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血小板增多症是儿童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多与感染相关,目前缺乏儿童特有的诊断标准,多数以感染相关解释.近年有不少研究表明感染是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secondary thrombocytosis,ST)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就引起血小板增多症发病机制进行阐述,探讨儿童感染与血小板增多症关系.1 血小板增多症概念通常儿童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断以血小板计数为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的诊断标准[1],临床以血小板增高大于400×109~500×109/L定义为血小板增多症.按程度分为:(1)轻度:500×109~700×109/L.  相似文献   

2.
红细胞增多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也称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them iaVera;PV),是一种骨髓多能干细胞疾病。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继发于多种因素的红细胞增多,伴有相关继发病因,红细胞、血红蛋白高于正常,未达PV诊断标准。作者发现一些病例,临床表现与PV相符,实验室结果未达诊断标准,随诊未找到相关继发因素,其中一部分病例经过数年随访被确诊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1995~2003年我院及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患者11例,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41~68岁,中位年龄57岁。初诊时临床表现:多血貌11例(100%),…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亦称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 1 典型病例 例1:女性,36岁。无任何诱因地出现面部发红一年,于7个月前因腹部外伤后出现持续性腹痛,伴低热在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发现白细胞增高,做CT诊断为“增殖性脾肿大”,在县医院行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57例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临床及血液学检查资料分析,提出本症临床及细胞学特征。发现本症原发病因多达20余种疾病;57例中36例伴发反应性浆细胞增多。本症的发生与组织细胞参与人体免疫反应的各个环节有关。出现本症对临床某些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刘丽萍 《中外医疗》2010,29(11):65-65,67
目的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加深认识,以便使患者得到早期正确的诊断以及合理的治疗。方法对12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复习相关的文献报道,进行讨论分析。结果患者血浆醛固酮浓度升高,血浆肾素活性下降,二者比值升高,均支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患者手术后病理提示为肾上腺腺瘤,术后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结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容易漏诊误诊的疾病,通常的诊断方法需结合临床特征、影像学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诊断,提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确诊率。大部分原醛患者经药物或手术治疗后,血浆醛固酮恢复正常,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血钾水平逐渐升至正常。本病治愈率较高,复发率低。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应正确的早期诊断,明确病因,规范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染色体检查的意义。方法对84例初次就诊时进行了染色体检查的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4例患者染色体正常,10例表现为染色体异常。染色体正常的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主要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风湿性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染色体异常患者中,4例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核型:3例t(9;22)(q34;q11),1例为t(8;9;22)(q22;q34;q11);3例表现为染色体缺失:1例为-18,1例为-19,1例为-21;2例表现为染色体增加:1例为+8,1例+9;另外1例为复杂核型。结论染色体检查对于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盆腔脂肪增多症的认识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例盆腔脂肪增多症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小结.结果4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各器官表现与MRI表现相对照,基本一致.结论盆腔脂肪增多症的MRI检查有其特征性表现,MRI对盆腔脂肪增多症能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增多症在儿科较少见 ,现将 1 993年 4月~ 1 996年 1 1月于儿科住院患儿中的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73例报告如下 :1 诊断标准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断标准为 :(1 )血小板增多为 40 0~ 80 0× 1 0 9/L ,为暂时性 ,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 3个月。 (2 )很少有出血和栓塞症状。 (3 )原发病治愈后血小板即降至正常。 (4 )骨髓巨核细胞增生不明显 ,血小板形态功能正常。2 临床资料2 1 一般资料 :73例患儿中 ,男 43例 ,女 3 0例。年龄 1 0天~ 1 3岁 ,<2岁者 3 5例 ,占 47 9%。2 2 原发病情况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 (简称川崎病 )2 1例 …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20年诊治经过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结果患者在诊断中容易出现漏诊、误诊,治疗方案不够理想。结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发病隐匿,治疗方案需要结合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1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分析,提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区别于高血压,经B超成CT,以及早期诊断可确诊,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治疗和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地分析研究16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误诊4例(25%),肾上腺皮质腺瘤14例(87.5%),肾上腺皮质增生1例,1例未能找到病灶。CT、B超对腺瘤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3.7%、37.5%。14例腺瘤手术切除后均已痊愈。结论:影像学CT、B超检查应列为可疑病例的常规检查;腺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选。  相似文献   

12.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常合并主动脉瓣狭窄,合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较为罕见,本文对1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及治疗过程做以报道。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加深认识,及早发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功能的损害,及早诊治。方法对4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中伴肝功能损害30例(62.5%),经用更昔洛韦、病毒唑、护肝等治疗,治愈40例(83.3%),好转7例(14.6%),自动出院1例(2%)。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肝功能损害发生率较高,提示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常规及时行肝功能检查,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在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中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用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测定20例健康者,30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真红)和22例继发红细胞增多症(继红)患者的EPO水平,并同时测定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结果 真红患者EPO水平为(2.27±1.32) mIU/mL,与正常人EPO水平(15.50±5.59)mIU/mL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继红患者的EPO水平为(56.67±14.63)mIU/mL,与正常人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真红患者血清EPO水平正常或降低,继红患者EPO水平增高,EPO水平在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中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少见病因脑梗死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病 ,对其病因 ,人们多注意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 ,但对其他少见病因引起的脑梗死认识不足 ,易漏诊原发病。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6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有 8例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少见病因引起 ,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例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6例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2例 ,均为男性 ,年龄 4 1~ 6 6岁 ,平均 5 1.3岁 ,血常规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RBC(6 .5 6± 0 .71)× 10 12 /L ,Hb(196 .4 1±17.15 )g/L ,WBC (15 .8± 5 .76 )× 10 9/L。PLT (42 3.4±190 .70…  相似文献   

16.
袁音  郑炜平  林帆  朱鹏立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2):1494-1496
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ARR)是多种指南推荐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指标。在临床诊断时,应结合ARR及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考虑,以避免造成漏诊。本文报道1例ARR阴性而经盐水负荷试验确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诊断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旨在加强临床医师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资料与方法 2001年3月~2008年4月血小板增多症患儿126例,男86例,女40例,年龄1个月1例,~1岁41例,~3岁27例,~6岁29例,~13岁28例,中位年龄3.3岁。诊断符合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研究组(PVSG)1997年修订本病的诊断标准:血常规血小板≥500×10^9/L为血小板增多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 M)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87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住院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增高,异型淋巴细胞>10%,临床可以确诊.干扰素可作为IM治疗的有效用药.  相似文献   

19.
高三尖杉酯碱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疗效观察李艳荣,陈全英,唐密本溪钢铁公司职工总医院关键词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治疗我们于1986~1992年间应用高三尖杉酯碱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5例,兹简介如下。1临床资料5例均以陈雅棠等[1]制定的诊断标准诊断...  相似文献   

20.
王华  方卫华 《安徽医学》2006,27(6):525-526
目的提高对盆腔脂肪增多症的认识。方法收治盆腔脂肪增多症2例,皆为男性。肛检仅查及盆腔内软组织块,未能触及前列腺体。静脉尿路造影示双肾积水,膀胱颈抬高,CT示膀胱周围有脂肪组织堆积。1例行手术治疗,1例等待观察。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盆腔脂肪增多症的诊治特点。结果1例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静脉尿路造影示双肾积水改善不明显,肾功能无变化。未手术1例1个月后查静脉尿路造影示双肾积水及肾功能也无变化。结论盆腔脂肪增多症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和体检,治疗本病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