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成药》2005,27(3):367-367
据海外媒体报道,美国近日公布了更新后的已知或可疑致癌物质的正式名单,名单上添加了病毒、X射线以及烤肉中发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以病治病     
最近,英国医生发现了一种新的治病方法:用一些平时令人患病的病毒医治疾病。苏格兰格拉斯哥的一位患者25岁时被发现患有脑瘤,瘤组织在他脑中不断长大,影响他的说话能力,并慢慢使他的右半身瘫痪。医生在他的头颅钻了一个洞,然后把一种病毒直接注射到瘤组织里面,这种病毒特别专长于摧毁快速分裂的细胞,病人目前的病况已经好转。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学刊》2010,(2):274-274
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日前开发出一种新的宫颈癌疫苗,对可导致宫颈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多种亚型有效。  相似文献   

4.
正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于2015年10月26日宣布:火腿、培根等加工肉制品为"致癌物",将红肉列为"非常可能的致癌物"。报告称,加工肉制品可导致大肠癌;红肉可导致结肠癌,也可能引起胰腺癌和前列腺癌。据了解,来自10个国家的22名科学家在充分评估各种已有证据之后,同意这份名单。加工肉制品是指使用烟熏、腌渍、添加化学物质等方式处理过  相似文献   

5.
(1)化学致癌物:有1000多种,主要是多环芳香烃类、芳香胺、亚硝胺等。(2)金属致癌物:如铬、镉、镍等。(3)生物致癌物:如霉菌毒素、某些病毒等。(4)物理致癌物:包括紫外线、放射线、异物等。(5)精神因素致癌:如心情长期郁抑悲哀。(6)遗传因素. 〔庆摘自《信息日报》1992年11月3日〕  相似文献   

6.
医苑之窗     
部分致癌物获平反据日本最近报道 ,过去被认为是典型的致癌物——烧糊了的鱼和香烟的烟雾 ,这一观点现已发生了变化。这是因为人们了解到 ,成为评定的关键是动物实验的结果 ,而动物实验的结果未必适用于人类。考虑到人类的安全 ,正在对致癌物的名单进行修改。今年秋天在静冈市举行的国际环境变异原学会会议上有人宣布 :“在烧糊的鱼和肉以及香烟的烟雾中含有的‘致癌物’当中 ,存在几乎没有变异原性 (容易引起突然变异的性质 ,而突然变异是致癌的主要原因 )的物质。”由制药公司等 2 5家公司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 (代表是主任研究员羽仓…  相似文献   

7.
医苑之窗     
以 病 治 病最近 ,英国医生发现了一种新的治病方法 :用一些平时令人患病的病毒医治疾病。苏格兰格拉斯哥的一位患者 2 5岁时被发现患有脑瘤 ,瘤组织在他脑中不断长大 ,影响他的说话能力 ,并慢慢使他的右半身瘫痪。医生在他的头颅钻了一个洞 ,然后把一种病毒直接注射到瘤组织里面 ,这种病毒特别专长于摧毁快速分裂的细胞 ,病人目前的病况已经好转。武汉开发“纳米中药”近日 ,武汉市一医院与华中科技大学的负责人在一项联合开发“纳米中药”的协议上郑重签字。这项合作将可能对中药的开发和利用产生重要影响。“纳米中药”是指运用纳米技…  相似文献   

8.
扁平疣是发生于世界范围内的,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s virus,HPV)3,10,28.41型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明显具有宿主和组织特异性的DNA病毒,因此,人乳头瘤病毒只能感染人类.其病程长,自觉症状轻,临床治疗手段虽多,但疗效均不甚满意,易于复发.我科从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采用自拟消疣汤联合外用α-2b干扰素乳膏和0.025%维A酸乳膏治疗扁平疣45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外阴黑色病变是指女阴皮肤和粘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种新的疾病。我们从 1997年 5月至 1998年 5月 ,在妇科门诊随机诊疗中收集较典型的外阴黑色病变 11例 ,发病率为 0 .2 % (11/ 5 40 0 )。 11例经病理组织学、光镜、电镜检查 ,均为间变 ~ 级 ,归属于外阴上皮内瘤样变 (VIN)。PCR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 (HPV) 16、18型 DNA,其结果总阳性率为 90 .9% ,说明外阴黑色病变的病因与人乳头瘤病毒 HPV16、18型感染密切相关。同时对 11例患者采用以中药为主、全身和局部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经全身治疗 1个疗程 ,局部治疗 2个疗程 ,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06,28(8):1245-1245
科学家研究发现海洋植物红藻的提取物———角叉胶可有效抵抗人乳头瘤病毒,帮助预防该病毒导致的宫颈癌等疾病。红藻是紫色或紫红色的海藻,常见种类包括紫菜和石花菜等。角叉胶是通过蒸煮红藻而提炼出来的,是一种安全无毒的物质,已经作为增稠剂被广泛应用于包括牙膏在内的日用品中。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还确诊,角叉胶可用于制造艾滋病病毒抑制剂。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报道,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试管中对一些可能用作人乳头瘤病毒抑制剂的化合物进行了检测,发现角叉胶能够黏附在人乳头瘤病毒的蛋白上,就像一道“防线”,阻止…  相似文献   

11.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1):208-208
<正>医学界通常认为,人乳头瘤病毒是宫颈癌的"罪魁祸首"。但最新研究发现,这类病毒还可能诱发皮肤癌。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卢茨·吉斯曼日前在柏林举行的第27届国际人乳头瘤病毒学术会议暨临床研究会上介绍说,人类迄今已发现人乳头瘤病毒的100多种亚型,他们开展的动物实验表明,其中一些亚型可能诱发皮肤癌,但目前他们尚不清楚其致病机理。  相似文献   

12.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海洋植物红藻的提取物——角叉胶可有效抵抗人乳头瘤病毒,帮助预防该病毒导致的宫颈癌等疾病。他们在试管中对一些可能用作人乳头瘤病毒抑制剂的化合物进行了检测,发现角叉胶能够黏附在人乳头瘤病毒的蛋白上,就像一道“防线”,阻止病毒进入宫颈细胞。研究人员指出,使用角叉胶作为人乳头瘤病毒抑制剂前,还需要进行适当的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3.
王建梅 《河北中医》2010,32(6):876-877
<正>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生殖器、尿道口、会阴和肛门部位上皮乳头瘤样增生,是一种常见的、易反复发作的性传播疾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国外报道尖锐湿疣是目前妊娠期性传播疾病中最多  相似文献   

14.
忌口有两种含意。一种是饮食和癌肿发病的关系,不少癌肿的发病和饮食相关。所谓相关,有几种意义,有的是食品中含有强烈的致癌物,如有的玉米或其他食品被黄曲霉菌所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所污染,而黄曲霉毒素是强烈的致癌物。有的食品被一种叫苯丙胺的致癌物污染。类似这些含有致癌物的食品,自然不能吃,这是忌口的一种意义。有时候,所吃食品中营养物比例失调,会与癌的发病有关。饮食的习惯不好,与癌发病也有关系。例如,饮食中经常吃含脂肪量比较高而纤维素的成分太少的食品,长此以往,一般认为和结肠癌、乳腺癌的发病有关。假如能适当调整饮食,改变…  相似文献   

15.
正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一种由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所致的妇科疾病,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数据统计约80%的感染在数月至2年内机体能够自然清除,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PV,HR-HPV)感染患者会出现持续性感染状态,这种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因素,研究显示约90%的CIN患者和99%以上宫颈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3月门诊412例患者,采用PCR+膜杂交技术行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测21种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型,采用TCT技术对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患者进行细胞学检测,统计感染人数和百分率。结果:64例人乳头状瘤病毒为阳性,占15.53%。本次检测的基因亚型共计21种,高危基因组HPV基因亚型感染显著高于低危基因组。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人群主要分布在45岁以下,其中占比例最高的是35-45岁之间的女性。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阳性类型为:51例单项阳性,占12.38%,13例两项阳性,占3.16%。3例为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占0.75%,1例为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占0.25%。结论: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其发生与单纯疱疹病毒-Ⅱ型和人乳头瘤病毒有关。奥平栓具有抑制病毒复制的功能,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奥平栓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23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其中又以一种被口腔医师称为复发性口疮的最为常见。有人统计,本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可达30%以上。有些人常会口干舌燥,甚至会因“嘴破”而痛到连喝水、吃东西都有困难。像这种情形,在过去总是被认为是“火气大”的缘故,但目前医学界有了新发现。 一是病原为病毒感染。最近医学界经过临床及免疫学研究,已确定口腔溃疡病原为病毒感染,而导致口腔溃疡的两种病毒分别为人类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非洲淋巴细胞瘤病毒,一种疱疹病毒)。其中人类巨细胞病毒潜伏在血液中的T淋巴球,EB病毒则潜伏在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通过对逆转录病毒(艾滋病病原体即属于这种病毒)的研究,在癌症产生的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人们发现了逆转录病毒RNA片断上有一个致癌基因。如果病毒无这种肿瘤基因,虽然也有传染性,但是宿主细胞不会朝着不受控制的持续生长的方向发展。活的生物也产生致癌物,最为危险的是黄曲霉毒素。那末,在高等植物  相似文献   

20.
药用植物的活性成分:鞣花鞣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鞣质特别是鞣花鞣质(Ellagitannins)的分离、结构测定和各种生理活性的深入了解,使得实际具有生理活性的鞣质其原有的概念已发生了明显变化。本文根据鞣质结构的差别讨论其生理活性,如几种低聚鞣花鞣质的抗肿瘤作用和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Anti-HIV)作用。鞣花鞣质比相似结构的其他类型的鞣质具有更强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其他的生理活性还有:抑制致癌物的诱变和抑制肿瘤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