘缓解儿童(缓解组)用5%高渗盐水进行超声雾化诱导痰液,以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诱导痰中IL-5水平,并同时进行诱导痰中EOS计数。结果EOS与白介素-5在哮喘患儿诱导痰中有过度表达,提示EOS与IL-5在哮喘发病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诱导痰检查具有安全,简单,结果重复性强的优点,能较好的反映患儿气道慢性炎症,对于小儿哮喘的研究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