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4例新生儿呼吸衰竭病例,分别记录HFOV开始时、8~12 h、24~48 h、48 h后患儿FiO2、PaO2、PaCO2、pH值.结果14例中痊愈10例,治愈率达71.43%;死亡2例,放弃治疗2例,共占28.57%.治疗8~12 h后,肺氧合状况开始改善.结论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性好的新型机械通气方法.护理过程中,呼吸气道的管理和呼吸机参数的调整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98例新生儿呼吸衰竭病儿分为常规辅助通气(CMV)组48例,HFOV组50例,观察2组血气改善情况。结果 2组上机前血气观察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2组上机2h和24h与上机前的血气观察指标明显改善(P均<0.05),且HFOV组显著优于CMV组(P<0.05)。结论 HFOV组在改善肺功能,促进肺通气和肺换气,显著优于CMV组,是一种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良好新型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3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采取HFOV,并与治疗时、治疗后8 h采集血气分析标本,比较两者之间的变化.[结果]32例患儿的血气分析在HFOV治疗后有显著改善,与治疗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FOV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之一,机械通气过程中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联合应用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10例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效果失败的呼吸衰竭患儿改用HFOV联合SIMV治疗,治疗前后进行PaO2、PaCO2、FiO2参数比较。结果:HFOV联合SIMV治疗后6 h,PaO2及FiO2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PaCO2治疗6 h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P<0.05),治疗24 h后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对常频机械通气治疗失败的新生儿呼衰,高频振荡与常频机械通气联合应用是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赵晓燕 《全科护理》2011,(11):960-961
[目的]总结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3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采取HFOV,并与治疗时、治疗后8 h采集血气分析标本,比较两者之间的变化。[结果]32例患儿的血气分析在HFOV治疗后有显著改善,与治疗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FOV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之一,机械通气过程中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08年9月至2011年6月38例重症MAS新生儿予HFOV治疗。观察HFOV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及病情转归。【结果138例中治愈31例(81.6%),放弃治疗7例。治疗1~2h后动脉氧分压(PaO2)由HFOV治疗前的(62.16±23.03)mmHg上升为(81.69±23.84)mm2Hg;吸氧体积分数(Fi02)由HFOV治疗1~2h的(0.48±0.14)降低为治疗24h后的(0.38±0.13);PaO2/Fi02由(173.59±74.44)增加到(237.02±89.2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由(48.95±12。11)mmHg下降到(41.89±12.69)mmHg,上述各指标前后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d0.05)。【结论】HFOV用于新生儿重症MAS疗效好,能较快改善肺氧合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呼吸衰竭合并气胸是新生儿ICU常见的严重急性疾患,多需机槭通气治疗,高频震荡机械通气(HFOV)是一种以小于或等于解剖死腔的潮气量,高的通气频率,在较低的气道压力下进行通气的一种特殊的通气方法,已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本科引进斯蒂芬尼呼吸机后,2010年6月至2011年1月,已经抢救成功10新生儿呼吸衰竭合并气胸的患儿.现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HFOV在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合并气胸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辅助/控制通气(assist/control ventilation,A/C ventilation)和高频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模式有创机械通气救治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在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救治的88例呼吸衰竭新生儿,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均分为A/C组和HFOV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新生儿上机治疗前和治疗24 h、48 h血气分析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24 h、48 h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呼吸指数(respiratory index,RI)较治疗前下降,动脉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_2)、动脉氧分压/吸氧浓度(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fraction of inspired oxygen,PaO_2/FiO_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治疗24 h、48 h后上述血气分析指标改善均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临床总有效率(91.318%)高于A/C组(77.27%),总并发症(15.91%)低于A/C组(3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和HFOV有创通气治疗均能有效改善新生儿呼吸衰竭的血气分析指标,但HF OV模式的临床疗效更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的效果及临床分析。方法对35例使用HFOV联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新生儿气胸患儿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的总结,记录HFOV使用前(0h)和使用后2、6、24、48h的动脉血气分析,同时记录采集血气时的吸入氧分数(FiO_2)。结果 35例气胸患儿经胸腔闭式引流及HFOV治疗2h时动脉血气中PaO_2明显上升,PaCO_2明显下降,与治疗开始时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h时,动脉血乳酸较治疗开始时明显下降;24h时FiO_2的明显下降,血气pH值明显上升,与治疗开始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例患儿中,29例患儿痊愈出院,治愈率82.9%,4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2例死亡。结论胸腔闭式引流与HFOV是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主要手段,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和常频机械通气(conventional mandatory ventilation,CMV)分别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部分液体通气(partial liquid ventilation,PLV)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48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成吸入性损伤并呼吸衰竭模型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6组:CMV组、CMV+PLV组、CMV+PS组、HFOV组、HFOV+PS组及HFOV+PLV组,每组各8只.分别采用6种方法进行通气(CMV、CMV+PS、CMV+PLV、HFOV、HFOV+PS、HFOV+PLV)治疗,对各组各时间点(治疗前,治疗后0.5、1.5、2.5、3.5 h)的PaCO2、PaCO2、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6组动物通气治疗0.5 h PaO2后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通气治疗1.5、2.5 h后CMV+PLV组、CMV+PS组、HFOV组、HFOV+PS组及HFOV+PLV组的PaO2均高于CMV组(P<0.05或P<0.01).通气治疗3.5 h CMV组、CMV+PLV组、CMV+PS组、HFOV组的PaO2均低于HFOV+PS组及HFOV+PLV组(均P<0.01).6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PaCO2、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其他通气模式相比,HFOV联合PS、氟碳能提高呼吸衰竭兔的氧合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辅助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8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在普通氧疗方法不能改善后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辅助治疗,给予常规护理措施,针对治疗前后血气方面的变化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本组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辅助治疗应用2 h、12 h、24 h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2)数值呈现出明显降低趋势,而氧分压(PaO2)和pH值明显升高(P<0.05)。在3~5 d后尝试撤机,24 h后病情无明显变化。患儿在观察期间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辅助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可有效提高新生儿存活率,治疗中增强基础护理的同时配合专科护理,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病情变化,能帮助其更好的改善呼吸。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常频和高频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早产NRDS患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50例采用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CMV组),另50例采用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HFOV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氧分压(Pa O2)、氧合指数(OI)、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并发症发生率及转归。结果 1HFOV组治疗48 h后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CMV组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FOV组治疗8 h、24 h、48 h后Pa O2、OI、Pa CO2水平较CMV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FOV组慢性肺疾病、气胸发生率明显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治愈率为98.0%,明显高于CMV组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2):2250-2252
探究常频机械通气与高频振荡通气在重症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的效果。选取我院48例重症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24例。常规组予以常频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予以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6h、12h、24h a/APa O2(动脉肺泡氧分压比)、Pa 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Fi O2(用氧浓度)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6h、12h、24h Pa CO2、Fi O2水平均较低,a/APa O2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33%与常规组16.6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重症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予以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频机械通气(HFV)用于晚期早产儿重症呼吸衰竭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入住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晚期早产新生儿19例,出现呼吸衰竭后均常规给予常频机械通气,疗效不佳者转为HFV。记录HFV治疗后6、12、24、48h血气分析及呼吸机参数变化。结果19例病儿HFV治疗6h后血气pH、PaO2、PaCOz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10.71~8.72,P〈O.05),12、24、48h进一步改善并且维持相对稳定;吸人氧浓度(FiOz)、动脉氧分压与吸人氧浓度之比(PaO:/FiO:)、氧合指数(OI)、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治疗后6h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t=-4.15~5.57,P〈0.05),12、24、48h进一步改善。19例病儿治愈15例(78.9%),4例(21.0%)因病重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HFV治疗晚期早产儿重症呼吸衰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30例患ARDS新生儿经常规机械通气(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CMV)无效后改HFOV治疗,观察HFOV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及病情转归。【结果】26例(86.67%)治愈,无好转放弃治疗4例。治愈患儿中HFOV治疗2h后,动脉氧分压(PaO2)由HFOV治疗前的(45.54±9.31)mmHg上升为(78.36±12.81)mmHg(P〈0.05),吸氧体积分数(FiO2)由HFOV治疗前(0.60±0.14)降低为(0.49±0.15)(P〈0.05),PaO2/FiO2由(100.32±41.54)增加到(174.32±68.14)(P〈0.05);12h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由(49.08±12.45)mmHg下降到(40.38±10.81)mmHg(P〈0.05)。【结论】HFOV用于新生儿ARDS疗效好,能较快改善肺氧合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NRDS 64例,随机分为常频机械通气(CMV)30例和高频振荡通气(HFOV)34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及并发症等.结果 HFOV组患儿吸入氧分数明显低于CMV组,PaCO2及氧合指数迅速下降,pH及PaO2明显上升,HFOV组发生肺气漏及慢性肺部疾病(CLD)等并发症低于CMV组(P<0.05).结论 HFOV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性好的新型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珂立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时机、用法、用量及其相关机械通气模式、参数调解。方法总结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珂立苏治疗37例的疗效。结果符合RDS患儿37例均给予气管插管,35例经气管导管仅1次注入给药,用药10~15min TcSO2上升达到90%以上,1h后胸片肺含气明显改善,2~3d后RDS影像均好转,平均住院8~10d,合并HIE患儿综合治疗疗程14d。37例中有4例上机机械通气,12~48h均顺利撤机;其中2例应用珂立苏2次,剂量40~100mg/(kg.次)。结论珂立苏均经气管导管给药,剂量按40~100mg/kg,多数患者1次用药即可获得明显疗效,需机械通气治疗无呼吸衰竭的患儿,可用SIMV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素(沐舒坦)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将58例新生儿呼吸衰竭随机分为两组:沐舒坦组(机械通气联合沐舒坦)30例和对照组(机械通气)28例,比较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和氧合指标、PaCO2变化。结果:(1)沐舒坦组、对照组成功率分别为86.7%、78.6%,失败率分别为13.3%、2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沐舒坦组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3)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36 h,肺氧合指标及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48、60、72 h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沐舒坦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9.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synchronizedintermittentmandatoryventilation ,SIMV)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举措。 1999年 12月~2 0 0 3年 1月 ,我科采用SIM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4 5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 5例中男 31例 ,女 14例。年龄5h~ 2 8d ,平均 72h。孕周 2 8~ 4 3周 ,平均 (34± 9)周。入院体重 1.9~ 4 .3kg ,平均体重 (3.0± 1.1)kg。 4 5例原发病分别为 :吸入综合征 10例、新生儿湿肺 4例、RDSⅠ~Ⅱ期 9例、早产儿呼吸暂停 7例、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 15例。新生儿呼吸衰竭的诊断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近期收治的48例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在相关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予经面罩无创正压通气(NIPPV).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2 h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以及心率、呼吸频率和血压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44例患者经NIPPV治疗后症状和血气分析结果 较治疗前有改善,无创通气时间5~9 d,平均6.5 d,均脱机出院,有效率达91.7%;通气2 h后SaO2明显升高,PaCO2和心率明显降低,pH明显改善.2例患者经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后脱机成功,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自动放弃治疗.结论 NIPPV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疗效确切、安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