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4月在我院脊柱骨科住院治疗的71例胸腰脊椎骨折患者,所有患者随机被分成2组,治疗组38例接受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对照组33例接受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对患者椎体前缘高度、脊柱Cobb’s角、腰背痛、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内固定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手术效果的评价。结果:治疗组术后及随诊患者的椎体前、后缘高度的比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及随诊患者的Cobb’s角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医疗费用、神经功能改善筝级相互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咿0.05)。结论: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固手术期系统综合护理对脊柱损伤并四肢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50例脊柱损伤并四肢骨折患者,按手术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内固定手术及常规治疗,但观察组围手术期配合综合系统护理,对照组不配合,连续观察至出院并随访6个月,比较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及疾病恢复时间的影响。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均较前好转,且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84%(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8%明显低于对照组44%(P〈0.05);术后疾病恢复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综合系统护理有助于脊柱损伤并四肢骨折术后恢复,能显著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缩短疾病恢复时间,临床值得应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使用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3年10月入院的59例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7例,进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对照组32例,单纯进行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研究过程中对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所用时间、VAS、手术前后椎体高度、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治疗进行记录,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椎体高度丢失明显低于对照组(4.31±2.867.13±4.41,4.72±3.9811.57±4.72,P0.05),术前Cobb角两组患者无差异,而术后及末次随访Cobb角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3.96±3.477.25±5.29,5.17±4.3311.21±6.29,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显示,对照组高于观察组(5.68±2.371.86±1.41,P0.05),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术后内固定物失效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调查结果显示,使用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可降低术后痛感,提高固定即时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后路与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对脊柱骨折患者脊柱功能及创伤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脊柱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后路组(n=52,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前路组(n=50,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创伤应激指标、椎体参数、脊柱功能恢复优良率、并发症情况。结果:后路组术后的脊柱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前路组(P<0.05)。后路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短于前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前路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均升高,且后路组高于前路组(P<0.05),Cobb''s角降低,且后路组低于前路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皮质醇(Cor)均升高,但后路组低于前路组(P<0.05)。后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前路组(P<0.05)。结论:与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相比,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创伤应激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脊柱功能。  相似文献   

5.
张兵  刘琮  李博  鲍亮  朱鹏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33):6487-6490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术式对脊柱创伤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72例脊柱创伤患者,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术式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和下地活动时间分别为(121.36±7.85)min、(123.74±31.75)m L、(8.32±2.14)d、(37.85±9.28)h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75.96±12.47)min、(299.77±36.01)m L、(15.41±4.58)d、(57.03±13.58)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值=7.931、11.372、8.192、9.341,P0.05)。2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中VAS评分和NRSD评分分别为(1.86±0.53)和(2.01±0.5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52±1.34)和(5.59±1.3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值=12.913、11.235,P0.05)。3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78%,比较有显著性差异(Z值=9.637,P0.05)。结论:对于脊柱发生创伤的患者而言,在临床中应用微创术式进行干预治疗,不仅临床效果令人满意,而且还可较为有效的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应用较为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椎弓根入路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预后评价及继发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5例纳入本次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2)。对照组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PKP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情况、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Cobb角、继发性骨折发生情况及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继发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Cobb角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椎体高度丢失率明显下降,但两组术后7 d、术后6月两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Cobb角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术后12月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Cobb角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所有患者均随访12月,其中22例(25.88%)发生继发性椎体骨折,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性别、骨折部位、局部矢状面后凸角度、骨水泥量、椎体高度恢复、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原因、骨水泥椎间隙渗漏、术后支具佩戴、原发骨折类型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发生继发骨折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骨质疏松原因、骨水泥椎间隙渗漏、术后支具佩戴、原发骨折类型均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发生继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应用PKP可有效改善手术情况,随着时间的延长,PKP更有利于维持患者椎体高度;骨质疏松原因、骨水泥椎间隙渗漏、术后支具佩戴、原发骨折类型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发生继发骨折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对于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引起重视,并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翁贞  张红庆  陈永杰  曾正义 《蛇志》2016,(3):286-287
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为椎体后壁完整疼痛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均接受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经双侧椎弓根、椎弓根旁置入可扩张球囊,将骨折塌陷椎体进行复位,采取骨水泥填充球囊扩张产生的椎体内空腔,术后观察患者症状改善和骨折复位情况。结果 4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48h内患者疼痛显著缓解,骨折椎体前缘以及中部高度丢失,从手术前的(12.5±2.2)mm、(9.1±1.3)mm减少到手术后的(4.6±1.4)mm、(3.3±1.0)mm;后凸畸形Cobb角从手术前的(22.2±5.1)°矫正到手术后的(9.1±4.6)°,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少量骨水泥渗漏,1例患者手术过程中一侧穿刺管中出现脑脊液,即停止该侧手术。结论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使患者脊柱序列得到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人群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稳定性及愈后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110 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5 例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55 例采用DHS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及愈后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大于对照组,但患者平均卧床时间及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为87.27%,对照组手术总有效率为70.90%,观察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27%,显著低于对照组(25.45%)(P < 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满意度为80.00 %,明显高于对照组(61.82%)(P < 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手术能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下地活动时间早,局部组织修复速度快,对于体质较差、年龄大的老年患者,该术式是延长预期寿命的最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搜集2013年2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确诊为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微创组采用膝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微创组下床活动时间、完全负重下地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三个月后的关节活动度、一年后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62%(5/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08%(12/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显著,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行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30例)行开放性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24、48 h的VAS评分、镇痛次数,术前及术后24、48 h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前及术后3、6个月的Prolo评分。结果:术后12、24、48 h,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逐渐下降,且观察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镇痛次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24、48 h,两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且观察组血清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的Prolo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Prolo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期间,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可以明显减轻脊柱转移性瘤的疼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较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人工置换组和内固定组两组,每组各60例,内固定组采用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人工置换组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评定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优良率。结果:人工置换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4.8±16.7)min、(369.2±99.7)ml,明显高于内固定组的(73.5±15.1)min、(78.4±25.6)ml;但人工置换组术后下地时间为(15.3±4.8)d,明显低于内固定组的(40.2±7.5)d;人工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0%、66.7%,人工置换组明显低于内固定组,其中,泌尿系褥疮的组间差异最为显著;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优良率,相比于内固定组的61.67%,人工置换组为78.33%,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方面各有优劣,对于能够耐受人工关节置手术且经济条件好的的老年患者而言,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探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康复情况并评价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4月我院肝胆外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00倒,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恢复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治疗的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胆心反射3例,腹腔出血l例,感染2例;对照组术后出现胆心反射3例,腹腔出血4例,感染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结石性胆囊炎较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术式疗效显著,术中出血较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患者术后痛苦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比较腹腔镜、阴式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3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分别统计其年龄、肌瘤大小和数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等共八个因素进行分析,并作统计对比,取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手术时间阴式组最短为64.8±14.5min,腹腔镜组最长为105.8±32.3min,术中出血量阴式组最少为89.4±21.6mL,腹式组最多为230.6±45.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肠胃功能恢复:阴式组为24.6±12.3h,为三组中最短;腹式为33.2±8.9h,为三组中最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日:腹腔镜组与阴式组术后住院日相近,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比腹式术后住院日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为1.40%,少于阴式和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手术恢复快的明显优势,但其对病灶的选择性较大,适合切除下段的肿瘤。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并发症少,术后恢复也较快,是值得选择的方式。而腹式手术在各方面都不具有特点,只是在解决高难度的子宫肌瘤上是唯一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对其Cobb's角与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并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两组患者均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及Cobb's角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及矢状位指数均大于术前(均P0.05),观察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及矢状位指数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且两组术后后凸Cobb角小于术前(均P0.05),且观察组术后后凸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1例(3.3%),与对照组4例(13.3%)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较佳,Cobb's角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情况较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新鲜跟腱断裂的一晦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行小切口手术,对照组行常规切口手术。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协会(AOFAS)推荐的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观察并记录完全恢复患者例数、完全恢复时间、小腿最大周长差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AOFAS评分为(98.6±9.7)分,痊愈率96.00%,痊愈时间(20.2±3.2)周,两侧小腿最大周长差为(0.79+0.68)cm,共有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8%;而对照组的AOFAS评分为(91.4±11.5)分,痊愈率92.00%,痊愈时间(22.4±3.8)周,两侧小腿最大周长差为(0.91~0.76)cm;共有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4%。两组患者的痊愈率、两侧小腿最大周长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痊愈率:x2=-0.355,P=0.552;侧小腿最大周长差:t=O.588,P=0.559);而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AOFAS评分明显升高,完全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OFAS评:t=2.393,P=0.021;恢复时间:t=2.150,P=0.037;并发症发生率:xⅫ.153,P=0.042)。结论:小切口手术与常规切口手术治疗新鲜跟腱断裂的疗效相当,但小切口手术术后恢童时间曼短.并发症更少.临床价值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复方玄驹胶囊联合左卡尼汀口服液治疗不同程度的特发性少弱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9月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少弱精症者300例,其中重度少、弱精症者70例(治疗l组),中度少、弱精症者110例(治疗2组),轻度少、弱精症者120例(治疗3组)。另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00例,将其作为对照纽。治疗组口服左卡尼汀口服溶液及复方玄驹胶囊,持续时间3个月。每一位被研究对象都在治疗前后定期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四个方面的检查,同时观察服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并对精液量、精子密度、A级精子等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轻中度患者观察其(A+B)级精子,重度患者观察其(B+C)级精子,同时评价其治疗前后的生育能力,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3组治疗后精液量[(3.7±1.6、3.7±1.1、3.8±1.2)mL]、精子密度[(3.4±1.4、23.2±1.8、39.6±14.2)(mol/L)]、A级精子[(3.6±2.5、15.6±6.3、28.6±9.6)%]、(A+B)级精子、(B+C)级精子比例、生育力指数(0.2±0.0、0.8±0.1、1.4±0.1)均升高明显,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2、3组治疗前均有所减少,治疗1、2组治疗后虽有所上升,但还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组治疗后与对照组差异不大,提示该方法对轻度少、弱精症者效果较重、中度好。结论:左卡尼汀配合复方玄驹胶囊对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腋下小切口开胸术建立犬慢性心房颤动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取健康比格犬1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7只)与对照组(7只)。应用左侧腋下小切口微创技术开胸植入起搏器,实验组犬以400次/分连续起搏8周诱导心房颤动,对照组不起搏。术后观察犬的一般情况,定期监测心电图,记录犬的肢体导联心电图变化,观察心房颤动的发生情况。结果14只犬均顺利完成实验。应用左侧腋下小切口微创技术开胸,手术时间缩短,术后并发症减少。实验组7只犬经连续起搏8周,均出现典型的心房颤动心电图改变。结论应用腋下小切口微创技术开胸制作犬慢性房颤模型是安全可行的,犬术后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恢复快。说明与常规切口开胸手术相比创伤明显减小,值得在犬慢性房颤模型建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