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0月-2009年5月间对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的针对性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能鼓励患者配合治疗,促进疾病康复。结论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提高心肌梗死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展绒 《哈尔滨医药》2012,32(4):318-319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溶栓治疗中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2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对该类患者实施监护、整体护理、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结果 经治疗护理,26例好转出院,2例无效转介入治疗,1例死亡,总有效率89.6%.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溶栓治疗,并在溶栓中及溶栓后给予严密监护、仔细观察、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等全面精心护理后,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方法 对急性心肌梗死病患者进行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疼痛护理和特殊治疗护理等等,并对护理要点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通过对病患实行临床护理,除一例转院,2例死亡,余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对心肌梗死患者做好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疾病护理、特殊治疗护理等临床护理工作,可以有效地治疗,减少疾病的复发,并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对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并对该类患者实施监护、整体护理、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结果经治疗护理,27例好转出院,11例死亡,根据Killip心功能分级,其中死于II级的有2例(22.2%),死于III级的有5例(38.4%),死于Ⅳ级的有4例(100%)。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溶栓治疗,并在溶栓中及溶栓后给与严密监护、仔细观察、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等全面精心护理后,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便秘的护理。方法对8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便秘护理方法的回顾性分析,从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排便方法指导,合理用药,休息与活动进行探讨。结果86例患者通过积极护理,均取得了良好的通便效果,为患者顺利度过急性期提供了保障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便秘应从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调节,排便方法的指导,药物调节等方面进行护理疏导。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的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的心理特点,寻找适当而有效地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疗法及放松训练,帮助患者调整不良情绪反应。结果42例伴有焦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情绪障碍得到及时地护理干预,焦虑水平下降。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疾病预后,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认知状况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经验。方法对2012年12月至2013年3月在宁夏某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急性心肌梗死认知度调查问卷,分别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第1天(未给予系统的健康教育),出院前1天(住院期间给予系统健康教育)进行调查。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疾病认知度在健康教育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该种疾病的认知程度,使患者能长期有效的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张小娟  李云霞  袁玥 《河北医药》2016,(22):3512-351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80例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成立健康教育护理小组,对患者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护理目标。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系统的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临床护士实施具体的康复措施,开辟急性心肌梗死健康教育宣传栏,发放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知识手册,内容包括合理饮食、用药指导、康复训练、预防便秘以及心理指导和社会支持等。观察2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结果观察组对疾病知识了解程度和治疗依存性;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患者住院天数,并发症和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信任和认可,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预防复发和并发症达到提高生命质量和延长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健康教育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中的效果观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健康教育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的可行性效果。方法随即将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入住本院心内科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查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按制定的健康教育路径实施护理,对照组仅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在住院日、住院费用、健康教育内容掌握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均好于对照组。结论在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健康教育路径不仅能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同时还可降低患者住院日和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在进行止痛、护冠、抗凝、溶栓等综合处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干预(如急性心肌梗死健康教育,生命体征监测、氧疗、饮食护理、溶栓期护理、心理护理等)。结果患者能够接受所指导内容,胸痛消失,生命体征正常,平稳渡过急性期和恢复期。结论护理干预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高,有利于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生存质量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给予健康教育、心理干预、行为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SF-36量表评分中8个项目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存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方法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监护、溶栓药物的治疗、一般护理、心理支持以及健康教育方面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并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精心护理后,32例患者2例转院,4例自动出院,5例死亡,其余21例均抢救成功并康复出院。结论做好急救护理,康复护理及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效预防或减少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13.
马曼 《中国医药指南》2012,(26):333-334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我院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进行的一般护理、特殊治疗护理、疼痛护理及心理护理等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结果与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做好一般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特殊治疗护理、疼痛护理及心理护理,能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安全感,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上述患者诊断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心理支持、行为干预等综合性护理措施。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存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治疗效果观察。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们对68例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的患者采取因人制宜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的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是行之有效的。结论在临床工作中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实施有效地身心护理及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能有效控制、预防及延缓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了人的生活质量及促进健康长寿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孙燕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3):214-2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对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与患者及家属交谈,观察患者心理活动,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治疗与护理前后出现恐惧、焦虑、忧愁、不以为然等心理问题。结论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同心理,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方法通过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合理治疗及护理,全部平稳渡过急性期,效果满意。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合理的治疗、护理及相应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治愈率,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一般护理、饮食护理、临床观察、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结果 36例心肌梗死患者经积极合理的治疗以及护理后,25例治愈,9例好转,2例死亡,治疗效果及预后均比较满意。结论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其护理,有效的护理及健康指导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溶栓成功率、健康教育达标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标率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胸痛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日、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相关知识,配合治疗,提高了溶栓成功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了并发症,满足了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从而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对68例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静脉内溶栓治疗手段,在溶栓前后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及健康教育。结果经治疗护理、临床治愈61例,死亡7例,有效率占89.7%。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溶栓治疗并在溶栓中及溶栓后给与严密监护、仔细观察及健康教育,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