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膀胱镜及X线双监视下输尿管双J管置入的方法.方法 对44例患者52枚输尿管双J管的置入.结果 52枚双J管的置入全部成功无并发症.结论 膀胱镜X线双监视下输尿管双J管的置入也是安全的,操作简单,效果是满意的,为膀胱镜下不能顺利插管者提供了另外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证实的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诊断主要依据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尿路造影(RP)、B超及CT检查。结果经IVU、RP、B超及CT检查,所有病例在术前均获得明确诊断;IVU显示5例上段输尿管扩张呈典型的反“J”状,2例呈“锥形”改变;RP显示输尿管导管呈“S”形;CT扫描显示下腔静脉与腹主动脉问圆点状输尿管充盈影。结论泌尿系造影检查是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对肾结核诊断中的意义及肾结核所致输尿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用输尿管镜对肾结核32例进行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肾盂引流液抗酸杆菌检查阳性,13例输尿管下段狭窄,6例肾孟输尿管交界处狭窄,予以扩张后置入双J管治愈.结论 输尿管镜应用于肾结核的诊治,提高了确诊率,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术应对特殊输尿管条件下(肾移植术后、下肢、脊柱畸形)的有效方法.方法 2007 -2010年收治的移植肾输尿管梗阻51例(移植肾输尿管狭窄30例、移植肾输尿管结石21例),下肢、脊柱畸形伴输尿管结石16例;输尿管结石直径0.7 cm~1.5 cm,平均1.1 cm,肾盂扩张1.5 cm ~3.2 cm,平均2.3 cm.采用F8/9.8Wolf及F6/7.6输尿管硬镜,进镜困难则配合双合诊和改变体位(抬高腰部、抬高或降低患侧、头低或头高位)牵拉输尿管配合进镜,若无法顺利进镜,置入导丝,留置F5双J管,2周后拔除双J管,并以输尿管镜处理输尿管结石及狭窄.结果 53例进镜困难者经双合诊和改变体位牵拉输尿管后输尿管镜顺利进入病变部位,输尿管狭窄及结石处理成功;14例进境失败者,顺导丝置入F5双J管,2周后顺利进镜,成功处理狭窄及结石.结论 对于肾移植术后、下肢、脊柱畸形等特殊输尿管条件因存在输尿管走形异常、狭窄、迂曲,选择合适的输尿管镜配合双合诊及改变体位能提高输尿管进镜成功率,对于无法顺利进镜患者,留置双J管2周后行输尿管镜手术常可顺利进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有腰部不适,间歇性血尿,疑为腔静脉后输尿管变异的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容积扫描,经后处理重建了解输尿管走行与下腔静脉关系,分析研究其临床资料和MSCT对其诊断的价值。结果 5例患者均为腔静脉后输尿管变异,表现为上段输尿管呈"S"形或反"J"样改变,1例合并肾积水伴结石,2例轻度肾积水,2例仅为腔静脉后输尿管,无肾积水。结论 MSCT对腔静脉后输尿管具有明确的诊断优势。  相似文献   

6.
CT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波新  颜纯海  单玉喜 《江苏医药》2002,28(6):438-439,F003
目的 评价CT检查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0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作CT检查,并对分析CT与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和逆行尿路造影(RU)等检查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根据CT图像显示输尿管与下腔静脉的位置关系改变,10例患者术前均获确诊。结论 CT诊断技术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中的应用,可使患者免于以往的浸入性检查,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输尿管镜治疗妊娠期合并顽固性肾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应用输尿管镜对25例妊娠合并肾绞痛给予治疗。发现结石直径小于2mm的结石直接钳夹取出,大于2mm的结石用气压弹道碎石后取出并置入双J管,未见结石者仅置入双J管。结果 25例肾绞痛患者发现输尿管结石20例,感染并絮状小团块3例,输尿管未见明显异常者2例,18例输尿管中下结石手术顺利取出结后置入双J管石,2例发现输尿管上段小结石约3mm,由于冲至肾盂后置入双J管;其余5例未见结石者均置入双J管引流积液解除梗阻。所有病例术后疼痛均缓解,肾积水消失。25例患者均未出现异常宫缩及流产。结论输尿管镜对诊治妊娠合并顽固性肾绞痛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输尿管硬镜临床应用技术的不断成熟,部分输尿管疾患可通过输尿管镜来诊断和治疗.我院目1999年1月至2002年3月在视屏监视下开展诊断性输尿管镜殓29例、输尿管下段取石21例、其中5例取石后置入双J管、移位J管取出20例.效果较满意,现将我们一点初浅的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尿路造影(RGU)及CT、MR成像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 B超检查7例显示右侧输尿管上段并右肾积水;IVU检查7例可见输尿管上段呈反"J"征,移行段以上输尿管及肾盂、肾盏不同程度扩张积水;RGU检查7例所见移行段以上之输尿管及肾盂、肾盏表现与IVU检查所见相似,患侧输尿管全程显影;CT扫描2例显示右侧输尿管在腰3~4平面水平于腔静脉的后侧及内外侧显影;MR检查1例显示输尿管于下腔静脉外后绕至下腔静脉内前侧。7例均于术前获得明确诊断并进行了手术,证实为右侧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结论多种影像学的协同检查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提供了主要依据,是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输尿管结石致肾绞痛输尿管镜下碎石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1例妊娠合并输尿管结石致肾绞痛的患者行输尿管镜下碎石治疗.行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8例,输尿管镜下碎石失败留置双J管3例.结石位于左侧4例、右侧5例、双侧2例.结果:11例患者的肾绞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经治疗后完全消失.输尿管结石1次手术成功者8例,1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推至肾盂后留置双J管,2周后双J管自行脱出,再次留置2条双J管后再未脱出;但排尿后患侧腰痛症状明显,残留结石2例,留置双J管至分娩,分娩后拔除双J管,1例行体外冲击波碎石后结石排出,1例体外冲击波碎石后仍末排出行输尿管镜下碎石治疗.结论: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输尿管结石并发肾绞痛孕妇,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合并输尿管结石、肾绞痛孕妇放置双J管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2007年3月我院18例放置双J管治疗的输尿管结石并肾绞痛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共19侧放置双J管后肾绞痛全部缓解,无一例出现先兆流产症状.9例结石直径小于6mm的患者分娩后复查B超,提示结石已自行排出.结论 置入双J管治疗孕妇输尿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膀胱镜下输尿管扩张法治疗输尿管末端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膀胱镜直视下输尿管扩张导管置入输尿管内扩张并留置双J管3个月。结果11例均成功扩张并留置双J管,手术后1~3月复查。肾积水及输尿管中上段扩张明显缓解或消失。结论膀胱镜下输尿管扩张法治疗输尿管末端狭窄并长期留置双J管可以有效治疗狭窄引起的肾积水及腰部症状,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又称环绕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一种泌尿外科较少见的先天性畸形,易被误诊.我院2003~2008年共收治此病5例,均经影像学检查诊断明确后行手术复位矫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结合文献就其影像诊断学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又称环绕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一种泌尿外科较少见的先天性畸形,易被误诊.我院2003~2008年共收治此病5例,均经影像学检查诊断明确后行手术复位矫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结合文献就其影像诊断学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离断成形术治疗腔静脉后输尿管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175医院泌尿外科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住院5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行后腹腔镜下离断成形术治疗临床资料.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于后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术中未损伤输尿管前方下腔静脉,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发热,无漏尿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2个月拔除双J管,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4例患者平均随访 14(4~20)个月,1例失访,门诊复查B超和静脉肾盂造影显示右肾积水显著减少,2例患者术后1年复查肾动态扫描提示患侧分肾功能均较术前好转. 结论 后腹腔镜下离断成形术治疗腔静脉后输尿管,手术时间短,对腹腔脏器干扰小,恢复快,是治疗腔静脉后输尿管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家承  林则馨 《江苏医药》1999,25(6):436-436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一种少见的下腔静脉发育反常的先天性畸形。1990年至1997年,我们采用切断再吻合双J管置入方法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5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例,均为男性,年龄24~48岁。右侧腰部隐痛3例,1倒无明显症状,l例因腰部外伤后而发现有肾积水。B超检查均提示右肾积水,静脉尿路造影显示右肾积水程度不等,逆行插管造影显示,右输尿管扩张并向中线移位,超过3、4腰椎而呈“S”形影像,侧位片可见输尿管被推压紧贴第3、4腰椎前缘。5例均为1形(低标型)腔静脉后输尿管,均作了手术治疗。术中见右肾益扩张,右…  相似文献   

17.
石英  张悦  李安国  李凯  李国成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8):2782-2782
目的:探讨梗阻性肾积脓时尽早解除输尿管梗阻的重要性.方法:对输尿管镜双J管置人引流肾内脓液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86例患者均急诊期行输尿管镜双J管置入内引流术,术中改经皮肾穿刺引流11例,术后肾切除14例.结论:急诊解除梗阻是避免肾脏切除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提高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报告 6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临床资料。 6例患者均行输尿管造影等检查 ,影像学表现为输尿管呈鱼钩状或S形特征 ,对其中 2例并输尿管CT检查。治疗均行输尿管复位术。结果 :6例患者术前均明确诊断。术后 3— 6个月复查症状消失 ,肾积水程度减轻 ,吻合口无狭窄。结论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主要依靠IVU及逆行输尿管造影检查 ;输尿管造影结合输尿管CT检查方法可靠、准确。输尿管复位术是治疗此病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军才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8):2790-2791
目的:探讨留置双J管治疗妊娠期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放置双J管治疗的妊娠期输尿管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留置双J管时间2~7个月,平均5.5个月;12例均顺利生产,婴儿健康;12例患者在留置双J管后肾绞痛症状均缓解,1例置管后2周双J管脱出。结论:置入双J管治疗妊娠期输尿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处理简单输尿管下段结石后不留置双J管与尿管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对70例简单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的资料,患者被分为二组:对照组35例(放置双J管);观察组35例(不放置双J管与尿管)。结果放置双J管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无管化组;无管化组术后患者腰痛、血尿、膀胱刺激征的发生率低于放置双J管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术后l个月输尿管无石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简单输尿管下段结石,可不必常规留置双J管与尿管,创伤轻,痛苦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