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从换热温差的角度分析了常规集中空调系统各环节的特性,研究了换热温差对空调系统投入的换热面积、输配能耗和制冷机组能耗等的影响.根据显热、潜热负荷的不同特点介绍了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理念,并分析了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各环节中的温度分布情况.介绍了进一步提高新风处理过程性能及温度控制系统性能的方法,以某办公建筑为例分析了采用不同形式的集中空调系统方案时在换热温差、系统性能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制冷机兼有制冷和供热的双重功能,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其工作性能的影响,指出了京津地区的气候条件有利于采用供热/制冷型热泵实现公用建筑全年空调。以天津某一影剧院空调为例,对水-空气式供热/制冷型热泵作出经济估算,得出供热/制冷型热泵较锅炉供热、制冷机供冷两套设备分设方案,在节能和城市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对电制冷+市政热网、电制冷+燃气锅炉、风冷热泵机组3种空调冷热源方案进行了经济性、技术性能和环境效益分析比较,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了电制冷+市政热网方案。  相似文献   

4.
利用Fluent软件对空调室外机夏季运行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单楼层不同百叶窗安装开度下的空调运行环境特性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同时对多楼层室外机安装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5.
空调制冷系统是数据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据中心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现代数据中心容纳的发热设备散热量急剧增加,为了提高机房空间利用率,缩小了设备体积,提高了计算密度,同时也提高了机柜发热密度。高功率密度数据机房给空调制冷带来了很大挑战,传统的精密空调制冷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新一代制冷方案——行间空调制冷形式应运而生。本文运用Fluent Airpak气流模拟软件,对普通下送风精密空调及行间空调两种制冷形式进行了温度场及速度场的模拟,阐述了行间空调在高功率密度数据机房的优势。采用行间空调制冷形式,无论冷通道封闭与否,机房内及冷通道内的温度更低,速度分布更均匀,有利于机柜散热,制冷效率更高。此外,还阐述了采用行间空调制冷形式的其他优点:能有效解决机房内局部热点问题;对架高地板及装修的要求相对较低;行间空调摆放位置及尺寸相对较小,使得机房可扩容性增强。通过研究行间空调制冷的优势,为以后解决高功率密度数据中心的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赵丽 《暖通空调》2012,42(1):40-42
从不同方面比较了风冷式和水冷式单元空调机组的优缺点,包括机组能效比、名义工况冷源综合制冷性能系数、机房面积以及对总体建筑环境的影响.指出了对于大型会展建筑中冷热负荷具有临时性的空调区域,分散式风冷单元空调机组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百叶窗翅片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百叶窗翅片空气侧的传热和流动特性,建立了换热器的三维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计算得出传热与阻力特性与实验关联式吻合较好;同时对不同百叶窗倾角和百叶窗间距的模型进行了计算,比较发现倾角为27°的百叶窗翅片的传热最好;翅片间距不同,对应的传热最好的百叶窗间距不同;阻力随着百叶窗倾角和百叶窗间距的增大而增大.计算结果为换热器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制冷空调装置的数字化设计,是实现制冷空调产品节能和环保、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书以提高制冷性能、降低噪声和振动为目的,介绍了制冷空调的数字化设计技术,反映了这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内容上包括制冷空调数字化设计基础,从部件到系统的制冷装置仿真与优化设计的基本方法,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图论和遗传算法的制冷空调装置仿真与优化设计的新方法,制冷空调仿真与优化软件实例,噪声的数字化测试技术,制冷空调装置气动噪声源预测与低噪声设计,空调装置振动分析的数字化技术以及空调装置的减振技术等。  相似文献   

9.
刘忠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1,30(1):100-101,17
该工程为新疆某图书馆,功能复杂,夏季空调冷源采用间接蒸发冷水机组,末端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新风机组采用间接蒸发冷却器+直接蒸发冷却器型式;冬季采用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本文主要介绍夏季蒸发制冷空调设计.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服务器浸没式液冷实验台进行测试,得出了在不同室外侧温度、 不同服务器发热功率条件下该实验系统的制冷PUE(能源使用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制冷PUE值在1.05~1.28之间.室外侧温度为39℃,负载功率为3.773kW,制冷PUE达到最小值1.056.本文得出上海市数据中心全年运行制冷PUE值为1.060.使用浸没式液冷的数据中心其冷却系统能耗仅为使用传统精密空调的10%左右.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家用空调实现小型中央化的方法。提出家用VRV空调、风冷冷风机组、水源热泵和小型水冷冷水机组在家庭空调中的应用,提供不同家庭选用不同型式的空调方案。  相似文献   

12.
喻宾  周春华 《山西建筑》2007,33(11):271-272
对单元式空调机组制冷系统做了简要介绍,讨论了车辆运行状态和静止状态时对空调机组进风风量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表明,空调机组进风空气状态的不同会引起机组制冷性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空调系统运行性能ELECTRE评价模型.性能评价准则考虑了运行能耗、热舒适性PMV和PPD、室内空气品质指标CO2浓度和TVOC浓度等5个指标.在TRNSYS(Transient system)空调系统仿真平台上,以7种不同运行工况为例,对空调系统运行性能进行多属性优劣排序.采用3种不同权重方案分别计算各方案的级别优先得分.结果表明,评价模型能够对不同运行工况下的性能进行多属性优劣排序,以选择出最优方案.不同的权重赋值对研究中的性能优劣排序结果影响不大.以后的研究应考虑诸如控制系统执行性能等更多指标的空调系统运行性能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中湿度及高湿度地区的室外气象条件,设计搭建了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复合空调系统实验台,阐述了其结构与工作原理,进行了性能实验测试,分析了其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15.
一些欧洲与亚洲国家已发展了满足建筑冬季供暖的区域供热系统,并以独立的电力压缩式制冷用于夏季空调的使用.存在两套并行的供暖与制冷空调系统意味着需要大量的初期投资.因此城市能源系统规划建设应考虑保持城市热电厂在夏季仍采用热电联产生产,实现热电厂区域热制冷以满足建筑在夏季的空调供冷,以使热电厂全年以高效率的热电联产方式运行.这种热电厂冷热联供系统为建筑提供了可持续的能源供应方案.本文以2004年的热电联产实际数据为依据,综合考虑我国的社会与经济发展趋势,对三种不同发展情景下通过发展热电厂夏季热制冷可实现的温室气体减排能力进行了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家用空调实现小型中央化的方法。提出家用VRV空调、风冷冷风机组、水源热泵和小型水冷冷水机组在家庭空调中的应用,提供不同家庭选用不同型式的空调方案。  相似文献   

17.
海水源热泵与传统空调系统能耗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海水源热泵这一新式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介绍了海水源热泵与传统空调系统--风冷热泵制冷、制热工况下系统各组成部分能耗计算模型.在海水源热泵优化运行条件下结合工程实例对2种空调系统能耗进行理论对比,对2种空调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热泵机组效能和系统效能分别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体现了海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节能性.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新型风冷式PV/T(光伏/光热)空调系统,并测试了系统在夏季夜间的制冷性能,研究了室内外空气温度对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系统冷凝器由风冷式冷凝器和PV/T冷凝器串联组成,可以与周围空气进行对流换热,以及与低温天空进行长波辐射换热,在强化制冷效果的同时节约了冷凝器占地面积,为PV/T空调系统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实验结果表明,PV/T冷凝器能有效提高系统过冷度,PV/T冷凝器的冷却效果与冷凝温度呈正相关。风冷式PV/T空调系统制冷性能优于风冷式空调,其COP(性能系数)比风冷式空调高8.6%。当室外空气温度由23℃升高到27℃时,系统COP由3.9降低到3.1。当室内空气温度由20℃升高到24℃时,系统COP由3.1升高到3.5。  相似文献   

19.
针对岛礁等孤立区域远离内陆、设备系统维修不便、安全可靠性要求高的问题,本文设计出直流型、交流型蓄电模块化新型光伏空调机组,对蓄电、逆变、制冷等机组部件进行了集成设计,对集成热堆积造成的机组性能衰减进行了理论分析。搭建了性能实验平台,实测了晴天、多云和雨天等不同天气工况下模块化空调机组的运行性能,得到2类机组的COP范围为2.80~3.35。模块化光伏空调机组可满足太阳能丰富的孤立区域的空调需求,具有更换灵活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制冷空调系统的能耗占数据中心总能耗的30%左右,制冷空调系统的节能是数据中心节能的一个重点,是业主降低运维费用和数据中心生命周期总成本的一个重点。本文分析了不同室外空气状态时,利用新风进行直接自然冷却的方式。结合两个实际项目案例,讨论了数据中心在应用新风进行自然冷却时,各种因素对空调系统方案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