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尿剂或血液净化疗法治疗老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疗效及预后。方法:60例年龄≥60岁的急性心衰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在常规利尿剂应用无效基础上,40例用利尿剂加量治疗,20例用血液净化治疗。观察利尿剂或血液净化治疗前后肾功能、血气分析、尿量及血浆B型脑利钠肽(BNP)浓度变化;90d内死亡、再住院率及肾功能变化。结果:利尿剂加量组或血液净化组在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血pH、碳酸氢根、24h尿量及血浆BNP水平均有改善(P〈0.05);两组治疗48h后血液净化组较利尿剂加量组血肌酐、尿素氮及BNP浓度明显下降(P〈0.01),SaO2、24h尿量明显上升(P〈0.01)。随访90d后,利尿剂加量组22例(55.0%)肾功能恢复,90d再住院15例(37.5%),死亡7例(17.5%);血液净化组12例(60.0%)肾功能恢复,90d再住院5例(25.0%),死亡3例(15.0%)。结论:血液净化疗法改善老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疗效及预后优于单纯利尿剂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间歇性血液透析(IHD)、腹膜透析(PD)治疗心脏手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疗效及预后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2月~2003年12月我院心脏手术后发生ARF需要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148例,其中43例给予CBP治疗,77例接受IHD治疗,28例接受PD治疗,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疗效和预后.结果 CBP组26例(60.5%)死亡,17例(39.5%)存活, IHD组50例(64.9%)死亡,27例(35.1%)存活,PD组17例(60.7%)死亡,11例(39.3%)存活,各组无差异,但CBP组病情明显重于IHD组和PD组:患者年龄更大,平均动脉压低,APACHEⅡ积分高,衰竭器官数目多,需要机械通气和升压药物的患者数高于IHD组(P<0.01)及PD组(P<0.05),CBP组中存活者平均APACHEⅡ积分与IHD组及PD组死亡者相似.结论 CBP治疗心脏手术后ARF的疗效优于IHD及PD,能明显改善ARF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在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应用,观察疗效。方法:8例重症ARF患者经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留置单针双腔导管建立通道,均采取连续性静脉一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模式,治疗上除CBP外,主要包括原发病的处理和重要脏器或系统功能的支持或维护。结果:8例患者6例治愈,1例病情稳定后改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治疗,1例死亡。结论:CBP是治疗重症ARF以及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技术治疗危重症的效果。方法急性肾功能衰竭、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心力衰竭、肝功能衰竭、急性肺损伤以及脑损伤等危重症患者78例,根据所采用的血液净化技术不同分为2组,行间歇性血液净化治疗36例为IHD组,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42例为CBP组,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CBP组治疗有效率(80.95%)高于IHD组(58.33%),并发症发生率(28.57%)、病死率(9.52%)低于IHD组(55.56%,2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治疗危重症患者疗效优于间歇性血液净化技术。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908-1910
研究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预后情况。临床纳入98例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床位单双号分为两组各49例。其中49例患者给予常规血液透析(IHD)治疗作为IHD组,另49例患者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作为CBP组,观察两组患者肾功能水平、炎症因子水平以及并发症和死亡率情况。同时根据治疗前尿量进行分组,分为少尿组和非少尿组,观察两组预后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Scr、BUN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CBP组患者Scr、BUN水平明显优于IHD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6、IL-10、TNF-α以及CRP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CBP组患者IL-6、IL-10、TNF-α以及CRP水平明显低于IHD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包括导管栓塞、感染以及出血等,CBP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2.24%、6.12%,与IHD组的14.29%、8.16%无差异(P0.05)。非少尿组患者肾功能恢复率高于少尿组,死亡率低于少尿组(P0.05)。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具有良好效果,明显恢复患者肾功能,抑制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且尿量对患者预后存在较大影响,少尿患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的价值。方法选择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危重病科2003年6月-2007年9月应用CBP治疗的19例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生化、动脉血气分析、血压、呼吸频率、心率、氧合指数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改变。治疗前后记录Boston心力衰竭积分、APACHE Ⅱ评分。结果 14例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有效率73.7%:CBP治疗后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很快下降,内环境能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氧合功能逐渐改善,Boston心力衰竭积分和APACHE Ⅱ评分明显降低;治疗过程生命征稳定,低血压和心律失常发生率低。结论 CBP能平稳地清除水分和溶质并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治疗(BP)介入时机对出现肾功能不全的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MODSE)的影响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老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E)患者因肾功能不全行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资料,按血液净化治疗介入时机分为早期血透组与晚期血透组。探讨不同时期进行CBP对两组患者疗效及转归的影响。 结果 ①两组患者开始血液净化治疗时除年龄、性别外的临床资料间存在有显著性差异;②23例早期血透组患者中肾功能指标改善、停止血透、中断血透情况优于晚期血透组。结论 肾功能不全患者早期行血液净化治疗有利于肾脏功能的恢复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血液净化技术在ICU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ICU复杂性急性肾功能衰竭(ARF)血液净化治疗模式的选择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1年12月在我院ICU收治的20例ARF患的血液净化治疗情况。比较不同治疗模式的疗效的并发症。结果:5例接受普通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治疗。3例治愈,2例死亡。血尿素氮(BUN)、肌酐(Cr)和血钾透析后均明显下降,但透析间期波动大。补充的液体量受限制。2例透析后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并死亡。13例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血BUN、Cr和血钾缓慢下降,波动小,并能持续于较低水平。允许补充大量液体和静脉营养。CRRT还能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不加重脑水肿患的意识障碍。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高乳糜微粒血症的ARF患接受非选择性血浆置换(PE)加CRRT治疗,胰腺炎得以较快控制,肾功能逐渐恢复。结论:对于ICU的重症ARF患,选择IHD应慎重。CRRT更适合复杂性ARF的肾替代治疗。血浆置换联合CRRT可能是治疗急性重症腺合并高脂血症的ARF患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连续性血液净化救治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急性肾损伤的护理方法 .方法 通过对9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AKI的患者实施CBP治疗过程中 ,对平均动脉血压、心率、尿量、血液化验指标以及维持CBP有效运行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 CBP治疗后患者平均动脉血压升高、心率及中心静脉压下降 ,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下降明显 ,存活患者中 ,除1例原有肾功能不全治疗后肾功能恢复到术前水平未达到正常范围 ,其余肾功能均恢复正常 ,1例死亡 ;无CBP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严密监测病情 ,熟练严谨的操作是降低CBP治疗不良反应的重要保障 ,对改善瓣膜置换术后AKI的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脓毒症患者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重症脓毒症患者,对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血管内皮损伤与病情演变之间的关系。方法17例重症脓毒症患者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共25次,观察患者接受CBP治疗前、治疗结束后次日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象、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等变化;根据患者接受CBP治疗前和治疗后采集血标本时间不同,分为治疗前组和治疗后组;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结果CBP治疗后组vWF较治疗前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组APACHEⅡ和MODS评分也较治疗前组明显降低(P〈0.05);CBP治疗前组,vWF与血白细胞计数(WBC)及血小板计数(PLT)呈正相关(P〈0.01),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P〈0.05);CBP治疗后组,vWF与WBC和D-二聚体均呈正相关(P〈0.01,0.05)。CBP治疗后存活组患者,vWF仅仅与血WBC呈正相关(P〈0.01);而CBP治疗后死亡组患者,vWF与总脱水量及红细胞比积呈正相关(P〈0.01),而与PT-INR和APTT呈负相关(P〈0.01,P〈0.05)。结论CBP治疗对重症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在CBP治疗过程中,脱水过多,又可能加重血管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和间断血液净化(IHD)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难治性心衰患者60例随机分为CBP组(n=30)和IHD组(n=30),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心衰参数(CI、LVEF、CVP、MBP、HR和SpO2),血清BNP、BUN、SCr水平,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各心衰参数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后CBP组CI、LVEF较IHD组明显增加(P0.05),CVP、MBP和HR则明显低于IHD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BNP、BUN和SCr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CBP组血清BNP水平降低更为明显(P0.05);CBP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IHD组(96.7%vs 80.0%,P0.05),CBP组发生低血压、心律失常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IHD组(P0.05)。结论:CBP在难治性心衰的治疗中比IDH更为有效,并发症更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症左心衰竭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对38例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经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较差时及时经喉罩置人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支持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 h的临床表现、血气结果和临床预后.结果:38例经机械通气治疗1 h后缺氧症状和血气指标明显改善(P<0.05),31例平均住院(14.8±5.5)天好转出院;7例急性左心衰竭好转后于1周内死于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经喉罩置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联合足量吗啡救治急性重症左心衰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以提高对急性左心衰竭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8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痊愈36例(75.0%),好转8例(16.7%),死亡4例(8.3%).结论:及时诊断急性左心衰竭和采取综合急救措施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方莉  韩菊晖  金瑩  张娜  李君 《中国临床康复》2011,(18):3251-3254
背景:连续性血液净化又称为肾脏替代疗法,是近年来血液净化治疗技术的一项重要发展,在临床上已成为救治急性肾功能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及各种急危重患者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目的:总结肝移植后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治疗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肝移植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应用BM-25连续性血液净化机治疗的临床资料,治疗模式为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置换液使用方式是前/后稀释法,采用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或无肝素抗凝。治疗时间为5~30d。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h后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尿素氮、血肌酐、血清钾、动脉血气碱剩余。结果与结论:10例患者中,好转8例,ICU存活率80.0%。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血流动力学指标好转,全身水肿逐渐减轻,呼吸状态好转。治疗24h心率显著下降,平均动脉压明显升高,中心静脉压显著下降。电解质、酸碱平衡维持正常,动脉血气明显改善,尿素氮、血肌酐、血钾明显降低。治疗前后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能明显改善肝移植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预后,因而在肝移植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得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医学院附属石龙博爱医院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7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患者是否死亡将所有患者分为死亡组(26例)与对照组(47例).调查患者的死亡原因,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项目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找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26例患者中,5例死于心力衰竭,6例死于脑血管意外,6例死于严重感染,5例死于消化道出血,4例死于其他病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与对照组透析前年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血磷、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透析前高龄、低肾小球滤过率及高血磷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具有高龄、低肾小球滤过率及高血磷临床特征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预后较差,对于此类患者应做好预防措施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净化(CBP)辅助治疗对急性肾功能衰竭(ARF)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应用连续血液净化(CBP)治疗ARF伴MODS 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CBP治疗后血尿毒素、K+、pH值、HCO3-、BE、AST、LDH、乳酸、MAP、CVP、HR、PO2/FiO2、APACHEⅡ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30 d、60 d生存率分别为68.2%和59.1%.结论:CBP能纠正电解质、酸碱失衡,改善内环境和器官功能,最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时机选择。方法:将32例采用早期机械通气的急性左心衰患者作为治疗组,28例未采用早期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0.5h、1h、3h的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等变化情况,及患者住院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0.5、1、3h的RR、PaO2、HR、MAP较通气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中30例缓解,2例死亡,对照组中20例缓解,8例死亡,两组住院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救治急性左心衰患者时尽早应用机械通气能有效改善低氧血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和APACHEⅡ评分评估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方法:选取因急性心力衰竭入院的患者51例,分为存活组(24例)、死亡组(27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d(死亡患者截止死亡前)进行APACHEⅡ评分、N氨基末端脑钠肽水平测定、床旁心脏超声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N末端脑钠肽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N氨基末端脑钠肽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的情况下,但APACHEⅡ评分存在差异(P〈0.01),可以预测病死率。治疗过程中死亡率与N氨基末端脑钠肽的下降率(下降30%为界限)以及APACHEⅡ评分相关。结论:APACHEⅡ评分联合N氨基末端脑钠肽指标与急性心力衰竭危重程度相关,可以在治疗前和治疗中判断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